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同心禱告:
慈悲仁愛的天父,祢開啟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因為祢有寶貴的話語跟我們宣講。讓我們聽了不致忘記,而能更新、改變我們的生命。我們的主,求祢興起祢的僕人,收割祢的莊稼,在夾縫當中意志堅定地事奉祢。求祢幫助孩子講解清楚祢的話語。我們同心謙卑領受,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引言:
列王紀上十八章延續了第十七章對抗巴力的主題。巴力的祭祀與敬拜在古近東的背景來說,是為要對抗乾旱、死亡與農作物失收。巴力作為功能性的神明,能使雨降在地上,能戰勝死亡而賜下生命,也能帶來土地的肥沃與農作物的豐收。可是,這一切古近東有關巴力的信仰都受到極大的質疑,因為耶和華的先知以利亞說明他若不禱告耶和華,便沒有雨下在地上(王上十七1),以此來公然對抗巴力的存在性及有效性。
在全地無雨及無食物的情況之下,耶和華竟然透過基立溪、烏鴉與撒勒法的寡婦去供養以利亞(王上十七章),說明唯有耶和華才是賜生命的供應者。這個重要的主線也在列王紀上十八章當中延續下去,因為經文提到亞哈與耶洗別供養巴力與亞舍拉的先知,也無法逆轉大饑荒的局面。就算巴力的先知們在迦密山上進行他們一系列的祭祀,也無法得到巴力的回應與降火,最後只有巴力的先知被殺,證明耶和華才是真神。之後,耶和華才在以利亞禱告之後能降下雨。這是十八章的整個經歷,值得我們用這一講和下一講來研讀這一章。
俄巴底夾縫中的生活(王上十八1-6)
今天的主角不是以利亞,而是俄巴底。大家要翻到十八章1節開始讀,仍然講生命與死亡的主題,以及耶和華的先知和巴力先知之間的張力。
十八章2節記載撒馬利亞有大飢荒,原文的翻譯應作「那飢荒是嚴重的」。以色列北國當時各處都有飢荒,最諷刺的是,首都撒馬利亞的飢荒最為嚴重。大家知道那裡有巴力廟宇,是敬拜巴力最盛行的重鎮。這個飢荒的局面使人愛莫能助,說明巴力的無能與耶和華的審判。原來「嚴重的」這形容詞曾在十七章出現過,用來形容主母兒子病情的嚴重。現在撒馬利亞的飢荒程度就像這死亡的主母兒子一樣嚴重,但神最後透過以利亞的禱告呼求而讓這兒子復活。同樣地,神會否在十八章透過以利亞的禱告使這場旱災「復活」呢?
十八章3節介紹俄巴底的多重身份。首先,俄巴底的名字很敬虔,意思是「耶和華的僕人」,這名字注定他是服事耶和華的人,同時也非常敬畏耶和華(王上十八3、12)。雖然經文記載他與以利亞對話的過程中表示懼怕亞哈追殺他(王上十八12),但他卻因為敬畏耶和華的緣故而冒著性命的危險去收藏耶和華的先知,可見他敬畏神過於懼怕人。
夾縫中的信仰與行動
第二部分的介紹,他是亞哈家的家宰,原文的意思是「就是在那家以上」,所以家宰是一個很高級的職位,是王朝的大內總管。他的名字是「耶和華的僕人」,應該服侍耶和華,但現在他是家宰,要服侍亞哈。所以,俄巴底處於「服侍亞哈」與「服侍耶和華」的對抉與夾縫中,表面上服侍亞哈,暗地裡卻在服侍耶和華。如果是你,會否感到精神分裂呢?你知道亞哈是邪惡的,他在敬拜巴力,但你卻敬畏耶和華並服侍祂。
十八章4-5節讓我們看到最諷刺的兩點。第一,亞哈無法為自己的國家帶來雨水及食物的供應,但諷刺的是,俄巴底卻能夠為耶和華的眾先知帶來水及食物的供應:「耶洗別殺耶和華眾先知的時候,俄巴底將一百個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裡,拿餅和水供養他們。」(王上十八4)由此,我們看見俄巴底如何運用他手上的資源來供應耶和華的眾先知。他在夾縫中私下做此事,不求回報,也不求掌聲,更不需要別人點讚,反而使他身處在危機四伏的處境之下,萬一耶洗別發現,他的人頭便不保。他如此行,是因為他甚是敬畏耶和華,所以決定運用他的位置為神做點事。表面上他服侍亞哈,但實際上他在服侍耶和華與祂的先知。這是第一個諷刺。
第二個諷刺,經文中有兩處用了「剪除」(כרת)這個字。第一次出現在十八章4節,翻譯為「殺」,用來描述耶洗別「剪除」耶和華的先知;第二次出現在十八章5節,描述亞哈的決定是為了免得牲畜「被剪除」。這兩處都是「剪除」,形成了文學上的諷刺手法。耶洗別期望「剪除」耶和華的先知,但她與亞哈家的牲畜卻正在被神「剪除」。這顯示出在夾縫中神的作為;你想對抗耶和華,耶和華正在「剪除」你。即使在夾縫當中,上帝仍然有作為。而俄巴底則在這夾縫中爭扎求存,且敬畏神地活著,拯救了耶和華的眾先知。
十八章4節記載了重要的信息,就是俄巴底「供養他們餅與水」。你會發現,很多字眼與十七章一樣。「供養」這個字重複出現,有兩種供養:水和餅。烏鴉和撒勒法的婦人做的是這兩樣,俄巴底做的也是這兩樣。供養先知的媒介是基立溪、烏鴉、撒勒法的婦人和俄巴底。烏鴉和撒勒法的寡婦供養的是以利亞一個人,但俄巴底要供養一百個人,所以他需要找個資源豐富的高官。此外,你知道不只有一百人,「未曾向巴力屈膝親嘴的,有七千人。」那個版圖很大,現在我們縮小只看俄巴底忠心負責的這一百人,耶和華保存了他們。
另一方面,這也是對耶洗別的諷刺。即使耶洗別想要剪除耶和華的眾先知,但她做不到。耶和華也有辦法保護祂的先知。這裡「供養」這個字表明了耶和華才是生命之主,而「藏」這個字也是重複出現的。將一百個先知「藏」在洞裡,這也是耶和華對以利亞的吩咐,叫以利亞藏在基立溪。因此,耶和華的先知所做的只是「吃」和「藏」。我們看到上帝如何重用俄巴底。
拯救生命的外交官
介紹何鳳山這位人物給大家。他是當年的中華民國的外交官,在二戰初期擔任維也納總領事,並且是一位基督徒。1938年水晶之夜後,納粹德軍對猶太人的迫害逐步升級,猶太人為了逃避被抓入集中營,開始逃離歐洲。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前往外國領事館,希望能獲得外國的簽證離開歐洲。
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奔走於各國使館之間申請簽證,而何鳳山作為總領事,看到一個猶太人便簽發簽證給他。他深知一張簽證能拯救一條生命,這些簽證後來被稱為「生命簽證」。從1938年到1940年5月,何鳳山在任期間,簽發的「生命簽證」數量準確無法統計。根據一份1938年6月的簽證號碼為第200號,到10月27日的簽證號碼為1906號,可以推斷在半年內他共簽發了近2000份簽證。然而,兩年內總共簽發的數量仍無法確定。
何鳳山處於夾縫中,運用他的地位權柄,每簽發一個簽證便能幫助一個生命。可能因為簽發簽證的數量太多,他在兩年後被調離任職。如果你有機會去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這個紀念館名為「Yad Vashem」,其中「Yad」(紀念)、「Va」(與)、「shem」(名字),意即「紀念與名字」,這一名稱來自以賽亞書五十六章的一節經文。
在這個紀念館外有許多柱子,其中一條柱子專門紀念何鳳山。他是一位敬畏上帝的基督徒,拯救了幾千名猶太人,並在夾縫中運用自己的職位來事奉上帝。這是我們需要留意的第一點。
服事耶和華與服事巴力的對抉(王上十八7-16)
第二部分,以利亞終於出場了!十八章7節記載當俄巴底正在道路上時遇見以利亞。經文只記載俄巴底與他見面時的第一句話:「你是我主以利亞,不是?」(王上十八7)而以利亞卻回應:「是,你去告訴你主人說:以利亞在這裡。」(王上十八8)大家要看清楚,俄巴底稱呼以利亞為「我的主」,但以利亞卻不客氣地用「你的主」,指出俄巴底的主不是我,而是亞哈,明顯表示俄巴底真正的主人是亞哈,而不是以利亞。
其實,以利亞這樣的回應也算不客氣。活在夾縫中的俄巴底留在亞哈的建制內管理亞哈家,因為敬畏神而私下供養耶和華的眾先知,但在外面的以利亞卻對這一切苦衷完全不知情。難怪維真神學院的舊約學者Iain W. Provan如此評論俄巴底:「他夾在中間──耶和華和巴力之間,亞哈和以利亞之間。」(He is caught in the middle—between the LORD and Baal, between Ahab and Elijah)以利亞為耶和華大發熱心,立志與巴力完全劃清界線,甚至打算正面衝突巴力及亞哈的宗教建制,又怎會對身處於建制內的俄巴底客氣呢?
俄巴底稱以利亞為「我的主」,期望以利亞明白他自己是與先知站在同一陣線,但卻換來以利亞冷酷無情的「你的主是亞哈」。你能感受到俄巴底的心情嗎?我們看到不少生命與死亡的主題,俄巴底供養耶和華的先知並保存他們的生命,而耶洗別期望殺死耶和華的先知。經文指出俄巴底正面對性命的威脅,他指著「耶和華的生命」起誓,生與死的主題在此表露無遺。
夾縫中的信仰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以下的列表,對照撒勒法的寡婦和俄巴底:
撒勒法的寡婦 |
俄巴底 |
耶和華要藉寡婦「供養」(כול)以利亞(王上十七9) |
|
以利亞吩咐寡婦拿餅與水給他(王上十七10-11) |
俄巴底拿餅與水給耶和華的先知(王上十八4、13) |
寡婦指著「耶和華的生命」(חי יהוה)起誓(王上十七12) |
俄巴底指著「耶和華的生命」(חי יהוה)起誓(王上十八10) |
寡婦認為以利亞來到便使神想念她的罪(王上十七18) |
俄巴底因為以利亞吩咐他說以利亞在這裡而詢問自己有甚麼罪(王上十八9) |
寡婦的兒子死亡(王上十七17) |
|
最終寡婦的兒子活了(王上十七23) |
最終俄巴底也不用死亡 |
兩者都供養耶和華的先知,且都有提供餅與水的行動,並且都指著「耶和華的生命」起誓。我們看到俄巴底與撒勒法的寡婦或主母有相同的陣營,但俄巴底面對的難度更高,因為他深知耶和華的能力,卻也明白巴力的無能。在面對死亡的威脅和夾縫當中,他忠心地擺上自己,卻被自己人誤會。
就像在一個對基督徒不友善的宣教工場中,你可能需要隱藏自己的信仰。當你回到香港述職時,教會有人問:「為何你無法帶到一個人信主?」並質疑教會的財政是否值得繼續支持你,這樣的兩面不是人,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嗎?
的確,上帝興起許多這樣的人,無數無名的傳道者在信仰被打壓的地方,採取化名或匿名的方式來敬畏上帝。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位宣教士的故事,他在伊斯蘭國執行嚴厲宗教法的國家作見證。這位宣教士是基督徒,法律禁止宣揚基督教信仰,違者面臨監禁、驅逐,甚至更嚴重的危險。
這位宣教士無法公開宣揚主耶穌,他在非牟利機構教英語,並幫助婦女和兒童學習技能,用愛心和行動見證信仰。他每天祈禱。一次,一位穆斯林婦女因家暴離開家庭,無家可歸。這位宣教士協助她,用聖經的話安慰她,結果有人問:「為什麼這個人完全不同,並且溫柔?」她私下說有一位愛我的神。
一位婦女觀察她很久,主動問她為什麼這麼有愛心。原來這位小女孩做了一個夢,多次夢見穿白衣的男人在她的面前。這位宣教士告訴她:「這是耶穌。」她私底下悄悄地信主,宣教士也私底下和她一起看聖經。當局懷疑她傳教,逮捕並審問她,但因缺乏證據而釋放了她。
原來,許多人冒著生命危險,帶著敬畏神的心,以匿名方式默默在不同地方見證上帝。
根據洛桑大會2024的資料,全球只有3%的宣教士前往未得之民傳福音,即一萬五千人,而97%的宣教士,即四十三萬五千人,則在已得之民的地方傳福音。一萬五千對比四十三萬五千,這是非常不平衡的比例。我們理解,因為我們不想成為俄巴底,但上帝興起祂的工人,祂興起俄巴底,今天也要興起你。許多無名的傳道者和小人物被上帝重用,來承載祂的心意。
這是第二部分想和大家分享的。
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王上十八17-19)
來到第三部分,以利亞終於見到亞哈了。亞哈一看就知道是以利亞,因為以利亞真是全世界都認識的先知,而且他也是最容易被辨認的。列王記下描述他是一位「毛人」,可能他一出生就像以掃一樣全身都是毛。
十八章17節記載了亞哈見了以利亞後的第一句話,亞哈指出以利亞是「以色列的連累者」。和合本翻譯為「使以色列遭災的就是你嗎?」而原文直譯為「以色列的連累者」,這個詞描述那些連累以色列民的惡棍,這詞也曾用來形容奪取當滅之物並連累以色列人的亞干(書六18),還形容過掃羅(撒上十四29),以及昔日西緬與利未的暴力行為也連累了雅各(創三十四30)。顯然,亞哈對聖經也有一定的認識,因為他用這個字眼來形容以利亞。
然而,以利亞卻反過來指出亞哈才是「以色列的連累者」。這顯示出以利亞的勇氣,他提議亞哈不如聚集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在迦密山見面。那麼,為何以利亞選擇迦密山作為對決的地點?這裡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迦密山的象徵
第一,迦密山是敬拜巴力的大邱壇所在,考古學發現,迦密山所拜的巴力是巴力沙門(Baal-Shamem),這位神明是暴風的神,能帶來暴風雨和雷電。我們知道以利亞的習慣是踩別人的地盤,這意味著他選擇迦密山作為對決的場所,正是要在巴力的地盤上展示耶和華的全能。
第二個原因,迦密山是整個迦南地的中心,北部可以接駁拿弗他利平原,也是耶斯列平原,南部則接駁猶大的山地。迦密山的名字解作「神的葡萄園」,象徵著肥沃與豐收。本來是敬拜巴力的地方,如今以利亞想在這裡證明,真正為以色列帶來肥沃與豐收的不是巴力,而是耶和華。因此,以利亞在這裡展現了他的膽量和勇氣。
你會看到以利亞與俄巴底的不同。這麼強勁的以利亞,難怪他會感到「只有我一個人在事奉」。雖然他知道有俄巴底的存在,但他仍然感覺只有自己在事奉耶和華。的確,有人想成為以利亞,但也有無數人選擇成為俄巴底。一個是公開的,一個是隱藏的。
無名的見證
我認識一對敬虔的夫婦,他們成立助學金,長期二十多年來默默奉獻,為神的國度付出。他們用生意所得幫助許多神學生,並不需要在神學院的某個樓宇或課室上命名。而是以匿名的方式資助神學生。我們今天也要求主興起這個時代的俄巴底。
我手上有一篇詩歌,是邊雲波所寫的《獻給無名的傳道者》。這首歌一共有六百多行,可以出一本小書,我想讀前二十幾行:
當黎明快要來臨的時候,
人世間便越顯得黝黑、艱難、幽暗………。
但是,你卻這樣地說過:
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
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
「選中」這條不自由的道路並非出於無奈,
相反地卻正是大膽地使用了自己的「自由」!
所以,
寧肯叫淚水一行行地向內心湧流,
遙望著各各他的山頂,
就是至死,也絕不退後!
這首歌表達了無名傳道者的心聲,正是俄巴底的寫照。無數無名的傳道者在不同的角落忠心地事奉上帝,黎明快要來臨之前,必有漆黑的黑夜。俄巴底就是這樣地活著。
總結:
我們看到俄巴底活在耶和華與巴力之間的夾縫時代,努力供養耶和華的先知。在夾縫裡的生活是低調的,充滿危機,被人誤會且容易受傷,但卻成為神所重用的器皿,成就神的心意,顯出神的大能與恩典。
有些人因為工作及事奉環境惡劣而選擇離開,但也有一些人,即使面對困難的工作及事奉環境,仍然堅持不離開,並承受別人的誤會與生命的威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志?經文說俄巴底是「甚是敬畏上帝」。他的人生成為我們的榜樣,在惡劣環境中默默帶來安慰。
今天的研經會中,上帝要呼召不同的人來事奉祂。我們帶著敬畏的心,來一起以禱告聆聽上帝對你的聲音。如果你今天受到感動,感受到上帝的靈催逼你,或是看到只有3%的人去未得之民當中傳福音,或是許多黑暗的角落缺少光照耀。
第一個呼召是,你願意重新立志,在你的崗位裡事奉上帝,像俄巴底和何鳳山一樣,用自己的能力來服侍不同的人。如果你願意,請你舉手,我很想為你禱告。
第二個呼召,若上帝今天真的呼召你,我奉耶穌基督的名發出這個呼召。如果上帝感動你,願意獻身成為傳道人、宣教士或牧師,全職全時間事奉上帝,甚至像俄巴底一樣,匿名無名地來事奉上帝。我很想你站起來,我為你禱告。有沒有這樣的弟兄姐妹,願意成為傳道人、牧師或宣教士呢?如果願意,你可以站立,我會為你禱告。
我們一起禱告:
慈悲仁愛的天父,站在祢面前的僕人使女是祢所呼召的僕人。剛剛舉手立志的弟兄姐妹,渴望在自己的崗位上事奉祢。我們被祢的話語感動激勵,求祢保護他們的心,免受惡者的一切攻擊,賜給他們堅定的心志,服侍身邊的人。求主幫助他們遠離誘惑,清心單單服侍祢。求祢一路引導他們,讓他們看到祢的帶領,並讓祢的話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能力和鼓勵。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講員: 高銘謙牧師
傳譯: 周志豪牧師
速記: 周以心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