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屆 研經會 第3講

第三講 神的宣戰

經文: 耶利米書 4:1-31

一、引言

 

昨天,我感受到各位開始覺得,閱讀耶利米書是不容易的;我感受到了。為甚麼我會這樣說呢?因為在研經會第一天完結時,我鼓勵各位回到家中把那天的經文背下來,你們以熱烈的笑容來作回應。但昨天我們讀完第3章時,我稍稍的說請你們記一記時,你們的反應沒有第一天那麼熱烈。可能出席的弟兄姊妹並不全是出席第一天的人。另一個原因就是,第1章是比較易於背誦的,因為第1章的邏輯是比較容易明白的,內容提到是耶利米的蒙召,然後就是兩個異象。但是,當我們閱讀第3章時,我們發覺每一段落的關係似乎是有點鬆散,並不是緊緊相扣的;要背下來又真是頗難的。特別是到了我這把年紀,由一個昔日穿短褲的青年,到了如今穿西裝的人,有一個現實就是:記憶力倒退。昔日十分渴慕那種過目不忘的恩賜,如今我卻有過目即忘的恩賜,所以,我只能依靠以邏輯作為記憶的線索。

 

當我預備耶利米書的時候,我也預備得十分辛苦;昨天閱讀過後,今天就忘記了,不知道為何看過之後還是忘掉了!一方面是記憶力的倒退,但是耶利米書又真的是十分難於記下來的,因為它每一個段落之間的邏輯並不是緊緊相扣。所以,如果要幫助各位把耶利米書變得容易記下、吃得舒服的話,是可以運用一個伎倆,就是:大而化之。大而化之就可以容易聽、容易吃,再加上開開心心那就更加好啦!另一個伎倆就是忽略難懂、難讀的經文,甚或跳過去,快快的跳過去不讀。對於那些熱愛聖經但又對聖經不熟悉的弟兄姊妹來說,這或許是個權宜之計。但對於那些熱愛聖經且對聖經有相當熟悉的弟兄姊妹來說,他們對這樣的做法是感到不滿意的。

 

但無論如何,我看著你們的臉,我知道你們是熱愛聖經的,不然的話,你們怎麼會這麼早也來參加研經會,所以,我相信你們不會喜歡講員以大而化之的方式來處理經文,快快的跳過那些艱難的經文;我知道你們是不喜歡這樣的。所以,我們是沒有別的方法,在這麼多人的要求下,我是沒有別的方法,我們要一口一口地吃這經卷,我們不能夠囫圇吞棗,我們是需要一節一節地閱讀,我們必須尊重經文自身那種簡明的意思。我們要放下自己的自由而受經文所約束;但當我們被經文約束之後,我們就能夠得到自由。所以,經文說甚麼,我們就說甚麼,就想甚麼;這是約束,也是自由。其實,當我們閱讀任何經卷、任何書本、任何文本,這都是應有的、對作品尊重的態度,何況我們都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語,我們都相信,當聖靈在我們中間的時候,我們就能夠一同看見,一同聽見呢?我們懇求神臨在我們中間,讓我們能夠吃到天上的嗎哪。

 

(領會祈禱)

 

今天早上我們會一起閱讀第4章。昨天我們在閱讀第3章時提到那國破家亡的災難。就是描述一位受傷、被愛人背叛的丈夫,他怎樣面對他那位淫亂的妻子。他期待淫亂的妻子回來、回轉。所以,在第3章的結束及第4章的1-4節,我們看到神仍然盼望這位淫婦、妓女以色列能夠回家、回來。

 

但當我們看到第4章5節時,你和我都會嚇一跳的,因為神變了臉。耶利米再沒有祈求以色列這位淫婦回家,因為神已經到了極限,人所做的一切已經超越了神對人仁愛的極限。雖然神是充滿熱情,並以永遠的愛來愛人,但神是輕慢不得的,祂也不能夠被人所恥笑的。所以,神向百姓宣戰。

 

二、神向百姓宣戰

 

A.來自北方的攻擊(第5-8節)

 

在這裡,耶利米第一次提到在北方有一支侵略的軍隊的詩歌。神宣佈,響起警報的信號,來警告所有人。所以,在第5節說:「你們要在猶大傳揚,在耶路撒冷宣告,說:「當在國中吹角,高聲呼叫說:『你們當聚集!我們好進入堅固城!』應當向錫安豎立大旗。逃吧,不要遲延,因我必使災禍與大毀滅從北方來到」。在那些日子,城市和鄉村的分別並不是在於它們的大小,所分別的是,有些城市是有圍牆,鄉村是沒有圍牆的。所以,當敵軍臨到,警報響起時,農民和居民必須要從他們所處的地方,快快的跑進城裡去,就可以在堅固城裡面得著保護,得到食物和食水。

 

耶利米提到的北方侵略者,不少的學者對此有不同的意見,我認為這個北方侵略者是巴比倫。事實上,在主前598年及597年巴比倫是曾經入侵耶路撒冷。第7節裡「獅子」的隱喻是用來描述這位侵略者。「有獅子從密林中上來,是毀壞列國的。牠已動身出離本處,要使你的地荒涼,使你的城鎮變為廢墟,無人居住」(第7節)。耶利米呼喊百姓趕快找一個逃難的地方,因為有一個不知名的侵略者,好像獅子般撲殺過來。這隻獅子是巴比倫,終局已經定了,戰爭亦已開始,不能被扭轉;耶路撒冷在這場戰爭中備受攻擊。在這幾節經文裡,除了描述獅子之外,神還向百姓說甚麼呢?先知想說些甚麼呢?

 

先知嘗試讓身邊的人看到一個嚴峻的事實,就是要顛覆過去那種王朝帝位和聖殿的意識形態,是王朝聖殿的意識形態。王朝聖殿意識形態是指,耶路撒冷是宗教的重鎮,政治企業之地,是安全、穩妥,是大家可以安逸無憂的。但是北方獅子的來臨,正正是顯出耶路撒冷是不安全的,耶路撒冷不是穩妥的,這種意識形態同樣是不穩妥的。所以,在第8節:「因此,你們當腰束麻布,哭泣哀號,因為耶和華的烈怒並未轉離我們」。

 

第5-7節的重點是,神跟百姓開戰,神與百姓開戰,這叫以色列人感到十分驚訝。神會與我們開戰?我們以色列人是神的選民,神會與我們開戰?我們曾與神立約,神會保護我們,甚至是幫助我們對付敵人的;而且,耶和華曾經是以色列的戰士,帶領我們作出聖戰!但我們都知道,耶利米常常指出以色列人屢屢毀約,以色列人根本沒有信譽,不守約,所以,神宣告,要對以色列進行聖戰。以色列成為神的敵人。對以色列人來說,對付敵人應該還可以的,從前我們是神的子民,對付敵人應該是可以的,但如今是要對付神,又要對付神所支持的敵人,這是一面倒、必然戰敗的戰事。無怪乎耶利米吩咐百姓,你們快快哭泣哀號吧。神的發怒還未結束,「耶和華的烈怒並未轉離我們」。

 

B.究竟是誰的責任(第9-10節)

 

接著在第9-10節是提到,究竟是誰帶來這天災人禍的?「耶和華說:『到那時,君王和領袖的心要失喪,祭司都要驚奇,先知都要詫異。』我(耶利米)說:『哀哉!主耶和華啊,你真是大大欺哄這百姓和耶路撒冷,說:『你們必得平安。』其實刀劍已經抵住喉嚨了!』」(第9-10節)。第9-10節是反省前面那首詩歌,反省是誰帶來這天災人禍。

 

首先,耶利米是在描述政治和宗教的領袖都在詫異,他們的心都失喪;他們都心灰意冷,他們開始看到這麼一個安穩的世界已經被動搖了。然後,耶利米把焦點放在神身上。他好像是要向神投訴,「哀哉!主耶和華啊,你真是大大欺哄這百姓和耶路撒冷,說:『你們必得平安。』其實刀劍已經抵住喉嚨了」。耶利米向神投訴說,神祢好像是欺哄了耶路撒冷,欺哄了百姓。這裡「欺哄」這個字與出現在創世記3章中,蛇欺哄女人吃樹上果子所用的欺哄是同一個字。

 

從耶利米的回應,我們看到彷彿耶利米認為似乎神是藉著那些看風轉舵的先知欺騙百姓。神啊,祢為甚麼容讓那些看風轉舵的先知宣講平安的信息呢?其實,耶利米在這裡的呼求是一種暗諷(Irony)。

 

官方的說法是,毀壞是不會發生的,百姓,你們要相信我,毀壞是不會發生的。但是歷史的事實卻是毀壞。所謂暗諷就是,看吧,耶和華好像是掩藏了耶路撒冷被毀壞的事實啊。其實,那群宣告耶路撒冷平安的人,他們所說的話,是不是真的是耶和華神所說的呢?對耶利米來說,這是一種欺哄的說法。耶利米在這裡好像是在說是這樣,其實不是。事實上是不能夠把責任歸咎於耶和華身上,因為肯定的說,耶和華根本就沒有這麼說,「平安,平安」,祂根本沒有這樣說過。是哪些人說平安的呢?是那些王族、那些領袖、那些假先知,是他們在說平安的。是他們這一群人說耶路撒冷是安穩的,不會被攻陷的。

 

C.描述戰爭的災難(第11-18節)

 

第11-18節是在描述戰爭的災難。第11及12節描述風中那種簸揚的圖像,是要描述軍隊那種嚴厲的攻擊。經文描繪軍隊來勢洶洶,十分迅速;「那時,必有話對這百姓和耶路撒冷說:『來自曠野光禿高地的熱風吹向我的百姓,不是為簸揚,也不是為揚淨』。又有一陣比這更大的風向我颳來;現在,我要向他們宣讀我的判決」。這是一幅熱風的圖畫。在巴勒斯坦,平常是吹西北來自海洋,比較濕潤的風。如果天色比較陰暗的時候,農夫會利用這一種風作簸揚的工作。就是把穀揚起,然後風就把糠吹走,穀粒就可留下來。但有些時候,風向會轉變,風從東面沙漠吹過來,這是乾熱的風,不潮濕的,一經這種風吹過的東西,即使是濕的都立即變乾。意思是說,神的審判是來得十分急速的。

 

第13節繼續說:「看哪,他必如雲湧上;他的戰車如旋風,他的馬比鷹更快。我們有禍了!我們敗落了」。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敵人真的是十分多,我們不能夠和他們比拼,必死無疑的了,我們只能夠一起去唱哀歌。

 

接著,耶利米又插入一句勸百姓要悔改的期望,這句話是十分特別的,它叫人去改變他們的心,要悔改,好像我們昨天所說的一樣,叫人去悔改。「耶路撒冷啊,你當洗去心中的惡,使你可以得救。惡念在你裡面要存到幾時呢?」(第14節)。這個悔改的盼望是一個願望,機會是有的,但機會卻又是十分渺茫。

 

轉到第4章15節,又再一次是個十分戲劇性的描述。「有聲音從但傳出,有災禍從以法蓮山傳來。你們當傳給列國,看哪,要向耶路撒冷報告:『有圍攻的人從遠方來到,向猶大的城鎮大聲喊叫。他們包圍耶路撒冷,好像看守田園的,因為他背叛了我。』這是耶和華說的。你的作風和行為招惹這事;這是你罪惡的結果,實在是苦,刺透了你的心」。這數節經文說到,但和以法蓮的支派、北方的支派、北方的守衛傳來信息。就是說,敵人的步伐是十分的迅速,不能夠拖慢下來,他們軍隊神明的象徵已經接近耶路撒冷。我們留意第17節的下半節至第18節,是說明了這次入侵不是隨意的,而是有原因的。事實上,入侵是以色列人那種不忠不信生命的結果。猶大的錯失是甚麼呢?你的錯失又是甚麼呢?猶大的錯失是背叛耶和華。

 

在整卷耶利米書中,先知說出百姓對宗教信仰漠不關心,十分冷淡,且不守約;他們沒有興趣來聆聽神的話語,他們沒有聽神的話語。所以,耶和華說:「因為它背叛了我,你的作風和行為招惹這事;這是你罪惡的結果」。對耶利米來說,耶和華是丈夫,是爸爸,是審判官,祂是歷史的主人,祂是有主權的,祂的主權是屹立不倒的;所以,祂能夠以超自然的方式來行事,亦可以在歷史當中來行事。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巴比倫軍隊的來臨是神審判猶大的一個工具。

 

D.描述災難的災難(第19-31節)

 

第19-31節就是描述災難的災難,裡面有5個隱喻,2個大3個小的,這些隱喻之間並沒有連貫性的。

 

D.1.戰爭的荒廢(第19-22節)

 

第一個隱喻在第19-22節。先知因著軍隊的入侵感到十分憤怒,而且心情亦是十分困擾。「我的肺腑啊,我的肺腑啊,我心疼痛!我的心在我裡面煩躁不安。我不能靜默不言,因我已聽見角聲和打仗的喊聲。毀壞的信息不斷傳來,因為全地荒廢。我的帳棚忽然毀壞,我的幔子頃刻破裂。我看見大旗,聽見角聲,要到幾時呢?我的百姓愚頑,不認識我;他們是愚昧無知的兒女,有智慧行惡,沒有知識行善」。先知在這裡描述他的心情,提到他耳所聞、眼所見的事實的心情。他說:「我的肺腑啊,我的肺腑啊,我心疼痛」,「肺腑」是指到心、心腸、內臟,是指我們情感的地方。我們都會有這一種經歷。當有一些危急的事發生在我們所愛的人身上時,我們就會有這一種感覺。我們的腎上腺素會上升,我們的心會怦怦的跳動,我們的胃部會抽搐地痛。先知的心是疼痛,他的臟腑是扭曲,非常的擔憂,非常的不安,因為軍隊已經迫近,耶和華發怒,國家將要傾覆。耶利米只能眼巴巴的、愛莫能助地做見證;他是一個心靈創傷的旁觀者,他不能夠做任何事情,他只能夠在創傷當中。

 

第20節說:「毀壞的信息不斷傳來,因為全地荒廢。我的帳棚忽然毀壞,我的幔子頃刻破裂」。「毀壞的信息不斷傳來」可以翻譯為或大或小的災難一直洶湧而來,我們可以想像得到,耶利米說屋又被焚燒,屋頂的橫樑又倒塌,四周都有人在奔跑,不停地在呼號亂叫。「帳棚」和「幔子」是指到家門,所以,四周的建築物,和在建築物裡生命的溫暖都全然被毀壞。

 

第21節說:「我看見大旗,聽見角聲,要到幾時呢?」先知看到四周有軍旗在走動。所以,他就說,我要再看多少面軍旗在走動,我要再聽多少遍號角的聲音?意思是說,軍隊近在咫尺,我已經看見了,耶路撒冷必然滅亡!

 

在第22節又中斷了入侵的描述,轉而描述百姓是一班蠢才來的:「我的百姓愚頑,不認識我;他們是愚昧無知的兒女,有智慧行惡,沒有知識行善」。其實先知對這百姓感到不耐煩,因為這百姓是不聽和不信神。先知是非常的憤怒,但先知卻憤怒至哭泣流淚,所以,我們常常說,耶利米是一位流淚的先知。他是憤怒,以至於哭泣流淚。

 

D.2.創造物的荒廢(第23-28節)

 

第23-28節是第二個隱喻,說到創造物被荒廢。之前是說戰爭的荒廢,現在是提到世界、創造的荒廢。怎麼樣荒廢?「我觀看地,看哪,地是空虛混沌;我觀看天,天也無光。我觀看大山,看哪,盡都震動,小山也都搖來搖去。我觀看,看哪,無人;空中的飛鳥也都躲避。我觀看,看哪,肥田變為荒地;所有城鎮在耶和華面前,因他的烈怒都被拆毀。耶和華如此說:『全地必然荒涼,我卻不毀滅淨盡。因此,地要悲哀,天上也必黑暗;因為我言已出,我意已定,必不改變,也不由此轉回。』」。不知道你讀的時候是否心思細密?「觀看」在這裡一共出現了多少次?一共有4次。「我觀看地,看哪,地是空虛混沌;我觀看大山,看哪,盡都震動,小山也都搖來搖去。我觀看,看哪,無人;空中的飛鳥也都躲避。我觀看,看哪,肥田變為荒地」,這裡說到宇宙的混亂,讓我們想起創世記第1章所描述的空虛混沌。創世記第1章提到造光,在這裡卻說「天也無光」。除了說出沒有光,沒有光明之外,這裡並且說沒有飛鳥,沒有人類。而在第25節所說的「荒地」,也就是說現在是沒有人在耕種;但是在創世記第2章5節提到是有人耕種的,如今沒有了。意思是說,沒有肥沃的土地,沒有城鎮,全部都被毀壞。接續說甚麼呢?因為人不順服,所以,宇宙解體。

 

在第27節,又再次確定說出,這些拆毀是必然發生的,所以,「耶和華如此說:『全地必然荒涼』」。因為以色列人長期的不順服,世界一定會變得支離破碎。一切都沒有了,一切都結束了!是非常淒慘的:無家、無國、無世界!「必然荒涼」!

 

當我們在哀傷的時候,第27節下半節卻又有一句話,我們聽到耶和華說:「我卻不毀滅淨盡」。為甚麼呢?一方面在說,甚麼都沒有了,全然荒涼,但另一方面又說「我卻不毀滅淨盡」?你要明白這句話,就要從耶利米書的整體來理解。還記得昨天所讀的第3章嗎?有提過第2章,但沒有仔細的讀,可不可以觸類旁通的想一想?怎麼樣理解剛才這一句「不毀滅淨盡」呢?

 

從耶利米書的整體來看,我們可以這麼說,「不毀滅淨盡」是因為耶和華祂不願意消滅,祂真的不願意消滅人。雖然你們是這樣的敗壞,該死的,但我還是不願意你們該死!我不情願你們死亡。因此,耶和華的不情願成為以色列被放逐當中的盼望。縱然以色列是該死的,應該被全然毀壞,但他們仍然有盼望,因為耶和華等待他們。你和我都是該死的,認真的想一想,其實我們都應該被全然毀壞的。但神不願意讓我們全然毀壞。祂等待我們,邀請我們,常常的邀請我們轉回。

 

接著在第28節又回到第23-27節那種毀壞裡去。「因此,地要悲哀,天上也必黑暗;因為我言已出,我意已定,必不改變,也不由此轉回」。意思是說,天地都在沉重的哀悼當中,土地的哀悼就是指到旱災;而這首歌來到終結。耶和華的意願不會再改變,讓一切舊有的創造全然消滅。

 

我們在這裡要明白這首詩歌的重要意思。在神創造世界的時候,祂的判語是一切都是「好」的,但讀到這裡的時候,祂的判語是真是「惡」。耶利米讓大家知道,為甚麼你們會落在危險當中,是因為神不能夠再忍耐你們,不能夠再忍耐你們的不順服。神已經容忍你們多時了,你們就應該順服吧!但神容忍了你們這麼久,你們卻仍然不順服,所以,神的審判必然發生,神的宣戰必然成為事實。

 

D.3.軍隊入侵的圖畫(第29-31節)

 

第29-31節是描述軍隊入侵的圖畫,這裡有3個小的隱喻。剛才說了第一和第二個,現在是第三個隱喻。第三個隱喻是比較小的,是描繪了瘋狂逃跑的景象。

 

第29節就是說耶路撒冷的市民在瘋狂的逃跑,他們本來是在十分安定、舒適悠閒地在喝茶,突然間要逃跑:「各城的人因騎兵和弓箭手的響聲就都逃跑,進入密林,爬上磐石;城鎮都被拋棄,無人住在其中」。

 

第四個隱喻是個小的隱喻,是說到妓女的引誘那種無用。第30節:「你這被毀滅的啊,你要做甚麼呢?你穿上朱紅衣服,佩戴黃金飾物,用眼影修飾眼睛,徒然美化你自己。戀慕你的卻藐視你,尋索你的性命」。意思就是真的滑稽了,軍隊來到了,四周的人都躲藏起來了,但可憐的耶路撒冷卻不敏銳,沒想到要躲藏起來。她真是滑稽了,竟然穿上妓女的衣服,以紅色的裙配戴黃色的飾物來打扮自己,並且用眼影來修飾她的眼睛,濃妝艷麗,在軍隊面前作出引誘性的行為。她更加荒謬的是,她不知危險,還懶洋洋的站在窗前,醉心自己的容貌,卻看不到死亡的現實。

 

第五個小的隱喻就是臨產婦人的死亡呼喊。第31節:「我聽見有彷彿婦人臨產的聲音,好像是生頭胎疼痛的聲音,原來是錫安的聲音;她喘著氣,伸開手:『我有禍了!在殺人者跟前,我的心靈發昏。』」。軍隊來到耶路撒冷,猶大再不是一個妓女,她變成一個無助要生產的女人,她在呼喊,好像是生產時痛苦的呼喊,但這是一個求助的呼喊,是死亡的呼喊,因為四周都有殺戮者的聲音。

 

第四個和第五個隱喻是十分苛刻的。意思是說,耶路撒冷被審判,耶路撒冷卻不知道被審判,她跟妓女一樣那麼無恥,她跟生產的婦人一樣那麼無助,死亡將到,沒有哀悼,沒有拯救。

 

三、總結經文

 

今天早上,我們讀了第4章5-31節,都是關於戰爭的來臨。讀完第4章之後,我們會有些問題,到底誰應該為這個災難負上責任呢?事實上,在主前587年耶路撒冷倒塌,人在歇斯底里當中尋求解釋。最能夠解釋的人就是耶利米,他在災難之前提供了一個災難的神學,他挑戰耶路撒冷那種狹隘的國家主義。他們以為以色列是宇宙的中心,他們活得好像沒有神在那裡似的,所以,神要向他們宣戰,所以,耶利米解釋,戰爭的毀壞是出自於神,因為祂所愛的百姓是不忠不信,神心碎了。如此,耶利米就在國破家亡災難當中提出了解釋的意義。

 

但另一方面,這戰爭的詩歌亦是為神作辯護的,是與神無關的,神不是凶殘,祂不願意去懲罰的,祂需要這樣做,祂需要這樣做是因為猶大犯罪!所以,詩歌表現了一種矛盾,一方面這位神是十分憤怒,但另一方面祂是一個飽受困擾、心傷的丈夫。事實上,神並沒有行不公義;事實上,神並沒有欺騙百姓;事實上,神是有憤怒的,但是各位有沒有留意這個憤怒?是瞬間的憤怒,是短時間的憤怒,並不是長時間的憤怒。相對於短時間的憤怒,神說,祂會以永遠的愛來愛你們。所以,耶利米說,把戰爭的責任是歸咎於猶大。猶大的惡叫神不能不工作,人的惡是叫神不能不工作。

 

當然,假若我們稍作分析的話,其實這個猶大的災難將會有許多原因的。巴比倫的軍國主義、霸權應該要提及,但是這些都沒有出現在聖經的記載當中,沒有仔細的出現;在我們今天所唱的詩歌裡沒有出現,因為詩歌是要表達一個信息,就是人對神不忠不信,神要呼喚以色列人回來、歸家,回來、歸家,要恢復猶大跟神的關係。

 

四、帶給我們的亮光

 

到目前為止,我們應該對剛才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從新約的角度又怎麼說?我們所剩的時間不多,我們只談一點點。

 

這一位心碎慈愛的神為甚麼會向祂的百姓宣戰呢?在新約當中,我們看到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祂第一件做的事情是甚麼呢?就是走到聖殿,拿著鞭子驅趕在聖殿裡兌換銀錢的人。祂十分憤怒地來潔淨聖殿。聖經的描述是,祂是一位忌邪的神,祂是可以發怒的,但耶穌之所以發怒是因為祂愛我們。因為神的愛,祂要審判我們、刑罰我們。

 

所以,從耶穌基督潔淨聖殿一事,我們看到憤怒的正確方式。我們知道,當看到不公義的事情時,憤怒是自然的必然反應,但每一次當我們定睛仰望十字架的時候,十字架並不是用來映照出我們裡面的憤恨和惡念,十字架是一扇窗子,是讓我們見到神那種心靈的奧祕。那奧祕是甚麼呢?當神懲罰我們的時候,神亦恩慈地寬恕我們。神是關心我們,不喜歡我們犯罪,必須向我們發怒,祂用煙火把我們逐出自欺欺人的地方,祂曾經驅逐我們離開聖殿,在這個過程當中,祂手中所拿的鞭子,是要我們看見我們生命的本相;但祂在十字架上卻寬恕我們,救贖我們,因為祂愛我們,因為祂以永遠的愛來愛我們,求主憐憫我們。


講員: 曹偉彤牧師
傳譯: 周志豪牧師
速記: 鄭譚佩雲姊妹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