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先為研經會做個簡單總結。第一天講逾越節,是重視我們的敬拜¬,每個星期的禮拜是記念主耶穌的復活。第二天講曠野之旅,雖然神在舊約和今天的帶領的模式不同,但祂繼續帶領祂的子民。第三天講嗎哪,講神的供應帶來的屬靈功課。也講到面對埋怨時要將它交託給神,讓我們不怨天尤人。接下講的十誡告訴我們如何建立神所喜悅的信仰群體,就是跟從神的話語。然後從奴僕制度講到我們人生的勞苦,信主後也要勞苦,這些是事奉神的一部分。接下來我們看以眼還眼,教導我們超越嚴厲的公義,達到憐憫和饒恕。上一講我們看摩西的兩個禱告,看到神同在的重要性,但也要付代價,就是我們要過聖潔的生活。今天講會幕,講與神相遇,和我們屬靈追求的重要性。
會幕和它的的重要性
大家如果出差, 會帶什麼隨行?通常是手提電腦。如果去旅行會帶什麼呢?很大的行李箱。但不論現在去哪裡,我們都會帶智能手機。以色列人在曠野裡跟著龐大的會幕向前行,對他們這會幕很重要。我們會加快速度來探討會幕和其重要性。
先看會幕。摩西在出埃及後的第二年的第一月的第一天起會幕,差不多是出埃及後的一年。更準確地說,再過兩個星期就是第二次的逾越節。建立會幕後就開始在西奈山守第二次逾越節,他們曾經在這裡與神立約,並且因金牛犢的事件差點被毀,接下來就是今天的經文。所以第一天的信息和今天的信息相互呼應。
會幕的敘事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從二十五到三十一章的預備建立會幕,另一部分是三十五到四十章是建立會幕,中間的三十二到三十四章就是差點導致他們被滅絕的金牛犢事件,也就是上一講摩西的禱告。這含義是什麼呢?他們跟神立約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思如何建立一個敬拜的地方,大難不死之後, 就去建立這敬拜上主的地方。從今天的經文看到,神的靈降臨在會幕中,祂聽了摩西的禱告,與他們同行。這對第二聖殿的後人來說有特別的意義,金牛犢事件就好像亡國和差點被滅族的事件一樣,因為他們也都犯罪和敬拜別神,而對曠野的以色列人來說,神降臨在會幕意味著祂赦免了他們。原來大難之後,神還在,赦免和繼續帶領他們,不是在他們前面,而是在他們當中帶領。對這第二聖殿的以色列人來說,這個信息可能比第一聖殿的人更重要。
會幕代表神的同在,他們的營地四面圍繞在會幕。他們向東邊走,有三個支派的帳篷在東邊,帶領的支派是猶大,有以薩迦和西布倫,南邊的帶領的是流便, 有西緬和迦得,西邊是以法蓮帶領, 有瑪拿西和便雅憫,北邊是但帶領,有亞設和拿弗他利。當他們啟程時,就全體浩浩蕩盪地前行。經文提到,雲柱火柱一動,他們也跟著行動,這代表神帶領。從剛才的佈局看到,神就在百姓當中,神自己也說:「他們要為我造聖所(指會幕),使我住在他們中間。」(出二十五8)從上一講看到,他們差點就失去這個的神同在而導致失去會幕的功能,所以摩西怎樣都想要神住在他們中間。
還有一點要提醒,原來會幕就是神要他們做的聖所,反而以色列人後來建造的聖殿是沒有經過神的吩咐的。大衛要建聖殿,神的反應很冷淡,最後才允許他們建造。我覺得神似乎比較喜歡移動的聖所多過一個固定的聖所。不論如何,他們所有的營地不是朝外,而是朝內。所以很多學者提出一件事:神同在的榮耀在他們中間,一路照耀到他們的邊緣。不論是聖殿或會幕,是神最後接納的聖所。這跟後期有點不同,這時期有很多神蹟,包括嗎哪,也有雲柱火柱,但都有個會幕。所以禮儀的敬拜和神蹟以及神奇的生命是沒有抵觸。禮儀固然重要,神的靈降臨行奇事也重要,而兩者沒抵觸地共存。敬拜神的重要性在聖經開頭就看到了,創世記第一章到第二章三節記載神創造天地萬物,但最高峰是安息日。安息日是敬拜,不是為神做什麼,而是為神不做什麼。
我們要做的是放下所有東西來敬拜神,所以在創世記一開始就告訴我們敬拜的重要性。如果你問今天去會堂敬拜的猶太人,他們不需要在安息日去會堂,他們可以在家裡享受安息日,在哪裡都可以守安息日。猶太人的傳統不一定要在特定的地方來敬拜神。
會幕對基督徒延伸的提醒
這些是舊約和會幕的資料,但對我們基督徒又如何呢?我們可能會拿我們的教堂對比他們的會幕或聖殿,但不是這樣的。不論是會幕或聖殿,不是一個共同使用的空間,因為只有祭司和利未人才可以進去,其他的人在會幕或會堂的外面。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就有了固定的聖殿,就開始一年最多三次去朝聖,對一些人來說,可能一年朝聖一次已經很虔誠了,所以會幕或聖殿不能跟我們去教會敬拜同等,不過最重要的,就是神住在神的子民當中,這不是單在會幕、會堂、或聖殿,而是神在我們中間,神就在我們一群參與聚會的人之間!不論我們走到哪裡,只要我們聚集,神就在我們當中。我們不需要去什麼地方才能遇見神。這是以前在會幕敬拜和我們今天敬拜最大的區別,基督教是沒有至聖所。我教會裡有位婆婆很想去聖地耶路撒冷,我明白她的想法,但耶路撒冷對我們來說不是最重要的聖地。我們沒有所謂的「應許之地」,我們是「新天新地」。當然我們不能推翻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聖地: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但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代表性的聖地,我們不需要去耶路撒冷才遇見神。
還要看聖靈在我們當中的工作:「你們豈不知道你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嗎?……所以,要在你們的身體上榮耀上帝。」(林前六19-20)神就住在我們生命裡,用我們的身體去榮耀神和事奉祂,所以不要小看我們的身體。路易士有次提到:「我們的身體語言可以表達我們對聖經的尊重。如果有個人把聖經放在地上,然後用腳踩上去,這個代表他的思想。」不要以為聖經只是一本書,儘管聖經是一本書,但如果有人用腳踩聖經,代表他不尊重聖經。我們的思想非常重要,因為人的思想會變成現實,很多時候人犯罪是因為他之前想了很久,但犯罪那一刻是用身體來進行。我們不是一個純粹的靈體,我們也是身體,並且我們的身體都是屬於神的靈。當然來到這裡,我可以說要照顧身體,吃好點,過健康生活,但這不是我要說的。
我要說的是,神今天仍然住在祂的子民當中,只不過沒那麼明顯。如果有個你能見到的會幕或聖殿,經文裡的以色列人怎麼會不知道神在他們當中呢?他們的帳篷就朝著會幕,一走出去就看到會幕,可能也會看到雲柱火柱。雖然我們今天出門看不到這些,去教堂最多看到十字架,神還在我們中間嗎?連當時看到這些的以色列人也問同樣的問題,當他們埋怨時,當他們缺水缺糧時,他們也問神是不是在他們當中。這問題是不是應該由我們來問呢?不是,神在當時和現在,都在祂的子民當中。當我們聚集在一起時,神就在我們當中。
與神相遇的幾個困難
來到第三部分:如何實踐?我們沒有會幕和聖殿,如何遇見神?舊約裡的會幕或聖殿的敬拜是唯一能遇見神的途徑。假設一個古以色列人去聖殿去見神,但神在舊約的出現是無法安排的,平時也安排不到,神要出現就會出現,讓很多人驚訝。雅各就是一個例子,他在騙走哥哥的長子名分後,逃跑到他叔叔那裡,我相信他當時沒有期望能遇見神,但神就在伯特利遇見他。神在夢中向他顯現,他看到天梯的異象,雅各沒有想到神,但神有想到他。
雅各在二十年後回到迦南地,帶著懼怕的心情面對以掃時,他也沒想到神,神在雅博渡口出現,神有想到他。在舊約裡,人是不可以要求神什麼時候出現,有誰可以要求神出現呢?就是上一講裡的摩西。他們是不敢要求神出現,當然神今天也可以隨時遇見我們,我們在困難或勞碌中未必想到神,但神有想到我們。有可能神在我們不開心時出現,既然這個不能安排,我們就不繼續說下去。我們可以安排的,最明顯的就是每週的敬拜,在第一講裡有提到這敬拜的重要性,所以不在這裡贅述。
還有一件是我們可以安排遇見神的,也是很多人都會做,希望你也會做,就是靈修。對很多福音派基督徒來說,這就是每天遇見神的機會,不過又不是經常會遇到神。為什麼有的人最後放棄靈修呢?因為他們遇見不到神,那段時間好像只是跟自己聊天,覺得浪費時間,堅持幾星期就停下來了。我對這個有點質疑,有人說很忙碌,很想有私人安靜的空間,但不論神有沒有出現,你都會享受這私人的空間時間,不是嗎?神出現很好,不出現也讓你有十五分鐘安靜時間。會否其實我們怕在安靜中發現自己孤獨,所以會憂慮呢?吵鬧的時候我們想安靜,安靜的時候反而覺得孤單。若這不是一個屬靈的問題,這就可能是心理的問題:為什麼我連安靜十五分鐘也不肯呢?
維吉尼亞大學有一個有趣的研究,讓參與者安靜靜默六到十五分鐘,專注自己的思想。第一次有百分之五十八的參加者說不容易,另一次讓他們每個人有一間房,同樣讓他們安靜六到十五分鐘,這一次有百分之三十二的人覺得自己在作弊,因為他們拿手機或聽歌,原來人是不喜歡安靜。更驚訝的還有一次把實驗升級,把他們連在一個會觸電的機器,接著讓他們安靜六到十五分鐘,結果有四分之一的女性會無聊到電擊自己,寧願痛也不想安靜。你知道男性有多少嗎?三分之二。這證明安靜六到十五分鐘來專注在自己思想,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安靜十五分鐘靈修是困難的。請問,你知道不說話一分鐘有多長久呢?
現在做一個實驗,試試自己安靜一分鐘,不看手機,也不要聽音樂,你試低頭靜默一分鐘。(現場過了一分鐘後)你能感受到那一分鐘有多久嗎?如果不嘗試,你還以為我可能在騙你呢。在教會裡,原來靜默一分鐘也不容易,一些教會的安靜時段其實還是有音樂。人很難安靜下來,如果剛才那一分鐘都覺得痛苦,怎麼能忍受十五分鐘呢,這些時間有人就會嘗試播放柔和的純音樂。
但還有另一個原因導致靈修很困難,因為很多人安靜時,煩惱和痛苦就會湧出來。忙碌的好處是不用去想太多,忙忙碌碌過了一天後睡覺,但如果你叫他安靜十五分鐘,所有的負面的情緒也因此湧上來。這不單單是無聊,甚至是痛苦。古代的沙漠教父的其中一個屬靈操練是獨處和靜默,他們這樣形容這個經驗:天堂和地獄,有時候很甜美,有時候會痛苦如地獄。有很多文獻讓我們看到,獨處和靜默好像煉獄。可見屬靈操練之所以困難,也可能是心理問題。
帶著正確的思維來應對
那麼有什麼應對方法呢?我們能否做到獨處呢?整件事未必是這麼屬靈的事,可能是心理的問題。一個方法是一群人一起做,有的教會已經這樣操練,讓參與者不覺得孤單,並且那個氣氛可以幫助我們專注神。對有的人來說,跟配偶或戰友們一起靈修是很有幫助。
對神職人員來說,靈修不一定是個避難所。他們當然要讀經,因為要預備講章,並且一定要禱告,因為有一百零一個人會請你為他禱告。當他們跟別人一起靈修時,往往又要思考之後問他們的問題,這些是信徒的避難所,卻不是神職人員的避難所,而是工作。若有壓力,我們要找抒發壓力的方法。
我們看聖經如何看待禱告、讀經、與神相遇呢?首先,神的出現不是一個常規。有的人的期望太高了,導致自己失敗,就連聖經裡最偉大的人物也不是天天見到神,何況我們呢?我們期望今天靈修,神出現,之後每天如此嗎?還有,「與神相遇」主要講『我感受到神的同在。」但感覺是幻變的,今天可能感覺親密,明天感覺不親密了,但事實上神在不在呢?這不是靠我們的感覺來判定的。你想想,我現在安靜禱告靈修,究竟神在不在呢?其實我們要在靈修前確認一件事:「我一會靈修時,究竟上帝在不在場?在的話,我們就讀經禱告。」不是靠靈修的那個感覺來判定神在不在場。當摩西說他想見神的那一刻,他是真的想見到神,他不是感受神在不在。聖經中的人物,見到神不是感受到祂在不在,而是實實在在地見到祂。
要知道讀經是讓我們認識神的話語,讓我們可以為祂而活,生活可以得到神的喜悅,而不是把聖經當作一個工具來感受祂的同在。可能我誇張點講,有人為了想要感受到神,就把雙手放在聖經上,你會不會覺得誇張?當我們抱著那個態度讀經,可能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版本,我們讀聖經就是知道神在那裡,而不是讀聖經讓我們感受到神。聖經原本的功能不是要我們把它當作一個感受神的工具。
禱告又如何呢?在聖經裡的禱告是因為他們知道神在這裡,而不是透過禱告祈求可以感受到神。換句話說,不是用禱告來支撐我們的信心,而是因為有信心才禱告。我們未禱告之前要問自己:「神在這裡嗎?」如果祂在,我們就禱告。如果祂不在,還跟祂說什麼呢?這不是關乎感受的問題,而是神是否真的在這裡。我們需要靈修,但靈修前我們要確定神是否在場,而不是用靈修來感受神在不在。當然我不排除神會在我們靈修時觸動我們的思想和感情,但首要的是現實,而不是被感受主導。
在這裡有些建議。在世俗思維和抵擋基督徒的思想當中,覺得教會是避難所,而我們靈修時間也是個避難所。其實很多人會找避難所,虛擬世界就是個例子,旅遊也是個避難所,甚至尋找不健康的關係也是避難所。尋找神為避難所有什麼問題呢?聖經說,神就是我們的避難所,這不是問題。但我們不能因為神是避難所,所以就要求祂馬上出現,並且要求每次都能感受到祂。
要相信神在我們當中
這對神職人員有什麼提點呢?如果遇到很大的壓力,我們可能找別的方法解決,譬如運動。但我們更需要親近神,如果連主耶穌基督也分別為聖地去祈禱靜默親近神,何況我們呢?我們也需要,我們也不能靠自己的感受。
最後我想以一個人說過的話做結束,他說關係很神秘,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在關係裡懷疑正面的東西,但很相信負面的東西。例如我們跟配偶說:「你愛我嗎?你愛我嗎?你愛我嗎?」就算你回答十次:「我愛你,你信我啦。」但第十一次對方還是會問:『你愛我嗎?」但如果對方生你的氣,你不需要問,看樣子就知道了:「你生我的氣。看樣子就知道了。」
為什麼我們很相信負面的東西,但正面的卻不相信呢?我想把這個思想套入我們跟神的關係,我們會否也這樣呢?我們不太相信正面的:神在不在?祂愛我嗎?有的人因此質疑,感受不到後更質疑。我們總是相信負面的東西,一出事就認定是神生氣責罰我。是這樣嗎?今天我們需要親近神,這是非常重要的。上一講指出,神在我們當中是最重要的,但不是以會幕的形式,也不是以聖殿的形式。我們不要質疑神在不在我們當中,我們相信祂,反而重點應該放在如何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祂啊!阿們。
講員: 黃福光博士
傳譯: 郭星燁牧師
速記: 周以心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