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屆 奮興會 第4講

第四講 - 當上帝看似很遙遠:個人哀歌

經文: 詩篇 42:1-11

引言

        在研讀詩篇時,看到詩人在不同的心境下,不同的情況裡對上帝做出回應。今天,我們來到了一個困難的情況裡。上帝彷似很遙遠。事實上,詩篇42和43是一個整體。但今天我們只會讀詩篇42篇

        這篇詩被稱為個人哀歌。哀歌就是坦率地把痛苦表達出來。有時候你在向人表達哀傷,有時候是向上帝表達哀情。事情真的很糟糕,情況十分差勁,上帝彷彿已放棄了詩人。在這時候,有些人會放棄上帝,有些人會責怪上帝;有時候這樣的想法甚至也會出現在屬上帝的人身上。不過,他們不能忘記他們與上帝之間曾有過的愛的關係;因此,忠誠的人在絕望裡尋求,希望上帝能牧養他們,而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哀歌。

        在所有這些詩人掙扎的哀歌裡,有這一首經典的詩篇,它給許多人帶來了鼓勵和啟發。不過,現實是,今天大多數人只會誦唱詩篇開首的數句。但是在舊約時代,他們是一起唱出整首詩篇的。今天,我們只會唱「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

        在詩篇裡,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詩篇是哀歌。但在我們的敬拜裡,幾乎沒有時間或空間唱誦哀歌。我最近讀了一篇關於英語敬拜詩歌的文章。幾乎沒有敬拜詩歌是以小調譜曲的,大部分都是大調,因此,在我們的敬拜裡是沒有哀歌的。小調是一種哀傷的調子,而在敬拜儀節裡沒有哀傷的位置。在詩篇裡,有時候他們會欣喜而起舞,有時候他們在痛苦中哭泣。然而,哀歌是克勝苦毒的鑰匙。因為當你向上帝表達你的痛苦時,就是向上帝敞開了你的心扉,就能接受上帝對你的安慰。

        我在一個青年機構裡服事,大部分的工作是與機構的同工一起工作的。我跟同工說,不要因憤怒而變老。在你變老之前除去苦毒。而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一個方法就是學懂哀歌。讓我們一起來看這篇詩篇。

一、渴慕上帝 (42:1-2)

        第1和第2節:「上帝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上帝,就是永生上帝」。切慕,切慕上帝。切慕,就是一種極度口渴的意象。以色列氣候乾燥,他們熟悉極度口渴是怎的一回事。他們渴想上帝,而這裡的希伯來文是指他們會一直持續的渴望向上帝祈求,直到他們的需要被滿足為止,體會那種經歷上帝的感受。有人這樣說,在我們基督徒生命的成長就在於需要。耶穌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馬太福音5:6)。

        我們的生命都經歷過乾涸的時刻,有些人接受這種狀態,卻對此不作甚麼。不過有些人卻會表達他們的渴求,他們來到上帝面前向祂禱告。有時候甚至不願意禱告,因為不覺得上帝就在身邊可以靠近,但他們仍禱告。有時候他們的禱告其實只是一種投訴或抱怨。偉大的浸信會傳教士查理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說:「當你不能禱告時,就禱告。為自己能夠禱告來禱告,為了可以禱告而禱告。」而這就是詩人所做的,他不覺得上帝與自己親近,不單在抱怨,同時他向上帝敞開心扉,實際是一種痛苦的表達。

        然後,在第2節的下半部分:「我幾時得朝見上帝呢?」他可能是在說他希望進到上帝的聖所,不過,他似乎受到阻撓,不能夠進到上帝的聖所裡去。可能是他的仇敵阻止了他,又或者他離開聖所太遠,無法走那麼長的距離。但是從字裡行間,表達出當詩人情緒低落時,他仍渴望敬拜上帝。

        許多時候,我們情緒低落,不喜歡來敬拜上帝。不過,我們的敬拜應該是讓心中有掙扎的人能願意前來敬拜上帝。因此,我們來到第3節。

二、情緒混亂(42:3) 

        詩人把自己跌盪起伏的情緒表達出來。「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上帝在哪裡呢?」詩人說從早晨到晚上,他都在哀哭,他陷入深深的困苦之中。有一位澳洲的華人醫生,他也是一位舊約學者,名叫Peter Lau。我不知道他是來自香港還是其他國家,他寫了一本關於詩篇的書。他是執業醫生,同時也是舊約學者,他說這是一個抑鬱症的案例。

        詩人在抑鬱的狀態下向上帝表達了他的痛苦。在我們的敬拜裡是否有這樣的位置?今天我們告訴人們,忘記你的痛苦,只要專注於上帝。這其中也有一定的道理,但那些帶著痛苦而來的人應該有自由在上帝面前哭泣的。你還記得哈拿嗎?她在聖所裡哭泣。有時候我們聽到帶領敬拜的說大家都要笑,如果你感到開心的話請舉起你的手

        …… 所以,有些人被迫要撒謊,因為他們並不喜樂,他們在掙扎。

        因此,我們傾向專注於聖經裡正面的部分,而忘記了負面的部分。因此,當我們引用這篇詩篇時,只會引用首兩節經文。但聖經裡負面的部分都是由聖靈默示的。假若我們說聖經其他部分更感動我們的話,這是不尊重聖靈。這些經文告訴我們,上帝在我們的痛苦中牧養我們,因此,你不需要否認你的痛苦。而經文裡所表達的痛苦是非常嚴重的:「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一切都是灰暗無望的。

        我們知道,好些偉大的基督徒都曾經歷過抑鬱的時間。我剛才提及的司布真,他也常常經歷抑鬱的。有一次他的教會裡有上千人一同聚會,當時他的教堂是用木建造而成的。有人只是為了惡作劇,大聲喊叫說:「著火啦,著火啦!」人們感到驚慌害怕,最終釀成了人踩人的悲劇。而就在他們的教堂裡,有幾個人被壓死了。司布真處理不來,他把自己困在房間裡,好幾天也沒有離開房間。

        馬丁·路德,這位教會的偉人也曾經歷抑鬱。有一天,他的妻子穿著黑色的衣服走進房間。在德國,只有是參加喪禮時才穿上黑色衣物的。馬丁·路德就問妻子:誰死了?你為甚麼全身穿上黑色?妻子說:當我看著你的臉時,好像上帝已經死了一樣。

        這些偉大的傳道家,也曾經歷過情緒低落、沮喪的時刻。而這篇詩篇告訴我們,痛苦不會立即消失的。而雪上加霜的是,仇敵在詩人痛苦裡加上羞辱:「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上帝在哪裡呢?」(第3節)。而在第10節,語調更加強烈:「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不住地對我說:你的上帝在哪裡呢?」你知道,詩人是一個正直的人,而他的生命對這些人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他們做錯了。

        當一個人做對了,而其他人都做錯了時,那個人對其他人來說就是一個挑戰,所以他們不喜歡詩人了。而當詩人失敗時,他的仇敵就歡迎雀躍。可能詩人曾說,我跟隨上帝,上帝會看顧我的。不過現在看來,上帝並沒有看顧他,所以他們就嘲諷說,你的上帝在哪裡?然而,詩人並不孤單的,因為人們也曾對耶穌說過類似的說話,他們對耶穌說: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參馬太福音27:42)。因此,詩人正陷在一個深刻的痛苦裡面。

三、提振心靈(42:4-5)

        來到第4節,詩人記起他喜樂的過去:「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上帝的殿裡,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詩人的情緒有些改變,之前抑鬱低沉的,現在卻提起過去喜樂的時光。他追想以前是如何和別人一起到聖所守節,以歡呼稱讚的聲音來敬拜,在他的抑鬱裡,他想起了這些往事。有時候我們在經歷極端情況時,情緒會波動起伏不定;昨天還很開心的,但今天卻傷心起來。詩人就是這樣。他一方面抱怨,但另一方面他記起往昔敬拜時的喜樂。有時候在絕望裡迫使我們在絕望呼求,然後他記起一些事情,好心情就回來了。而這篇詩就是這樣,情緒高低起伏的。

        在第6和7節,詩人又鑽回到他的問題裡去;但在第8節,他卻談及他的盼望;不過來到第9-10節,他再次提起他的問題;但來到第11節,他又再回到盼望裡。跟我們多麼相似類近。昨天我們抬頭歡欣,今天卻低頭悲愴。

        我們想想一位婦人她有一個酗酒的丈夫。有一天晚上,丈夫回到家,對太太十分凶惡。她帶淚而睡。早上,丈夫上了班,她與上帝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時光,讓她精神煥發,得著力量。但到了晚上,丈夫又喝醉歸來,而這一次,他甚至打她,她又再次跌進情緒的幽谷。起起伏伏,起起伏伏的。假若你是曾經經歷過那樣痛苦,你其實並不孤單的,聖經裡的人物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想想耶利米、以利亞。而在這節經文裡,盼望是從追想過去與上帝的子民一起敬拜的歡欣經歷而來的。詩人記起他們往昔如何一起到上帝的殿裡,他們用歡呼稱讚的聲音敬拜上帝,唱頌讚美的詩歌。不過,現在他不能再上到耶和華的殿唱詩,然而,他記起這些往昔歡欣的回憶。

        歡欣敬拜的回憶對上帝的子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們成長說我們是基督徒,敬拜上帝,且喜愛與上帝的子民一起。我們知道哀歌是有其位置,不過,更加常見的是讚美和感恩。我有4個孫兒,每個星期六晚上我和太太一起禱告時會為著他們能到教會敬拜禱告。我們祈求他們能夠在教會裡有著美好的經歷,讓他們知道他們基督徒的身分。

  歡欣敬拜的回憶

        在我們教會裡有3個小孩子,他們父親本是個酒徒,但他信了主,而他和家人開始來到教會。他們住在貧民窟,沒有玩耍的地方。但是在教會裡,他們有自由;而我也記得這位父親曾告訴我,他們的孩子很喜歡來教會,因為教會裡有自由,可以四處跑來跑去地玩。我不知道香港的情況如何,是否也是可以這樣,在教堂裡跑來跑去。不過對小朋友來說,教會成為他們喜樂遊憩的地方。而今天,這三個小孩子裡,其中有兩位成為了牧師。因此,我和太太為我們的孫兒禱告,但願他們能在教會裡有著幸福喜樂的時光,且因著他們在上帝裡作為上帝子民這身分而歡欣。當他們長大後,也許會受到引誘而放棄信仰,但是敬拜的歡樂時光記憶,能對放棄信仰這個引誘發出挑戰。你知道,有些人兒時曾給教會傷害,長大後他們就放棄上帝;讓我們給我們的孩子愉快的敬拜體驗。

        來到第5節,詩人向自己傳道,他的情緒又回到盼望裡去。在第4節,記起往昔敬拜的美好時光,而在第5節,他跟自己談起道來。首先質疑自己的態度:「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詩人藉著講道來質疑自己的態度,然後他向自己談起道來。第5節下半節:「應當仰望上帝,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環境陰鬱且令人沮喪,但是真理的教導卻讓我們內心充滿盼望。我們頭腦說上帝是好的,但心卻說生活很糟糕。而我們需要把頭腦上的真理放進我們的心裡,不過從頭腦走到心裡有時候是一趟漫長的旅程,我們必須踏上這一旅程;而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向自己傳道。在第5節看到的,在第11節裡再次出現,且在詩篇43:5同樣的字句又再次出現。我們需要以我們頭腦上的認知來面對我們的失望。

        許多時候感到沮喪,我們會自憐。而自憐是個很好的朋友,它永遠不會讓我們失望,非常可靠。其他朋友沒有時間陪伴我們,也許他們並沒有真正聆聽我們的說話,又或者他們給予我們不必要、不需要的建議,有時他們會把我們遇到的問題說成是我們咎由自取的,而最糟糕的是,他們把我們的問題跟別人說三道四。但自憐不會那樣。自憐會傾聽我們的痛苦,因此我們傾向自憐,因為沒有人關心我;而自憐會回應說:是的,沒有人在乎你、關心你。我向自憐說:每個人都是不公平的!而自憐會回應說:是的,每個人都是不公平的。我跟自憐說:我的生命給糟蹋!自憐會重覆說:是的,你的生命給糟蹋。

        所以我們樂於自憐,自得其樂。

        當有一天,你感到十分糟糕,你想為自己開一個自憐派對,因為你享受那種自己一個人為自己感到難過的派對,於是你關上房門,播放悲傷幽怨的音樂,你坐下來,為自己感到很可憐。突然間,上帝來了,祂摧毀了這個派對。祂讓你想起了羅馬書8:28:「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聖經摧毀了這個派對,甚至上帝把這痛苦變成美事。因此,我們需要向自己傳道。

        在英國有一位有名的牧師名叫鍾馬田 (Martyn Lloyd-Jones)。他寫了一本書,Spiritual Depression中文翻譯為《靈性低潮》。在那本書中,他說:「我們的問題是,當我們應該向自己說話時,我們卻在傾聽自己。」(Our problem is that we are listening to ourselves when we should be speaking to ourselves.)。因此,當我們情緒低落時,必須學會向自己說話的操練。自憐會不斷地向你說話,但我們必須以真理來對付自憐 !

        我喜歡拿出詩歌來這樣做的。因為有時候自己已經無言以對,也不知道該說甚麼,於是我就拿起詩歌,以別人的言詞來向自己說話。而音樂是心靈的言語,它能夠滲進到我們心中的痛苦。我們也可以透過讀經來向自己傳道,藉著與上帝同在而向自己傳道。我們可以敞開心扉去聆聽別人的信息,別人的講道。或者我們可以與朋友交談,傾心吐意。當我們的內心儲存著上帝的話語時,它就可以牧養我們。所以,當能把頭腦上認知的真理拿來對我們的心靈說話時,我們就能有盼望;而詩人在第5節的盼望是:「我還要稱讚他。」

        經過這美妙的第5節後,我們回到陰鬱的第 6 節:「我的心在我裡面憂悶,所以我從約旦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記念你。」黑門嶺和米薩山都是距離耶路撒冷很遠的地方,所以詩人十分憂傷。然後是第7節:「你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詩人是在談論兩個聲音洪亮的瀑布,兩個瀑布的聲音彷似在互相迴響對話,聲音洪亮壯烈,而「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第7節)。詩人形容自己在海裡快要淹死了,他的情況岌岌可危。當我們讀到這裡時,我想起約拿。他進到水中,在水的深處進到大魚的肚腹裡,但是就在那裡,他說:我仍要仰望你的聖殿。因此,詩人的仇敵說:你的上帝在哪裡呢?現在他處身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方,但他轉向上帝,而在這個世界裡,沒有找不到上帝的地方。

        在英語中有這句話:意思是被上帝遺棄的地方(That is a God forsaking place)。但其實是沒有被上帝遺棄的地方,因為上帝是無處不在的。我一位最要好的朋友死於癌症。他陷入深層的痛苦裡。有一天他說:我已跌到谷底了。也就是說,他一直從高處向下墜落,現在來到了谷底,跌在岩石上。當我們這樣說的時候,我們慣常認為我們已經沒有希望。我這位朋友說:我跌到了谷底,跌在岩石上;而岩石卻是堅實的;因為當我們跌入谷底時,上帝就在那裡;因為磐石是堅固的。

四、縈繞迴盪(42:8-11)

        我們來到第8節,回到盼望裡:「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上帝。」我要向我的上帝禱告,因此,詩人所說的是:白晝,耶和華命令祂那堅定不移的愛。中文聖經翻譯為「慈愛」,更準確的翻譯應是「堅定不移的愛」。其實這是舊約聖經裡一個極為常見的字,希伯來文hesed(חֶסֶד),是常常用來描述上帝的盟約之愛;上帝是可信靠的。遇到問題,朋友也可以把我們棄如敝屣,但是上帝卻是可信靠的。所以,在詩人內心深處,他說上帝是可以信靠的。

        有一個女孩子手裡拿著一些彈珠,她的哥哥看到就問她:你手裡有多少顆彈珠?她說:我有10顆。哥哥說:10顆?給我看看。她張開手,手裡只有5顆。哥哥就說:你只有5顆呢!女孩就說:爸爸說他今晚會再給我5顆,所以我有10顆;因為她知道她的父親是信守承諾的,而這就是我們的上帝!祂會信守祂的聖約,因此,我們就能說:上帝命令祂那堅定不移的愛。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能有這樣的確信,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

        在英國有一位更正教的傳道人,他因傳福音而被捕。有人用馬把他押返倫敦。帶他到法庭,打算在刑場處死。但是在途中他從馬背上摔倒落地,不過,在他摔倒落地之前,在路上他一直說:這一切都是為了最好的,一切都是為了最好的。上帝會把這變為好事。而當他摔倒落地時其實是十分疼痛的,士兵們就想:現在他要說甚麼?他說:我知道即使這次痛苦的意外,最後也會是為了最好的。而因為這次意外和他的傷勢,所以這趟旅程給延遲了數天。最後,他們終於可以啟程出發前往倫敦。當他們來到倫敦時,他們聽到教堂的鐘聲響起,於是他們就好奇為甚麼教堂鐘聲會響起。你們沒有聽聞嗎?瑪麗皇后今天早上駕崩了。再也不會迫害了。然後他轉向士兵,說:我不是早已告訴過你們嗎?一切都是為了最好的。

        當上帝話語光照詩人時,他就記起上帝命令祂那堅定不移的愛。上帝會信守祂與我們的聖約。不論是在今生,又或是在永生裡,我們會意識到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然後詩人接續說:「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上帝。」詩篇常常提到在夜間歌唱,當事情出了問題時歌唱。許多時候,一些偉大的詩歌其實是在艱難的環境中作成的。剛才我們唱了〈我心靈得安寧〉這首詩歌,其實作者是在家人離世時寫成的。一些在教會頌唱經年的颯歌,其實是來自正在受苦的非裔美國奴隸,他們在苦難中寫下了這些屬靈的詩歌。所以,假若你有詩人的恩賜,而你正歷個黑暗時刻,問問上帝,是否想讓你譜寫出一首詩歌?藉著我們對上帝的信靠,同時也幫助你信靠上帝;我們學習向自己傳道,透過記起上帝的應許,就能在夜間歌唱。

        第9-10節又再次帶領我們進到另一回哀歌裡去,但在第11節,詩人又再次向自己傳道。這篇詩篇對舊約的人來說是非常真實的,對我們來說也是十分真實的。但是我們比舊約裡的人們有一個優勢,因為耶穌已經來了。我們知道上帝愛我們到了一個地步,耶穌為我們而死。保羅在羅馬書8:32說:「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我們是在十字架的另一面活著的,當我們經歷困難時,我們提醒自己上帝是信守承諾、忠於所立的盟約的。我怎麼能知道?耶穌為我而死!祂不僅為我們而死,祂賜下救恩給我們。約翰福音17:3:「認識你 -- 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現在我們與上帝建立了個人的關係,藉著聖靈得以提昇。耶穌在約翰福音說:「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就差他來。」(16:7),聖靈就常與我們同在。耶穌在地上時不是常與門徒同在,但是聖靈卻常與我們同在。

        在約翰福音7:37-39:「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對於詩人的問題在這裡得著答案:「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聖經清楚說明「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聖靈不僅會解除我們的口渴,祂會使用我們,祂把我們這經歷化作「活水的江河」湧流出來。今天你是否落在掙扎裡?你是否在痛苦裡面?你是否渴想往昔曾經歷過的經歷?停駐在上帝裡面;時刻會來,但時刻也總會過去。但是聖靈可以使用你,使用你這種口渴的經歷,讓活水的江河從你的腹中湧流出來。

        今天我要向你們傳達的信息是:不要因為難過而感到難過(Don’t feel bad about feeling bad);尋求上帝,縱然覺得上帝與你遙遙相隔,向祂發出你的哀歌,不要害怕向上帝表達痛苦;也許你不應該向不成熟的基督徒表達痛苦,因為他們可能不曉得如何處理,但是你可以向一個成熟的基督徒分享,你當然也可以告訴給上帝。當你這樣做,就是向自己傳道,讓在腦袋裡的東西進到你的心裡。用詩歌或使用任何東西來幫助你把頭腦裡的真理進駐到你的內心,藉著這次經歷,讓你與上帝深深地同在,讓活水的江河從你的腹中湧流出來。讓我們祈禱。

五、結束禱告

        天父啊,感謝祢堅定不移的愛。可能在座當中有些人現在感受不到祢這份堅定不移的愛。他們可能在痛苦之中,可能是肉身的痛苦、情緒上的痛苦、失望、惱怒別人怎樣對待我們。父啊,幫助他們來到祢面前,把他們的心交在祢手中,向祢表達他們的痛苦,讓他們得著祢的安慰,這樣就可以從他們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主啊,感謝祢,感謝祢堅定不移的愛,感謝祢對我們的信實。我們把自己交託給祢。奉耶穌聖名而求。阿們。

(註:如沒有另加標明經文出處,則所有經文均採用新標點和合本。標題為速記員所加上。)


講員: 費蘭度牧師
傳譯: 梁成裕牧師 (粵語),梁逸軒博士(普通話)
速記: 譚佩雲姊妹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