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屆 奮興會 第2講

第二講 作徹底門徒的途徑:八福

經文: 馬太福音 5:3-12

引言

        很高興今晚能在與大家一起,我和師母十分感謝主把我們再帶回來香港。這十個晚上我盼望跟大家一起研讀登山寶訓,是一篇無與倫比的偉大的講章。明天晚上我們將會一起研讀兩個門徒訓練裡最強而有力的比喻,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因此,明天我們將一起探索天國的呼召。但今天晚上,我們會一起來看看耶穌如何藉著「八福」來介紹祂的講道,而在當中我們會看見天國的本質,因為耶穌是一首強而有力且深刻的詩歌來作開始;但為甚麼祂把「八福」以詩歌的形式呈現出來?我相信這是因為較為容易讓人把內容一代傳一代的流傳下去,使一代又一代的人記住「八福」。所以,讓我們以禱告開始,祈求神祝福我們。

        禱告:主啊,我向祢禱告,祈求我口中所說的、心中所默想的,都被祢悅納。若我所說的並不是祢的心意的話,就讓它們隨風消逝,毫無果效;從祢而來的話語,求祢把它們深深的藏於我們的心裡,使我們不單單的聽道,而是行道,並且成為一個成長的人。我們感謝乃是奉主耶穌基督奇妙的名禱告,阿們。

1. 背景

        登山寶訓開始前是有一個背景的:五1-2「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他就開口教訓他們」,但背景其實是在第四章的結尾,在那裡我們看到耶穌的名聲慢慢地增多起來,四23-24「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現在我們來到五1「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當耶穌看見這些人的時候,祂到底看到了甚麼?祂在想甚麼?當祂看見這許多的人時,祂會不會在想:嘩,我真的受歡迎了!讓我們拍張相放上臉書(Facebook)。當然不會是這樣,因為祂不是以祂的眼睛來看見這許多的人,而是以祂內裡憐憫的心看著這許多的人。

        不過,祂作了出人意外的舉動,就是「上了山」。聖經告訴我們,那些人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來找祂醫治,但祂卻「上了山」?那些患病的或年長的,怎能登上山呢?假若耶穌真的憐憫他們的話,應該是醫治他們而不是「上了山」。因此,我們必須要問,為甚麼耶穌要上了山,然後才宣講這篇才堪稱為「登山寶訓」的講道。因為祂看見這許多的人的需要,而可以滿足這許多的需要的答案就是:門徒培增。因此,祂帶著祂的門徒上山,然後開口教訓他們,使他們的生命被神的話語所改變,而門徒培增就能夠改變世界。

        五2「他就開口教訓他們」我的問題是,若你不開口,你怎能教訓別人呢?因此,我們必須要問,為甚麼聖經要記錄耶穌「開口教訓他們」?馬太記錄下來是要告訴我們,耶穌指導祂的門徒,這是一個重的信息我們需要留心。所以,耶穌就「上了山,坐下,開口教訓他們」。耶穌不是因為剛剛上山感到疲乏所以需要坐下來,祂坐下來是因為這是猶太拉比教導時的傳統姿勢,因此耶穌作為老師,就坐下來教導他們必須要學習的最重要的一課,也就是作基督徒的意義。

2. 主題:神國徹底翻轉的本質

        而這篇講道最基本的目的是,向門徒展現天國徹底翻轉的本質,並且在整個講道的開首的導論時闡明。「八福」不是一本行為守則,而是一份恩典之約。換言之,耶穌在告訴我們,神極盼望賜福給我們,只要我們遵照而行的話,神就會為我們打開祂的賜福之路。「八福」告訴我們,來看,神呼召我們進入的天國是怎麼樣的,而這天國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國度,因此我們也要成為特別的人。

        今天我們對生命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世界的看法,另一種是神天國的看法。而在「八福」這八個描述向我們展現了神奇妙的國度。今天晚上我會與大家思想「八福」這八個描述,而為了簡化,我把這八個描述分成三個部分:
          1. 謙卑的福氣(3-5節
          2. 聖潔的福氣(6-8節
          3. 和諧的福氣(9-12節
而我們就從這三個向度來研讀「八福」。

一、謙卑的福氣3-5節

1. 無需證明的人生(3節) 

        第一個部分,謙卑的福氣是由第3至第5節。謙卑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是天國生命裡一個與別不同的要素。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少年人參加了教會舉辦的令會,導師發現他十分謙卑,於是就送了一件印有「最謙卑營友」的汗衣給他;少年人當然感到十分開心。不過,在營會最後的一天,導師收回送給少年人的那件汗衣,因為他每一天都穿著這件汗衣,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是「最謙卑營友」。謙卑是一樣很奇特的品性,假若你以為自己擁有的時候,你就會失去了它。

        第一福是「虛心的人有福了!」「有福」這個字詞在原文希臘文是指快樂,意思是指你完完全全地得著滿足,所以是「有福」。誰是有福的人呢?耶穌說,就是那些「虛心」的人(英文原是:poor in spirit,靈裡困乏的人);但是「虛心」所指的是甚麼?假若我們要知道某一個字詞的意思,我們可以看看這字詞的反義詞,或許可以給我們一點頭緒。「虛心」的反義詞就是驕傲和自滿。啟示錄三17-18「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當我們覺得自己一樣都不缺的時候,我們就不能成為「虛心」的人。

        其中一個最受人敬仰的舊約先知就是以賽亞先知,他向我們展現了「虛心」的人是怎麼樣的。在以賽亞書第六章,記錄了以賽亞先知看見耶和華,他看見神帶著威榮「坐在高高的寶座上」,而以賽亞立時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你知道基督教今天的問題何在嗎?就是有許多基督徒不會像以賽亞先知那樣說:「禍哉!我滅亡了!」,而是很興奮的大聲疾呼:嘩!我看見神啊,多棒啊!於是有許多聚會出籠,教人如何看見神,若你看不到嗎,保證賠錢給你。我們的問題是,我們已經沒有了那種:「禍哉!我滅亡了!」那份感到自己靈裡困乏的「虛心」。

        世界告訴我們,向人證明你自己,要成為「世一」(世界第一),是一個以表現績效作驅動的世界,是一個以成績作考量的世界,你的成績表愈是亮麗就代表你愈成功。有一個小故事,講述一個小男孩,他的考試成績不合格,他害怕拿成績表給父親看。於是他就在屋裡翻箱倒篋地找,希望能找到父親的舊成績表。他終於找到父親的成績表,赫然發現,原來爸爸也曾考試不合格。於是他很開心地拿著成績表去見爸爸,跟他說:爸爸,這是我的成績表,我考試不合格;不過在我交給你看之前,我想你知道我找到了你的成績表。爸爸就對他說:抱歉了孩子,那麼我現在就只好把當年你爺爺給我的懲罰放在你身上了。

        我們活在一個「量功衡值」的成績表的世界,但是神卻告訴我們,祂十分疼愛我們,祂以祂在基督耶穌裡的恩典中接納我們。這是神天國何等美好的本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換言之,我們不需要證明自己些甚麼。

2. 無需隱藏的人生4節

        第二句是告訴我們,我們沒有甚麼需要隱藏。第4節:「哀慟的人有福了!」這句說話的背景是指為著我們自己的罪來哀慟。世界告訴我們,若你做錯了嗎,文過飾非,或是諉過於人吧!當我的小女兒還年幼時,我們把她帶到幼稚園上課。在幼稚園裡,學生有睡覺的時間,也有洗澡的時間。所以當老師為我的小女兒沐浴時,發現她背部有一個很大的瘀傷。於是老師就問她:你這個瘀傷是怎樣得來的?女兒就回答說:媽媽打我。老師就感到很驚訝,因為她是我教會的會友。於是她就去找師母,說:師母我希望你別介意。我今天替你的小女兒洗澡時,她告訴我她背上那大塊瘀傷是因為你打她所致的。師母笑著說,女兒啊,你過來,把真相告訴給我們。我的女兒是個頑皮的女孩,她自己跌倒就推說是媽媽打她。她從哪裡學懂撒謊的呢?是人性。當我們犯錯時,一是文過飾非,一是諉過於人。

        「哀慟的人有福了!」就是我們誠實地向人展示自己的過錯。在教會,我們需要有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弟兄姊妹能夠互相坦誠分享掙扎,而其他人能夠從旁激勵對方,這就是門徒訓練。在我自己的教會,我們設有這樣的一個空間,稱為Breakthrough Weekend(突破周末)。那是一個三日兩夜的屬靈退修營,我和師母分別開始了男士的突破周末和女士的突破周末。而我為牧者作榜樣,因此我開誠布公地向他們展露自己的生命。因此,我們營造了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大家能夠互相分享、互相激勵和互相禱告。

        當我不再擔任主任牧師後,我回到教會,參與了其中一個突破周末營會的最後一天,在那裡他們彼此分享他們的生命見證。我們會邀請教會的領袖和別間教會的牧者前來參與,而有一位別間教會的牧者站起身來分享他的見證。他說:我常常很仰慕聖約播道會的牧者的,他們扎根在神話語上,很著重門徒訓練。但是在這次退修會裡,我聽到他們的生命見證。我聽到他們很坦誠地分享自己的掙扎,然後他笑著說,我終於知道原來聖約播道會的牧者是怎麼樣充滿罪的。於是哄堂大笑,因為我們每一個都知道,其實我們每一個都只不過是人,而我們需要神,我們互相需要彼此;「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假若我們把自己的罪隱藏起來的話,我們永遠得不到安慰。但當我們向神承認所犯的罪,並且彼此分享自己的失敗時,我們就「必得安慰」。

3. 無所損失的人生5節

        第三個福就是耶穌在第5節所說的:「溫柔的人有福了!」之前耶穌告訴我們,我們無需證明、無需隱藏,而在這裡耶穌告訴我們無所損失。世界告訴我們,不要讓其他人打低你,你要先打低別人。你想想那些在推來推去、互相毆鬥的人會不會感到快樂?其實內心是非常痛苦悲慘的。耶穌說:「溫柔的人有福了!」溫柔不是軟弱,溫柔是受制的能力。

        我想把溫柔應用到我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層面:婚姻。讓我告訴你為甚麼把溫柔應用到婚姻裡的重要,特別是對那些已婚的人而言更是重要。因為我們彼此溫柔相待的做法能影響我們的兒女,我們彼此的攻擊或衝突也同樣會影響我們的兒女;而更差的是,我們婚姻的破裂和離婚對我們兒女的影響就更加嚴重。過去我們會這樣想,基督徒的婚姻因是主所配合的,信徒就不會離婚;不過,現實是離婚在教會當中已經很普遍。我們並不察覺離婚對我們的兒女,甚至是他們的下一代所造成的影響有多大。所以,我帶著愛心特別向在座已婚的弟兄姊妹說,請你們務必彼此以溫柔、恩慈相待。

        今年是我跟師母結婚43周年,我們倆都是意志堅硬的人,我們23歲那年結婚,我們15歲時相識,同是學校辯論隊的成員,婚後我們繼續不停的辯論。我們兩人都是堅定剛硬的人,一周進入神學院,甚至在院長室門外吵起架來。直到院長的祕書出來說:請安靜。我倆根本忘記了我們是在院長室門外!感謝主,院長沒有出來召喚我們進到他的辦公室。但在過去四十多年,我們在學習彼此溫柔相待,我們學習如何成為有福的人,我們學習到我們不必彼此爭鬥,因為我們根本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損失;因為我們知道,當我們彼此爭鬥的時候,我們就會輸了。在婚姻衝突裡,是沒有贏家的;你可能贏到那場吵架,但卻失去了彼此的關係。「溫柔的人有福了!」

        這三福告訴我們謙卑的福氣。而第二個部分是聖潔的福氣,是第6至第8節。

二、聖潔的福氣6-8節
1. 聖潔:一種關注(6節)
        在這個空虛的世界裡,人不斷地尋找快樂;但你要知道,不聖潔的快樂其實是空虛的。在第6節所說的提醒我們,聖潔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在我們的世界裡,公義難求。我們常常看到世界不公平的事情,也常常看到不公義,但耶穌教導我們要「飢渴慕義」。因為當我們不「飢渴慕義」的話,我們就會失去我們道德標準的指南針,我們的社會裡就會失去穩定。

        數年前有一篇文章,談到在1940年代美國公立學校最大的七的問題。那七個問題分別是:
        1. 在堂上說話
        2. 咀嚼口香糖
        3. 製造噪音
        4. 在走廊上奔跑
        5. 集隊時離隊
        6. 穿著不宜
        7. 亂掉垃圾
        這就是美國公立學校在1940年代的七個頭號問題。你知道現今的七個頭號問題嗎?現今的軏個頭號問題是:
                1. 濫用毒品
                2. 酗酒
                3. 少年懷孕
                4. 自殺
                5. 性侵強姦
                6. 搶劫
                7. 攻擊
我相信現在的老師十分希望學生只不過在堂上多點說話、排隊時離疋,而不是要面對上述的問題。有另一個調查,題為:One Day in the Life of America Children(美國兒童的一天),也就是在一天的時間裡,美國的兒童是怎麼樣的呢?我只讀讀其中數句給大家聽聽:
在美國的兒童,一天裡就有211名兒童因濫用毒品而被捕;
一天裡就有2,795名,差不多2,800名少年女生懷孕;
一天裡就有1,116名少女進行墮胎,全都是少年女生;
一天裡就有13萬5千名學生攜帶槍械上學,而每天有30個兒童被槍傷,10個兒童遭槍殺。

        我相信我們會質疑,數字真的那麼高嗎?答案:不是,是更加高。因為我是在1997年教導登山寶訓,而我剛才所引用的統計數字是差不多三十年前的數據,而今天,我相信問題只是更為嚴重。為甚麼會是這樣?因為社會沒有了公義,我們也失去了「飢渴慕義」的心。而在這一切濫用毒品、酗酒或其他成癮的問題的苦痛中,我們發現是因為我們再沒有教導登山寶訓和「八福」的真理。

2. 聖潔:一份憐憫7節
        耶穌第五個講論是:「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聖潔不單單止於「飢渴慕義」,聖潔同時是講求同理同情,也就是憐憫;而其中一個最好表現出憐憫的就是饒恕。在聖經裡其中一個表達饒恕最為深刻的例子就是約瑟的故事。他的哥哥們把他賣掉淪為埃及人的奴隸,我們就會問,為甚麼約瑟能夠饒恕把他賣到埃及為奴的哥哥呢?是不是因為他的哥哥悔改?沒有啦,他們根本沒有去尋找他的下落,甚至他們以為他已經死了。或者約瑟很愛他的哥哥?這也是真的,因為他已經多年沒見過他們了,不過他的哥哥是傷害他的人。或許約瑟很期待能再見到他的父親,因為他也離開父親多年了,多年沒有見過他。約瑟經歷過被監禁,而昔日的監牢不像現時的,昔日監牢的環境十分惡劣。或者約瑟的本質就是一個饒恕人的人?但未必,因為人性是不輕言饒恕的。又或者他認為他哥哥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一件小事?不是的,確實是非常嚴重的。又或者約瑟是個膽小鬼,他害怕其他人會報仇,所以饒恕?應該不是,因為當約瑟跟哥哥重遇時他已貴為埃及的宰相,已是位高權重的人。他絕對可以報復他哥哥們所做過的,但無論怎樣,他饒恕了他的哥哥。為甚麼?因為他並非定睛在他的哥哥、他的父親或那件惡事上,而是定睛在神身上。創世記45章告訴我們約瑟的想法:「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四十五5),三節經文後,也就是第8節:「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裏來的不是你們,乃是神」。而在創世記五十20約瑟說了些很有趣的說話:「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於是我們就要問好在哪裡?很明顯對約瑟而言一點也不好,他首先成為奴隸,甚至成為階下囚,但在緊接的經文我們就可以看到好在哪裡,就是「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五十20下)。換句話說,約瑟看到神給他權力,成為埃及的宰相,目的就是要保全拯救許多人的性命。他能夠饒恕,是因為他定睛在神的身上和神的計劃和目的上。他對哥,哥的饒恕確是十分深廣,在創世記五十21他這樣說:我不單饒恕了你們,「我必養活你們和你們的婦人孩子。」怎麼如此?因為約瑟知道神為他預備,供應這一切,神充充足足的供應給我,神賜福給我。既然神養活了我,所以,我現在「必養活你們和你們的婦人孩子」。「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3. 聖潔:一個狀態8節) 

        耶穌接下來要說的福就在第8節:「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我們看到聖潔以三個不同的向度來論述:首先是向上的,就是那些「飢渴慕義」的關注,是靠向神公義的標準;其次就是向外的,就是憐恤別人;現在耶穌提到聖潔一種向內的層面,賜福給那些清潔的,不單單是清潔,而是內心清潔,「清心的人」。

        猶太人很清楚聖潔的意思,不過他們所理解的聖潔是禮儀上的清潔。他們會依靠宗教程序或禮儀來讓他們得著清潔。但耶穌說,不要以宗教上的行禮如儀來成為聖潔,要內心的聖潔、潔淨。

        這是兩個部分的有福,第一個是謙卑的福氣,第二個是聖潔的福氣;而第三個部分就是9-12節:和諧的福氣。

三、和諧的福氣9-12節
1. 締造和平:聖潔結連的藝術(9節)
    這是說締造和平的人,耶穌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這是一個神聖關係的建立。 若你去問人甚麼是平安,他們可能回答,安靜,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安靜的時刻,就是平安。 但是在新約聖經,和平是一個關係性的詞彙,不是沒有噪音,而是沒有隔閡和分化。而和平就是指到關係的復和,一個和好的關係。和諧與分化在教會裡也常有出現。教會的弟兄姊妹看到分化的教會是一種羞辱。其中主教導我的功課是,合一是使命的關鍵。假若我們履行大使命,贏得這世界,我們就必須要合一。

        你知道為甚麼教會不合一呢?因為家庭不合一;為甚麼家庭不合一?因為婚姻不合一;為甚麼婚姻不合一?因為我們沒有留心「八福」的教導。「憐恤人的人有福了!」、「清心的人有福了!」、「溫柔的人有福了!」、「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我的意思是,「八福」的教導可以應用在家庭、應用在教會,甚至是應用在我們的國家裡,而這樣我們就會得福。但假若我們忽略「八福」的教導,我們就會被分化,而我對普世教會的關注是,就是我看到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教會都正在分化。

        有一個男人拿了一個瓶子,他首先放了些沙入瓶子裡,然後他又放入100隻黑螞蟻和100隻紅螞蟻入這瓶子裡。然後他預期那些黑螞蟻會跟那些紅螞蟻互相打起上來。但他意料不到的是,兩種螞蟻和睦相處。於是他拿起那個瓶子,然後就用力搖那個瓶子。於是那些黑螞蟻和紅螞蟻就互相視對方為敵人,彼此就打起上來。當家庭或教會發生了衝突時,我們要問,誰在搖動個瓶子?瓶子不是由螞蟻搖動的,而是暗黑的魔鬼那惡者在搖動那個瓶子。因此,我們的戰爭不是血氣的戰爭;所以,在神國度裡我們需要「使人和睦的人」;因此耶穌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2. 堅忍不拔:聖潔勇氣的藝術10-12節
        我們以為假若我們是「使人和睦的人」,世界必然歡迎我們,但耶穌卻說出祂第八句說話,使眾人都驚訝。祂說,你會遭受逼迫的,不過,「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是為著義而遭受逼迫。

        聽清楚,耶穌不是說你若因愚昧而受逼迫就有福了,又或者你因為懶惰而遭受逼迫就有福了,全都不是,而是「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也就是為了神的公義,為了真理勇敢的挺身而出,並且活出真理而遭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此,這和詣的福氣不只是在締造和平的時候,也是在為義受逼迫的時候。但縱然我們為義遭受逼迫,但我們卻因此而使人和睦,我們就能喜樂起來。而耶穌也給了我們喜樂的原因:「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神會賞賜我們。祂告訴我們天國是何等的奇妙,即使在這墮落的世界、即使遭受逼迫,天國仍然是屹立不動的。耶穌以聚焦在天國身上來開始祂的講道,而對天國我們必須明白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就是天國裡不能沒有王。而在天國裡有一位王,祂的名字就是耶穌。而王降臨人間,呼召祂的門徒上山,宣講登山寶訓給他們,並且以「八福」作為導論,而我們必須學習聆聽君王的聲音;因為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到底是在聆聽誰的聲音。這裡有世界的聲音,也有神話語的聲音;有那惡者謊謬的聲音,也有神真理的聲音;而今天晚上你要選擇,你聆聽哪一個聲音?

        在我留在倫敦展開我的安息進修時,我對當地的地下鐵路都頗為熟悉。而我聽到一個關於Embankment Station(堤岸站)的故事。在2012年聖誕節前夕,車站的職員被一位神情失落的女士所弄得很頭痛。這位女士不斷向車站的職員問:那把聲音去了哪兒?為甚麼那把聲音消失了?原來那位女士是在尋找那把說出Mind the gap(小心月台空隙)的聲音。車站職員告訴那位女士,我們現在改用電子數碼的報告聲響,不再用回那把聲音了。那個憂傷沮喪的女士說:那把聲音是我丈夫的聲音。

        那位女士就是Margaret McCollum醫生,向車站職員解釋,那把聲音是來自她的丈夫Oswald Laurence的,而在七十年代,Oswald Laurence替地鐵公司北部線錄下那條「小心月台空隙」的廣播聲帶的。她的丈夫於2007 年逝世,實在令人惋惜。而只有一件事能讓她稍得安慰的是,每當她踏入堤岸站時,她能再次聽到她丈夫呼籲乘客「小心月台空隙」的聲音。有時候哀傷難耐,她會坐在月台上稍為長一點時間,好使她能夠聽多一點她丈夫的聲音。那是她所愛的人的聲音,但現在那把聲音已經不復在。

        當堤岸站的職員聰到她的故事時,他們都深被觸動。於是他們盡他們所能,四出找回那把聲音的錄音,因為他們都以為早已給丟了。有一天,Margaret再次進到堤岸站,她從廣播器裡聽見那把熟識的聲音,就是她丈夫的聲音:「小心月台空隙」。因為許多堤岸車站的職員都曾失去至親,於是他們到倫敦運輸局,找回那失去的聲音。而你只能夠在堤岸車站聽到Oswald Laurence的聲音,其他的車站則使用現代數碼化的廣播聲音。

四、結論:作主門徒就是抗衡文化!
    來到結束的部分,我要問大家:你聆聽誰的聲音?你喜歡聽到誰的聲音?假若我能夠時光倒流回到歷史裡的話,我十分渴望能夠上到這山上,聆聽我主宣講的聲音!但我不能回到歷史裡去,我不能聽到我主的聲音,但是聖經卻記錄了我主的教導,它──「八福」,就是為你為我而記錄流傳下來的。

        我們在聆聽誰的聲音呢?「八福」,就是那把聲音,不是世界的聲音,而是我王的聲音。而當你願意聆聽耶穌的聲音的話,你就有福了!願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五、結束禱告

        天父啊,求祢教導我們來聆聽我們主的聲音。因為聆聽祂的聲音,跟隨祂的聲音,我們就能得福了。但假若我們聆聽世界的聲音和世界的價值體系時,我們就會發現自己是何等的悲慘。我們發現有許多事情正在瓦解,無論是道德上的,或是倫理上的,所以,天父啊,求祢幫助我們愛上那把聲音,跟隨那把聲音,喜悅我主的聲音。今天,你和我都不能回到歷史再一次親身聽見耶穌的聲音,但藉著神的話語,聖經,我們就能聽到祂的聲音向我們說話。跟隨這把聲音,愛上這把聲音,知道那是叫我們蒙福的聲音。

        假若今天你願意向主說:是的,我願意聆聽那把聲音、認識那把聲音的,我願意為你禱告。假若你說,主啊,我願意認識那把聲音,和跟隨那把聲音的話,請你舉起你的手讓我可以為你禱告。因為那是我王的聲音,我願意跟隨祂,請你舉起你的手,我會為你禱告。

        天父啊,我為著每一位舉手的生命禱告,我們要認識我們主的聲音,跟隨祂的聲音,讓我們的生命得著祂的賜福,我們感謝親愛的神,奉耶穌聖名而求,阿們。

(註:如沒有另加標明經文出處,則所有經文均採用新標點和合本。標題為速記員所加上。)


講員: 曾金發牧師
傳譯: 梁成裕牧師 (粵語),蘇君煌先生(普通話)
速記: 譚佩雲姊妹 (中文), 余麗蘭姊妹 (英文)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