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的進程來到《使徒行傳》第十二章到十五章。在預備時,決定以「仍有恩典」作為今晚的主題。希望神透過今晚的信息祝福你們,同時今晚的信息,也是講給我自己聽的。因為在這段經文中,神提醒我,在我生命、在你的生命都仍有恩典,不單是在這一代,也在下一代也有恩典。
1977年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頁,那年我進入澳洲的醫學院,那也是我信主的一年。雖然中學我的聖經科是拿滿分,但我完全不認識基督,也不知祂是誰,與我沒有關係。直至我去到澳洲,有弟兄姊妹邀請我去教會參加查經班,經過九個月每週讀聖經,聽他們解釋聖經之後,我降服在神的話語下,我向神禱告:「我真是罪人,我需要基督拯救我。」在我信主還不到一年,有查經組的組長邀請我幫助帶領查經班。我覺得不可思議,認為應當找一些了解聖經、信主多年的人來帶領。但這位讀經組組長堅持邀請,並想到一個方法鼓勵我:「你每逢週二來我家吃早餐,我們可一起查那段經文,這樣週六你就可以帶。」當時的留學生很窮苦,有東西吃當然樂意去。澳洲的早餐是很豐富, 於是我每週去他家,吃早餐,查聖經兩個小時,之後我再返回學校。二十年代,我的那個查經組成員再次相聚,大家再次坐在一起,他們每個人差不多都和我說同一句說話:「Patrick(浩鎏),我們沒有人相信你會信耶穌,你頑固、喜歡爭論、不合作、驕傲……」我停了很久,說:「你說的那個就是我,當時我就是這樣。你知道改變是從哪裡來?你們沒有放棄我,神沒有放棄我。」這就是「仍有恩典」。為何講這個故事呢?因為在神的國度裏,有很多不成熟的人,但仍有神的恩典,神使用弟兄姊妹來關心那些很不成熟的人,以致他有機會成長。
今天我們要講一個小人物:馬可。「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這些是領袖,但少人留意到路加很輕描淡寫地提到馬可,只有一節:「也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十三5)這裏的「約翰」就是「馬可」,很少有人留意到這個宣教團隊中還有一個年輕人與他們一同出隊,就是馬可。直至何時才留意到呢?當問題來了才留意到,第十五章就是在第二次的宣教旅程出發時,「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十五36﹣39)「爭論」這個字中文翻譯得很文雅,原文的意思是指二人吵架吵得面紅耳赤!這兩個最好的同工,為了這個年輕人的問題吵得面紅耳赤。在第一次的旅程,馬可半途就離開了,不知有什麼原因,但知道他很早就離開了。
路加為何要記錄這些不體面的事跡呢?本來非常漂亮的宣教:十三章記載教會差派他們作宣教工作、十四章記載他們在亞細亞地方很成功地傳道,他們回來報告 :「蒙神之恩、要辦現在所做之工,就是在這地方。到了那裏,聚集了會眾,就述說神藉他們所行的一切事,」(十四26﹣27)可以說,第一次的宣教工作很成功。到了第十六章,福音從亞洲傳到歐洲。一切都很漂亮的,為何在第十五章要寫這和不漂亮的事件呢?就連兩個同工吵架都要記錄下來呢?
很多時候我們將問題歸疚在年輕人身上。最近神常常提醒我,我是怎樣成長的?我也是有成熟的人憐憫當中成長起來的。詩篇講到:「神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詩71:18),「這代要對那代頌讚你的作為,也要傳揚你的大能。」(145:4)詩篇兩次講到,當你年長的時候,神給你一個很大的使命,要向下一代不是宣揚我們的威風史,而是宣揚神的大能。
保羅鼓勵年輕的傳道人提摩太:「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二1﹣2)原來一代要傳給下一代,保羅要教導下一代忠心教導再下一代。
今天我們進入使徒行傳第十二章時,我想從三方面來看馬可的成長之路:
一、屬靈生命的培育
《使徒行傳》第一次記載馬可是在第十三章,但其實十二章已記載馬可,在十二5﹣17,是關於當時彼得坐監得釋放的情況。這段經文所記載的似乎與馬可沒有什麼關係:彼得坐監,教會為他禱告,天使救了彼得出監,然後他被釋放,之後他去到馬利亞家裏。我們要留意路加怎樣寫,他不是說「去馬利亞的家」,而是說「去約翰馬可的母親馬利亞的家」。也就是經文中記載所發生的事,這位年輕人是見證到的。他見到使女因「歡喜若狂就顧不得開門」(14節)。看到神的工作,這是很令人驚訝的一件事,這個驚訝不單是對使女,馬可也親自看到這件事發生,因為他的媽媽開放自己的家庭讓眾弟兄姊妹在家禱告 ,馬利亞這位媽媽對馬可生命的影響。彼得最後得釋放,馬可都經歷到。
記得我在聯合醫院作醫生時,有一次,我的祖父肺發炎入院,當時他七十歲。有兩個護士向他傳福音,他竟然決志信主,我覺得很驚奇。我的信心太小,我根本不相信我的爺爺真的信主,我就打電話給牧師,讓他來檢驗下他是否真的信了主,牧師來到與爺爺聊了好一陣出來之後告訴我說:「你的爺爺真的信耶穌,不是假的。」我的感受就好像那位使女一樣,喜出望外:「哇」一聲。我就是基督教書樓買了一個牌給我的爺爺:「現在活著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每當有人來,他就指著那個牌給人看,告訴別人,他信了耶穌。當我的父親來探望我的爺爺時,就問他:「七十年來,都沒聽說你要信耶穌,為何現在信耶穌呢?」我的爺爺對我父親的答案很簡單,他說:「七十年來沒有人和我講聖經,沒有機會聽,我現在聽了覺得是真理,所以我就信了」。出院後他的心願是回到鄉下順德,我記得我陪著他回鄉下,他說一定帶上這個牌,當親戚來探訪他時,他就拿出這個牌,讓親戚讀出來。他不是講道者,但他的信息就是:「現在活著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
我覺得馬可的成長,是因為他親身看到神的工作在他的家庭裏面,他的媽媽開放了這個家庭,所以我鼓勵當中作父母,或者作祖父母的,你可能不知道你的一點一滴對你的孫子兒女將來的影響。所以,在十二章馬可的媽媽,影響了馬可這個人。願意在座作父母的,能夠看到馬利亞對馬可的影響。願詩71:18也鼓勵我們:「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屬靈生命的培育從家庭開始。
二、親身體驗的機會
年輕人學東西光靠講是沒有用的,要有自己體驗才能學習成長。
巴拿巴、保羅和馬可的關係是怎樣開始的呢?其實在十一章有一個背景交待:當時,保羅和巴拿巴是在安提阿,有消息傳來說,將來會有大飢荒,特別是在耶路撒冷一帶的地方。安提阿教會就想奉獻金錢給耶路撒冷教會,所以就託保羅和巴拿巴帶奉獻到耶路撒冷教會。「巴拿巴和掃羅辦完了他們供給的事,就從耶路撒冷回來,帶著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到十二25)當他們回去時,看中了馬可這位年青人,或者因為他年青有為,或其他原因,有學者猜測是因巴拿巴與馬可是親戚關係:「巴拿巴的表弟馬可也問你們安。」(西四10)巴拿巴的與馬可是表兄弟關係,表哥照顧表弟,提拔他很合理。但是否提拔這麼簡單呢?我覺得不是。我們看看巴拿巴為人如何:第九章,當保羅信主後去耶路撒冷,根本沒有人不相信保羅會信主,「惟有巴拿巴接待他」(九27)所以,這裡看到巴拿巴是個能相信別人的人。馬可可能不夠成熟,但巴拿巴接納他。
從耶路撒冷把馬可帶來他做什麼呢?「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十三5)何為「幫手」?是否幫手就是打雜?「幫手」這個字在新約聖經出現很多次,這個字有不同意思:第一個的意思就是「助理」的意思:「耶穌在聖殿讀完聖經之後,『於是把書捲起來,交還執事,就坐下。』」(路四20)這裡是「助理」之意。所以,馬可其中一個職責可能是幫手作助手,但這不是唯一的解釋。第二次用這詞,是在徒廿六章,保羅在亞基帕王面前辯論時, 記載在廿六13﹣16:「王啊,我在路上,晌午的時候,看見從天發光,比日頭還亮……我們都仆倒在地,我就聽見有聲音用希伯來話向我說:『掃羅!掃羅!為甚麼逼迫我?……你起來站著,我特意向你顯現,要派你作執事,作見證,」(廿六16節),「作執事,作見證」這就不是「拿行李」這麼簡單,而是作基督的見證人的意思。這在原文是同一個字,這是第二個意思。還有第三個意思:「提阿非羅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筆作書,述說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事,是照傳道的人從起初親眼看見又傳給我們的。」(路一1﹣2)「傳道的人」。所以,當聖經講馬可作「幫手」,我相信起碼有三個意思:1. 可能他幫保羅拿行李、打雜的;2. 更有可能是他有份參與見證基督的僕人;3. 更加重要的,是路加福音所記載的──他做一個傳道的人。如果這樣看的話,保羅、巴拿巴找馬可來就不單是「打雜」這麼簡單。我相信這個年青人有份參與在前線作傳道的工作。
年輕人要成長必須直接參與,親身體驗才會有成長。這個我也鼓勵長輩級的同工,如果你不給他們機會參與,他們永遠都不會成長。
我前幾天講過關於1900年的「義和團之亂」,當時全中國超過260個宣教士在三個月被殺害。中國內地會損失了58個宣教士,21個小孩子。當時戴德生正患病,聽到這個消息完全無法接受,他知道當時自己的身體不好,考慮事情未必清晰,他必須要找一個人來接任他在中國內地會總主任的工作,當時他在中國要照顧1000位內地會宣教士,他如何能在危難中找到合適的人選來接班呢?原本他的心裏是有一個人選的,叫威廉.庫帕(William Cooper),但他也遇害,被義和團殺害。他考慮了很久,終於決定找到一個人──39歲的何斯德(Dixon Edward Hoste)。很難想像找這麼年輕的人委以重任,但有一件事給戴德生有信心:何斯德是富家子弟,出生於貴族家庭,當他來中國時,他跟從一位中國的牧師席勝魔,學習服侍吸食鴉片的人,幫助他們戒毒。戴德生曾派不同的宣教士跟從席勝魔,但惟有何斯德跟了席勝魔十年時間。雖然席勝魔是一位很魅力的領袖,是個很好的牧師,但他也是個非常壞脾氣的人,所以很多宣教士無法忍受,就以不同藉口離開他。惟有這個年輕人可以跟隨席勝魔十年。於是,戴德生寫信給威廉.庫帕,讓他來帶領中國的宣教工作。威廉.庫帕收到信時,幾乎一口拒絕,因他覺得自己身邊有很多更有經歷,更有年資的長輩可以接任這份工作,包括當時工場主任范約翰(John. W. Stevenson)。所以威廉.庫帕回信戴德生拒絕這個重任。當他拒絕之後,就突然患病,患病四個月,無法動彈,非常嚴重。他在床上思想,為何這時自己患病,是否神要他做什麼呢?終於他覺得神是要他接任這個工作。在1900年12月15日,他寫了一封信給中國內地會主任范約翰,因他之前覺得由范約翰來作這份工作更合適。他在信中說:「在我生病時神鼓勵我應該來承擔這份工作,但如果您不同意的話,我會很尊重您,我會不接受這個任命,這樣,我就是一個自由人了」。這位工場主任范約翰回信說:「感謝神!神給你平安,也給我平安,神會祝福你的事奉,神也會祝福內地會。」我看到內地會的文獻,我很感受這位長輩對年輕人的那份尊重,在神國度裏尊重神的帶領。這位長輩,他有這樣的心胸,雖然自己很有資格做,但他祝福這個年輕人。
所以我很喜歡詩71:18所講的:「神啊,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當時何斯德接任後,寫信給所有的宣教士,題目是:「中國教會需要改變更新」。他說:「過去的宣教工作都圍繞宣教士,以宣教士為中心,這種方式永遠不能鼓勵中國信徒有獨立的思考和有主動的參與,我們要放棄權力,讓中國教會作主導。請你為我祈禱,也為內地會禱告,讓我們願意成為一個微不足道、受人藐視、擁抱苦難、接受貧窮的一群。我只是一個小舵手而己,中國教會再不需要依賴宣教士,中國教會要站起來,與我們平起平坐,面對危險、承擔責任、成為領袖,帶領中國教會。」這封信,是出於一位年青領袖之手,當神給他這個挑戰時,他站起來接受這個挑戰,今日我們當中也有年輕的弟兄姊妹,年輕的領袖。有時神給你的挑戰,你沒有想過,這個應該是年青人要做的工作。神會用你,就像神用何斯德一樣。
三、 屬靈成長的師傅
馬可的成長有沒有師傅呢?他第一個師傅就是他的媽媽,但除了他的媽媽之外 ,他還有三個生命師傅:第一個就是巴拿巴;第二個是保羅,或者你們會問,保羅拒絕帶他出去,怎麼會是他的師傅呢?因為保羅對事奉神有要求,所以是他的師傅,保羅對自己也有要求。保羅是個很有原則的人,他對事奉神是不隨便,甚至很固執的。所以他不能接受這個年輕人半途離開。
年青人需要接受要求,是成長的一部分。我查文獻的記錄發現,當時戴德生邀請年輕人去宣教也是有要求:第一是生活上的要求──要穿中國人的脫衣服,吃中國人的東西,住中國人的房屋。當時英國紳士覺得穿中國人的衣服很羞愧,所以是有要求的;第二是學語言也有要求。最近有人問我,你是否可以證明當時宣教士的中文程度有多好?我去找了一些文獻資料,了解到:當時英國坐船到中國需時四個月,戴德生很嚴格,就要求在他們在坐船時學中文,不論你是否暈船都要每天學中文。我找到他們的時間表:六點起床,七點半的祈禱會是用中文和英文的祈禱會,九點至十二點學中文,二點至五點再學中文。七個小時在學中文,他們學什麼中文呢?當然要學中文聖經,還要學《論語》的教導,孟子的教導;第三要認識所有的百家姓;第四,要知道所有中國省份的名字;另外,去到中國以後要接受考試,邀請一百個中國人坐著聽你講道,然後老師評估你講得好不好。難怪當時內地會宣教士地中文能力那麼高,因為是有要求的。如果沒有要求,是不能成長的。我看到馬可的成長中,有巴拿巴鼓勵他、信任他,有保羅對他要求能夠成長,保羅並沒有放棄他,保羅在臨死前有提過他:「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後四11)
馬可第三個生命師傅是彼得。彼前五13記載:「我兒子馬可也問你們安。」彼得稱馬可是他的兒子,當然是是屬靈的兒子的意思,是個很密切的關係。從所有福音書關於彼得不認主的經文比較,馬可福音是最詳細的記載。「彼得就發咒起誓地說:『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可十四71)為何《馬可福音》能記載得這麼詳盡,我猜想是彼得告訴他的。彼得很坦白地告訴這個年輕人:「這就是我失敗的地方,這是神憐憫我,再一次被祂使用。」所以,馬可的師傅不是只在成功的經驗中學習,在彼得失敗當中,我相信他對馬可一定有影響,因為神的憐憫,仍有恩典。
鼓勵下一代不是因為是超級的屬靈人,但神使用摩西、使用保羅、使用彼得,這些都是不完美的人,但仍然可以鼓勵下一代,他們將神的能力鼓勵下一代。這麼多師傅,有沒有證據顯示馬可有成長呢?
從《馬可福音》有兩方面可以知道馬可是怎樣的人。馬可很注重「基督是主」。「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可一22)耶穌平靜風浪時,「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四41)無論馬可在生活中如何不成熟,在他學習成長過程中,第一,他認定基督是主;第二,他認定自己是基督的僕人。「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可八34)「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十44﹣45)馬可可能是個不成熟的人,但馬可福音見到這個人的成長中認定:基督是主,自己是僕人。馬可開始的時候是不成熟的年青人,到馬可生命的結束,成為一個願意為主犧牲的僕人。
我們會否像巴拿巴給下一代有空間去成長?給他們第二次機會呢?我們會不會像保羅一樣有一定的堅持,有嚴謹的態度服侍,成為下一代的榜樣呢?我們會否像彼得一樣,向年青一代承認我們的軟弱,開放坦誠和年青人共同成長呢?反過來,我再問年青人,你會不會讓年長的人有空間去成長呢?你是否願意給年長的一代有成長機會呢?不要太快放棄他們呢?讓年青一代與年長一代共同成長,這是教會的本質。使徒行傳第二章,彼得講得很清楚:「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徒二17),聖靈臨在不是只在老人家,也不是只臨在年青人一代,是凡有血氣的,聖靈與我們同在,讓我們共同成長。
禱告:
主,謝謝祢,馬可開始時可能不成熟,但祢沒有放棄他,巴拿巴沒有放棄他,甚至保羅也沒有放棄他,讓他成長、成熟,願祢鼓勵我們,讓我們有這樣的心志,讓我們在有生之日,讓下一代知道神的大能,讓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榜樣,不會讓祢的名羞愧。願我們的生命能夠鼓勵、建立下一代,願意我們看到更多像馬可這樣成長;讓年輕的一代起來,像何斯德一樣,當挑戰來到時,願意接棒,接受挑戰、承擔責任,願祢祝福教會,從這代到那代,我們要述說神的榮耀,宣揚神的作為,祈禱交託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講員: 馮浩鎏醫生
傳譯: 周志豪牧師
速記: 林海虹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