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屆 研經會 第1講

第一講  曙光遙望

彼得前書並非一本容易明白的書卷,很多信徒誤以為此書教人面對苦難,為主而死,只合遭受逼迫的國家使用。其實,此書較多篇幅集中於為主而活的課題上,期望此番研經,能把各位的焦點稍稍移開,不單只思想到為主而死更考慮到怎樣為主而活。

歷代以來,在很多宗教沒自由的國家裏,不少基督徒經不起為主而死的考驗;出賣主,失卻了信仰,中國教會也有這樣的例子。當然,在中國教會的歷史裏, 不乏有殉道者的血,鮮明地見證了十字架道理的真實。然而我個人憂慮的是;在宗教自由的國家裏,會有更多信徒經不起為主而活的考驗。在未有統計數字的推斷下,我懷疑「為主而活」與「為主而死」兩種考驗,前者的傷亡率可能遠比後者的傷亡率還高。

我們看見在宗教自由的國家裏,許多人信了主,但往往又把持不定,很輕易的就在世俗的衝擊下放棄了信仰,出賣了主。彼得前書雖是彼得在第一世紀寫給小亞細亞教會的信,作者的時間距今差不多有二千年之久,但其中所教導和勸勉的,卻是教會今日要正視的問題。譬如書中說到永恒的焦點,如何影響我們今世的生活和心態;書中又提及,如何在一個情慾泛濫的社會中過聖潔生活。這卷書言及信仰落實到政治和婚姻生活秘訣、苦難的意義何在,我們怎樣才能過非表面化的肢體生活。這書又教人如何牧養神的教會,又如何在這滿佈陷阱的世代裏避免失足。我們今日來看這書,發覺它的主題何其適切教會的需要;神不單給予小亞細亞教會這一些信息,也為今日我們的教會預備了這些信息。

主耶穌升天以後,聖靈在五旬節降臨,教會遂於極端困難中建立起來,當時有成千上萬的人陸續歸主;可惜,耶穌基督的聖名對當代的世人而言,依然礙眼, 不受重視,甚至成了眼中釘。我相信神是透過逼迫使門徒離開耶路撒冷,把福音帶至撒瑪利亞,甚至直到地極。神藉著祂的僕人,就如保羅、巴拿巴、路加、馬可等等;他們在多處建立教會,主要對象是猶太人和外邦人。

彼得前書的讀者,大部份來自保羅從未踏足的小亞細亞地區。其中以猶太人居多,也有少數的外邦人,他們都是歸向了主的,只是因為政治和經濟的理由而居於猶太地以外,他們以小亞細亞為暫居之地、落葉歸根,總有一天,要回歸耶路撒冷的。然而,彼得透過這本書信,把他們的視線,從地上轉移到天上去。彼得前書還要處理一個無可避免的矛盾;就是說基督徒一方面既是屬天上的,是神國的公民,一方面卻仍得居住在地上。屬天和屬地象徵著兩個不同的取向,兩個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屬天的方面是聖潔的、榮耀的、永恒的;屬地的方面是污穢的、黑暗的、短暫的。一個代表福樂,另一個卻充滿苦難。基督徒往往好像剛剛離開各各他,卻仍未看見復活清晨的曙光。無可否認,我們今日都處於上述的這種張力之中;有些基督徒以為與世俗認同,就可免除這種張力;他們名義上稱自己為基督徒, 生活方面實際上與世人無異。對於此等基督徒而言,人生其實哪有張力?有些基督徒以為完全逃避社會的接觸,就可保持一己的聖潔。其實,最具破壞性的,不是外在的問題,乃是發自內心的邪情私慾;這正如耶穌基督在馬可福音第七章所論心裏的污穢。希望透過這幾堂的聚會,我們可以知道怎樣去化解上述的矛盾,從而明白我們身份的獨特性,再次肯定存活於世的使命。

彼得並非循一邏輯性的方式,去表達他的思想,故我們很難為彼得前書去寫大綱,但此書之主題甚為鮮明。故此,我們會從一段講解到另一段,作主題式的探討;盼望聖靈隨著這八堂的研讀,校正我們的心態和我們的人生觀;於此動盪不安的時代裏,為主打一場美好的大仗。

今天,我們先來看彼得前書第一主題:神在天上為我們預備永恒的基業。許多時候,人生就像迷魂陣一樣,充滿一大堆無答案的問題,不少人發出了問題卻得不著答案。這甚至連基督徒也不例外,他們提出問題,讓牧師和傳道人來解答,終究也是尋不著答案。世間上充滿著無法解決的難題,信徒彷彿在暴風雨當中搖搖欲墜;有被苦難的洪流淹沒,或被世俗潮流沖走的可能;或在試鍊的火焰中,信心銷毀。若要在這長期掙扎和搏鬥中堅持下去,實在要付很大的代價。究竟這樣做是否值得呢?為主的名去堅持信念,犧牲性命、或使生意受虧損,是否值得呢?我們彷彿就在漫長的黑夜裏尚未窺見曙光。落在這樣的光景中,人多半有許多的懷疑與埋怨。然而,在這人類歷史的水平線之上,曙光已經初露,人生是有盼望的,對基督徒來說,永恒的基業就在目前。只要我們認知人生有盼望,那能叫我們忍受人生幾許的艱難困苦;許多的壓力,我們也能承擔。在漆黑隧道裏踽踽前進的路人,只要知道再往前摸索一段路程,就能見到一個花香常漫的公園;他就願意奔跑這黑暗的路程。人在病痛當中,倘若有醫生應許一個月後必能痊癒,就算再痛苦,他也能承受。有次一位姊妹因為脊骨疼痛,以致坐臥不安,整天在病榻上痛苦呻吟;後經醫生診斷認為需要接受手術,手術完畢再探訪她的時候問她是否痛楚;她說從前的痛是腐化的痛,如今的痛是康復的痛,知道有一天這痛楚會完全的消除。

人生需要有盼望,一位生長於中國大陸的女士,千方百計的要到香港來,親友問她懂何手藝?她說到港以後就算照舊以製掃帚為業,也幹得有盼望;原因是她現行活著無甚意義。人生若無盼望,生活也就毫無意義,任何困難都變得難以忍受。更危險者,人在無盼望中會放縱自己;沉迷於罪中之樂。究竟基督徒與世人有何分別?剛才所讀的經文給我們一些指示:基督徒是一群對永恒有把握的人,從外表而言,他們的衣食住行,讀書就業,婚姻家庭等與世人似乎沒有差別;他們也經歷到悲歡離合,生老病死。但彼得提醒他的讀者,基督徒在世是群寄居的過路客。他們在表面上可能與世人沒有多大的分別,但卻在取向與心態上必然有別。基督徒是重生得救,神在萬人中揀選成為祂兒女的,他們藉聖靈得以歸屬於神並分別為聖。他們靠主耶穌的寶血洗淨,能夠坦然無懼與主相交,他們是重生的,一切舊的污穢都得以徹底潔淨,新生命展開了,這是永恒的,不朽壞的。所以說,在重生的人之中,永恒的種子經已萌芽。故彼得說:我們似乎雖與世人沒分別,這是就形式而言,但在生命上卻有很大的分野。我們好些時與青年人討論婚姻的問題,提到信與不信的差別,很多人以為是形式的分別;倘若不信的一方肯陪同已信的一方去崇拜、主日學、團契和查經班,那不就行了嗎?其實,這只是形式的問題,信與不信者主要是生命的分別。重生的人不再懼怕死亡的毒鉤、罪惡的綑縛、魔鬼的折磨和威嚇,屬神的人有活潑的盼望。他們不像局外人那樣守候生命的結束和審判的來臨;他們可以含笑以面對死亡。因為他們有著活生生,不被消滅的盼望;這盼望有根有基,不似夢想,有實際的經歷。

多少時候,人的盼望極其脆弱,前陣子我們看到黎巴嫩的人質,他們的家屬一旦尋得人質的蛛絲馬蹟,就已經充滿盼望;稍有蹟象顯示親屬尚未離世,就已極其興奮。人若能把握著某些東西,盼望就有根據。但我們確實發現世事少有把握,人以為抓著線索,得著財產以及名位,前途就有保障,其實,這些東西轉眼間也就煙消雲散了。彼得所指活潑的盼望,乃是不斷在心靈湧現,就算在苦難中也不會消滅,即使在逼迫中也不能消滅旳。彼得進一步指出:基督徒有一不能朽壞的基業, 此基業乃是不玷污,不衰殘的。猶太人的宿願乃是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園,這是根據神對阿伯拉罕旳應許,到今日他們依舊有這心態和印象;所以不少猶太人,現今仍要從蘇聯返回巴勒斯坦。然而,巴勒斯坦仍稱不上是他們最終的家鄉;這地屢遭戰亂,血腥遍野,畢竟是個被假神玷污之地。耶路撒冷聖殿曾被異教玷污,這個猶太人的基業可說是毫無保障的。就算到了今天,以色列國仍是在備戰的狀態;這國家並非神所應許不朽壞的基業。早些時候,香港人經歷了一場銀行風波,那與美國近年銀行倒閉事件有相似之處;許多人把自己一生積蓄存放在銀行裏,希望年老時有錢可用。可是,當銀行一旦出事,他們的把握,他們的基業,都只能變作殘酷的回憶。

耶穌基督在受難之前,門徒都很徬徨失落,但耶穌卻安慰他們說:「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那是一處不能朽壞、不會衰殘和玷污的基業)。」基督徒知道神為我們預備一永恒的基業,這一信念是否出於阿Q精神,自我催眠哩?彼得卻斷言不是,他確認基督徒有永恒的把握和重生的經歷,是建基於耶穌基督復活的客觀事實之上。這事實並非一主觀願望,因祂確實戰勝了死亡,擁有絕對的權柄,成為人類歷史上一個極大的轉捩點。正因為基督復活的緣故,我們得著重生與盼望。

所以,每當我們信心搖動的時候,應再次注目於基督復活的事實之上。初期教會宣講基督的時候,總離不開祂復活的事實。倘若我們把基督復活這事實挪開就比眾人更加可憐;因為不信主的人,可以享受今生,自由自在,我們卻似乎受著諸多的束縛。然而,基督確已復活,這是我們永恒盼望的基礎!請勿容讓魔鬼來欺騙你,把一些不純正的思想放在你裏頭。基督復活了,那朝向永恒的生命已經展開,以前的生命受罪的影響而有期限,復活的生命卻是永遠的生命。只要在基督裏,我們即已開始經歷這樣的生命。過去,神已經立下良好的基礎,今日,神照樣有特殊的作為,好叫我們知道有一天可以享受祂為我們預備的基業。

今天所讀的經文讓我們看到:神有祂的能力足以保守我們,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並不是憑個人堅毅的決心和神學的資格可以走上這路,乃是靠神能力的保守。倘若靠一己的能力,相信我們永遠沒有機會承受神完整的救恩。有一次,一位青年跟牧師去搭火車,由於全速前進的關係,車廂之內震盪不定。青年人開始跟牧師談話,他坦白對牧師說已信主有一段時間,但他沒法經得起生活上的考驗與壓力;在世俗與信仰的張力之間,他坦言再沒法支持下去,要考慮放棄他的信仰。牧師很有智慧的答道:你信否我可以叫這柄小刀直立於聖經上?(當時車廂仍然搖晃不定),青年人回答說:當然不,沒可能!牧師於是用手持著小刀立於聖經之上。青年人說:這個不算,因你用手持刀,這方才成。牧師說:「我從沒說過要用甚麼方法去使小刀立在聖經上,只是我用手把持著;就是在這震動不定的車廂內,小刀也能立在聖經上。」青年人於是恍然大悟:他自己徒然掙扎,無可能叫他站立得住,唯有靠著神的承託與扶持,乃能堅立。所以,很多時候基督徒的經歷就像保羅所寫:「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致喪命,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喜樂,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一般,生活中好像有許多矛盾一樣,有時靈性低沉至一光景甚至乎要去賣主;然而,神的手卻保守著我們。彼得讓我們一方面看見美麗的圖像,另一方面也看到今生的困惑,彼得說:「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彼前一6)現今我們在百般試煉之中,信仰遭受衝擊;外在有逼迫,內在有情慾的試探。基督徒許多時候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在未信主之前,生命中少有這些掙扎。如今反而多了掣肘,凡事都要思前想後,謀定而動。未信主以前與同事間的相處愉快無比,信主以後同事卻把我視作怪人看待。 未信主以前,父母對我甚為疼惜,信主以後,竟稱我為不孝子。各位弟兄姊妹,不知大家有沒有上述的感受。我們要知道:耶穌基督所帶來福音的信息必然與這時代的文化有抵觸,某一些信息的本身甚至可以成為這潮流中的絆腳石,它教我們以另一種價值觀去看萬事。主耶穌所傳講的福音與我們的罪性明顯地有衝突,我們信主以後,良知比從前敏感多了,加上聖靈的提醒、自然會感覺得有壓力;信仰在衝擊的狀況中,撒但不單止與我們敵對,更是節節進攻,毫不放鬆。故此我們要學會如何防止魔鬼的攻勢。

彼得教導我們接納苦難的事實,基督徒多時落在熾熱的煉爐之中,切記小心勿在羅籐樹下自憐,或是把琴掛在柳樹上。彼得再進一步提示我們一個真理,就是當我們信仰受衝擊之時,真正屬神的人,因有信心的關係就仍然大有喜樂。事實上,信徒也會遭遇憂愁,但只是暫時性的,所以切勿在暫時的經歷中決定永恒的取 向;許多人好容易在暫時的壓迫和痛苦之中放棄了最寶貴的東西一那永恒的家鄉。相反地,彼得卻教導我們要從永恒的焦點看暫時的苦楚,正因如此,我們方才明白,保羅和西拉為何在監牢裏仍能歌唱,因為他們的焦點放在永恒之上。我們並不否認信徒在世有苦難,信仰也不免受到衝擊,無論在公司裏、家庭裏,甚至在街市上,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遭受考驗。我們比較相信一些能聽、能見的東西,然而,信心卻是一種內在的認知和確信;所以不能夠憑我們的感官、觸覺去體驗神的工作。 而且,這信心有時可能攙雜了我們個人的成見,別人的理論和意見,這信心混雜了一些不潔淨的思想,故此這信心需要受考驗,使煉淨至純真的地步,好在主基督耶穌顯現的時候得到榮耀和稱讚。神要求我們對祂的信心不是幼稚的,充滿雜質的,祂藉著各種的經歷去煉淨我們,使我們對神的信成為一種毫無保留,完全體驗神救贖大恩的信心。

彼得前書第一章八至十二節指出:當我們信仰受衝擊信心遭考驗之際,反要更加起來堅守我們的信仰。「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 一8)這經節裏的信字是現在式,即謂不單止過去相信救主基督生活的事實,更要有現在進行式的相信;恐怕很多基督徒以過去的信心去迎接目前的衝擊,實在很不足夠。因為過去的信只足夠讓人面對當時的考驗,我們須有現在的信來承擔今日的衝擊,正因如此,我們在苦難中仍然大有喜樂。我們所信不是些空泛的理念,乃是信神僕人和先知考察過的資料,這些舊約的記載,差不多透過一千五百年的時間,將神救恩的計劃逐步向人講解,先知一直在考察這些事實,在他們的察驗中發現基 督的受苦和復活並非偶然。主耶穌釘身十架並非一無奈的行動,亦非湊巧,乃有神的計劃在其中。神在創世之前就預備好,再經神僕小心的察驗;結果都一一應驗, 這就成為我們信心的根據。這救贖計劃非人所構思,乃是神將一些本來隱藏的奧秘向我們啟示出來。所以我們信神並非迷信,乃是信神的話語和祂的啟示,在此過程中,聖靈施展工作,打開我們的眼目,讓我們看見神真理的奧妙。

彼得提醒我們在困惑與試煉之中,不要胡思亂想,求神問卜,迷信命理,風水等;乃要重新察驗信心的基礎。今日基督徒開始在這方面有所動搖。每天只要打開報紙,就有人根據你的星相和生肖,教導你如何趨吉避凶,當基督徒對於應否閱讀這些專欄存有疑問的時候,就是信仰受考驗之時,應當立刻重拾信仰的確據。彼得與我們探討這些問題,意在教我們重整人生觀,「所以要約束你們的心,謹慎自守……。」(彼前一13)正因我們有天上永恒的基業,又有活潑的盼望和把握, 所以要約束我們的思想,認真對待自己的信仰和守著永恒的確據;心思意念都要來一次嚴謹的重整,從一個永恒的焦點來判斷萬事;包括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我們的人生方向、價值判斷、善惡標準等方面的真理,容後幾堂詳細講論。然而彼得囑咐我們謹慎自守,是特別指著道德方面的儆醒自律而言。世人只有今生的盼望,香港市民更要面對九七的衝擊,故多半只管吃喝玩樂。所以基督徒要謹慎自守、約束自己。在苦難中,世人只管痛哭流淚,失去盼望。一般人更只顧現實, 追逐金錢名利,他們可說是為所欲為,想做就去做;卻不知道這一切連所隱藏的,神必審問。基督徒對這等事情應有何想法?彼得教我們要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你們的恩,「專心」意謂全神貫注,不容有任何騷擾臨到,就如奧林匹克運動員等候發號施令前那種專注一樣。彼得用這樣的字眼來比喻我們盼望耶穌 基督顯現所帶來的恩。主的再來也就成了我們的集中點;不是說各人都要放棄自己的職業,乃是心態上不要以為愈忙就愈成功(今天許多的傳道人也沒法逃避這試探,連基督徒也沒有時間去關心其他的弟兄姊妹)。究竟信徒眾多事務之中,有多少項與永恒扯得上關係?也許,在座弟兄姊妹當中不少人落在試煉之中,期望你們不要放棄,因為遙望曙光,黎明將至。希伯來書告訴我們:許多基督徒都是存著信心而死的,暫時還未得到所應許的,卻是從遠處看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在世不過是客旅,是寄居的,卻羨慕一個天上更美的家鄉。所以,弟兄姊妹,請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繼續走這天路,有一日,必然經歷耶穌基督全然的救贖。


講員: 許道良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