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屆 講道會 第6講

第六講 五餅二魚的神蹟

經文: 馬可福音 6:30-44; 約翰福音 6:1-15

今天我們要查考耶穌所行五餅二魚的神蹟,記載在新約翰福音第六章一到十五節。我們要從其中注意五件事,主在五方面怎樣作我們的榜樣。

 

(一)耶穌的關心(六1-5)「這事以後,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亞海。有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祂。耶穌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裏。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這段經文兩次告訴我們,主怎樣關心別人。他們無論在哪一方面有需要;生病的要醫治,肚子餓的要食物,被罪捆綁的要得赦免,耶穌就用自己的大能大力,為他們行神蹟,想辦法。我們在今天的社會中,要多留意耶穌這美好的榜樣。耶穌和現代許多人是相反的,他雖然是主,但不求自己的利益,不想到自己的方便和舒服,這是基督化的品格應該有的特色。信主之前,我們很自然會自私自利,很少想到別人的益處,以自己的需要為重要。但信主之後,我們這種觀念便應改變,自私要變為關心,要學習看見別人的需要,要訓練自己求別人的益處。

 

我們在聖經中看看兩種人生觀的比較。(傳二4)這裏有所羅門王為自己利益所作的見證,「我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第八節:「我又為自己積蓄金銀。」請注意「為自己」這幾個字,這是基督徒應該避免的自私的人生觀。而(腓一21-24)為見證主的緣故而坐監的保羅,描寫他的人生觀,他對神對人所存的態度,和他對死的觀念。他是不怕死的,因為離世與基督同在是好得無比的。二十一節他見證說,因我活著就是基督。在保羅的生活中,基督是居首位的,保羅要跟從祂,順服祂,傳揚祂。保羅得想早日離開世界上天堂,永遠與主在一起;但是他卻先求別人的益處。所以他說:「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傳道書是「為自己」,這裏是「為你們」。在保羅日常的生活中有一個次序,就是基督第一,別人第二,自己第三。這是真正的基督化人生觀,和舊約聖經所羅門王為自己打算的態度大有分別。願主幫助我們,把關心別人養成我們的習慣,好顯明主吸引人的大愛。

 

(二)耶穌的計劃(約六5-7)「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両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耶穌供給人的需要,有一個完整的計劃。他雖然問腓力的意見,但是他原知道自己要怎樣行。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與耶穌同行,在事奉的生活中與耶穌同工,衪能夠預備一個美好的計劃,適合我們各方面的需要。我們在祂面前等候禱告,他就會使我們知道他的旨意和安排如何。同樣,這也教導我們,信徒服事主不要糊裏糊塗,要有計劃像主一樣。

 

跟著我們注意第六節的另一件事,就是耶穌對腓力的態度。他是耶穌的門徒,但是他不單要與主同工,在工作上被主使用,更要受試驗。這裏絕錄耶穌怎樣訓練腓力,上半節說:「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現代的基督徒服事主,遇見困難不要以為奇怪,這是主訓練和試驗我們的好方法,提醒我們要在凡事上仰望他,而且學習一個重要的功課,就是主使用誰便試驗誰,這樣使我們成為更合符祂使用的僕人。

 

我上一次回國休假時,因大女兒生病不能準時回港,便暫時作英國南部一個小教會的牧師。有一天,一對愛主的夫婦,邀請我到他家開佈道會,他們是別個教會的會友。當我到他們家之時,覺得很奇怪,一間大房子內共有九十七人來聚會,這對夫婦事先宣佈,講員講道之前,先給他們看一些香港的幻燈片,這樣吸引他們來。當晚我呼召時,有五個人決志。其中有個婦人,他的兩位朋友邀請她來聽道之前,已經多為他代禱。婦人歸向主之後,有人告訴我,一年以前,她很盼望和一位愛主的弟兄結婚;但那弟兄堅守聖經的原則,不肯答允。可是婦人不灰心,繼續等候,希望他改變主意。但有一天這位弟兄走路時,心臟病發便去世了,婦人非常痛苦,在這個時候,邀請她參加佈道會的兩位姊妹便和她做朋友,整天為她禱告,打電話給她,勉勵安慰她,傳福音給她;但是婦人不聽,不過兩位姊妹不灰心,仍一樣的探望照顧她,結果她們的恆心得主的賞賜,婦人願意接受她們的邀請,當晚流淚悔改接受主。因此我們不要怕主的試驗,因為試驗以後,主必叫我們看見果效。

 

(三)耶穌的同工主很歡迎人來與他同工,在這個神蹟中,不單有腓力和其他門徒,也有帶五餅二魚的小童;他雖然年小,但耶穌願意使用他。我們在這方面要效法主的榜樣,學習怎樣與別人同工。舊約時代的所羅門,也用智慧提到這一點,(傳四9)「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信徒一同工作能被主使用,我們在教會中要彼此尊重,承認別人的恩賜經驗和貢獻,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主怎樣和信祂的人分擔責任,是值得我們默想的模範。

 

兄弟二十多年前,在英國東邊的一間小教會講道,會畢有個十歲的女孩子到台前來和我談談,她說她名叫瑪加列,她很想接受耶穌為救主,不知自己是否太小。我還記得她的頭髮很美,有兩條長長的辮子。我們用幾分鐘時間談道之後,她便低下頭來,誠心的接受主。兩個星期之後,她又來和我談話,她說她已經傳揚福音給三十位同學聽,其中兩人還肯接受救主。她們每天下課便到我家,我們一同唱詩讀經禱告,十分高興。信主只有兩個星期,已經作了這樣美好的工作。兩年之後,有一天我在附近另一所禮拜堂領會,我便邀請瑪加列和我一同去,請她獨唱,因為她唱得很好。可是她聽完之後,卻提出另一個條件;她說她除了獨唱之外,還希望有十分鐘時間講見證。結果,那天的聚會開得很成功,很多人被她的見證所感動,神大大的使用她。所以,「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我們要學習與別人同工,和弟兄姐妹同心的服事主。雖然耶穌是全能的主,他原知道自己要怎樣行,然而他卻樂與腓力,門徒,並帶五餅二魚的小孩同工。

 

(四)耶穌的祝謝(約六8-14)「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裏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多,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蹧蹋的。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在這段經文裏,耶穌的祝謝可以作我們的榜樣。他雖然承認這五餅二魚是人帶來的。但同時也是天父的預備,所以要獻上祂的感謝。保羅在他的書信中也以四個字來勉勵我們,就是「凡事謝恩」。五個餅,兩條魚,一個孩童,能算甚麼呢?可是在耶穌的祝謝後,他不單能吃飽五千人,更有剩下的。可惜有基督徒疑惑這神蹟,他們說在耶穌祝謝時,大家都拿出自己所帶來的食物吃。這雖然好像很有理由,但他們對聖經的記載和耶穌的神性都有錯誤的觀念。聖經說這五千人整天和耶穌在一起,因此到晚上他們所帶來的食物都已經吃光了;還有耶穌的神性,聖經高舉他是神全能的兒子,在他無難成的事。他有超自然的能力,聖經所載的任何神蹟都十分可信。

 

耶穌行這個神蹟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教訓我們,你願意奉獻甚麼,主願意使用甚麼。孩童雖然只得五個餅,兩條魚,算不得甚麼,但已經是他的一切所有;當他願意甘心獻上的時候,主就能使他餵飽五千人。所以,你願意奉獻甚麼,主便願意使用甚麼。請看一個屬靈的原則,寶貴的應許,(林後八12)「因為人若有願作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主所要的,不是我們的恩賜,而是我們自己;他的要求是照我們所有的,而不是照我們所無的。我們獻上自己,他便使用我們。

 

(五)耶穌的謙卑(約六15)「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耶穌雖然有機會加冕作王,但他知道要拯救世人,就必須掛在十字架上,再無別的方法。所以他就躲避那些想要他作王的人,在山上把自己隱藏起來。祂有行神蹟的大能,也有機會作主,但他卻願走十字架的道路。主的選擇和謙卑,值得我們默想。

 

關於救人的好消息,主要的是十字架,我們領人歸主,也要高舉十字架,耶穌的寶血和復活。難怪保羅說:「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這是我們傳福音的時候所必須堅守的原則,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和他的十字架。


講員: 林克己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