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存在着戰兢恐懼的心,預備和思想哥林多後書的。我越思想該書的題目,就越覺得神特別的恩典。該書在保羅書信中,與人有極親密的關係。保羅所寫的羅馬書、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它們都是論到救恩的真理;但羅馬書是論到整個基督教的真理和救恩的意義,神學的根基;哥林多前書講及教恩在教會中發生的功效;哥林多後書則論到救恩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應發生的功效。由此可見,該書與每一個基督徒有極密切的關係。
背景
保羅初次到哥林多傳道,可謂經過一次磨煉;他在雅典傳道受攔阻。所以他去到哥林多,成立了哥林多教會。他覺得在那裏工作機會很好,遂住了兩年。在此之前,他從沒有在一個地方住上那麼長久的。二年後他離開哥林多教會往東部各地去傳道。當他在以弗所時,從革來氏口中聽聞他們中間有紛爭,於是便寫了一封信給他們,這本書不在他的書信當中,正如他在(林前五9)所說的:「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他這封信沒有在他們中間發生功效。於是過了一段時間,保羅又寫現在的哥林多前後書,詳論如何對付教會發生的事情。整本哥林多前書,充滿保羅愛哥林多信徒的心;但他們對保羅的愛心,沒有受到多大的感動,生活上沒有多大的改變。當時保羅非常難過,便打發年輕的同工提摩太去探望哥林多教會(林前十六10)他恐怕他們會對提摩太不客氣,他果然猜對了,他們都沒有受到感動,差遣同工去勸勉,可能還受到污辱。因此他在不得已之下,便從以弗所經過亞該亞,親自去哥林多。聖經沒有詳記他這次的行程。我們知道,保羅寫林前書信之時,曾去過哥林多教會一次,這次是第三次去(林後十二14)。第四次是什麼時候去?除了在使徒行傳中所記載的之外,聖經別處沒有記載。保羅這次到哥林多,心裏更難過,因為他們對他沒有禮貌;態度不好,結果他帶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以弗所。
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是保羅親自帶到神面前的,也是一手建立的。但他們因犯錯而不理他,所以令他非常難過!他說:「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林後一18)他在此情形下,又寫了一封信給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保可惜這封信失傳了。保羅一定用非常嚴厲的詞句責備他們,甚至到了一個程度,他後悔而怕他們不敢悔改了。
保羅寫這封信,是怎樣送到哥林多教會去的呢?提摩太是個好助手,他不敢去,因為他上次去沒有果效,結果保羅叫提多帶這封信去。他年輕,覺得責任太重;去責備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他們一定不會接納的。因為在他們中間有假師傅和假使徒,是由別處基督徒推薦來的;在他們中間挑動是非。此時正是哥林多教會信徒對保羅生惡感之時,所以保羅說:「我們豈是又舉薦自己麼?豈像別人,用人的薦信給你們,或用你們的薦信給人麼?」(林後三1)
在哥林多教會信徒中有幾個人是反對保羅的。保羅的第二封信,一定對他們的責備非常厲害,因他這樣說:「若有叫人憂愁的,他不但叫我憂愁,也是叫你們眾人有幾分憂愁;我說幾分,恐怕說得太重。」(林後二5)又說:「我雖然從前寫信給你們,卻不是為那虧負人的,也不是為那受人虧負的……」(林後七12)「虧負人」是單數,特別指某個教會領袖反抗保羅而言,他的影響力大,態度不好,所以保羅差遣提多帶信去,他也擔心提多,因為這個責任太重了。
保羅認為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剛硬的心,可能一時受人引誘所致;但至終會回轉的,這是他深信不疑的事。他說:「我若對提多誇獎了你們什麼,也覺得沒有慚愧;因為我對提多誇獎你們的話,成了真的;正如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也都是真的。」(林後七14)在真理面前,他們遲早會悔改的,結果正如保羅所相信的,他們真的悔改了。提多帶信去哥林多的教會時,保羅仍住在以弗所,他與提多約好。提多坐船去哥林多教會,他先北上到特羅亞,在那裏等候提多來報告消息。若是知道哥林多教會信徒悔改了,他便回去哥林多教會。但當他在腓立比時,提多回來見他,並帶來好消息(林後七5-6)知道哥林多教會信徒真正悔改了,丟棄假師傅和假先知而接納了真理,接納保羅的教訓和指摘。因此,保羅的心充滿了感謝,便寫了哥林多後書。這是一個感謝和讚美神的書信。
苦難與安慰
哥林多教會信徒悔改了,令保羅的心與他們非常親密。保羅對他們的態度如父親待兒女一般。他為他們之故,心靈經歷極大的苦難;為福音之故,亦受許多痛苦。保羅在他的其他書信中沒有像該書那樣,將他所受的痛苦記載得那麼詳細。保羅跟從神,做神的工作,完成神的使命。在生活中經歷苦難。神不是沒有目的的,乃是叫我們經歷苦難,而預備我們有榮耀事奉祂的機會。在人看來,沒有堂煌,乃是神給我們的機會。若是沒有經過苦難的機會,恐怕沒有機會完成神的使命。
這本書講到苦難的事情太多,這是本書的主題。因此把該書主題取為「苦難中的安慰」是十分貼切的。
神要使用的兒女,不得不先經訓練來琢磨;若沒有經過訓練琢磨,當事奉的機會臨到之時,便沒有工具完成神的使命了。所以說,苦難在基督徒生活中,應佔必須有的地位。
現在來看本書的中心意義。本書中「苦難」一詞用了很多次,但每逢保羅用到「苦難」之後,即刻用「安慰」來襯托。苦難多,安慰也多。本書用「安慰」的字和同形式由動詞或名詞、轉變來的衍生字有三十次之多。
「安慰」一字的字根與「保惠師」字根同義。苦難來,跟着安慰也來。安慰是從保惠師而來,保惠從聖靈而來。保羅說,有苦難,但有從聖靈來的安慰,因此工作有能力。從哥林多後書歸納來說:苦難從聖靈得安慰,這是得能力的途徑。
苦難是基督徒生活中必經的途徑。聖經上從沒有應許說,信了耶穌可免苦難的,但今日有很多人卻有此觀念。要明白,得救不是保障肉體生活的事,乃是得着生命的事;不是說丈夫不好,一信耶穌丈夫就會變好;兒女不聽話,一信耶穌兒女就會聽話了。聖經沒有這樣應許。所以當苦難臨到我們的時候,不必問神為什麼?基督徒照樣會遭遇苦難,甚至比非基督徒所受更多;但每逢遇到苦難,即刻就得到從主來的安慰。
苦難臨到我們的兩個原因。
一、鍛煉我們在屬靈生命上有長進
中國古語說:玉不琢不成器。基督徒生活要經過琢磨,生命才能長大。苦難本身不一定保證基督徒生命長大,而是要看他用什麼態度去接納它。同一苦難,可堅定生命,亦可毀壞生命。若經不起苦難的鍛煉,生命軟弱。只有生命經受得起苦難,才能剛強。
二、也能安慰各樣苦難的人
用我們的經驗去安慰受苦難的人。但我要解釋一下,如有弟兄生了癌症,或是在意外中變成殘廢;這樣,傳道人用自己的經驗去安慰受苦難的人,豈不是自己要生癌症或變成殘廢嗎?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說,要經歷過苦難才能安慰人,不一定對。我們每經一苦難,有聖靈帶來安慰;因有聖靈居住我們裏面,與我們分擔分享苦難,因此我們就能體驗聖靈所體驗到的事。聖靈在我們裏面工作,就算我們人生沒有經歷過的事,我們從主那裏得了安慰便能去安慰別人,很寶貴。
並非我們沒有經歷過的事就不能做到,我們可以講沒有經過的真理。我們領受神的話,若要先領受了才講,則沒有人可講天堂、地獄的信息,與及做安慰人的工作了。
神安排我們在今日的世代,我們不知將來會發生什麼事,也不知神會叫甚麼事臨到香港。若我們不充分領受哥林多後書的信息,則苦難來臨之後;不但不能安慰其他人,甚至自己也得不着安慰。
講員: 鮑會園牧師
傳譯: 陳黔開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