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日的講道,看見傳道書較為消極的方面,其實神要我們認識看透這個世界,使我們不去愛世界。另一方面在每一段裏面,給我們一線曙光;讓我們知道怎樣倚靠神,過有意義的人生。由第七章起,內容會較為積極。箴言讓我們知道認識神是智慧的開端,傳道書也是教導我們,智慧的人是一個敬畏神的人。智慧人因著他的智慧,曉得怎樣與神和人相交;在神面前怎樣過生活,這裏看見智慧人有四種體驗:
第一種體驗(七1-4),智慧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在(五18-20)中也看過,許多人以為福祿壽是好的,但可能成為禍患。作者漸漸帶領我們進入這內容中,在(七1-2)中他指出,死比活著更好;這與普通人的價值觀不同,智慧者認為死比活更好,他說:「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但他在第一節卻說:「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這句話有點不對稱,如果我們懂得希伯來詩歌體裁,便較易明白。這裏是比較的對偶,所以原意是美名勝香膏;死日勝生時,用名譽勝過膏油來襯托死比生強得多。在上面看見作者指出,因著死,人生是空虛的;故傳道者指出,假若你能認識死比生更好的話,你便不會怕死。死不能成為你的威脅,而感覺人生是空虛的。你要認識死只不過是一種轉變而已,保羅在(腓一21)說:「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所以保羅視死如歸。一個人之死與生,是困苦年日之經歷,難怪嬰孩用哭泣來到這個世界。(七3-4)更指出憂愁勝過快樂,如果我們未曾憂愁過,便不會同情別人了。我認識一位姊妹,她的丈夫未信主,他們有一個兒子,非常活潑可愛,令他們非常歡欣。到這個孩子三歲時,因患病死亡了;那父親由此就想及死亡的問題,結果他也信了主,成為熱心的基督徒。雖然失去了兒子,但那父親卻得著永遠的生命。多年前劉師母患病,以致我常常埋怨!後來當我自我檢討時才發現到,我太看重事業,多過我的師母;在這場疾病中,我再次更新與內子的關係,使我學習到很多以前從未學習過的功課。如果我們吃過苦,我們才會學習到許多寶貴的功課,這豈不是憂愁勝過快樂的明證嗎?保羅說:「我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林後七10)主耶穌也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我們看見智慧人,他的價值觀與普通人不同;即使遇見死亡,他的反應也很特別。
第二種體驗,智慧的優勝(七5-6),智慧人的責備,勝過愚昧人的稱許;忠言逆耳;很多時候是不容易接受的。傳道者更指出忠言是不好聽的,但愚昧人的聲音是討厭的;敢於責備你的,才是愛你的。箴言說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箴廿七5)智慧人不怕接受別人的責備,他也盡責勸勉別人。(七7)指出智慧人不怕金錢的引誘,並且勝過賄賂的試探。多年前,有一位美國宣道會會友,到建道神學院講見證。提及自己是做遊艇生意,有一個官員因他接到製造二百五十艘登陸艇的訂單,要威脅他給佣金,否則會招致許多麻煩。這位弟兄堅持不付佣金,結果那位官員便諸多留難;使建造登陸艇工程受了影響,最後他因此事而破產。但他仍然分期去償還欠款,他仍然靠神去做,後來新畿內亞一群宣教士邀請他去主領培靈會,這位弟兄當年在宣道會中被選為會友代表,可見敬畏神的人不怕金錢的引誘和賄賂,仍能站穩的。(七8)「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可見智慧人的結局是好的,我們的目標是要爭取最後的勝利!賽跑是我們的例子,當我們有耐心的時候,便能得到最後的勝利。很多人都聽過拔苗助長的故事,有一次我請教曾作傳道幾十年的岳父,他送給我四個字:「忍辱耐勞」,能夠忍受羞辱和勞苦,相信我們的事奉會蒙神賜福。
(七10)「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甚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一個智慧人是很實際的人,不是常說及以前,乃要每日有新的領受,智慧人是實事求是的。(七11-12),智慧比產業更好,因為產業會失去,但智慧卻永遠相隨。
第三方面的體驗(七13-15),在(六12)傳道者指出人生很無意思,前途未卜,人心徬徨;但智慧人卻知道自己的前途在神的手中,因為他不會為明天自誇和驕傲,(七14)指出人生有亨通的日子,也有遭難的日子;我既不知明天的事,便不能自誇。我們既知道自己的前途在神手中,就應將自己的學業、婚姻、家庭等事放在主的手,交託神,我們便不會自誇,便不須要憂慮了。神的作為是完全永存的,這樣,我們做人便減少很多的憂慮。
最後一個體驗(七16-29),這裏指出世上無完全人。這段經文是難解釋的,有解經家指出我們應該守中庸之道,不要行義或行惡過份,但若以世上無完全人為主題,更加合理。甚麼叫做行義過份,這詞有幾方面的含意:第一,不要顯得比別人好,另外含意是不要有屬靈的驕傲;不要自逞智慧,有人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當自己是先知。作者說不要行惡過分,他承認智慧人也會犯罪,但不會為人愚昧。(七20)「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各位不要誤會以為自己可以行惡,只要不過份便好了。這話用的語氣,是消極方面的逃避,而不是積極方面的去行惡。他的原意是要我們謙虛一點,不要自誇比別人強;也不可認為自己是完全的,有些時候也可能偶被過犯所勝,我們只不過是一個「蒙恩的罪人而己。」我們與普通人一樣,幸得蒙神的憐憫與赦罪之恩。當我們有這種心態的時候,便不會在人面前自誇,智慧人覺得自己是無有的。最後傳道者提醒我們,(七27)「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可能所羅門有許多後宮佳麗,他從自己體驗中,指出智慧人是謙卑的人;承認自己是不完全,由這裏可以看見基督教一個重要的真理;指出人是敗壞的,沒有一個義人,所以我們需要基督的拯救,神的幫助。這段經文指出不單在道德上,在知識上也沒有一個完全的人,(七23-25,28),智慧人認識自己不單在道德上未完全,也在知識上有限;在做人方面,仍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與人合作方面,需要時常竭力追求有改進。最後傳道者在(七28)說:「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原文是「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在整本聖經中,這樣的語句只有在約伯記(卅三23)中出現「一千天使中,若有一個作傳話的,與神同在,指示人所當行的事。」究竟千中的一位是誰呢?傳道者在他追求智慧、追求與神與人的關係上,他得到一個發現。他不是高抬男子,低貶女人;這位千中的一位,從聖經啟示中便知道他是耶穌基督。只有耶穌基督是完全的,耶穌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祂是我們所仰慕的。
在這一章聖經中,傳道者讓我們看見,一個智慧人,他的價值觀與普通人不同的;他看見智慧在我們人生中可以得勝的,可以面對現實和各方面的困難。他認識我們的前途在神的手中,所以他不為明日自誇或憂慮。最後他認識自己在道德和知識方面不是完全的人,他需要在對神、對人方面繼續追求,求神也讓我們有智慧者的看法和眼光。
講員: 劉承業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