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屆 奮興會 第5講

第五講 世上的信德

經文: 路加福音 18:1-8

我們再來思想「耶穌基督再來」的信息,今天我們看的聖經是延續昨晚所看的經文。今天我們看路十八1﹣8. 這章聖經似乎是較為簡單的教導,耶穌教導我們要常常禱告。如果我們看上下文 ,我們會問耶穌為何在這裏教我們禱告?路十一耶穌已教導我們以神國為中心的禱告。那這段經文有何重要性呢?

第一個要問一個基本的問題:這段講什麼?這段經文的中心是什麼?「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十八1)這裏似乎已經清晰告訴我們這段講的是不斷禱告,那是否指在我們有需要時就拼命祈求呢?究竟這段經文講什麼?「常常禱告」是否是這段中心?離開第一節,後面的經文與「禱告」的關係不大,雖有寡婦祈求審判官的事,但結論時耶穌並沒有強調「要拼命禱告直到神聽你禱告為止」,所以禱告雖是其中一個課題,但是否是本段經文的中心呢?

第二個這段經文可能性的中心,是「公義」的問題,若這段比喻只是講禱告,那作者未必需要用法官與寡婦的對答,作為故事的中心。我們向法官求什麼呢?向法官求的是公義的問題。會否這個經文的中心是講公義的問題?這段經文及其下文似乎是環繞公義這個議題,原文出現很多「公義」字眼。3節:「求你給我伸冤。」「伸冤」原文是「還我公義」的意思,伸冤出現很多次:「我就給她伸冤吧」(第5節),「豈不終究給他們伸冤嗎?」(7節)「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8節)伸冤是公義彰顯或還我公義的意思,在這段聖經不斷出現。「義」與「不義」是這段每節都出現的課題,如果講這段經文是講禱告的教訓,不如講這是「尋求公義」的教訓,因「公義」這個詞彙不斷出現,這樣看來,似乎禱告不是中心,而是關於義與不義,還我公義的課題。

「公義」雖然在這段經文中心不停出現,但到最後一節又引介另一課題。「我告訴你們,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8節)這是講人子來的時候,是否可以找到信德。「信德」的意思就是信的人,耶穌來的時候是否能找到相信他的人、忠於他的人?這又似乎不是在講公義的問題,也不是在講禱告的問題,而是講最後是否有剩下 對上帝忠心的人,人子來的時候他可以找到什麼?

看這段經文,似乎有多個課題,多個中心點,多個主題。耶穌再來時,人的反應如何?我們再回想禱告,公義、信德的問題,這三者有何關係,我們把它慢慢拆開討論。耶穌想回答的什麼問題。
  1. 禱告的中心是什麼:我們自己或是公義和神的國?

第一,禱告的中心是什麼?即使禱告不是這段中心,我們的禱告的中心是什麼?雖然第1節只有半句講到禱告,如果正確解釋這節經文就會知道公義與耶穌再來有何關係。第一堂討論到宗教禮節的問題,基督教的宗教禮節與外邦宗教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中心卻很不同:外邦人講禁食,耶穌也教導禁食;外邦人和猶太人都看重周濟窮人,耶穌也講如何周濟窮人;獻祭是古時很重要的宗教禮節,摩西五經也教導如何獻祭;外邦人常常禱告,耶穌教導我們如何常常禱告;很多人想預知將來,就常常去求籤,這裏所講的預知將來與聖經所講的分別不大。那我們就要問,這裏所講的禱告與別處所教導的有何不同?

「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 十八1)這個「要」字,「要」人常常禱告。「要」就是「必須」,原文是一個動詞,你們必須這樣做,為何要「必須」?聖經只要告訴我們常常禱告,為何要講「必須」?在路加福音這卷書中,「必須」這個字有特別的重要性,因神救贖計劃是必然、必須要進行的,其他沒有東西是必須的,只有神的計劃必須有進程。當耶穌去討論自己生命時,往往用「必須」來講一件事實。

十八章之前有三次討論「必須」這個詞:「雖然這樣,今天、明天、後天,我必須前行,因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喪命是不能的。」(十三33)耶穌必須要這樣做,因他存在就是要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他必須前行,死在十字架上,神救贖計劃的彰顯。十五32繼續討論神的計劃:浪子的比喻,或稱為「慈父的比喻」。故事內有兩部分,一部分講浪子,一部分講長子,浪子最後回轉了,但長子的下場我們不知道。長子的法利賽人,他們能不能容納浪子回頭?「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十五32)「理當」就是這個「必須」這個詞。一些化外人,一些邊緣人、一些被棄的群體,成為神子民的一部分,所以我們理當、必須歡喜快樂,因這是神計劃進程的意思。

耶穌基督神國來臨的進程:「只是他必須先受許多苦,又被這世代棄絕。」(十七25)當人問十字架是否是一個意外時,路加一直的答案都是強調這不是意外,而且是必須要發生的。當人問外邦人成為神的子民又是不是個意外時,路加說耶穌在十架上死,代表被棄群體加入神國群體是必然,這是神計劃的一部分。撒該是一個稅吏、被棄群體裏的一個人:「耶穌到了那裏,抬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裏。』」(十九5)又出現「必須」,撒該這個被棄的稅吏要成為神國子民的一部分。

在路加福音中,耶穌在幾次重要的關頭他都會禱告:在他受洗時、登山變像時他也禱告,因這兩件事都有一個共通的主題 ,受洗時表明他是「神的兒子」這是神所喜悅的僕人。用以賽亞的話,他不單是大衛王,神的兒子,也是被殺的羔羊,是神的僕人。到登山變像也是一樣,路加清楚講到那三個人──摩西、以利亞和耶穌在山上講了什麼話,他們談到耶穌要去世的事情。這三個人所討論的不是榮耀,而是苦難,耶穌在他生命重要關頭的禱告,讓自己成為神計劃的一份子。

「常常禱告」的意思,是讓我們參與神必然計劃的成全。「不可灰心」的「灰心」 不是一個普通的字眼,所以聖經很少出現這個字,保羅書信出現多次,每一次都與耶穌再來有關係。保羅似乎在講這一回事,你要常常警醒禱告,參與神的救贖計劃,因為有一天神的救贖計劃要成全,你今天不要灰心,縱然你今天還沒有見到神國,但你要堅持禱告,堅持相信,因為有一天神國必然會成全。在這個情形下用了「灰心」這個詞,見到不義的情景,見到社會秩序的瓦解,似乎神不再掌權時,不可灰心,因耶穌會再來,他必要作王。

常常禱告在歷史進程中,你是有份的。這個禱告不是為我們平常的事情的禱告!要以神國為中心來禱告,神國還不明顯時,不可灰心,要相信因神國必成全。耶穌叫我們不要灰心
,耶穌一定再來,一定成為那位審判的主,我們今天的責任,就是用禱告連於神的計劃,以致我們禱告中心是關於神國的成全。所以中心不是次數,而是成為我們生命一部分,以神國的進程為中心。

  2. 誰是公義的,我們嚮往誰的公義?

如果這樣看,我們會明白這裏的禱告是與公義有關,與末世有關係。禱告的中心要以神國的進程為中心。那公義又是怎麼樣呢?寡婦在這裏伸冤,還我公道,還我公義,但這裏不是一個人向神求公義這麼簡單:「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十八7)這個比喻是個人的比喻,但應用是一個群體的應用,不是為自己的需要禱告,而是為公義禱告,是為神國公義彰顯來禱告。神的選民晝夜伸冤,「晝夜」是詩篇慣常用語,詩人看到神的榮耀,詩人看到地上非義之處,用禱告成為橋樑,提醒他們這不是天國,這不是最美麗的現實,這不是可以妥協的地方,這不是神國!

           禱告,不停對神的哀求,因我們對現實不滿!有哪一刻我們對現實已經滿足的話, 我們就不求公義的上帝出手,也不需要等候公義的上帝再臨。對末世的渴求,根源的信念就是對今世的不滿,所以我們「晝夜在神面前伸冤」。不可灰心!現實嘗試勸服我們「就是這樣了,不會改變了」,但禱告勸服我們「這並不是如此」。禱告的中心是為神的子民,為公義、還我公義而伸冤。請記住這是以神國為中心,如果我們知道耶穌基督會再來的時候,這種絕對的信念,甚至能夠將我們對公義的觀念相對化。伸冤的禱告有一個危險,尋求公義的禱告也有一個危險 ──把自己當作是義人,去咒詛他人是不義的,容易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甚至將自己當作公義的標準。

首先要明白「何為公義」:「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裏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9﹣13節)誰才是義的呢?我們對現實不滿,但我們也要對自己我不滿;我們有批判的眼光,我們也要有自省的眼光。討回公義時,我們有沒有仗著自己的義呢?這是尋求公義的危險,我們要為今日、為現實不滿 ,在不滿中認定這不是天國。我們要堅持,我們不可灰心。在尋求公義時,我們也要自省,讓神揭露我們的不義,讓祂的義可以成全。是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 不是先求抽象的公義,而是神國的彰顯,神的公義。在神國的義中,我自己的不義顯了出來。

  3. 有哪些是不確定的?是耶穌再來還是我們的信心?

       接著就要答最後一個問題:耶穌再來的時候,這段聖經有哪些事是未知的?神聽禱告我們知道,人子再來我們也知道,唯一一個未知之數,就是人子再來時,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信德」是什麼意思?何為信心?何為忠心的?原文是同一個字來的,耶穌說人子再來時能不能找到有信心、有忠心的人?信德的意思是什麼,禱告的意思是什麼?禱告在聖經是認定我們的無能,認定現實和神國的分別。禱告是對現實不滿的表態,這不就是信心的定義嗎?保羅說信心不依靠自己而依靠上帝的意思,看著神國的進程,對現實的不滿。我們越看得清楚另一個現實的存在,就懂得今天如何生活。這是信心的定義,信心越強的,就會活在另一個現實裏面。耶穌基督再來不是一個離世的觀念,更不是離地的觀念,而是望着將來,因此我們今天每一個生活細節都有改變,如果你真是相信神國要再臨,你常常會為神國的事禱告,會為不義的事情向神求申冤,亦會為自己的不義向神求認罪。

        聯合國研究發現,「不滿」是屬於年輕人的動作,這些人仍有理想。年紀大的人已被現實欺騙了,再沒有理想,再也見不到另一個現實的存在。耶穌教導我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不停要「還我公義」,到了一個地步,甚至我們自己的不義在神面前揭露出來,讓公義的神能夠彰顯,讓我們有一份動力,繼續有一份理想來改變世界,不受世界所矇騙,因為最終到神國再臨才能夠成全神的公義。我們願意有這樣的理想嗎?當我們看到公義的神彰顯時,讓神給我們新的動力,對現實有一份新的不滿,活在一個新的框架下,以致人看到我們的時候,他就會覺得我們的生命不一樣。

        保羅講盼望,保羅的書信中,每一卷都有提到盼望,但是在他臨終所寫的提摩太後書中,卻沒有提到盼望。盼望不是等到最後才講的課題, 彼得也說,若有人問我們心中盼望的緣由,我們就要常作準備。如果我們的盼望夠大,別人會看到你的生命截然不同,你沒有受現實所支配。我們上一次被人問我們盼望的緣由,是什麼時候?人子來的時候,能遇到世上有信德嗎?讓我們的生命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生命,仍然堅持對現實的不滿,堅持神國的進程。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獻上感謝和讚美,你的話語提醒我們,活在今世混亂的社會當中,我們心中有很多不同憂傷流淚的事,這是勸服我們知道神國仍未彰顯,燃點我們對現實的不滿,以致我們自己的不義都在你面前赤露敞開,讓神自己的說話提醒我們,以致我們的生命讓人們看到是一個不滿的生命,但卻是一個有盼望的生命,活在末世當中,等待人子的再臨,讓你的再來燃點我們不灰心的生命,以致我們必須去禱告,參與到神國的進程,為你的話語獻上感謝和讚美,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講員: 鮑維均牧師
傳譯: 羅勁強弟兄
速記: 林海虹傳道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