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今天早上,我們十分高興能夠參加港九培靈研經會。在未來的10天所舉行的研經會中,我們會一起細心的閱讀聖經,思想神的話語。相信各位都知道,港九培靈研經會共分成3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經會,第二部分是講道會,第三部分是晚上的奮興會。顧名思義,研經會是專注深入經文的領受,所以,我們採用的方式與一般的講道會是有些微的不同,我希望各位能夠明白這點不一樣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十分希望每一位弟兄姊妹在參加這研經會之前,能夠在家中先行閱讀研經會當天相關的經文,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的領受就能更多。第三方面,我鼓勵各位盡量能夠出席每一天的培靈聚會,鼓勵各位盡量能夠出席每一天的研經會,因為每一天的研經會是彼此緊扣,如果你能每天都參加的話,你會發覺你就像是由淺水去到深水,你會領受更多,對耶利米書豁然朗通;如此,我們就能夠把耶利米書「吃」進心裡,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領會祈禱)
耶利米書是三大先知書的第二本,它在以賽亞書及以西結書兩者的中間,不知各位知否,耶利米書其實是一卷十分複雜的書卷,十分難以閱讀的書卷。因為當你閱讀時,要在這52章經文裡找出連貫一致的線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於是,當你集中閱讀某一章或某一段落時,你又會發覺要把它們整合起來也是不容易的;這就是閱讀耶利米書的難處。如果這樣的話,那麼我們怎麼能在研經會裡閱讀耶利米書呢?我們會先從歷史背景開始,然後留意書卷的文學特點,最後從神學及信仰角度來領受。
對於我來說,聖經是正典,所以,我會從新約的角度來強調耶利米書的信息。我會採用正典評鑒的方式來閱讀耶利米書。我相信當我們這樣閱讀的話,就能一起「吃用」耶利米書,吃在我們的心靈裡,吃在我們的生命裡。所以,我們是會仔細地閱讀,我們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所以,請各位留意,差不多每一節經文我都會說一說,請各位在聽道時打開你的聖經,或者是大會的研習本,當我講到哪一節時,請你就看一看那節經文。我盼望在這50多分鐘的時間裡,我們能細味神的話語,並且把它藏在我們的生命裡。
在今天,我們首先作一個簡單的導論,然後集中閱讀耶利米的蒙召,最後會看一看新約的和應。
二、導論:耶利米書的歷史背景
首先我們重溫耶利米書的歷史背景。可能各位都已經十分熟識,但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我們記得這歷史背景,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思想和領受這9堂的信息。
在主前八世紀開始,北國以色列面對內部分裂的威脅,而在對外方面,以色列亦面對亞述的威脅。在主前八世紀的末葉,北國以色列被吸納到亞述的政治系統裡。而與此同時,南國猶大雖然都面對亞述國的威脅,但猶大國仍然是得以保存,是一個完整的國家。亞述在主前七世紀的最後20年時最終崩潰了。亞述崩潰了,代表著猶大國可以更加的堅強。但只可惜,經過一段不是太長久的時間之後,猶大國又要面對巴比倫的強權。
耶利米就是在約西亞王第13年時開始他先知的工作。大概是主前627至626年的年間。那時候,亞述的王權不斷的衰落,因而對猶大國的威脅確實是愈來愈小。約西亞王就在那段時間裡十分放心地進行他更新猶大國的工作。但偏偏就在這段時間裡,主前621年巴比倫奪取了亞述國的尼尼微城。在主前609年,約西亞王想阻止埃及幫助巴比倫侵佔亞述,於是約西亞王出兵阻撓,卻因而戰死沙場;因此在那段時間,猶大國跟巴比倫的關係都不是太差,但與埃及的關係就不是太好了。
約西亞死了之後,約哈斯在耶路撒冷作了3個月王。約哈斯給埃及王廢除,埃及王另立約哈斯的哥哥以利雅敬為王,改名為約雅敬。聽了這麼多故事後,可以知道埃及在當時真的十分厲害。在主前601年,約雅敬不向巴比倫進貢。所以,在主前598年,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王揮軍攻陷耶路撒冷。在這場戰爭中,約雅敬死了,於是約雅敬的兒子約雅斤就繼位作王。只是,約雅斤後來又給廢了,並且成為巴比倫的囚犯;約雅斤的叔叔瑪探雅登位,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西底家王。
西底家與其他國家一起背叛巴比倫。所以,在主前587年,巴比倫再次攻入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毀,西底家被迫親眼目睹他的兒子被處死,然後再被剜目,並且被帶到巴比倫成為囚犯。那時,耶路撒冷的聖殿及宮殿都被焚燬,耶路撒冷的一些領袖及西底家都被放逐到巴比倫。這個故事的結局就是說,大衛王朝結束!
各位要知道,聖殿和大衛的王朝對以色列猶大人而言,是具有非常大的象徵意義。因為看見聖殿、看到王朝的延續,這就是表明了以色列人是神所愛的選民。如今亡國,不僅是民族尊嚴的喪失,並且是代表了以色列人跟耶和華特別關係的喪失。
耶利米就是在這段時間出現,見證這一切的災難。這災難就是國破家亡。先知為這災難提供了註解。他說,這件事是會發生的,亦說明了這件事為什麼會發生。一方面,先知說出這些災難是會發生,但另一方面,先知亦為猶大帶來盼望的信息。猶大將會復原,能夠有她的將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開始第二部分,開始閱讀耶利米書第一章。我知道各位等了這麼久,是時候開始第一章。
三、耶利米蒙召
A.耶利米的背景(第1-3節)
我們首先看看1:1-3。我們會細心再看一次。「這些是便雅憫地亞拿突城的祭司,希勒家的兒子耶利米的話。亞們的兒子猶大王約西亞在位第十三年,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請留意,「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從約西亞的兒子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的時候,直到約西亞的兒子猶大王西底家在位的末年,就是第十一年五月間耶路撒冷被擄時,耶和華的話也常臨到耶利米。」剛才我們開始聚會時是讀了新標點和合本聖經,現在我們所讀的是和修版本聖經,所以請各位留意研習本上和修版版本聖經那部分。
耶利米書1:1-3是以第三身的方式,說明了耶利米是誰,他被呼召時是在什麼時候。耶利米是在耶路撒冷以北的亞拿突村裡出世。他是祭司的兒子,是祭司亞比亞他的後人。亞比亞他曾經參與亞多尼雅篡位的陰謀(參列王紀上1:5-2:34),所以,所羅門就撤去亞比亞他祭司的身份,並且趕逐他到亞拿突這個地方去。亞拿突曾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敬拜耶和華的地方,但當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立聖殿之後,亞拿突的地位就衰落。
B.耶利米的身份(第4-5節)
然後是4-10節。第4節:「耶利米說:『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耶和華的話臨到我」,這是整卷耶利米書常常出現的重要字眼。這裡指出,耶利米所見到的並不是在做夢,他是在經歷神的啟示。神的啟示是影響著、塑造著耶利米要說的話及要做的事情。
神的啟示是怎麼樣向耶利米發出的呢?首先,神的啟示是以一種超常的方式臨到耶利米。耶和華的話是「我尚未將你造在母腹中,就已認識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將你分別為聖,派你作列國的先知」。這裡說明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觀點,就是神的眷佑,神的主權。意思是,在耶利米仍未出生時,剛剛成形時,他的天職、他的事奉,就已經開始了。所以,耶利米的一生,由他仍是嬰孩,到他將來離世的時候,他人生每一個時刻都是在做耶和華的工,他都是神的代言人。耶和華時時刻刻都參與耶利米的生命和他的生活。在第5節裡有3個動詞,就是:造、認識及分別為聖。這三個動詞(造、認識及分別為聖)都是在描述一種十分深入的關係,也就是說,耶利米是屬於耶和華的。耶利米所說的話全都是神的話語,耶利米是神的代言人。所以,在第5節末,神派他作列國的先知。
C.耶利米的蒙召(第6-10節)
在第6節,我們可以看到耶利米被呼召的時候他是十分年輕。耶利米說:「唉!主耶和華,我不知道怎麼說,因為我年輕」。他那時大概是18歲,沒有什麼公眾演講的經驗,所以,耶利米說,我是不合適的,我仍未成熟,我是難以擔當重任的。我那麼年輕,我如何能夠跟那些君王說話呢!在這裡,我們會想起摩西同樣對神的回應。摩西也說自己不是合適的人選。所以,耶利米說,我不知道應該怎麼樣去說,我只不過是個小孩子,可以說些什麼呢?耶利米知道,他將來所面對的是那些掌握大權和極具名望的祭司、君王和列國。但耶和華的回答是「不要說『我年輕』,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裡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什麼話,你都要說」。我要說什麼話,你就說什麼話。耶利米被分別為聖是要完成神的工作。耶利米生命的存在意義在於他有沒有完成神的托付。當耶利米完成神的托付,說出神的話語時,他的生命就有意義了。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到,耶利米書再次強調神的眷佑和神的主權。神要求耶利米繼續的跟隨祂,所以神對耶利米說:「你不要怕他們,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這是第8節。
神強烈的回應,指出了耶利米不要再為自己個人的問題而掙扎,相反,應該留心神的主權。神帶著主權的說話,叫我們聽到後感到驚懼,因為,神的吩咐是非常艱難的。但另一方面,神的話語是叫人感到安慰。神的話語又確實能夠安慰人的。因為神應許,祂是與我們同在的神。祂說,祂的話語是滿有權能的,所以,各位要留意,那一節(第8節):「你不要怕他們,因為我與你同在」,這亦是聖經中常常出現的主題:「不要怕,我與你同在」。
沒錯,許多時候我們都會十分懼怕。我們害怕那些未知之事會怎麼樣發生,我們害怕見到神,我們害怕不能夠完成神的吩咐。例如亞伯拉罕他害怕自己不能夠實現神的期望;摩西在山上遇見神的時候,他也感到十分害怕;當撒母耳知道蒙召是怎麼的一回事時,他也感到害怕;當馬利亞遇見天使的時候,請留意,她也有害怕;當保羅要把神的話語帶給哥林多教會時,他都是感到害怕。但在這麼多「感到害怕」的例子之中,神的應許是:「我與你同在」。
在神的眷佑之中,耶利米要做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他要宣講預言,所說的是十分不中聽的說話。雖然神是這麼樣吩咐,祂又預備耶利米他怎麼樣說。神按住耶利米的口,把祂的話賜給耶利米。這種經驗並不是在做夢,這種經驗是真實的,是耶利米經歷、觸摸得到和感受到的。所以耶利米描述說:「於是耶和華伸手按住我的口,對我說:『看哪,我已將我的話放在你口中』」。這記載的重點是,神賜給先知有權柄,有能力;所以,耶利米所說的話都是耶和華的話,它們不是先知自己的反省;不是先知對猶大社會政治情勢的客觀分析,絕對不是;也不是他個人的信念或個人的神學,因為人的信念或人的神學是可以被我們的利益或我們的罪惡所扭曲。所以,耶利米並不是要說出他本人的說話,他是要宣講神的說話。這就是神的智慧在愚拙人口中的話。所以,耶和華是以祂自己的話語來裝備耶利米。
在這個蒙召和差遣結束的時候,神要耶利米做一些十分重要的事情,對他說出一個十分重要的信息,就是1:9-10,這亦可以是我們整個研經會的主題,亦可以說,是整卷耶利米書的重要主題;我希望各位能夠常常記起這節金句,「看哪,我已將我的話放在你口中。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和華的話是十分明確的,神的審判必然臨到,神的審判必然臨到列邦,為要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另一方面,神會建立,栽植,會帶來更新和重生。一方面,先知拔出,拆毀,毀壞,傾覆的信息對象是猶大,更精確來說,就是耶利米書的聽眾是猶大的生還者,是猶大國破家亡災難過後的生還者。這些人曾經是以色列全國的一部分,耶利米要幫助他們明白為什麼他們要經歷這些苦難,指出他們經受這些苦難的原因在哪。
耶利米他聽從神的話,他並不隨波逐流,卻要在這一時候裡說出這些危險及不中聽的信息。一般來說,我們會先作一個問卷調查,徵詢大家的意見;你說什麼?我就說什麼;你喜歡什麼?我就做什麼。但耶利米卻沒有這樣做。他知道自己是神的代言人,他不能夠隨波逐流,不能夠隨從問卷調查的意見,不受週遭的人的感覺所限制。當時猶大人聽到耶利米的說話後感到十分困惑,十分絕望。有些人說,這個神是位十分殘酷的神,是聽不到人的困苦;有些人說,我相信神是獨一的神,但卻是一位遙不可及的神,祂不會參與人間的災難或困苦的;有些人相信神是獨一的神,而這位獨一的神一定會帶來國家的福氣,能夠除去人間一切的困苦。在當時猶大國,政治家和假先知就說國家的復興將會出現,他們憧憬著北國以色列國和南國猶大國的重新合一,這是當時的人的意見,是大多數人的憧憬和夢想。在猶大國仍未衰落以先,耶利米就用了40年的時間,來指出這種樂觀主義的謬誤。耶利米指出,猶大國將會衰落。耶路撒冷的政治和宗教禮儀並不會為百姓帶來神的福氣,因為耶路撒冷的政治和宗教是虛謊的。
D.兩個異象:挑戰當時的樂觀主義(第11-19節)
在耶利米被呼召之後,我們再看看聖經,就看到有兩個異象。我們從第11節開始,我們看到耶利米看見兩個異象,而在這兩個異象當中,我們看到耶和華的行動。這兩個異象就是要指出當時人的樂觀主義的錯誤。
第11節:「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耶利米,你看見什麼?』我說:『我看見一根杏樹枝。』耶和華對我說:『你看得不錯;因為我要看守我的話,使它實現。』」請再留意,「你看得不錯;因為我要看守我的話,使它實現。」(第12節)。「耶和華的話第二次臨到我,說:『你看見什麼?』我說:『我看見一個水燒開的鍋,從北而傾。』耶和華對我說:『必有災禍從北方發出,臨到這地所有的居民。看哪,我要召北方列國的萬族。這是耶和華說的。他們要來,各安寶座在耶路撒冷的城門口,周圍攻擊城牆,又要攻擊猶大的一切城鎮。』」為什麼呢?第16節,「因為這民離棄我,向別神燒香,跪拜自己手所造的,我要針對這一切惡行,向他們宣讀我的判決。」
第一個異象就是一棵杏樹。杏樹的芽在等待春天的來臨而開花,當看到杏花開遍的圖畫時,就感到十分溫暖,滿有盼望。但希伯來文「杏樹」這個字是指「神在觀看」。神是會看守的,神會使祂的警告成真。神會觀看耶利米所說的一切話。如果百姓不把耶利米所說的說話看作為是神的說話來看待的話,神是會觀看祂自己的說話,並且是會叫祂的說話成真。
第二個異象是一個正在火燒滾燙的鍋。這個火是指北方所加強的火,是指到在北方一個不知名的權勢會傾覆整個猶大。這個超級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是要施行拔出和拆毀的工作。這個超級力量是神所控制的,而神又容讓這種力量使猶大成為廢墟。為什麼呢?因為猶大棄絕神,所以,神要懲罰猶大。結果猶大的城市被拆毀。在這裡,我們再次看到神的主權。祂是那位有能力叫萬國存在,又叫萬國消失的主人。所以,我們把這兩個異象放在一起來看的話,意思是指,神會審判猶大。因為猶大犯罪,反叛。
因此,先知的信息是十分明顯的,他是在挑戰當時的一種樂觀主義,要百姓看到他們面前的災難的敵人是巴比倫,所以,先知要說出神的話,是要拔出、拆毀、毀壞、傾覆。當然,在後面的篇章裡,我們會看到神的話是要建立和栽植。
當先知忠心宣講神的話時,他的結果是怎麼樣呢?他忠心的宣講神的話,說明神是會看守、察看這些災難是會實現的時候,先知的結果是怎麼樣呢?結果是先知被同胞仇視:全國的領袖、猶大的君王、官長、祭司和人民都起來要攻擊耶利米!生命的悲劇是,人再不喜歡聆聽神的話語,人再不喜歡聆聽神的先知獨排眾議的啟示。生命的悲劇是,就連先知都變成假先知。所以,在耶利米書6:13-15這樣說:「從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虛謊。他們輕輕忽忽地醫治我百姓的損傷,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他們行可憎的事知道慚愧嗎?」(新標點和合本)。假先知的說話是,耶路撒冷必然有耶和華的平安,必然繁榮安穩。耶利米反對這種說話,認為平安是有條件性的。條件是什麼呢?要平安嗎?條件是什麼呢?條件就是遵行神的命令,神的話語;但這些人卻沒有遵行。因為他們跪拜別的神明,他們的道德生活都是貪婪和不義,他們也違背了約的條件。
我們看到,耶利米宣講的結果是,神叫祂自己的話語成真!神吩咐耶利米宣告的審判成真。猶大最後在主前587年被拆毀和破壞。在第一章的末段,17-19節裡,我們看到再次重複前面所說的話,再次強調神已經賜給耶利米當說的話,以神的話來面對世界的紛亂。在第17節:「所以你當束腰,起來,將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話都告訴他們;不要因他們驚惶,免得我使你在他們面前驚惶。看哪,我今日使你成為堅城、鐵柱、銅牆,對抗全地和猶大的君王、官長、祭司,並這地的百姓。他們要攻擊你,卻不能勝過你,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位塑造、認識,並且把耶利米分別為聖的神,也就是那位叫耶利米不要驚惶的神。耶利米能夠成為堅城、鐵柱、銅牆,沒有人能勝過他,因為神重複祂寶貝的說話:「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
我們剛才已完成閱讀耶利米書的第一章,各位還記得嗎?我盼望各位今晚在家再閱讀,不要浪費時間,把經文緊記下來、背誦下來,把經文放進你的生命裡,神就會常常向你說話了!你不把經文背誦下來的話,神是十分難以和你說話的,但只要你把經文背誦下來的話,神就能很輕鬆容易的向你說話。
四、耶利米的經歷帶給我們的亮光
到底耶利米的經歷帶給我們什麼亮光呢?在新約裡,又有什麼能與之和應的呢?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是不是都要傳遞拔出、拆毀的信息?在新約裡,耶穌基督這樣說,在馬太福音18:15-18裡,我不朗讀經文,只把經文的意思說出來。這段經文同樣是談到把罪拔出。經文提到,假若弟兄犯罪,被這罪干犯的人,首先要做的是,私底下找這位犯罪的弟兄,要說出他的錯失,並且尋求解決的方法。假若犯罪的人悔改的話,你就能得著這個人了。這是個人的對質,把罪拔出。假如這種對質不成功的話,被干犯的人就可以帶同一兩人陪同他一起跟犯罪的弟兄對質及作見證,這就是其他人的對質,把罪拔出。假如這位犯罪的人不聽的話,就把事情告訴教會,就是把整件事陳明在眾人面前,這就是教會的對質,把罪拔出。假如這位犯罪的人不聽教會的勸告的話,就把他看作是外邦人和稅吏一樣,這就是對質和拔出罪的最後一步,亦是最激烈的一步,要把這位不悔罪的人看作是不信的人,要向他再次傳福音,因為他是不信的,讓他再次相信接受福音。而在第18節,說明教會是有捆綁和釋放的權柄。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新標點和合本),地方教會是有著捆綁和釋放的權柄,為的是要指出罪惡,宣告神的審判,使人能夠悔改。
而在馬太福音16:19裡,耶穌基督向彼得這樣說:「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新標點和合本)。耶穌基督的意思是指出,彼得是教會的磐石,彼得有著捆綁和釋放的權柄;而彼得捆綁和釋放權柄的事實可見於使徒行傳5:1-11。在使徒行傳這段經文裡提到一對夫婦:亞拿尼亞和妻子撒非喇。他們把田產賣了,卻私自留下一點,彼得責備他們是被撒旦所操控。責備他們不僅是欺騙人,更是欺騙神。因著這樣的緣故,這對夫婦都同樣受責備後就死了。在這段記述裡,我們看到彼得是在跟這對夫婦對質,並且拔出這對夫婦,拔出他們的罪惡,指出他們是自欺和欺哄神。這是初期教會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好像是關乎貪心的罪,其實是一種關乎不信的表現。他們欺哄神,欺哄神就是不信。
我們在這裡停一停,想一想,到底彼得所做的對不對?這就是處理罪惡的方式?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彼得這樣做是一種「不懂的」(廣東話「唔識做」)的方式。「懂的」(廣東話「識做」)的話就應該減少矛盾,而非鼓勵矛盾。優質的教會應該是「方便使用者」的(User Friendly),能夠幫助教會增加更多的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減少他們的不幸。教會應該以十分溫柔方式的來處理他們的問題,應該安慰他們,「唷喲,你們所做的都是人之常情,十分自然的事」,「唷喲,你們辛苦工作,又不是十分富有」,「自己留下些都不打緊啦」,「都已經給了教會這麼多喇」!教會應該說,「是啊是啊,這不是犯罪,是啊是啊,你們都不是罪人」。這樣不是比較好嗎?這樣就好了,是嗎?
假如我們真的有這種想法的時候,我們要想清楚,這是不是真正的「愛心」?還是說,這是「欺哄」?欺哄各人、欺哄神。沒錯,如果我們是這樣的話,我們好像比較忍耐,比彼得更有愛心;但當我們贊成這樣做的話,其實我們都是在欺哄!你跟我其實都不是真真的同情那對夫婦(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因為我們其實是希望同情自己,希望對自己寬容。對我們來說,財產是我們一生勞苦所得的血汗錢;所以,我們在教會裡,有錢是十分好的,可以幫助教會作成許多事業,所以,教會就應該要「安靜」(咻!不提起、不談論),不要拔出,不要說出真理。
如果是這樣的話,教會就是膚淺,就是膽怯;這將會是教會的悲劇。教會最大的悲劇是,就連先知都變為假先知。假先知說:唷喲!耶路撒冷有平安的,唷喲!你們夫婦倆啊有平安的,唷喲!不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的。這種「懂的」(廣東話「識做」)的態度影響著今天教會的牧者,我們作為牧者的都要一同反思。我們很容易為了要贏取社會的認同,贏取會友的尊重,變得十分專業地去「懂的」(廣東話「識做」)。我們牧養時是讓弟兄姊妹感覺良好,讓弟兄姊妹一見到我們時就說「曹牧師,跟你談話真的十分舒服」,「牧師他真的好好人啊」;這或多或少就是我們的問題。這種生命是叫人失望的,這一種「懂的」(廣東話「識做」)是顯示出靈性的貧乏。
彼得是「不懂的」(廣東話「唔識做」),他說明了欺哄的代價是高昂的。欺哄自己!欺哄大家!最後欺哄神!欺哄神的代價是十分嚴重的!它的代價就是死亡!是靈性的死亡!惟有對神真誠,才是生命之路。彼得以真理牧養教會,挑戰那種「好」牧人(Nice man,好好先生)的圖畫,他指出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罪是不忠不信,最後帶來靈性的死亡。所以,從這一個角度來看,假如教會要有生命的盼望,要栽植生命的話,教會就必須要對質罪惡,拔出罪惡。我們必須要這麼做,因為耶穌基督的和平是真理的和平;真理的和平是叫人知罪,叫人不再在罪的當中,而不在罪的當中就能有真正的和平,真正的平安。
相反,當我們不能夠說出真理,不能夠拔起罪惡,我們就並沒有真正的關心,也沒有真正的愛。弟兄姊妹,讓今天早上,我們能夠聽到神的話語,我們記得耶利米所做的,他所說的說話,並不是他自己的說話,他所說的是神放在他口中的說話。這些說話是具有顛覆性的,顛覆了我們慣常的觀點,顛覆了社會慣常的觀點,顛覆了世界慣常的觀點,但這都是神的話語,我們只管說出神的話語。讓我們在神面前真誠。我們感謝神,祂是那位拔出和拆毀的主人,同時是那位建立和栽植的主人,求主憐憫我們。
講員: 曹偉彤牧師
傳譯: 周志豪牧師
速記: 鄭譚佩雲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