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啊, 求祢親自教導我
但願大家都把自己的身心靈,擺在神的面前,跟神說:「神啊,求祢親自教導我。」摩西也曾經這樣說過。在我們身心靈中,都能夠覺得摩西是一個偉大的領袖吧。但是今天讀的那段經文,就發覺到摩西出現了生命的裂痕。他竟然在神面前說你讓我死啦。這好像講很賭氣的一句話,好像說出了他心裡的話:「祢不要再給我這麼多的困難吧﹗」我們心裡面也曾經有這樣的 一些話,是我們曾經說過的。當苦到一個地步,我們說:「神啊﹗我寧願死掉﹗」但是我們看清楚摩西的故事過程,可以從他身上學習,另外一種的方法, 來去理解生命生和死是什麼意思。
摩西只覺得他在做領袖的過程中,是個失敗的例子。每一個我們在當中做領袖的,不管是傳道人也好,或者牧師也好,或者在教會裡面做長老的,做領袖的人也好,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曾經坐過這樣的一個位置,相信曾也在心裡面想過,但是不敢口中說出來:「但願我死掉﹗」
我們看到教會裡,好像 每一個都是一些不能夠被管教的人,我講什麼話都不對,我講這句話之後,總是有人反對我,而且在背後講我的壞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我們的心裡面在想:「神啊,祢要我在這裡還要待多久呢﹖」
所以今天心裡面有這樣的苦楚的人,我要跟你們說話。我們一共有三天,會講到三個人物,這三個人物都是向神求死的,其中一個就是今天所講的摩西。下一次要講以利亞,接著有約拿,這三個都在神面前求死的,他們說:「我不願意再活下去,主啊,我不能夠理解,祢在世上所做的事情,為什麼要我來承擔﹖」在事奉中,我們都曾在不同時間,都嘗試問過這樣的問題。
摩西是我們最景仰聖經人物的其中一個。在開始 摩西就是學習的榜樣,形象是不屈不撓的一位領袖,他好像憑自己隻手,就把整個的以色列百姓帶到迦南地的;雖然他自己進不了,但是能夠給以色列人在40年裡面,找尋一條能夠活的路,大家都很 想成為的領袖吧,但是如果你走他那條路,你可能半路就要走啦。因為你會發覺你帶領的這些人都是反叛的人,好像比我們教會最壞的會友都更壞,所以我要離開這個教會,離開我這個團體,我覺得再做下去的話,連自己都沒有了。
從任何角度來衡量,摩西是不折不扣能改變歷史的人,但是現在再重新再打開聖經,就發覺到並不是所想像那樣好,摩西不是神聖的人,其實他是有血有肉有淚的一個真實人物,他在面臨生命當中最艱難的時候,也失敗過。聖經從來沒有掩飾這些事實,摩西的掙扎就是一個一個的,在聖經裡面記載下來 -- 讓我們看到這一位摩西是誰,你說甚至猶太人在寫關於這個摩西,也用同樣或類似的話來記述他,他們敬仰摩西,但其實知道摩西有很多的弱點。
第一,他不善言辭,也不懂得怎麼跟別人交往,而且討了外邦人的老婆,他逃避自己的犯過的罪過,他甚至是拙口笨舌的人,詞不達意,他不能夠跟別人說出一篇好像今天所講的道這麼好。
我們想像這樣的一個人物,他怎麼能夠成為大家敬仰的人呢﹖我們大家要學習他如何度過他一生,他曾經說過他要死,結果到了120歲才離開世界,我們來重走他那條艱辛的路,相信大家對聖經很熟悉了,而且今天早上在研經會裡,也研讀這段出埃及記的經文,從這角度來去思考,我們要來聽聽摩西是怎樣被神呼召的。
呼召時的心態
摩西沒有追求做英雄人物,但被神呼召,其實他是逃命的人,這時他只希望找到不被別人發現的地方。在曠野,他看到了一個沒有被焚燒的荊棘叢,這時間,他忽然覺察到有一位神在當中,這位神與他同在,這位神也有非常大的力量;但是這位神給他一個非常大的難題,祂說:「我的百姓在這時候在埃及受苦,我要你去把他們救回來。」用今天所講的話,就是:「神啊,祢在開玩笑啊。這是開玩笑的話,這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你要找,也找一個比我更好的人。」
摩西沒有自信,他說:「我無法完成祢給我的使命,因為我不是懂得講話的人;現在你要回去那個本來要抓我的命的那一個埃及那邊去,我是根本不想去。」所以,摩西就用最簡單的方法推搪說:我不懂得講話。這是最好的藉口。我在神學院教課,每一次考核要來讀神學的弟兄姐妹,大部分可以說80%的人就這樣子說的,「其實我沒有什麼本事,神卻呼召我,我不懂得講道的,我口齒不清的,不過神呼召我。我今天來這裡面試,來申請讀神學。」
我是神學老師,他申請入讀,我就要給他評語,我向神說:「神啊,祢在開玩笑啊!這個人又不善辭令,看起來一定不是傳道人的料子,你要我怎麼樣去將他栽培成為被祢使用的傳道人呢?」摩西就是這樣在神面前說:「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但神確切在這時間尋找他,來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對,摩西只知道他得到了個重任,他沒有信心,但是沒有信心反而是好的,因為他不會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人。神說:「你不要用你的力量,因為我會給你力量,只要你依靠我,只要在當中跟隨我走這條路,不要把那功勞歸於自己身上就好了。」摩西就聽從了神。
摩西第一個旅程
我們開始看到了摩西的第一段旅程,他去了埃及,然後把以色列人帶離開埃及,在曠野行走。出埃及記第15章,他們大唱詩歌。他們說:「你看!神是多麼的偉大呀!讓我們從埃及那邊重獲自由;你看摩西一拿起手杖,整個紅海就分開;摩西特別偉大,可能摩西也是沾沾自喜的,「是啊!我手杖一揮,紅海就分開了!」他們就走過去。原來那邊不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原來是一片沙漠,所以摩西就開始覺得這是另外一回事 -- 我怎麼帶領他們從沙漠那邊進入到迦南地呢?從這角度來說,這是摩西第二個旅程。神要漸漸的建立一個領袖。
摩西第二個旅程
會眾來質詢他的領導能力,發覺神已經給他有非常長的時間,慢慢的栽培他成為領袖。一開始出埃及,也即第15章,他們就來到了地點,沒有水喝,開始埋怨,神就跟摩西說你拿起一根樹木,拋在水的當中,這水從苦會變成甜的。於是,摩西知道這是一個試驗,不是他的能力,他第一次理解到是神在帶領這條路的,不是摩西自己帶。因為這樣,摩西慢慢的相信了上帝,他相信神會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只是再走一段,會眾又發覺走不下去,他們就向摩西說我們怎麼辦的呢?倒不如回去埃及吧!埃及可能會有燒鵝燒鴨吃的,我們這邊什麼都沒有。想到這一點,摩西就身心靈開始猶豫了。
人在走不下去的時候,只有一個方法,就是靠那個領袖。現在摩西面臨非常大的挑戰,他知道他自己必須要在這樣環境中,給以色列人一個答案。他祈求上帝:「神啊,祢帶領他們。」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神在當中應允他的禱告,就是給他們在曠野道路中有吃有喝的。但是這不是僅一天兩天的事情,因為要走的是幾個月幾年的事,所以不是一天喝水就永遠不渴,就像耶穌所給的活水一樣,一天喝了第二天還是口渴的。正如我們教會也有會眾一直在說,我們要的就是神給我們的每天的糧食,你今天不給我,就會餓死了的。 人不斷的需要餵養,難免會對領袖發出很多的期望和要求。摩西就是一天一天的,來來去去的面對這樣的挑戰,甚至受到很多人的攻擊。
在出埃及記17章,來到利非訂,又再沒有水喝。神說你不要怕他們,你要從百姓面前經過,就是你跟他們一起經歷乾渴,你要在當中感同身受。作領袖的人不能只單單自己離開,要跟你的會眾一起走,你要跟你的會眾一起行。這個就是神要用來建立摩西的方法,不要逃避,事情會發生的,困難會有的,你要在這時間,跟他們一起去解決問題。
摩西就這樣子一天一天的長大,他知會面臨每一天的挑戰。我們嘗試去理解摩西的心情:他知道不可能每天都能給以色列人供應,所以他每天都提心弔膽,知道只有神在當中他才能夠完成他的使命;他甚至在面臨的外來的攻擊,亞瑪力人要攻打他們的時候,他們要還擊,摩西舉起手杖來,他們就打勝仗,但是他一累了,這手杖就垂下來,就打敗仗了。這時間裡,他要學習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課,這就是要靠其他的人一起來協助這工作,所以有亞倫和另外一個弟兄,把他的手提起來,他們才能夠戰勝。
走下去的力量
這個就是神在還沒有讓他有任何失望之前,讓他得着領袖的栽培 -- 不靠自己的能力,靠神的能力。當這些人走不下去的時間,你還是要走下去,你要跟你的會眾在一起,不要離開他們。面臨外來的攻擊,你們要同心合意的一起來面對挑戰。這是我們都懂得的道理,都是在神學院裡栽培同學的方法,讓他們能夠理解做一個傳道人的目標,但是我們不能完全的保證他們以後永遠不會發生問題,因為他們會面臨不同的挑戰。摩西這時候也面臨很多反對的聲音。
面臨反對的聲音
如果人們知道這管理的力量完全的交在你的手中,他們就對你越多的要求;你的權力越大,對你的要求就越高,對你的期望也越大。所以我們不要以為作個小傳道,就可以過一生。我們不要只從開始到末了都是一個小傳道,我們很希望自己能夠從小傳道,到中傳道,到大傳道,以後就被人稱為牧師,後來就被別人再稱為主任牧師,然後,如果在一個大教會裡面,就可以稱為主教 …… 我們不是想要尋求更大的事奉上帝嗎﹖我們很希望我們的生命不止單單停留在這小的事奉裡面。但是,正如摩西一樣有的責任,責任和管理權越大的時候,你的壓力就越來越大。當摩西上到西奈山去,以色列人講了一句很奇怪的話,「你給不了我們,我們找另外一個人來代替你。」
當會衆針對你的領導能力時
你想摩西會怎麼想呢﹖「我用盡了方法來成為你們的領袖,我現在離開了,那你就可以找另外一個人頂替我嗎﹖那我是誰呢﹖你們利用完了我之後,已經成為精疲力盡的人,你就放棄我了嗎﹖」這就是摩西面臨的問題,「你給不了我,我便找另外一個人。」這就是摩西面臨的其中一個特別大的挑戰。人不會完全對你忠心,他只能夠利用你。所以,摩西的心裡就產生了一些疑問,他看到了很多他必須要做的事情,他看到反對,也看到了很多很好的事情在那兒發生,有人需要輔助,有人需要改正,有人需要悔改,所以他必須要做完工作,他要勉強的留下來,留下來再當做他們的領袖。但是領袖也是人,他會受傷,摩西能夠忍受今天的挫折,但是,他不是每天都要去忍受挫折,他總歸是人,他還會受傷的,但是他明白受傷是必要的,在他自己的接受的領袖栽培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當以色列人膜拜金牛犢的時候,他從山上拿下來的這兩塊十誡石板,他就一下子摔碎,他向著他的會眾發怒,「你們根本不配上帝愛你們。」
摩西再一次上山,聽摩西所講的話,差不多要掉眼淚了,因為一個受傷的領袖,現在成為民請命、承擔罪過的代罪羔羊,向著他的會眾說:「你們不配神的愛。」但是他上到西奈山的時候,他向神說:「原諒他們吧﹗求祢赦免他們的罪,如果不能夠,不然把我從祢的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字。還是願意我一個人犧牲,讓祢來拯救整個的以色列人。」
擔當不起管理百姓的重任 : 摩西求死
摩西從他領受神的使命,一直到面臨挑戰,他懂得什麼叫做領袖。做領袖,其實就要為他的子民們請命、犧牲的。他理解這東西,不等於說他就完全能夠坦然無懼的繼續事奉。今天讀的那段經文裡面就看到,摩西已面臨了他生命中最大的挑戰了。當一個領袖的生命耗盡的時候,他做任何事情,都好像沒有得到好的結果,他心裡在問:我為何要做下去的呢﹖他整個人就癱瘓在那邊。他知道神發怒,但是他自己也不愉快,他就只好向神來說這句話,他說:「祢為何苦待我這個僕人﹖我為何在祢面前不能蒙恩的呢﹖為什麼這些事情要發生在我身上﹖祢來呼召我,祢給我力量吧﹗但是祢現在要我做的事情,是已經不可能發生的事,神啊,是祢要這些老百姓,祢生了他們下來,不是我懷的胎,我不能做他們的父親,祢要做他們的父親祢去做,我做不了。又不是我生的。」(參民11:11-15)
這句話很有意思,「不是我生的,為甚麼我要養這些人﹖還要我抱著他們呢﹗然後再要給他吃奶,而且要把他們帶到那個好的地方去;我第一眼看他們,我就討厭;怎麼能夠在這時又餵奶又抱他呢﹖祢要抱就去抱﹗」
一個領袖在他生命耗盡的時候,他可能說出的這些話都很不中聽的,對嗎﹖
整本的民數記裡就記述下了這個非常艱難的旅程,從民數記11章到21章,這麼長的一段經文,記載了一群非常難管理的百姓,前後呼應,第11章說百姓發怨言,最後在21章裡面就說百姓又發了怨言,不停的抱怨。然後抱怨缺乏糧食,給他們吃之後,又來抱怨沒東西喫;不單這樣,還在摩西背後說壞話,拆他的台,其他領袖想挑戰摩西的身份,米利暗和亞倫說:「是不是只有你能夠帶領以色列人呢﹖我們帶不了嗎﹖你要得到很多的聲譽,我們得不到嗎﹖」你想一想,如果摩西已經面臨外在老百姓的怨言,連他最親愛的同工也來搶他的位置;還有可拉一黨的人也在造反﹗
這一步一步的,給大家看到經文前後呼應的,這就告訴我們說,其實類似的事是不斷發生的。後來,他們就派了一個探子進到那地裡面去看,有沒有辦法能夠進到迦南,探子回報,他們就喪膽了﹗他們在質疑上主是不是能讓他們進到迦南地,所以發怨言,領袖面對挑戰,現在連上帝都懷疑。如果是這樣,那摩西還要怎樣帶領這群人呢﹖
求死的哀訴
非常孤單的﹗我們來聽摩西求死的這哀訴,我們可以歸納這些哀訴為這幾個觀點:他說我一直看到屢見不鮮發怨言的人,造成我的煩厭;為何我要管制這些老百姓﹖這個責任為什麼放在我身上的呢﹖又不是我生的,我不能保送祢的百姓。祢應允他們做的事情祢來做,不要我來做,祢來做吧﹗祢就是上帝,我一個人擔當不起這麼多整族人的,管制這個民族,我一個人承擔不了,難道祢不覺察我的苦嗎﹖是祢將這苦加在我身上的。」
你聽到這些話,就好像聽了我們曾經說過的話。當人在耗盡的時候,突然間再把這事情轉到自己身上來,摩西面對上主,,所說的怨言,就發覺他很自我,才能把自己擺在這個環境當中。人在痛苦的時候,他的焦點永遠是擺在自身的感受上的。這段經文裡面用了13次我、我、我、我,就很明顯的看到人在事奉當中耗盡的時候,他就只看到自己而已。我們知道這是非常大的挑戰,也是非常大的陷阱,我們要記住這個觀點,千萬要記住我們會有耗盡的一天,要記得我們這個時間整個的問題,就擺在自己身上,我為什麼得不到我要的東西。我們說:「我還是死了吧﹗反正我做任何事情都是失敗的。」
我們就要問神怎麼回應呢﹖很清楚能看到,上主不願看到我們永遠用抱怨的心理來服侍祂。接下來的故事,看到神給摩西的兩個不同的方法,來解決他生命中最艱難的方案,就是上主介入的方法。
上主的勸告與介入
第一,就是摩西覺得自己是孤單的,所以神就讓他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說:「你在長老中召集七十個人,使他們一同站立。我要在哪裡降臨與你説話,也要把降於你身上的靈,分賜他們。他們就和你同當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獨自擔當。」很明顯的,神已經處理掉他最重要的問題,摩西他的問題是:他覺得什麼東西都需要他來擔當的時候,他怎麼能夠有這樣的力量。神就安排有七十個長老一起,每一個都跟摩西一樣,有神的靈跟他們同在。
這個是神處理的方法。也是讓我們這些孤單的傳道人,來聽一聽神也是向我們來解決問題的,神一定會有他要差派來跟我們分擔的領袖們,摩西這個時間才理解原來神沒有離開,是我自己以為自己要承擔。原來神可以讓更多人來承擔同樣的一個工作。這個給我們很大的教訓 -- 不要把責任完全的放在自己的手中,你一定會有耗盡的時間,摩西就是一個例子。一個很好的教訓,讓大家一起來同工,不要一個人獨自擔當。我們教會裡面的領袖們,需要的就是每一位會友一起來擔當。
摩西知道了,現在理解了,還有另一件事他必須要學習的,就是學習怎樣依靠那位有力量的主。當摩西似乎忘記上帝曾經給他的神跡的時候,神曾經餵飽這麼多人,上主回答摩西說:「我的膀臂豈是縮短的呢﹖現在我要你看清楚我所說的,是不是能夠應驗﹖不要靠自己的力量,你要記著神曾經做過好多的神跡,是讓你回憶一位偉大的主。神會因為你記起他自己是偉大的主,就從這個時間開始,再一次的帶領以色列人。
領袖的秘訣 -- 聽人的訴苦聲音,也要聽神安慰的聲音
我們從此才理解什麼叫做一起來服侍上帝。要記住,作領導第一個要向摩西學習的重要觀點:抓緊神給你的異象和使命不放。我們知道人會無奈,人會懷疑,但是我們有神的鼓勵,這個是很重要。我們在被懷疑時,可能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但是要記著我們自己的害怕,其實成為神轉變事情的方法;我們害怕的時候,就是開始去尋求上帝的時候,我們能夠學習聆聽上帝。聆聽有兩種方法:需要聆聽子民的一些話聲音,也要聽神的聲音。如果我們只聽神的聲音,不聽人民的聲音的話,我們只是一個霸主;但是如果我們只聽人民的聲音,我們心裡面就非常非常的猶豫,因為我們解決不了人的問題。我們需要的就是既要聽人的訴苦的聲音,也要聽神安慰的聲音。懂得分辨,這才是一個最好的領袖。
摩西在這時間也懂得怎麼處理,在民數記16章裡記載,他漸漸懂得用一些比較成熟的方法去處理問題。他第一做的,不再為自己爭辯,他甚至保護自己的同工亞倫;發生爭執,他懂得怎麼去找當事人直接的討論。他願意讓大家消消氣,之後才繼續商討;如果還不得要領的時候,他就把這事情完全交給上帝,他說:「我不能處理,上帝能夠處理。」要維護正義,有時候要付上很沉重的代價的,所以我們要注意一個過程,我們不需要逃避;我們要記著只有神才能夠解決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一個成熟的事奉者,最終只在神面前祈求,才能夠得到祂的憐憫和祂的赦免。
林布蘭的提示
有一幅畫我很想跟大家分享,這也是林布蘭(Ramblin)所畫的畫,畫了摩西拿著那個十誡的石板,提起來的。仔細去理會這幅畫,才知道這畫是摩西第二次拿起石板的。第一次他拿著石板下來的時候,看到百姓拜金牛犢,他就把這兩塊石板摔碎;這是他第二次拿著石板下來,你看摩西的眼神,好像在說:「神說:你們不要再再繼續犯罪了,我拿起這個石板的時候,是神給你們的第二次機會。這就是一個憐憫你們的慈愛的上帝。」
摩西學到了這功課,神是給人第二次機會的上帝,上帝讓我們從這裡面去學習,怎麼樣能夠完全將自己生命擺在神的面前,因為祂給我們大家有第二次機會。
我很想講一個我自己親身的經歷。在我自己的信仰過程當中,有兩個很好的屬靈導師,兩個都是牧師,其中一個是我信主之後不久,他一直跟進我的,他給我的一本聖經中,寫了以下的話,那是用英文寫的:
So live that when you come to die
You have nothing to do but to die
翻譯成中文:活著的秘訣就是要活到臨終時,再沒有其他的事要做,只有去死。
好像在詛咒我一樣,其實不是。他在告訴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要活出今生無憾的生命。他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夠活到這樣的一個地步,我們才能夠安心地離開這個世界。當你臨終的時候,你說我再沒有任何覺得遺憾的事情,那我就可以很自然的走了,回到上帝的懷抱當中。
他告訴我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要讀聖經的話,在讀摩西的故事,不要停留在民數記,要從民數記一直讀到申命記。如果停留在民數記,你只看到人的艱難,你單單見到人的抱怨,看到人各種要求,你會完全失去事奉神的心志;但是你要讀到申命記,發覺到原來神是一個非常慈愛的上帝。在申命記中,摩西先後講了三次,他說:「你們曾經在曠野當中悖逆上帝三次,但是神還是把你們帶到了迦南地,我也三次求神讓我進到迦南去,但是神就不讓我去。你們能去,我去不了。在人的眼中,我應該是一個很失望的一個人,但我不是失望,我看到你們進去的時間,我的工作就做完了。我不需要進去,因為神仍然在這裡。」
悄悄的離世
對摩西的死,他是悄悄的走了,我們就沒有再聽到他的消息,這是最美的生命,要活到臨終的時候,再沒有其他的事要做,就安息了。這就是我屬靈導師告訴我的話,他的生命也是這樣的,他本來是個屠夫,很多人有佛家思想,說的就是你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是放下屠刀,立地成為牧師,他一生就是服侍上帝。但是他面臨很多生命的掙扎,他的孩子不聽話,都不願意上教會,因為這緣故,教會就把他辭掉,就告訴別人,他都管不了他的孩子上教堂,那他就根本不能再做牧師。他失望的離開教會。但是他對上帝的應許沒有失望,到處有機會他就為別人講道。他93歲的時候,悄悄的離開了世界,留下了我這個一直紀念他的人。那已經足夠了,因為上帝喜悅這樣的一個生命。我們控制不了孩子信不信主,我們控制不了家人能不能上教堂,但是我們能夠抓緊上帝的應許,再沒有其他的事情要做的時候,只有死去,因為我們的生命是這樣的一個今生無憾的生命。
摩西是一個能夠跟上主一起發怒的人,也能夠成為跟上帝一起愛百姓的人,他是一個能夠跟上上主一起同工的人。願意我們也是這樣,至死我們也無憾。
希望我們的生命是這樣,朝向這目標前進。
講員: 陳廷忠牧師
傳譯: 李慶宏傳道
速記: 湯鎮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