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藉波斯王古列將復興的呼召,臨到以色列百姓,吩咐他們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被擄前百姓可以隨意自由地到聖殿敬拜事奉神,那時聖殿剛建好,所羅門為百姓祝福;使他們享受與神親近的滋味,心中充滿大喜樂。他們知道聖殿是敬拜神的地方,喜樂時可以讚美,困苦時可蒙安慰,悔改時可得赦免。但因百姓犯罪後受刑罰,被擄到巴比倫七十年,百姓不能敬拜事奉神。如果他們從沒有敬拜神的經驗,心裏便不會太難過;但他們因為曾嘗過親近神的滋味,有過親近神的經驗;知道愛神及享受過神的愛,如今卻在外邦地失去與神的交通,是十分痛苦的。如果我們曾得過一些寶貴的屬靈經驗,但如今卻失去喜樂、和與神的交通、以致禱告讀經不起勁,犯了罪卻失去了悔改的感覺的話。但願我們就能藉著今天的信息,重新建造心靈裏與神親近的殿。
(一)呼召的反應
神從不含糊,清楚地將復興的啟示放百姓面前,但百姓對這呼召,產生了兩種不同的反應:
一部份百姓聽了呼召,得到啟示,明白神的心意,思想過、衡量過、考慮過,卻不肯按照神旨回耶路撒冷去。
另一部份的百姓,在得到了同一呼召的時候,也經過想、衡量、考慮就決意回耶路撒冷去。
(二)不順服的原因
根據歷史記載被擄到巴比倫的百姓,有四十萬至六十萬之間的數目;但回到耶路撒冷去的至多只有五萬人,那表示有大部份的人不肯回去。其中的原因,聖經沒有明說,我們不敢評論。但猶太歷史家約瑟弗在猶太古史中曾說過:「當時在巴比倫的百姓,因不肯離棄在巴比倫的家業,而不肯回耶路撒冷去。」又記載說:「當時在巴比倫的百姓,因懼怕耶路撒冷嚴緊的生活而不肯回去。」這兩句話非常重要,顯露出當時留在巴比倫的百姓,正因這緣故不肯回耶路撒冷。
(1)不肯離棄外邦的家業
從以斯帖記可見留在巴比倫的猶太人,在被擄期間,努力為自己建立事業,使生活過得很安定。他們享受自己勞力的果效,所以神的呼喚臨到,他們也不肯回去,因為覺得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要回去,必須將家庭、朋友、產業、工作都放棄!單獨回到荒涼的耶路撒冷,離開安定的生活,而再重新創業,他們為了付出的代價太大,便不肯順服神的呼召。一個經過考慮而不肯順服的人,不是為了不知道要付上代價,而是為了怕付上代價,這是大悲劇!可憐許多基督徒也落在這境況中,不能按神的旨意而行。
(2)不肯過嚴緊的生活
約瑟弗告訢訴我們,因為猶太人怕嚴緊的生活,所以不肯回去耶路撒冷。可見猶太人的生活是嚴緊的必須按著神旨而行。可能某些事情別人可以作,他們卻不能;有些事別人可以不去作,而他們卻要作,他們的生活是應該與別人不同的。他們不能隨便吃喝,更不可犯罪,要持守神的律法,遵神旨而行。巴比倫人的生活卻相反,他們可以愛宴樂,任意妄行,放縱私慾。猶太人在巴比倫住了七十年,見慣了巴比倫人的生活,便覺得回去守嚴緊的生活實在太苦了。他們經過考慮之後,就決定不肯回去。過聖潔的生活,要討神喜悅的生活,一個蒙福與神有交通生活永遠是一個嚴緊的生活。很多人可能為了這原因,寧可過自由不受約束的生活,而畏懼走順服的道路。但有一件事我們需要注意的,就是不順服神的人,他們心裏永遠不平安;不服神的心,把我們一切的平安都奪去。
這些人選擇了自己歡喜的路,心中沒有平安;但他們又不甘心過著不平安的生活,於是用自的方法來填補心中的不平安。聖經告訴我們,這些不肯回去的猶太人拿金銀來幫助那些回去的人;從字裏行間,看出他們希望做一些事情,滿足神的心。於是捐些錢來幫助他們回去的路費,及建殿的所需。他們希望用這方法,去換取失掉的平安。但是這些身外屬物質的東西,絕不能代替個人內心與神的關係,也不能彌補在神面前的損失!
今天也有很多基督徒過著這樣的生活。一年前我曾在美一所華僑教會中講道,有一弟兄前來與我交通。經介紹後得知他本是與我同時蒙召,進入神學院受造就的,那時他很熱心很有恩賜。畢業後曾在教會事奉了一年,隨即往外國去,做了十多年生意,很有成就,是當地華僑中有名望的人,他談話中常提及在某某地方捐錢建立教會,某些工作也是由奉獻支持的。我聽了不禁使我驚訝,懷疑他是否為了這個原因,不聽從神的呼召;心裏沒有平安,不肯順服神走奉獻的道路,使想用金錢來彌補不順服神的內心痛苦。多奉獻錢財,多參加聚會這些原是好的,但若指望藉著這些來彌補心中的不順服,不肯對付的罪,擬將功贖罪的,這不是聖經的教訓。那些不肯順服神的人,想藉此法來賄賂自己的良心,不受責備,不至痛苦,如此下去良心就漸漸麻木了。
(三)順服的原因
那班肯真正順服復興呼召的百姓,勇敢地回去,是因為有幾個重要的原因:
(1)領袖領導
原來他們中間,有一班肯順服的領袖,猶大和便雅憫的族長,他們受神的激動。這些被神呼召的人,利未人,分別為聖的人,他們受神的感動,帶領百姓回去敬拜事奉。今天的教會,也正需要這樣的領袖們起來,在教會中起領導的作用。無論我們是義工,或是任何工作的負責人;也不可忽略我們的責任,在屬靈工作上負起領導的責任。耶穌說:「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在屬靈的事上更是如此。如果領袖的人自己在屬靈的追求上沒有表現,生命中沒有對付,那麼便成了整個教會弟兄姊妹的阻攔,教會不能在屬靈上有長進。
猶太的首領設巴薩有一個特別的表現,王將五千多件聖殿器皿交在他的手,命他經管。一個重大的責任落在設巴薩的身上,他沒有推卻,樂意擔承。他沒有因為器皿的貴重而逃避責任。今天教會也極需要領袖們把擔子擔上,肯面對現實,肯負起責任,不容許教會中有罪惡的存在。
(2)渴慕神家
這班人被神激動以後,都要起來上耶路撒冷去。這可以代表他們心中有渴望回去的願望,他們看見耶路撒冷建殿的需要及價值。因著渴望的心,而甘心走上這道路。神也將渴慕的心放在我們裏面,使我們知道應走的,是甚麼道路。雖然知道有困難,但因著渴慕與神有交通,渴慕得復興、渴慕離開現今的地方,而遵行神復興的呼召。耶穌在登山寶訓裏說:「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若果我們靈裏的追求如飢餓一般,我們必定到心靈上的滿足。
(3)獲得異象
百姓之所以不顧一切回到耶路撒冷,因為他們得到一個重新恢復敬拜神的異象。這個異象有如保羅所見馬其頓的異象,為這異象他不得不離開特羅亞往馬其頓去。百姓所領受的異象是具體的事實,在他心裏發生作用、感動、反應,這異象也成了他心中的負擔。於是不怕損失,不怕付代價,千辛萬苦回去,重新享受與神甜蜜的生活。
求主也將這個復興的啟示,異象放在我們心中。使我們不顧一切攔阻,重新建造自己生活的聖殿,恢復與神完全的交通。
講員: 鮑會園牧師
速記: 譚雅芳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