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屆 講道會 第5講

第五講 異象及史實

經文: 但以理書 8:1-27, 5:1-31

神是歷史之主,在歷史中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不是一般人所說的命運,而是神的安排,神的計劃。因神在歷史中彰顯祂的作為,啟示祂的心意;祂的作為和心意就是救贖,因為祂要拯救這世界,免去極大的死亡及審判。祂是公義的,祂斷不以有罪的為無罪。我們這些蒙恩的人到祂面前說:主耶和華阿,祢若究察罪孽,誰能站立得住呢?

但祢有赦罪的恩,我們不過是蒙恩的罪人。我們看見整個世界被罪惡所佔有,是極激烈的爭戰,直到主來的日子。因此不但得勝,且永遠得勝;我們靠着那加給我們力量的主,不但凡事都能作;而且靠祂得勝,得勝有餘的。但以理在信心過程中,他有這樣的認識和體驗的見證,成為當代及歷史的信息。直至如今我們讀此書時,覺得是主在對我們說話,向我們施恩。

在但七章從始至終是說及四大異象,七章第一個,八章第二個,九章第三個,十至十二章第四個。這都是神直接向祂的僕人但以理啟示,且有神的使者──天使長為他解釋,那是何等奇妙奧秘的真理。在第七章許多是重複的,第八章見到的異象集中某部份,與七章有很大不同的重點;八章中的公綿羊公山羊,是集中在第二及第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巴比倫王國,金的頭是獅子,可是巴比倫王國很快就過去,為什麼?當時巴比倫國不是極強盛的嗎?但神的僕人,他站在時代的頂點上,他能看見人所不能看見的,所以能說出別人所不能說的話。各位!你我都需要有此屬靈的遠見及先見,假如真有屬靈的看見;才會在屬靈的生命上繼續長進,但願我們能看見祂要我們看見的。

但以理見異象時,中文聖經說:「我以為在以攔省書珊城。」(這「以為」兩字中文聖經在旁用小點點着,意即原文沒有。那即是說但以理以為到書珊城,其實並非真的到了這城,只是屬靈的感受。書珊城乃波斯的京城,因巴比倫王朝快亡時,波斯的強權即興起,神讓但以理看到這光景。在八章中伯沙撒王位第三年,再看五章就更清楚見到伯沙撒王末年,也像巴比倫一樣的過去了。屬世的一切都會改變,毀壞而過去,不會永存;祗有神的國才永不動搖,這是本書反覆的主題,我們該好好地把握着。

繼而我們看見人像中之第二及第三部份,亦可說是第二及第三獸。人像之第二部份是臂及胸膛,「我舉目觀看,見有雙角的公綿羊站在河邊。」(但八3),公綿羊乃波斯國之國號,(今考古家發現波斯古錢幣有此像。)波斯之前先有瑪代,其實是兩個國,後才併合為一,故兩個角中,其中一角比另一角高些,古列王比大利烏王力量更大。公綿羊出來好像很有力,但亦只不過二百多年,巴比倫王過去時主前五三九年。當第三次強權勢力希腊起來時約三三一年,希腊強權亦不過二百多年。可見世界情勢極不安定,大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着為王,耶和華神仍是歷史之主。其他一切都會過去,沒永存的價值。

「我正思想時」,他在研究這勢力能持久嗎?不會的,因另有公山羊從西邊出來;這是希腊強權,遍行全地,腳都不沾塵土(八5),表示敏捷。亞力山大帝到處用武力征服國家,最後他甚至哭着說:他再沒有地方去征服了。這狂傲不可一世的樣子,表明當時他實在很有力量。這就是所說的「有一非常角」,他征服了許多地,今希腊附近的愛琴海,「愛琴」乃是公山羊的意思,公山羊象徵希腊國。

「四角中長出一小角」,小角是誰?我們知道亞歷山大帝有四個將軍,當亞歷山大帝死時,四個將軍就分裂,長出小角來是有一兇暴之將軍起來,向南向東,向榮美之地,漸漸成為強大(八9),向南是埃及,向東是亞述巴比倫的地區,是米所波大米的地區,向榮美之地是巴勒斯坦──神所應許之地。這小角大概就是指四將軍中之一名叫依比芬AntiochusIV(Epiphanes),是非常利害的人,提倡希利尼文化;把猶大人的宗教及生活傳統設法破壞消除;此兇暴褻瀆神的態度,甚為可怕,因為他逼迫神的子民。「他漸漸強大,高及天象,將些天象星宿拋落在地,用腳踐踏。」(但八10)這「星宿」有人說是指天使,又有說是以色列百姓,我以為他是指百姓,因他是迫害神的百姓。更可能是指神的使者,及神的僕人們,因他們在最惡劣的環境下,常領以色列人繼續敬拜神。他不但自高自大,且廢除聖殿之獻祭,且將聖所全部毀壞,並做各種褻瀆神的事!就是要將天上的神侮辱!

有人以為那可能是瑪客比的時代,那是在主前一三○年左右,那時代就非但以理時代所能明白的。聖經曾論及聖殿的三個階段:一是所羅門的聖殿,一是所羅巴伯的聖殿(是以色列人歸回後重建),又在新約中有希律建的聖殿,其實在歷史中還有瑪喀比(猶大政治獨立運動者)聖殿。因以色列人是神的選民仍要敬拜神。但希腊之暴君各種方法逼迫他們,且建造偶像,用豬來獻祭,破壞聖殿之聖潔,引誘青年人犯罪。雖然歷史不重演,但許多類似的事仍重複,因魔鬼的方法就是如此。現代在西方那種迷信的發展,比起東方真有過之而無不及;那是非常可怕的,且專門吸引青年人;在美國加省,各式各樣的宗教,甚至有稱為撒但教會,用盡人最敗壞的方式來敬拜。但以理之預言已經提及,到底何時才能完結?實在無從知道,所以但以理極感痛苦,故此天使特別告訴他說:到二千三百日聖殿就被潔淨,這二千三百日是包括早祭與晚祭的次數,所以早與晚實際為一千一百五十日,有三年多的時間,亦即七章所記的一載,二載,半載。

(但八18)中記載「他與我說時,我便伏在地沉睡。」「沉睡」是整個昏過去,然後使者扶起後才接受神的啟示,那所付的代價又何等大!

當時但以理覺得恐懼,世界要滅亡了,到底以後如何?歷史負擔壓在但以理身上實非他所能擔當的;何況他想及神百姓將來之前途,在神公義彰顯時,又有誰能逃脫呢?

27節「於是但以理昏迷不醒,病了數日,然後起來辦理王的事務;我因這異象驚奇,卻無人能明白其中意思。」但以理雖不明白內容,可是知道是十分嚴重,他唯一能作的是忠心虔誠作應作的事。你我許多時也知神歷史中的作為,那我們能作些什麼呢?有時需要宣告審判之信息,有時需要禱告,有時我們做日常生活中十分平常的事,在神前忠心作應作的事,但以理就是如此,仍繼續辦理王的事,可是沒有多久這機會就失去,伯沙撒王遺忘了他,人是會忘記他,但神沒有忘記,時候到了他會出來為神作見證。當成功或興盛時,我們要謙卑;因為我們的一切,有什麼不是從神那兒領受的呢?既是領受,那又有什麼可誇的呢?總要謙謙卑卑地靠主的力量去作工。雖然有時我們被人忘卻,被忽略,甚至沒有機會見證神;但千萬不可自暴自棄,應在神面前好好地等候。時候到了,神會大大地使用我們,正如但以理一樣。

(但五1-12)中可見巴比倫王朝的敗亡,這是命運。世人之命運都在神手中,神使人升高,亦叫人降卑;神能使一個民族衰敗,亦能使一個民族興起。神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不輕易發怒。但當人不肯領受祂的恩慈時,祂忿怒的杯滿了;就必流溢出來,因神的公義必要顯露出來,因祂是公義的主。

伯沙撒王當時覺得很狂傲自滿,因他從未經過憂患,當然更不曉得何為屬靈的事,認識耶和華真神。他的外祖父尼尼甲尼撒王雖是暴虐之君王,但他的經歷使他知道一些公義的事,直至他屈服在神面前。但伯沙撒王生於安樂,且長於安樂;況且在他父王拿彼尼度的時代,巴比倫暫享安定。巴比倫的京城甚大,防禦好,城之周圍有十五英哩之防禦工事,城牆有三百五十呎,八十七呎闊,根本不可能有外邦軍隊攻破這永不敗亡的城。可惜這只不過是伯沙撒的想法,因當他最歡樂時;大利烏的軍隊已將巴比倫圍困。一個國家之敗亡並非剎那間的事,社會的敗壞及一個人的墮落,也不是一時的。一定有其敗壞的因素存在,當這些因素,發展下去,總有一天,那敗亡的事實就會突然的發生!這是必然的事實。當時伯沙撒的讌會是極不正常的,因臣僕的讌會不應有婦女參加,這暴虐的居王卻如此行。讌會中充滿了放蕩,甚至把從耶路撒冷擄來的,應分別為聖的聖殿的器皿,當作酒杯用;讚美偶像,罪惡的權勢似乎完全勝利,魔鬼在發出猙獰的狂笑!

可是,忽然間神的手就出現,神的手指在牆上寫字;剎那間,所有情況都改變,他們都十分害怕,不知該如何才好。於是太后(伯沙撒之母)將但以理介紹出來,可見當時但以理已被人遺忘;但神不但沒遺忘他,且叫他出來,神要他說話,要他責備。但以理到了巴比倫宮廷中不是已改了新的名字嗎,為何在此仍有他本來的名字?因為他的身份沒有失去。各位!你我的身份都不能失去,我們是屬神的人,神在我們身上都有一定的計劃,我們不能失去這尊貴的身份。人可輕看或藐視我們,但在必要時神要我們出來,請問我們都預備好了嗎?但以理隨時都預備好了,他聽到神的命令就挺身而出,仗義直言,把神公義的信息告訴不義的居王。

23至25節中,是解釋這文字「彌尼,彌尼,提客勒,鳥法珥新」,「彌尼」(有翻彌拿)意「數算」,「提客勒」(有翻舍克拉),意是「秤一秤」,「烏」意「以及」,「法珥新」(法珥新是現在式,毘勒斯是過去式),意「分開」,──「法珥新」之字根與「波斯」字音相同,即 P(h)-R-S。這是清楚說:要數算,要秤一秤,就要分開。

當神指頭在牆寫字時是指現在就要分裂,而但以理解說這已成事實,因神的話永不改變,安定在天,句句帶着能力。神叫我們數一數,秤一秤就顯出虧欠。「公義」裏字,本來是「天平」的意思,新約的啟示錄和舊約的但以理書,常有「數算」,這是啟示文學的特點;如一載,二載三載,又有二千三百日,及七十個七等;所以時間是在神的手中,公義的審判要來到。當晚伯沙撒殺,瑪代王大利烏就取了這國家。各位!你我都需有屬靈的深度才能看見神的計劃,我們要學習神給我們的方法;秤一秤這個世界,秤這個社會,秤我們的教會,還有秤我們的家庭和我們自己的心是怎樣。還要數算,求主教我們數一數我們的日子如何,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因為還有一點點的時間,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還有一點點的時間可作見證,這短短的時間我們能作些什麼?我們的心又如何?愛主嗎?還是愛自己愛世界?若有人不愛主,這人是可咒可詛的,因主來的時間快到了。


講員: 唐佑之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