一.《哥林多後書》導言
有人談保羅的作品 --《腓立比書》及《哥林多後書》-- 是最感情的,前者代表了保羅的笑,而後者則代表了他的淚。
在《林後》裡,實有不少表達感情受傷的句子。就如《二2、4》,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快樂的感情,交織著眼淚與愛。《十一5—7、11》都叫人感到他受盡委屈、被人踐踏,另外,《十二15—18》則說出他犧牲地去愛人,卻被誤以為欲佔人便宜。為何保羅生出如此激情呢?原來保羅親手建立哥林多教會,後來有些「超等使徒」往那裡去,他們本屬猶太裔,信了耶穌或偽裝信耶穌,擁有希臘文化修養,口才了得,博取哥林多信徒的信任,以為自己才是真正的領袖,以致保羅被人攻擊,被自己所牧養的信徒背棄。「超等使徒」利用希臘的演講術及包裝的技倆,贏得信徒的歡喜,肆意批評保羅演出差勁,其貌不揚,又乏人推薦,保羅更被譏評為二流(次等)使徒而已。保羅為哥林多教會付上一切,現在淪落至如此下場,他心情如何呢?他又如何回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