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發覺中國人很懂得藉著詩歌來榮耀上帝。雖然我沒聽懂所有歌詞,但是很感恩我和妻子每晚享受你們以歌聲來讚美上帝。
一、當常常讚美上帝,只有上帝配得尊榮(34:1-3)
今天要讀的詩篇,也是一首歌。這十天會讀各種不同情感的詩篇。今天要讀的,是一首「感恩之歌」。上帝為我們作工,而「感恩之歌」就是我們的回應。「感恩之歌」可以由群體頌唱,又或是個人頌唱。
有些詩篇未必有標題,但有標題的詩篇卻能幫助我們理解。詩篇34篇是後者,標題是:「大衛在亞比米勒面前裝瘋,被他趕出去,就作這詩」。大衛當時在相當慌亂的狀態。因為掃羅想殺他,所以他逃到非利士。由於他很害怕外邦非利士人會捉拿他,因此需要找一條逃生出路,所以就裝瘋了。因為他裝成瘋子,非利士王就讓他離開,性命就得以保全。大衛視這次成功逃生為上帝憐憫的拯救,所以他就頌唱感謝上帝的拯救;我們單單看詩篇的標題便能得知這事。
這篇詩篇裡雖沒有提到大衛逃亡的智謀,但他因計劃成功而感謝上帝;不過,關於他的計劃,在詩篇裡完全隻字不提。由此可見,當我們感謝和讚美上帝,只有上帝是配得榮耀的。有時候今天的所謂感恩,其實不少是個人的自我吹噓,所以有些教會便會規範信徒該怎樣講述感恩見證,因為很多見證往往闡述自己的事,遠多於關乎上帝的事。
因此,這段經文以一個宣告開始,是一個要讚美上帝的宣告。大衛決定要停下來感謝上帝。第一節:「我要時時稱頌耶和華;讚美他的話必常在我口中。」有時我們熱切地懇求上帝,禱告蒙應允時,就忘記了感謝上帝。我是常常忘東忘西的人,尤其是上年紀更甚;有時為要找回鎖匙、筆記,我和太太都花了很多時間去找。找到之前,我們都會禱告:「上帝啊!幫助我們,幫助我們!」我們找到,往往都忘記停下來感謝。在這詩篇,大衛決定停下來讚美上帝。這便是聖經的一個範式。
唱感恩之歌
你記不記得當士師底波拉帶領軍隊打了勝仗,得勝後她便頌唱她的「感恩之歌」;這讚美歌的篇幅比描述戰爭勝利的更長,這告訴我們感謝和讚美是何等的重要。又好像約拿從大魚中得救的故事,有一個很短的描述他怎樣被拯救,但約拿書第二章卻是一篇很長的頌歌,讚美上帝的拯救。要學習聖經的範式,就是停下來感謝上帝。
「我要時時稱頌耶和華;讚美他的話必常在我口中。」「稱頌」是一個經常出現的希伯來字詞,在舊約出現了327次,是「說好話」的意思。因此,大衛在這裡是說他要為上帝所做過的事說好話,且是「時時」稱頌耶和華。上帝的介入提醒他上帝是配得讚美的。而他希望「時時」這樣來稱頌。在新約有兩次教導我們要常常感謝上帝,分別是在以弗所書和帖撒羅尼迦前書。我們需要這樣的操練。需要找到一個方法讓我們能常常讚美上帝。有一個牧師朋友。每天早上他會轉發一首詩歌給我,每次轉發一條在視頻連結。我會聽或者唱著這首詩歌,來開始每天我與上帝接觸的時間。你也可以找到適合你的方法,但是要確保「時時稱頌耶和華」。讚美上帝是每一天的操練。
來到第二節:「我的心必因耶和華誇耀;謙卑人聽見就要喜樂。」再次回到這個主題:我們的讚美、我們的感謝、我們的見證,不是關於自己,而是關於上帝。許多時候我們的見證都是關於自己,而不是上帝。開始時說「我讚美上帝」、「我很卑微」,不過這些引言後,大多都只是談及自己。這樣的讚美,對我們的耳朵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其實,這模式在現今市場行銷文化頗為流行,就是超級巨星的文化,所有關於超級巨星的言行都得著稱讚,直至他們行差踏錯為止。他們的陷落通常是發生一宗很大的醜聞。但在基督教裡不是這樣運作,我們誇耀的只是誇耀上帝。你看看新約裡的英雄人物保羅和彼得,他們不像超級巨星,沒有事情能夠把他們帶離上帝的榮耀。
把所有榮耀歸上帝 -- 活得最快樂的方法
假若別人稱讚我們時,我們該怎麽辦?不要責難他們。有時候他們的讚美其實是把榮耀歸給上帝的,因為我們是上帝的僕人。別人稱讚我們,其實是在讚美上帝的僕人。別人稱讚我們,我們可以開心;不過,別人稱讚所帶來的好處不能夠成為我們行事為人的動機。
有一位很偉大的音樂家,也是我最喜歡的作曲家。他的名字是法蘭茲·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他寫了一首大型神劇作品〈創世紀〉。當中有一處令人難忘的亮點,就是當唱頌「上帝說要有光」,然後再慢慢唱「就有了光」。對我來說,這是西方音樂裡最美麗的一個時刻。海頓出席〈創世紀〉的表演時,他已是一個老人家。當表演「就有了光」的部分,所有人都站起來看著海頓,同時開始歡呼。雖然他是個老人家,很難舉高雙手,但仍是舉高雙手說:「不是從我而來,不是從我而來,而是從天上來的」。要把所有榮耀歸給上帝,這才是活得最快樂的方法。要避免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 ,就要讚美上帝。
「謙卑人聽見就要喜樂」:當我們把誇耀轉歸給上帝的時候,那個焦點就不在自己。耍知道我們不配得到甚麼,我們就能謙卑下來,我們開心,上帝厚賜我們很多東西,所以謙卑和喜樂連在一起。謙卑的人就是喜樂的人。在第一世紀有人覺得謙卑不是一種很令人羨慕的美德,他們看不起謙卑的人。謙卑不是說我很窩囊、我沒用、我很差,那不是謙卑。謙卑是回應上帝的恩典:我不配任何事,但你看看上帝做了大工:祂興起我,抬舉我,祂讓我成為祂的兒女,祂給了我工作,這就令我喜樂了。謙卑和喜樂是並行的。因為上帝把工作交付我們,我們就好好作上帝的工。
當我們做得不好會沮喪。假若你只尋求地上世人的稱讚,你就不能成為喜樂的人,因為總有人不喜歡你所做的。例如你唱了一首歌,許多人說「唱得真好」。然後有一個人跟你說:「我不喜歡你歌唱的方式。」你接下來一整天便會想著他所說的話。假若焦點是放在上帝,就不會擔心別人的反應,反而會請他們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基督徒,成為上帝更好僕人。我們會請他們批評我們,讓我們更好的服事;他們的批評也不會摧毀我們,因為我們在耶穌裡面是喜樂的。謙卑和喜樂是並行的。當明白我們不是甚麼了不起的「超級巨星」,便不會沮喪說我們甚麼都不是。上帝是奇妙的,而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祂興起我們,抬舉我們,我們自然感到興奮。謙卑就是那道通往喜樂之門,使我們有力量去扶助其他人。
群體敬拜:讓人知道上帝是誰
千萬不要浪費心力尋找地上世人的稱讚,這是愚蠢的追求,它會使你失去許多的內在美好的財富。再者,這些世間的獎賞稱讚有一天也會在地上消失的。耶穌在登山寶訓裡說過三次,有些人持守信仰是為給別人看的,而祂說了三次:「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參太6:2、5和16節)。你想得到地上的認同和稱讚嗎?你總會得到的,不過,你得到的獎賞只會是地上的獎賞;耶穌說這是愚昧人。你應該學習謙卑和喜樂,因你是誇耀上帝的名。
第三節:「你們和我當稱耶和華為大,一同高舉他的名。」上帝是自有自足的,讓我們的眼睛看到上帝的偉大。讚美不會使上帝更偉大,但這承認了上帝比我更加偉大。要稱耶和華為大,告訴別人祂的偉大,高舉祂的名,讓世人知道上帝的名是何等的高!
當聖經提到耶和華的名時,就是告訴我們上帝是誰,祂的本質是怎樣的。我們的問題是我們的上帝太小了:遇到問題,我們不開心,覺得不能勝過引誘,因為引誘很大;受到攻擊,我們灰心、想放棄;我們會用邪惡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因為認為基督徒的方式沒用。我們需要放大我們對上帝的認知,這是群體敬拜的一個很重要目標:讓人知道上帝是誰。當我們完成敬拜時,印象應該不止知道那是個好信息或是好的敬拜,或是跟弟兄姊妹美好的團契,這些都是美好的感受,但首要知道的,是我們所敬拜的上帝是多麼的偉大。總結來說首三節就是一個宣告,告訴我們要去讚美上帝,一定要停下來做這個讚美上帝的決定。
二、見證上帝的作為,讚美上帝 (34:4-7)
第四節是上帝作為的見證,是以感恩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我們稱這篇詩篇為「感恩之歌」。雖然大衛經歷了很艱難的時間,但他說:「我曾尋求耶和華,他就應允我,救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昨天,我講過要尋求上帝,困難的時候尋求上帝、在上帝裡面尋求答案;這是在患難裡誠懇的祈禱。大衛遇到喪命危機:他忠心服事掃羅,但掃羅妒忌想殺他。大衛沒有放棄上帝,他尋求上帝。他當然有恐懼,因為他說「救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恐懼」是強而有力的詞語,忠心的基督徒也會面對恐懼。恐懼是真實的,不需要否認它;但對基督徒來說,恐懼是一個朋友。它警惕我們眼前的危險,帶領我們去尋求上帝的幫助。藉著信靠上帝來面對恐懼,恐慌就能消除,便能有智慧回應問題了。
詩篇55:22這樣說:「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感到恐懼,就把你的恐懼交給上帝;大衛勇敢,但也會有恐懼。不要因你的恐懼而感到慚愧,要藉著信靠上帝來面對恐懼。
大約在三十年前,在我的服事歷程裡遇上了最大難關,經歷一個很多分裂和痛苦的時期。作為事工領袖,我睡不著。我意識到不能繼續失眠,一定要睡覺。從此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當我失眠時,便跟上帝說:「這是祢的重擔,不是我可以負擔得來的。我把它交還給祢,請祢讓我安睡。」而上帝就讓我安睡。要知道我們有一個特權,可把重擔交託給他。大衛說他尋求耶和華,上帝就應允;這是一個感謝,也是一個見證。
來到第五節,它告訴我們讚美的另一個面向。你為著你的經歷而感謝上帝;但你有為著上帝是誰,為著祂的工作去讚美祂嗎?你看到感恩和讚美的不同之處嗎?感恩是記著上帝做過的事情,為此而感謝祂;讚美就是為著上帝是誰,為著祂的工作去讚美祂,這是一個永恆的真理 -- 我們來讚美祂。在第五節我們看到一個真理,可說是神學上的真理:「凡仰望他的,便有光榮;他們的臉必不蒙羞。」剛才說過要尋求上帝,現在大衛叫你要仰望上帝。大衛在面對困難時禱告。基於他自身的經歷,他得出一個禱告的教義,這就成為一個讚美的時刻。這是甚麽教義呢?仰望上帝,你就有光榮。原來在我們生命裡,最大的需要就是要看見上帝的異象。我們的困難可能很大,但當仰望上帝的時候,會見到比問題更大的東西。
瞻仰他的榮美
在詩篇27:4,這一次大衛身陷一個巨大的困難。「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他住在耶和華的殿裡會做甚麼呢?「瞻仰他的榮美」。瞻仰上帝的時候,就看到榮美。這個世界有很多苦毒的人圍繞我們:一個毆打妻子的丈夫、或一個侮辱丈夫的太太,甚至是一個不愉快的家庭。在這一切的醜惡裡,你瞻仰上帝,你就會發現上帝是榮美的;甚至有可能上帝的一些榮美會在我們的身上反映。。我們可以聚焦於問題,但也可以聚焦在上帝身上。
我們面對困難,聖經裡有空間讓我們表達哀傷。哀傷過後,就來瞻仰上帝。我們在上帝裡面看到了甚麼,就形成了我們的身分特性(identity)。有些人的身分是「別人都待我很差」,這是個很糟糕的世界 …… 全都是對生命負面的看法。可是第五節提到:「凡仰望他的,便有光榮;他們的臉必不蒙羞」。這個不變的真理就是大衛讚美上帝的事。仰望靠近上帝就有榮光。問題雖然依舊,但是上帝比問題更重要,結果是「他們的臉必不蒙羞」。
在亞洲的文化裡,羞恥是最難受的。有很多人為了他們的失敗軟弱,感到很羞愧,害怕被拒絕,不安的感覺操控人的生命。作為基督徒,要把這些雜質帶到上帝的面前,把自己交在上帝手中。有時候必須跟上帝掙扎一番,才能說出自己最看重的事情。但我們都是上帝所愛的:我是上帝的兒女,不需要覺得羞愧。
我年輕的時候,心中有一個英雄。大概15歲時,我已希望能成為聖經教師。父親有些關於聖經教師的書籍,我把書都讀過。我心的英雄就是斯托得牧師(John Stott)。當我在神學院攻讀時,知道斯托得牧師會來到我就讀的神學院。(他在我到美國讀神學前曾來過斯里蘭卡,並與我的父母見面) 。 那次斯托得牧師來到神學院,他去那兒,我便到那兒。有一天,斯托得牧師問我:「弟兄,我是否認識你?」我跟他說:「你不認識我,不過你認識我的父母」。我告訴他我是誰。然後他擁抱我。接下來的兩三天我都飄飄然;我的英雄抱著我!後來我有機會跟他同工。我發現他是很謙卑的人。如果我把這個故事告訴他,他就會跟我說:「跟上帝相比,斯托得牧師算得上甚麼!」有特權每天來到上帝面前親近祂,花時間與祂一起,這為我們的生命帶來光榮,驅走恥辱。當別人羞辱我們時,我們會受到傷害。但即或別人羞辱我們,但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接納我們。
來到第六節。開首的是感恩,接著是讚美。現在來到另一個感恩,也是一個見證。「我這困苦人呼求,耶和華便垂聽,救我脫離一切患難。」大衛是在說一個見證:我禱告,上帝垂聽,於是感謝上帝。大衛稱自己為「困苦人」,這個困苦人向上帝呼求。聖經沒有說富有是一種罪,而是視它為祝福;貧困也不是詛咒。很多聖經裡的英雄都是貧困的。貧困的優點是令人較容易來信靠上帝。我們覺得所有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但貧困的人就把所有事情都仰賴上帝。我和太太服事貧苦人大概大概四五十年,在他們身上學到許多事情,其中一樣學到的就是要禱告。因為這些人知道怎樣在絕望苦難中來到上帝面前,所以在路加福音記載的「八福」裡便說:「貧窮的人有福了」(6:20)。大衛在此又作了一個見證。
到了第七節,他又獻上讚美。留意到當中的模式嗎?見證讚美見證讚美;感恩讚美感恩讚美。第七節的神學真理是這樣的:「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學者不太清楚「耶和華的使者」指的是甚麼。可能是天使,可能是指上帝,但我們知道有耶和華的使者為我們工作。看看詩篇91:11「因他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所以不論是上帝,還是天使,祂都與我們同在,祂「四圍安營」;重點是要看見祂在那裡。我們往往都被自己的問題蒙蔽了,看不到上帝的同在。
我們來看看以利沙感人的生命故事:他是先知,曾向以色列王預言敵對的敘利亞王的計劃。敘利亞君王得知這事後,便派出大兵來捉拿以利沙。以利沙的僕人看到敘利亞軍隊來了,便很害怕問以利沙:「哀哉!我主啊,我們怎樣行才好呢?」但是以利沙說:「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然後「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耶和華開他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然後以利沙又求上帝「『求你使這些人的眼目昏迷。』耶和華就照以利沙的話,使他們的眼目昏迷。」(參王下 6:8-18)然後他們就安全離開。上帝與同在,但有些時候我們看不見祂。上帝沒有改變,就像祂昔日與祂的民同在,祂現在亦與我們同在。今天我們就是藉著聖靈的工作來看到上帝的同在。羅馬書第8章便說在軟弱的時候,聖靈會進入我們的生命。
三、忠心生活的建議 (34:8-14)
在羅馬書8:26提到聖靈進入我們的生命,成為我們的幫助,當中提到聖靈時用了一個字,英文是Paraclete(保惠師,參約14:16和26),是來自希臘文的παράκλητος(Paráklētos)。Pará是指在我們的身邊,而klētos是指被呼召的意思。παράκλητος是被呼召在我們身邊的意思。(這真是一個美好的意念)。我們需要面對生活的挑戰,但是上帝的靈在我們的身邊;這就是聖經的真理。
接著看到很多的感恩、讚美;感恩、讚美;大衛高舉上帝。第八8節:「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大衛說他經歷了上帝,嘗過主恩;你現在也來嘗嘗主恩的滋味,就會發現上帝是美善的了。我們可以去到上帝那裡,祂成為避難所,是安全的避難所。我很喜歡這樣的一個畫面,一位媽媽帶著她的小孩子,突然有狗隻追上來,且開始吠叫。孩子驚慌大叫:「媽媽啊!」然後孩子就抱著媽媽,媽媽抱起孩子,讓孩子緊緊的靠近自己,說:「不要擔心!我與你同在。」這也是我們與上帝一起的情景,投靠我們的主,嘗嘗主恩的滋味!
嘗嘗主恩的滋味就是信靠祂,並且順服祂。信靠而順服上帝,就會發現祂是美善。當面對試探時,總有一個敵人說我們的不是。我可以毀謗他的,我有材料足以毀謗他的;然後我們希望「回敬」毀謗我們的人。可是聖經卻說要祝福那逼迫我們的人,不可以說出那些傷害人的事,因為上帝會保護我。可能我們會輸掉一場小戰役,但上帝會在這一切事情中作工,有一天我們就知道,這樣做是值得的。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
總有一天,你會知道這樣做是值得的。因為上帝是美善的。而在這些景況裡,最大的祝福便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知道祂與我們同在,耶和華的使者與我們同在,這就是最大的祝福。
活在上帝旨意之外才最可悲
你們可能聽過大衛·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這個名字。他是讓世界得見非洲內陸的人。他是以宣教士的身分到了那裡。他目睹當時可惡的奴隸販賣交易,便有一個想法:進到非洲內陸開通一些道路,讓宣教士可以到那裡傳揚福音,而那些合法的商人就能與非洲人作正當的交易,而不需要把非洲人當成奴隸來買賣。他也是上帝大大使用的其中一位信仰上的英雄,但其實他受了許多的苦。
有一次他被獅子襲擊,失去了一條手臂;他太太在非洲客死異鄉;他經常生病;他建了一間房子,但又被火焚毀;他大部分時間孤單一人。有人問他:「你怎麽能做到的?」又有人跟他說:「你為福音真的犧牲了許多!」他回答說:「犧牲?唯一的犧牲就是你活在上帝的旨意以外!」又有人問他:「你怎麽可以這樣生活?」他說:「因為常常在我的耳朵裡響起的都是耶穌的說話。因為祂與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李文斯頓這樣說:「沒有耶穌,一步也不行;但是有耶穌的話,無處不達 。」你是否願意也來嘗嘗主恩的滋味?
當你願意在某些事情上遵從上帝的時候,有人會覺得你是傻瓜。有時候,你會看到人家舒適生活;他們成名了,你在讀書的時候做得比他們好的,但現在卻名不見經傳,然後你問自己:我是不是做了正確的決定呢?但是大衛說:你嘗嘗主恩的滋味,你看看,你就知道上帝是美善。
當李文斯頓逝世時,人們把他的心埋葬在非洲,把他的遺體運回英國,安葬在倫敦的很著名的大教堂裡。有許多人聚集來看其遺體運往大教堂。人群裡有一位李文斯頓的朋友,他們一起成長,都感受到上帝的呼召,但這位友人卻拒絕上帝的呼召,經營生意。後來,他的生意失敗。他送別時,臉上有淚痕,他對自己說:我看到一個漫長錯誤的世界。
我們要信靠順服上帝。你不順服的話,可能會得到一些地上的祝福,但是上帝的同在比起一切地上的祝福還要大。可能今天你面對一個決定:我是否真的願意信靠順服上帝呢?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且要付上代價。但我是否願意去嘗嘗主恩的滋味,並要看見上帝的作為?上帝是一個信實可靠的救主。你可能需要付上代價,但是會得到從上帝而來的喜樂。這也一個人能得到的最大的財富。
現在我鼓勵大家有一個願意委身的時間。上帝今天有沒有跟你說話呢?要把生命完全交託給祂。你需要作出這樣的決定。我給大家這個機會,真正完全得著上帝的喜悅。我們稍後會禱告,當禱告後,你若是願意作出這樣決定,請你從座位中站起來,勇敢的站起來,表達你已經作了決定: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和看看上帝的作為。
四、結束禱告
父上帝我們感謝祢,感謝祢把祢生命的榮耀賜給我們。我們感恩,因為縱然會經歷困苦,但祢看顧我們。主啊,我們願意全然的來到祢面前,全然的交在祢手裡,無論這是一個多麼困難的決定,我們現在已經準備好了,並且知道祢的聖靈此刻會祝福和幫助,因此,主啊,我求祢賜下勇氣給所有願意作出這重要決定的弟兄姊妹,從座位當中站起來,以表達他們的委身。因此,假若你已經準備好了要作出這個決定,請你從座位當中站起來。站起來表達你對上帝的委身。
讓我們一同禱告: 天父上帝,為著祢在我們生命裡所作的一切感謝祢!把每一位站立的人交託在祢手裡,讓他們能夠嘗到和看到主祢是美善的,並且祝福那些投靠祢的人,繼續牧養他們,繼續幫助他們更新與祢的立約,祈求祢祝福他們。也為所有參與這聚會的弟兄姊妹禱告,上帝啊,讓他們繼續嘗到祢的榮美,願他們的臉能反映出主耶穌基督恩惠的榮光。奉主耶穌基督聖名而求,阿們。
(註:如沒有另加標明經文出處,則所有經文均採用新標點和合本。標題為速記員所加上。)
講員: 費蘭度牧師
傳譯: 梁成裕牧師 (粵語),梁逸軒博士(普通話)
速記: 譚佩雲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