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們已討論所羅門的特點,他祈求神賜他智慧,神垂聽他的請求(王上三章),智慧在他身上顯生果效來,他毅然離開了轟動一時的會幕,回到耶路撒冷敬拜,那裏有與神同在的約櫃。其次他藉着神愛世人的心來解決困難的問題。(四章)也訴說了他的智慧,他寫成了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其中最好的首推《歌》。今天讓我們繼續研讀《歌》的重點。
若我們讀英文《聖經》,我們會發現它將(歌一2)譯為「以他眾多的親嘴來與我親嘴」。「親嘴」是表示愛意;《聖經》所載的「親嘴」有兩類:
(1)單數的親嘴;
(2)多數的親嘴。
當路得的嫂子俄珥巴跟婆婆拿俄米親嘴,就離開她了;掃羅的兒子約拿單與大衛親嘴,就離開了;這些都是單數親嘴的例子。(2)則是多數的親嘴,他們一 直親嘴下去,多次親嘴顯出愛的享受。我們不應單去感受主的愛,也要從經歷裏享受神的愛,我們徒具「感受的愛」,未必有莫大的果效,惟有不斷地享受神的愛, 才見效果。(2)告訴我們那女子能在主跟前享受主愛,是因着下列原因:
1.他的愛情比酒更美──酒使神及人喜樂,他的愛情予人十分喜樂。神創造亞當夏娃後,將他們安置在伊甸園裏,那是個快樂的園子;但當他們犯罪後,神便打發他們出去。直至蒙恩後,我們才可享受蒙恩的快樂,與神同在。若基督徒常常面帶愁容,便失去了真實的模樣,我們並非慘遭壓制,強迫遵守各項律法。初信的弟兄姊妹們,不要過早地籌算要為神做甚麼工作;當在神跟前享受祂的愛,直至我們享受多了,便自動自覺地去事奉祂。我總會告訴同工,若信徒失去了喜樂,當 放下事奉工作,事奉雖教人勞苦,但事奉者仍有喜樂。
2.你的膏油馨香──《聖經》中談及以下幾類人受膏:
(1)君王登基時,大祭司將膏油倒在他的頭上;
(2)利未人﹑亞倫的後裔當大祭司,也將膏倒在他的頭上;
(3)當人蒙神帶領當先知,傳講祂的話語,神也用膏油來膏他。
耶穌在地上時,祂擔當這三個最要的職分,當初以色列百姓在撒母耳跟前祈求君王時,撒母耳不喜悅他們的話,並警告他們君王會搶奪他們尚好的東西。然而耶穌是我們的君王,祂並無奪去我們的享受,反倒付上責任,讓百姓享受平安康泰的生活,叫我們得勝仇敵,享受各樣的供應。耶穌是我們的君王,祂藉着死來敗壞掌死權的,釋放了我們這些撒旦的奴隸。耶穌是我們的君王,祂引領我們一生的路程。
我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後來逃亡到上海,在上海得聞福音,蒙恩得救。初信時我不大明白,但現在我確信祂是我的君王,祂負責我的一切,帶領我靈命成長,領我人生的目標,解決我的軟弱,教導我脫離愚昧。耶穌也是祭司,祭司將人的難處﹑感謝﹑讚美帶到神的跟前來禱告,又將神的恩典帶到人的中間。《聖經》 言耶穌是位中保,有兩個不同的解釋,其一意謂保證人,保證神人之間的約必然成就;另一意為中間人,將人與神聯繫起來。我們活在物質的世界裏,而神在靈界 中,信主後我們如何可跟神來聯繫呢?可幸我們藉着耶穌這位祭司就成了。不僅如此,耶穌也是先知,祂傳講神的話語,讓我們曉得如何在地上過活。社會環境不斷 地改變,觀念亦改變,然而《聖經》的話語超越時代。我教導北美的信徒如何管教兒女,當時間過去後,那些想法就變得不合時宜。教養兒女最好的原則源於《聖 經》,二千年前所寫的話,能應付每個時代不同的需要,我們不應隨着社會﹑觀念來改變,當按着《聖經》的原則來生活。主耶穌講解神的話語,叫我們明白,我們願意來親近祂,願意用口來與祂親嘴。耶穌擔承了這三個職分,祂的膏油發出馨香的氣息,藉着耶穌的名字叫我們感受到這股氣味。我在《聖經》裏發現主共有一百 二十七個不同的名字,祂的名字訴說了神不同的恩典與作為,「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太一21) 「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太一23)為甚麼馬太在《太》開頭便提出這兩個主的名字呢?因為「耶穌」這名字是在我們生命作工的開始,「以馬內利」則是祂在我們生命作工的最後境界,我們不過是由泥土所做的人,墮落在罪惡裏,祂內住在我們的生命裏,從我們的人生顯明崇 高的品格來。耶穌在世時,祂有絕對的神性及完美的人性,這些都顯在我們蒙恩的人的身上,「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啟廿二13)祂是我們救恩的元帥, 祂帶領我們,直至最後,來到神面前享受神的榮耀。「阿拉法」及「俄梅戛」是頭一個及最後一個希臘字母,所有希臘文學都包含在這兩字母範圍裏,基督徒生活體會及經歷,每個恩典及感受都源於天父。祂的名如同馨香的香膏是頭一個及最後一個希臘字母,所有希臘文學都包含在這兩字母範圍裏,基督,以致我們願意主跟她親嘴,享受主愛,我們深感自己跟主相距太遠,願主深深吸引我們,叫我們快跑跟隨主。因此主來帶領我們,主在內室裏親密地與我們來往,但只在內室裏交通,我 們所感受範圍變得很狹窄,所以主又帶領我們到大自然中,藉天地萬物來顯明神的榮耀,叫我們眼界擴闊了。我們如此親近主,是不是只屬心理作用呢?(歌一章) 說明了多種感受,叫我們知道自己是否與主有真實屬靈的交通:
1.「我們必因你歡喜快樂……他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歌一4)
我剛蒙恩後,仍未清楚自己是否真正相信,聖靈把神的愛澆灌在我心裏,幫助我每天早起跟主親近。後來我在高中﹑大學幫助信徒時,發現他們並不愛主,我 常勸勉他們愛主,可是未見果效。我覺得勸人愛主是儒家的方法,儒家告訴我們道德的標準,利用人的能力及人的方法以達到人理想的目標,那時我非常困惑,為何他們會不愛主呢?後來我讀了兩段經文:
(1)「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約壹四10)我們雖知道要愛神,但憑着我們自己,我們是不會愛神的。約翰沒有要求,也沒有警戒我們愛祂,他要我們享受神的愛。
(2)「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四19)請留意經文中的「先」字,我們不是單單享受神的愛,這未免太自私了;我們也要愛主,不過要有先後 次序。「愛」不但是一種心情,也不但是情感的態度,愛就是神,神就是愛。當我們更多領受神的愛,我們就曉得愛神。(歌一章)說王帶我們進入內室後,我們愛神變得理所當然。不是出於勉強,也不是出於警戒,而是自然而生的後果。《歌》雖是愛裏的故事,但書拉密女所愛的對象是她的良人。主是我們的愛人﹑良人,祂 是我的摯愛,也是最愛我的一位。祂也是我的王,要付上一切的責任,我願意接受祂的管理,接受祂的引導。
2.「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雖然黑,卻是秀美。」(歌一5)
我們未信主前,總覺得自己憑良心做事。當我們蒙恩後,不但發現自己是罪人,也是罪中的罪魁。感謝主,主的寶血洗淨赦免我們,讓我們得享平安。然而當 我們親近主,仍會發現我們有不少敗壞之處。衛斯理會剛開始時,若有人要受浸時,必要先問他在那日發現自己是個罪人,倘若他不能回答,就不給他受浸。受浸後,信徒要在教會裏事奉,事奉前又會向他發問,問他在何時發現自己最後一次犯罪。若我們多親近神,就便發現自己的罪。就如經太陽光照後,大家便會發現會堂 空氣裏的灰塵。我們蒙光照,不是看見別人的過錯,而是看見自己的錯失,內心不是明亮。原本我們是敗壞的,聖奧古斯丁說他要為着認罪來認罪,他的眼淚不過討 主的喜悅,認罪時所流的眼淚正需要主的寶血來洗淨。我們愈親近主,便愈看見自己的敗壞。以色列人到會幕去,在祭壇上看見自己的污穢敗壞,又在洗濯盆看見世界被沾染,但步進聖所裏,金燈臺的光卻顯出神的華美。當我們親近主時,我們看見自己的敗壞,也見到主的華美,華美的主在我們內裏。
3.「我同母的弟兄向我發怒,他們使我看守葡萄園;我自己的葡萄園卻沒有看守。」(6)
那女子有強烈的盼望,希望專一地在神的跟前,管理自己的本份,不敢去顧念太多的事情。我也覺得不應給予剛蒙恩的人太多事奉,尤其那些不能安寧的學 生。在事奉的初期,如果我們不能安靜地看守自己的葡萄園,要顧念太多,這種事奉是「短命」的,不能長久。直至後來,信徒不但顧念自己的事情,也可以關顧別人。
接着她在禱告裏,向她所愛的發問,求祂告訴她在何處牧羊(7)。在靈命裏,祈禱佔了重要的成份,不是祈求,而是求問。在這多變的世界裏,不論我們學 問﹑背景多好,也不能預知未來。我中學畢業後投考上海交通大學(交大),但名落孫山,心裏很是難過,後來入讀大同大學,我向神祈求,尋求祂的指引,祂引導 我再考交大,終於考上了。一九四八年我交大畢業,政府選上了我,派我往臺灣去。立時心裏覺得不願去,我便跪下向神祈求,求問神我應往哪裏去作工。神引導 我,叫我往臺灣去。初時我覺得只是心理作用罷了;三日後我再祈求,情況也是這樣。再過了三天,我再向神求問,主清清楚楚引導我往臺灣。當時我流下淚來,埋怨主為何讓我往臺灣「充軍」。後來回想,如果神不作這樣引導,我四﹑五十年的生活便會全然不同。經內室的交通,向神求問,知道神的大愛,生發非常寶貴的果效。當我們在生活前途上有所選擇時,我們向主禱告,便知道神如何引導。
五十多年前有一位弟兄,祈求神引導,然後他隨意翻開《聖經》,手指一按:「猶太……出去吊死了。」(太廿七5)他再去祈禱,又翻開《聖經》一按: 「你去照樣行吧。」(路十37)這不是神的引導。惟有當我們時刻親近主,享受神的愛,聖靈把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這樣我們便分辨那種感動是出於聖靈,那些感動是源於心理作用。這不是理智的明白,而是經歷上的體會。當我們在內室裏親近主,讓我們知道神給予我們的引導。
4.「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把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帳棚的旁邊。」(歌一8)
《歌》裏,那位女子經過與主內室交通後,就求問主在那裏,她願意顧念小羊羔,主說:「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所有蒙恩的都是羊,惟有向前走的羊, 才有腳蹤;主囑咐她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保羅也提醒提摩太,與清心禱告主的人一起追求。在教會裏有些信徒積極追求,滿有向前追求的腳蹤;我們當跟隨他們向前走。《歌》裏,那位女子經過與主內室交通後,就求問主在那裏,她願意顧念小羊羔,主說:「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所有蒙恩的都是羊,惟有向前走的羊, 才有腳蹤;主囑咐她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保羅也提醒提摩太,與清心禱告主的人一起追求。在教會裏有些信徒積極追求,滿有向前追求的腳蹤;我們當跟隨他們向 前走。
在中學時,教會規模很大,但沒有人照顧我們這些十四﹑五歲的少年,我們惟有一同追求,放學後就在教會小房子裏,一起讀經唱詩,一起交通,一同生活在不同城市,但仍有聯繫,在靈裏互相交通勉勵。我們應當跟屬靈的同伴及我們所照顧的小羊羔,在神的跟前一起追求。若我們不追求長進,便不可維持現有光景,隨流失去。我已信主六十年,我有屬靈的同伴,我們一起與主交通親近神,此外我也讀經﹑讀屬靈書籍,收聽錄音帶,叫我在神的跟前不斷長進。若我沒有新的得着, 便不能幫助別人,也不能講論比從前更好的道,亦不可叫人更熱切地追求主。
願主恩待我們,叫我們不但愛主,不但感受主的愛,也要享受主愛,藉着上列四項後果,叫我們實實在在的知道我們在內室裏與主交通,然後主領她到筵席去,主已有豐富的預備。神也藉着祂所使用的人叫我得着幫助,我在美國,有些信徒跟我說他們沒有傳道人,靈命饑餓。我毫不客氣,說他們活該!究其實,他們大可從過去二千多年裏神所使用的僕人處領受,祂已興起僕人,傳遞祂的話語及信實。今天我在神跟前所領受的,只有百分之三十是我從個人讀經及教會聽道而來,其 他的是源於所讀的屬靈書籍,神不但領我們進入內室,祂還領我們到豐富的筵席前,讓我們享受各類不同的供應,叫我們得着飽足。
講員: 林三綱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