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屆 講道會 第3講

第三講 太子何功?

經文: 撒母耳記上 20:5-17

引言

感謝神讓我們再有機會來讀神的話語。很難得大家申請假期或者是抽出寶貴的時間,在早上這個時刻,我們能夠一起來讀神的話語。神的話是帶著能力的,而我們今天所讀的是第三段大衛生平的片段。

這一段聖經不是我們常常提起的經文,也是一段不容易解釋的經文。這裡有很多細節需要處理,而我們今天或許不能夠每一節經文都可以處理得到。我們先介紹第20章這章聖經的大綱,讓大家能有些印象,知道這章聖經到底是在說甚麼。

一、經文大綱

大衛的生平來到了這個階段,就像昨天所說的,是來到了逃難的開始;縱然他戰勝了歌利亞,但這卻是他人生一段黑暗時期的開始。就在這段逃難的時期裡,聖經有兩方面的記述───一方面是強調大衛是怎樣逃難,另一方面的主題就是約拿單的角色是甚麼。今天我們所看的經文是強調約拿單和大衛的關係,以及是約拿單的角色。

首先是20:1-11。大衛跟約拿單說,「今次我死定了,你爸爸要來追殺我。」這就是這11節經文的大概,這些話我們明白。

但是第20:12-17,約拿單的答案卻是有點奇怪。他說,我知道我該怎樣做。但是這一次輪到約拿單怕死。不一定是他怕死,而是他想到,將來大衛當了王以後,大衛會不會記念我和我的家呢?這段是一段相當奇怪的經文。

接著再看20:18-23的時候,這裡就跟第一段較有連貫性,就是大衛怕死,或是大衛被掃羅追趕。那他們怎麼辦呢?所以他們有這樣的安排,是約拿單提議的。他說,「不如這樣,我跟父親吃飯的時候,你是應該出席的,但你不出席。我打探一下我父親到底有多生氣。如果你有藉口不出現,但我父親沒有生氣,那他可能沒有興趣追殺你。但如果我父親突然大發脾氣,那你的性命可能的確有危險。」那這樣的安排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詳細的安排卻有點奇怪:射三枝箭,看看那些箭去到哪裡;然後約拿單講話,說箭在前面代表一件事,說箭在後面又代表另一件事───代表大衛應不應該逃走。射箭是一個很詳細的安排,所以這一大段經文就講射箭的安排。

安排好之後,20:24-34節真的吃飯了。講到吃飯的時候,約拿單和掃羅有不同的對話。「大衛為甚麼不出現?」約拿單就說大衛要獻祭等等。然後掃羅就拍桌大怒;這裡,其實他說的是粗言穢語,一些罵人的話。為甚麼要發這麼大的脾氣?連約拿單也罵了,還罵了約拿單的母親。這是很難聽的說話。為甚麼會有這樣的片段呢?最少我們知道掃羅真的很生氣;我們知道大衛的恐懼是沒有錯的,因為他猜測的事情真的實現了,原來掃羅真的要取他的命。

吃完飯之後,20:35-42又回到射箭的問題。之前是有一個預演,想好了要怎樣做;這次是真的做出來,射箭之後要怎樣逃走等等。事件就是這樣結束。
如果你是這段經文的作者,你會怎樣寫?你讓我寫的話,我三節就可以寫完了:大衛很害怕,原來掃羅真的想殺他,約拿單通風報信讓他逃走了。三節就可以說完了,為甚麼要寫得這麼長?這麼多不同的安排?

今天我們試試問兩三條問題。第一條問題是有點無關痛癢的問題,但是一條你可能問過或想過的問題。不交代清楚的話你可能聽不下去───經文說「約拿單愛大衛」,為甚麼無緣無故要說他愛大衛呢?「愛」是甚麼意思?是不是男女私情那種的愛?是不是戀愛的愛?所以我們先處理這個背景問題,以致我們不會老是想著這個問題,聽不下去。

交代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可以回到經文。關於經文,我們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為甚麼作者不斷談及射箭?是不是因為作者很喜歡射箭,所以多說一點呢?你說不是,這是間諜的佈局和安排;如果間諜和間諜要溝通的話,他們總要有一些暗號去通知對方,不能明說。但這個答案不成立。因為看第20章結尾(20:42)的時候,約拿單最後可以跟大衛談話。如果他們最後可以談話,為甚麼作者要交代這麼多射箭的事情?最後多說一句,「願耶和華賜福予你,今次我父親真的追殺你了,快點走吧」,為甚麼又要說箭射去哪,又要走去哪裡;這麼詳細,又綵排,又要真的說出來;這段記述好像浪費了很大的篇幅空間。所以第一個要處理的問題就是為甚麼有這麼多關於射箭的記述在這章聖經出現。

第二個要處理的問題是,如果第16、17章大衛被呼召,而17章講到大衛戰勝歌利亞,這一切很明顯地證明了神與他同在,因此焦點一定在大衛身上。為甚麼第20章說了這麼多關於約拿單的事情?如果多說一點掃羅,我們還算明白,因為大衛要繼承掃羅的王位;為甚麼要說這麼多關於大衛和約拿單的事情?這與大衛作王有甚麼關係?與大衛最後逃亡有甚麼關係?你把這章經文拿掉的話,聖經對大衛的記述差不多完全沒有損失,因為這章聖經開始的時候,大衛知道掃羅要追殺他;這章聖經結束的時候,掃羅要追殺他。整章聖經拿掉的話,這對大衛的生平沒有影響。那為甚麼作者說了這麼多關於約拿單的事情?其實這兩個問題都是環繞一個問題───這章聖經為甚麼要存在?這麼多射箭的問題,還有這麼多約拿單的問題,為甚麼這章聖經要存在?或者跟我們有甚麼關係?

二、約拿單「愛」大衛的意義

我們先來回答剛才說過無關痛癢的背景問題,就是「愛」的問題。約拿單愛大衛是甚麼意思?我們回到第18章。第18章是約拿單和大衛正式有交往的時候:「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18:3上)這是幾段聖經的第一段,講到約拿單愛大衛,但那是怎樣的愛呢?

這節聖經的下半節能夠解釋清楚一點,因為這裡說到「就與他結盟」。其實「愛」的意思是「選擇結盟」的意思。在列王紀上,「推羅的王愛大衛」是結盟的意思,不是愛上了大衛。耶和華「愛雅各、恨以掃」是揀選的意思,不是情感的問題。你看創世記,雖然神這樣揀選了雅各,但之後神也一直顧念以掃,其中也有很多篇幅講到天使怎樣保護以掃。這些「愛恨」的字詞在古時是代表「揀選、結盟」的意思。撒母耳記上18:3講到掃羅家開始沒落,連他的兒子都與掃羅的仇人大衛結盟。不單是約拿單這樣做,我們看下去:「以色列和猶大眾人都愛大衛。」(18:16)王子與大衛結盟,百姓與大衛結盟。掃羅自己也明白:「王的臣僕也都喜愛你。」(18:22)掃羅說,連我的部下也與你結盟。到最後連掃羅的女兒米甲也愛大衛(18:28)。

你看到的是,整個家族、百姓、群體都在18章裡相繼與大衛結盟;這是掃羅家沒落的開始。這個不是戀愛故事,這是王朝交換的時候,一種聯盟轉換的故事。所以當我們來到第20章今天的聖經的時候,大衛這樣跟約拿單說:「求你施恩與僕人,因你在耶和華面前曾與僕人結盟。」(20:8)因為「愛」就是結盟的意思。所以我們很快解釋了一個背景問題。經文所強調的「愛」不是私情的那種愛,也不是今天所說的戀愛的那種愛,是在政治環境下結盟的一種表態。這是背景問題了。

三、射箭的意義

我們來到第20章,就要回答剛才說到兩個與經文相關的主要問題。第一個就是射箭的問題:為甚麼作者花這麼多工夫講關於射箭的問題?之後他們兩個人也有機會聊天,為甚麼要動用這麼多道具?要明白這些兵器的運用,我們便要看看上下文的討論。上下文會幫助我們明白這一章存在的價值。

這一章存在的價值不是用來說一些大衛和約拿單合作的趣事,而是在說大衛要作王的時候,登基的時候一定有些事情要發生,特別是王朝轉換的時候。如果不是王朝轉換就簡單得多:列王紀講到大衛臨死時將王位交給所羅門,裡面的儀式很簡單───把全城的長老都叫來就可以了。但這裡說到掃羅家要把王朝轉到耶西家的大衛,那就有點複雜。我們要回答一個問題:王子或者太子的地位是甚麼?一個新的王登基時就要問,舊的那條線要怎麼辦?這段聖經處理的不是逃難這麼簡單,而是這位王子或太子在王位轉移的時候要怎樣辦?

要明白弓箭的話,我們要由18章開始看。18章開始的時候,約拿單早就知道他要把王位交給大衛。所以18章開始這樣說:「約拿單從身上脫下外袍,給了大衛,又將戰衣、刀、弓、腰帶都給了他。」(18:4)這好像是一個警察把警章交出來的意思,是把他的職位交出來的意思,也是古時的皇帝把皇冠交出來的意思。但是細小的部族不用真的交出皇冠;盔甲就是皇冠,他的刀、他的槍就是他的皇冠。就像昨天所說的,當時打仗不是每個人都有盔甲的;國王、王子有盔甲,但普通人就沒有。王子見到神與大衛同在的時候,他甘願把戰衣交出來,還把他的刀、槍、弓等等交出來。你留意,在這幾章聖經裡,兵器的轉移就是他將王權交出的意思───這是主權移交儀式重要的一環,是一個象徵性的表達。我們不能問「這樣實際上有甚麼用」;就如你畢業典禮要戴一頂帽子,那帽子有甚麼用呢?場地又不是在下雨。不是這樣的。這些都是象徵性的,而且在第18章已經開始了。

18章開始的步驟,是約拿單一步一步地把王位交出。要交到甚麼時候才交完呢?我們看23:16-18,這是是約拿單最後要說的話。他向大衛說:「不要懼怕,我父掃羅的手必不加害於你;你必作以色列的王,我也作你的宰相。」(23:17)約拿單正式將王位交出。第20章就是夾在中間,這段經文就是交出王位的步驟之一,是用弓箭做一個表達。這裡其實早就已經說過了,因為他的弓已經給了大衛,現在連箭也要犧牲交出。之後你不會再看到約拿單用弓箭了。之後約拿單再出現,就是他死的時候。23章之後,約拿單已經消失了;他再不是以色列軍隊的一個將軍,因為主權移交已經結束了。雖然掃羅還未肯放手,王子已經放了手。掃羅願意放手要等很多年之後。但是這章處理的,就是王子甘願把寶座交出。

如果你明白這兩段有關弓箭的經文是有這樣的象徵性的話,你就會明白,在這兩段弓箭經文夾著吃飯的經文裡,為甚麼掃羅會大發雷霆。我們看看他怎樣發脾氣。第20章講,掃羅在吃飯的時候看不見大衛;24-32節是在說整個過程,掃羅用了甚麼言語來表達。當約拿單說大衛沒空跟他吃飯的時候,掃羅很生氣。他怎樣說呢?「你這頑梗背逆之婦人所生的,我豈不知道你喜悅耶西的兒子,自取羞辱,以致你母親露體蒙羞嗎?」(20:30)這是當時的髒話了。為甚麼要說得這麼決絕呢?其實掃羅很明白發生了甚麼事───約拿單要與大衛結盟。「你喜愛他,你無緣無故喜愛他幹甚麼呢?你可是王子呀!你不單只侮辱你自己;你不當自己是王子的時候,你還侮辱了你的父親,因為你是王族啊,王族的人豈能和敵人結盟?何況王子還要把王位交出?」
王子怎樣會把王位交出?在當時的世界,當王子要坐上王位的時候,有人可以挑戰這個王子:你是不是正式生出來的王子?首先,你是不是掃羅生的?是不是掃羅和皇后所生的兒子?如果不是的話,你就別當王了。約拿單是掃羅和皇后所生的,但是約拿單說不作王的時候,外人就會問,你是不是私生子?掃羅就說,「你不單是侮辱了你自己,還侮辱了我,和你的母親。你不作王,這暗示你母親跟另一個人生你的。你為甚麼這樣做?」所以掃羅完全明白整件事情的嚴重性。他明白,現在不是大衛不跟他吃頓飯這麼簡單,而是在責備他的兒子甘願把王位交出,以致掃羅的王朝就此結束。

老實說,約拿單沒有甚麼是比大衛遜色的。如果掃羅是高大威猛的話,約拿單也不會太矮的。在13、14章的時候,約拿單是千夫長,即是管理一千個人。18章大衛得勝之後,掃羅讓大衛成為一個千夫長。大衛和歌利亞爭戰,說耶和華是萬軍之元帥;但是約拿單也這樣說:「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14:6),意味著他也是同樣屬靈。耶和華與大衛同在,也同樣與約拿單同在。當我們數算每樣資格的時候,約拿單沒有一項是比大衛遜色的。約拿單還比大衛多了一項───約拿單是王子,可以成為王室的正式繼承人。眾人都似乎相當喜愛約拿單,沒有講過有人憎惡約拿單這個人。他理當可以作王。20章特別的地方:他願意將王位交出。

一個王登基一定要有另一個王讓位。這個王子在第20章用弓表達他願意讓位。因此,對於這麼多的弓箭經文,我們可以解釋為,這是一個儀式。約拿單將所有軍器交出;最後那些箭撿回來,不是拿給約拿單的,但拿了入城,是「收山」的表達,是讓位儀式一個步驟。掃羅清楚明白事件的重要性,因此他拍桌大罵約拿單:「你這個不孝子,你不考慮你自己也要考慮一下我啊!你這樣做,連我的王朝也結束了。」但約拿單甘願這樣做。

這裡我們回答了第一個問題:為甚麼這麼多射箭的經文?現在我們知道,這是主權交換的儀式的一部分。

四、約拿單的角色

但更難回答的是第二個問題:為甚麼約拿單要這樣做?剛才說了,約拿單本來好好的,他在各方面都有恩賜,耶和華也與他同在等等,為甚麼他要把王位交出?他其實沒有任何政治或軍事的危機;為甚麼他要把王權交出?這就是中間夾著的經文要解釋的一個問題。20:12-17有些離奇───約拿單突然說怕自己最後會有危機。但是這段經文很重要,是講為甚麼約拿單願意這樣吃虧。第12節「約拿單對大衛說:『願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為證……』」(20:12)這裡第一次講到耶和華,之後不斷提耶和華的名字。「我父親若有意害你,我不告訴你使你平平安安地走,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願耶和華與你同在……」(20:13),「你要照耶和華的慈愛恩待我……」(20:14),接著「耶和華從地上剪除你仇敵的時候……」(20:15)這裡不停地提耶和華。接著第16節,在結盟的時候:「願耶和華藉大衛的仇敵追討背約的罪」。

如果你不當神是存在的話,事情簡單很多:約拿單可以作王,因為他本來就是正式的王子,之前在神和人面前都沒有失敗過;他也有戰衣,有軍權等等。但是,當你看到耶和華是存在的話,你突然會發現,他知道神有特別的計劃。他知道神要揀選大衛做某些工作,而其他人未必見到;神揀選大衛的時候,除了耶西家之外沒有人見到。可是約拿單有這種屬靈的敏銳感───他看到另一個現實的存在;他明白真正的王不是自己的父親掃羅,而是耶和華自己。神想怎樣做就怎樣做。約拿單見到神的存在。

撒母耳記上常常談及父子關係。一開始撒母耳為甚麼會成為先知,有沒有人記得?撒母耳記上第2章裡寫到,這是因為以利的兒子不長進。怎樣不長進呢?我們看撒母耳記上2:12,「以利的兩個兒子是惡人,不認識耶和華」。所以,以色列人需要另一個領袖的存在,因此神揀選了撒母耳。不知到甚麼原因,撒母耳的兒子也不聽話(撒上8:1-5),所以以色列人要求要一個王。總之,這兩次時代轉換的時候都是因為兒子不成器。但這次卻不一樣。掃羅是不長進的那個,約拿單是認識耶和華的那個。因此,這次應該不用轉換王位。最初以利的兒子不濟才找撒母耳頂上,撒母耳的兒子不聽話就找掃羅頂上;約拿單聽話的時候不用找人頂上。但這正是約拿單與以利的兒子不同的地方───約拿單認識耶和華,但以利的兒子所做的沒有假設上帝的存在。

你是否假設上帝的存在會影響你如何做事。如果你明白上帝是你生命的王的時候,你做每一個決定都會不同。這一種意識、這種假設不是有沒有失憶這麼簡單。我常常喜歡用一個例子。你去教會看到一個年青貌美的姊妹。你約她出去吃飯,吃完之後還去海邊漫步,誰知你忘記了家裡有太太!這不是失憶的問題,是你當你的太太不存在的問題。這是大罪來的,不是忘了筆放在哪裡這麼簡單。這是認不認識耶和華的假設的重要性。

以利的兒子沒有當耶和華存在,但約拿單知道耶和華存在。這直接影響他生命每一個動作,連最重要的東西───王位───都願意交出,因為他明白神的同在。他看到的是神的計劃,不是自己的計劃;他看到的是神在地上做的工作,不是自己的威風史,最後他成為了撒母耳記上的英雄,俯伏在神的計劃裡,以致大衛能作王,然後大衛王朝一直伸延到耶穌基督。我們要感謝約拿單在神面前的忠心,因為他明白神的存在。

但他不單只明白神的存在這麼簡單,他還有遠見───他能夠看到將來,因此知道今天要怎樣生活。他說:「我知道你將來要作王,你作王的時候請你顧念我家。」(20:12-17)這不是他怕死的問題,而是他明白將來的現實,因此今天懂得該怎樣做。哪有人這樣傻,這個人逃難,一個王子反而跪在他面前說:「拜託你了,將來饒我一命。」這是不可能的。他一定很清楚見到神的存在,看到神應許實現那種的將來的現實,才能這樣做。他的信心影響他生命每一步的決定是怎樣。

假設神的存在不是一個理論性的儀式;這會影響你生命每一步應該怎樣做。你假設太太存在,這便會影響你如何與異性交往。但你假設一個宇宙萬物的王的存在,這就會影響你生命每一步怎樣走。你的行為騙不了人,因為這種假設有很大的力量。你幻想一下,今天你贏了五千萬元的彩票,所有人都不知道───你朋友不知道,也最好不要告訴你的家人(否則你會突然多了很多家人)。你的生命會變得完全不同。你走路時也會腳發抖,怕被車撞死。昨天撞死沒所謂,今天撞死可不行;剛擁有了這麼多錢,一分錢沒花就死了,多冤枉啊。你上班跟老闆的態度會不同了,你吃飯選甚麼菜會不同了,因為突然有一個現實改變,這影響你生命每一個動作怎樣改變。如果我們明白宇宙萬物的君王的存在的話,我們生命每一步的決定都會改變。

我們喜歡叫耶穌做王,但我們不太喜歡讓位。但我們沒想過,王只有一個,不可以有兩個。稱耶穌為主,就是稱自己為僕,這是不能選擇的。你不可以稱呼你旁邊的叫「妻子」而你不是她的丈夫。你不可以說「祂是我的主,但我不是祂的僕人」。這些關係是一對對的(It comes in a pair)。耶穌為王的時候,我們就要讓位,然後我們生命的每一步都會不同。當把生命交給上帝的時候,你是將地上的所有都交上。這是值得的,因為你看到將來神應許的成全。約拿單未必能夠再坐王子的馬車,但是在神的計劃裡面,他有一個不可缺少的位格;一個記載大衛王朝的記述也用了這麼多篇幅去說約拿單,也表明他是一個順服、認識上帝的人的表態。

英國有一個心理學家叫Steve Taylor,他寫了一本書Out of the Darkness(講員暫且譯為《步出黑暗》),裡面講到三十多個患了絕症的病人的故事。他發覺,被診斷有絕症的人有兩種不同反應。有一類病人特別緊張,過不了傷心的階段;他們一直在掙扎,接受不了這個現實。但另外一類病人好像突然平安和安穩的;當他們的診斷顯示是癌症或其他絕症,他們反而會有解脫的樣子,有新的喜樂和動力。他的研究就是向找出其中的原因。他的結論是這樣:這兩類人有不同的終極意識(sense of mortality)。甚麼是「終極意識」?這意思是,這兩種人是否明白自己的expiration date(「到期日」)到來。他說,其實所有人都意識到自己最終會死;但一類人的終極意識是非認知地(unconsciously)接受的,但另一類的人是有認知地(conscious)接受的。這兩種人的分別很大。當一些人接受不了自己有「到期日」,這些人會拼命掙扎,抓住地上的東西、地上的成功、金錢、關係等等,多抓一點,希望不放手。這些人是非認知地接受終極意識(unconscious sense of mortality),他們不了解將來。但另外一種人就不同了───當他們有認知地了解終極的來臨,他們反而得到生命的釋放。當他們忽然看到另一個現實存在的時候,地上的現實不再重要;因此,當他們得知自己患上癌症或絕症的時候,他們可以將地上的金錢、汽車、名譽、地位等全部放下。他們以前一生都在與人爭奪───有些人跟自己的父親爭奪,有些人跟自己的兄弟姊妹鬥爭奪,有些人跟自己的同事或同學鬥爭奪───他們一生都在抓各種的事物。但當他們突然見到另一個現實開始的時候,這成為了最好的消息。因此,Steve Taylor說,這兩種病人的反應很不同:非認知的病人還在抓東西,因為他只看到這個現實的存在;而認知的病人則看到一道門打開、看到另一個現實的存在,因此特別有喜樂和平安。

我們基督徒是不是這樣呢?我們比較一下掃羅和約拿單。聖經還有很多篇幅講掃羅。掃羅做甚麼?就是死抓不放,即使最後一根稻草都不放過。他明知自己做不了王,但他還在死抓不;他知道神不喜悅他,但他拼命去追殺大衛,希望能解決他。他不明白終極的現實,更見不到神永恆的計劃。相比之下,約拿單就不同。約拿單看到終極的現實,因此早就將自己的生命呈獻給上帝:「因為神祢的應許會成全,祢的計劃要改變世界,我要做祢的僕人。我要讓這個小孩做王。他沒有甚麼比我優勝,但他是祢揀選的,祢揀選我就將生命獻上,我沒有別的選擇。」

我記得一年前有位同事問我一個問題:在這麼多類型的事奉裡,教學、寫作等等,你最喜歡哪一種?我說我最喜歡培靈會。為甚麼這樣說呢?因為培靈會能夠直接見到神改變生命。他說,你在培靈會看到神直接改變生命嗎?今年我有一個學生會來三一神學院讀書。當我們問清楚的時候,原來他是2006年、神讓我有機會在培靈會講道、當我呼召的時候,他回應呼召的。他當時剛剛大學畢業,他想到年紀大的父母怎樣辦。他說,好,我有長期計劃。我先去用一段時間賺錢來供養父母,然後便做一個全時間、全職的傳道人。今年他會進三一神學院讀書。這是生命的改變。另外一次,我有機會在香港的一家神學院教書。有一次上課,有大概十位學生跟我說,「不如我們一起拍照」。為甚麼突然拍照呢?他們說,「我們就是2011年培靈會蒙召的弟兄姊妹,現在我們全時間接受裝備。」這是生命的改變。這些人為甚麼這麼傻?有王位都不坐?因為他們看到耶和華的存在,他們看到將來神應許的實現。當他們看到歷史的進程的時候,他們願意降服於神的呼召底下。約拿單太子何功?他最大的貢獻是將王位交出。初期教父說,約拿單是掃羅的良心;掃羅做不到的,約拿單在神面前做到。但甚麼叫「做到」?不是升官發財,是甘願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上帝,以致大衛王朝也要用幾章去述說約拿單。他不是王,但也要用幾章聖經篇幅去講他。他在神的救贖歷史裡有尊嚴,有重要的參與。我們在神的計劃裡有沒有這份尊嚴,能夠在神的救贖計劃裡有分?你以為這些叫做犧牲,這只不過是看著天上萬物的王來服事祂。神在永恆裡要紀念我們在祂面前的立志。我們願不願意這樣做?我們低頭祈禱。

結束禱告

在祈禱的時候,如果神對你有感動,無論是任何的感動,我想,你已經知道神要你做甚麼。有可能是你已經知道很久的了,有可能是你剛剛才知道的。你自己在禱告裡對神許下一個合適的承諾。我給大家一些安靜的時候,在神面前自己禱告。

當我們禱告的時候,我今日發出一個呼召。如果神今日呼召你做這個決定,將你的生命完全獻上,做一個全職的傳道人,你願意嗎?這個呼召,神可能已經放在你心裡很久,可能放了二十年也說不定,可能神要你提早退休。或者是在培靈會這幾天聚會裡,神藉著不同的講員向你講說話,可能這個決定是神在這幾天才放在你的心裡。或者是今天我們看約拿單的故事的時候,神感動你好像約拿單一樣,將寶座擺上,因為你對終極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你清楚見到神的存在,自己不再重要,為要榮耀上帝。這幾種弟兄姊妹,神今日呼召我們回應對祂的承諾,讓我們在神的面前立約,做全職的傳道人。

親愛的天父,我們獻上感謝和讚美。在歷史裡,你多次呼召人,叫人跟從祢,有的是要作王,有的是要在地上將寶座交出。但每一個把生命獻上的人,祢都用得著他們,讓他們的生命能改變世界。為我們見到神預備給自己的例子,我們獻上感謝。亦為到站立在台前的弟兄姊妹我們獻上感謝。他們今日在神面前的立志,甘願將自己的寶座交出,全時間做神國的工人,讓今日成為他們在神面前立約的記號,讓8月3日成為他們生命重要的日子。他們的生命會得到改變,會有混亂的時候,求神親自清楚引導;摸索的時候,求神清楚帶領。堅立他們的信心,在神面前委身,願意他們在神面前的立志不是徒然。為祢話語的能力我們獻上感謝,為聖靈的動工我們獻上讚美。讓我們的生命完全地被祢燃點,讓我們的生命被祢用盡,祈禱奉主名求,阿們。


講員: 鮑維均牧師
傳譯: 周志豪牧師
速記: 鄭譚佩雲姊妹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