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屆 奮興會 第1講

第一講:再思登山寶訓:導論

經文: 馬太福音 5:1-7:29

引言

       「弟兄姊妹大家好,平安。」這是我唯一懂得的粵語,很高興有梁牧師為我作粵語傳譯。

       有一個我很喜歡的故事是來自一個很出色的人物,就是James Humes(賀米斯/休謨),他曾是三位美國總統的演講撰寫人。他在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報讀了一個新約聖經課程。這是一門所有學生排隊報讀的。不是因為講師十分了得,而是每一次的期終考試題目都是一樣;每一年期終考試的題目都是:請寫出保羅的行蹤。所以,報讀這門課的學生不必讀書就早已知道考試的題目了。直到休謨報讀這門課的那一年,教授就更改了考試的題目。題目不再是寫出保羅的行蹤,而是:請寫出登山寶訓的內容並試評論之。當然,沒有一個學生讀了這卷書,所以他們的成績都十分差,除了一位謔稱「細細粒」但卻是昂藏六尺的美式足球員的男生獲得A級成績。於是同學就圍住「細細粒」說,真不知道你這麼厲害,你了解登山寶訓呢,竟然取得A級!他回答說,其實我對登山寶訓一點都不認識。同學就問:哪你怎麼能取得A級的?我只是在答題簿內寫上:我是誰呢,竟可評論我主的寶訓。不如讓我告訴你保羅的行蹤吧。你可以想像這樣就取得A級成績喲。

       登山寶訓是一篇非常特別的講章。它是一篇從來沒有這麼偉大的講章,它讓我們知道怎樣成為天國的門徒。它不是在宏偉的座堂或會堂裡宣講的,也不是在敞大的會議中心,而是在山上宣講的。也沒有簡報投映片式的演講,卻是帶著權柄宣講;而我相信耶穌宣講時是有目的的,這不是說祂需要說些甚麼,而是祂有話要說,祂希望向門徒說明真正的基督信仰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回事,因此,祂把這一切所有放置在這一篇美妙絕倫的講章裡。

一、研讀登山寶訓的四大原因

       讓我在開始講述前先問問大家一個問題,就是:為甚麼我們要研讀登山寶訓呢?讓我給你四個很重要的原因:

1. 它告訴我們成為基督徒的意義是甚麼

       它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的基督徒需要明白成為一個真正門徒的召命是甚麼意思。這是一個徹底顛覆性(radical)的呼召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門徒。我們每一個都是靠賴神的恩典才能成為基督徒。救恩是白白賜給我們的,但成為一個門徒卻需要付上代價的;也因此,成為門徒是徹底顛覆性的事情,因為它要求我們絕對的降服(surrender)。耶穌是主,這不單單是我們嘴唇說說,或是我們頭腦上的認知相信而已,而是以我們的生命來活出耶穌是主的真實。

       我記得當我第一次從倒退的信仰裡重新振作時參加了一個門徒訓練的聚會。當時我只是一個17歲的少年,我學到了耶穌是主到底是甚麼意思。我學到了這一句話:假若祂不是我人生一切的主,祂就根本不是我的主(If HE is not LORD of all, HE is not Lord at all.)。耶穌不是呼召我來遵從一些規條,是而呼召我藉由順服使整個生命得著更新和變化。祂呼召我回歸到神的祭壇,成為活祭。而這也就是登山寶訓所要成就的,帶領我們來到神的祭壇那裡。使徒保羅說讓我們生命成為活祭;而有一位講員曾經說過,活的祭牲常常從祭壇裡「偷走」出去,我們常常繞著祭壇團團轉,但就是不願意獻上自己成為活祭。為甚麼我們順服神是這麼重要?登山寶訓告訴我們原因何在。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圖畫,基督信仰是何等的超凡入勝,它的世界觀和系統跟這世界的是完全截然不同的。門徒訓練不是一個粉絲俱樂部,而是一個背負十字架的群體;耶穌不是說,來鍾情於我;耶穌說,來跟從我!因此,登山寶訓告知我們,跟從基督和成為基督的真門徒的意思。這就是我們需要研讀登山寶訓的第一個原因,它讓我們能夠清楚明白成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的意思是甚麼。

2.神命定真幸福的模式

       它告訴我們神命定的真幸福,其模式到底是怎麼樣的。它告訴我們,幸福不是從更美好的環境裡得到的,而是從更深的與神契合(alignment)中得到的。 與神契合就是與神的國度和祂國度的價值觀更深的聯合。與神契合不是以成就為基礎的,而是以身份作為基礎的。「八福」告訴我們,不是我們在基督裡嘗試做些甚麼,而是我們在基督裡的所是。而當你在基督裡就是這些時,你在基督裡被更新過來時,你就蒙受祝福了。這不關乎外在的成就,而是關乎我們從內到外的降服,並讓我們明白真正的喜樂和幸福到底是甚麼。

       魯益師(C S Lewis)這樣說:除了神自己,神不能夠給我們幸福和平安,因為除祂以外不能再找到(God cannot give us happiness and peace apart from Himself, because it is not there)。換言之,魯益師是在說,除了神以外,再沒有幸福可言。登山寶訓就是開啟真正幸福的鑰匙。

3.重生的必要性

       第三個原因是,它強調了重生的必要。耶穌清楚明白的告訴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夠靠賴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的智慧來活出基督徒生命的,假若我們恃著自己的力量或智慧來活出基督徒的生命的話,我們只會失敗。以我們自己的智慧來活出基督徒的生命?我們根本就不能明白箇中真正的意義。惟有我們在基督裡重生、得著新的生命,我們才能夠活出真正的基督生命。而登山寶訓就是向我們展示出重生的關鍵,否則,我們就不能得著神認可的公義。因此,馬太福音六33節說「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他的義」。

       當我年少時,我以為這是指我要先求神所索求(demand)的國和祂所索求的義。但當我愈深入研讀登山寶訓後,愈發現原來我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不是要追求祂索求的國和義,而是祂在基督耶穌裡所賜給我們的國和義。耶穌自己曾親口說,除非你的義勝於法利賽人的義,否則你絕不能進天國(參馬太福音五20)。誰可勝過法利賽人的義?讓我告訴你一個祕密,就是法利賽人也不能勝過法利賽人的義!因為法利賽人的義是外露和外在的,但神卻看我們的內心。而在我們的內心,我們需要重生,需要有新的生命,才能得到神在基督耶穌的義。你不能沒有經歷重生而可以遵從登山寶訓,這好比你把一對翅膀黏貼在一條蟲的身上,然後叫牠飛起來啦,飛起來啦一樣;這條蟲根本就不能夠飛起來的。因為你黏貼給牠的翅膀本身就沒有生命,不論那條蟲如何用力的拍打翅膀,牠終究都是不能飛起來的。同樣道理,靠著我們自己的義,我們不能達致神所認可的義。但神有答案。神為了我們這些罪人,在十字架上犧牲了祂的獨生兒子耶穌基督,當我們相信耶穌,我們的生命就重生,我們的生命就能得著改變。

       尼哥德慕夜間前來找耶穌。為甚麼要在夜間?因為他生怕其他人看見,作為猶太人領袖的他前來找耶穌;完全不是因為他日間工作忙碌,他擔心若是別人看見他前來找耶穌,他們會怎樣看他和背後談論他。那麼,為甚麼身為猶太人領袖的尼哥德慕要前來找耶穌呢?因為在他的心裡和思想裡,他認為這個人是有點與眾不同的,祂一定是從神而來的。所以尼哥德慕前來找耶穌時說,拉比,祢是從神而來作師傅的(參約翰福音第三章)。耶穌沒有向他說,多謝多謝,而是直白地說,你必須要重生。尼哥德慕是一名德高望重的人,他本身就是一名法利賽人。聖經說他是猶太人的官,他是一名宗教領袖,是一名律法教師,但耶穌卻對他說,你必須要重生。尼哥德慕不能夠理解這道理,他說,我已經是成年人了,怎能再進到母腹中生出來呢?耶穌你所說的,我不理解明白啊。耶穌就解釋給他聽,指出他必須經歷屬靈上的重生。然後就來到那傳誦千古的金句,就是約翰福音三16:「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你必須要重生!

       登山寶訓不是那一把讓我們能夠登到神那裡的階梯,它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神的恩典;我們不能夠滿足神的律法,但耶穌卻已完全滿足了律法的要求;耶穌親自說,我來是要成全律法(參馬太福音五17)。

4.把我們引向耶穌基督

       因此,我們研讀登山寶訓的第四個原因是,它把我們引向耶穌基督祂自己。當我被人問題到領導學裡最首要的是甚麼時,我會指出,最重要的是,你必須校正你焦點的,聚焦正確。登山寶訓就是幫助我們校正我們的焦點,聚焦在耶穌身上。這是何等重要的呢,因為我們活在一個紛亂常使我們分心的世界,我們必須聚焦在耶穌身上。我們不能把登山寶訓與宣講登山寶訓的耶穌分開的,因為耶穌不單單宣講祂的寶訓,祂活出祂所宣講的,把所講的具體地呈現出來。祂就是那位虛心的人、祂就是使人和睦的人、祂就是那位為義受逼迫的人;所以,我們若要正確地研讀登山寶訓的話,我們就必須定睛於耶穌身上。

二、知道要尋找甚麼!

       某天正是我休假的一天,我在一間書店裡遇上一位牧者,他對我說:我向你請教一個問題,門徒訓練最重要的素材是甚麼呢?我回答說,有許多素材,當中也不乏優質的,不過門徒訓練最基本、最主要的素材就是聖經、神的話語;而我相信,登山寶訓就是門徒訓練的起始點,也是耶穌所宣講的最重要的講章。而若要完全明白登山寶訓所說的,我們就必須要先知道我們所尋找的是甚麼。

       假若我生病了,我就會去看醫生。醫生就會吩咐張開你的口,啊一聲;醫生知道他在尋找甚麼;假若你來看我,張開你的口,啊一聲,我不知道我該找甚麼。我只是看到一個張開了口,我不知道我需要檢查甚麼。另一個例子,當一位飛機師走進機艙,只消幾分鐘,他就能知道這架飛機的狀況,因為他熟知機上的儀器,也知道他該檢查的是甚麼。我可以坐在機艙裡上個小時也不知道該查看甚麼,更不會知道飛機的狀況是怎樣;因為我不知道我該查看的是甚麼。因此,當我們說研讀登山寶訓時,我們先要知道我們要尋找的到底是甚麼。因此,在今天晚上,第一個晚上,我會嘗試給大家登山寶訓的大圖畫,一個概覽,讓你知道整篇講章的結構,好使我們在餘下來的九個晚上能夠明白寶訓的內容。

三、登山寶訓導論

       登山寶訓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天國的根基(foundation)。第二個部分是公義的陳述,說明公義到底是甚麼。第一個部分是在開首的二十節經文,是在五1-20,它告訴我們有關神的國的三件事情,在登山寶訓裡提到神的國三個基本構成的要素:

A.三個基本構成要素五1-20

1.徹底的國度:

       第一,它告訴我們天國的本質,是一個具顛覆性的徹底的國度。當我們閱讀「八福」的時候,我們就看到它跟這個世界完全相反的面貌,五3-12「八福」告訴我們天國的本質是怎樣,而天國又是怎麼樣的。

2.徹底的呼召:

       第二,就是天國徹底的呼召,基本來說就是「你們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五13-14)。這兩個是門徒訓練裡十分精彩奧妙的比喻:「世上的鹽」,「世上的光」。而明天晚上,我期待跟大家一起來探究「八福」,然後我們會來看看作「世上的鹽」,作「世上的光」的呼召的意義所在。

3.徹底的義:

       而第三個基本構成要素就是告訴我們關乎天國的義。「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五20)。

       當我們閱讀這關乎天國的三個要素,它們都是精彩萬分且又是極具屬靈導引性的。聖經說:虛心的人是有福的,而不是有權有勢的人是有福的;這個世界叫我們要炫耀自己,但耶穌卻告訴我們要虛心。偉大的講道家Martyn Lloyd-Jones(鍾馬田)曾說過,登山寶訓正正與我們人類世界價值徹頭徹尾的完全不同,它是把我們的核心價值徹底的轉變;那是一個具顛覆性的徹底的國度,這國度具有顛覆性徹底的本質。而天國徹底的呼召,要成為「世上的鹽」、「世上的光」是告訴我們神期望我們能成為的,作為祂在世上的教會。我們的呼召不是要獲取世人的讚賞,而是要獲得神的認同讚賞。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我們不是要製造光,我們要成為一面鏡子映照出神的榮光;也不是關乎我們自己的美善,而是反映出神的榮耀。然後是耶穌所論及的徹底的義。當耶穌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的時候,實在令當時的聽眾瞠目結舌。因為法利賽人就是當時社會趨之若鶩的宗教標準,假若法利賽人還不夠好,那誰能更好?耶穌要指出的是,這不關乎外顯的敬虔,而是關乎人的內心和更新變化。神看重我們願意接受的心。而這一切就是第一部分,也就是天國三個基本構成的要素,就在首二十節經文裡提及的。


B.公義的典範五21至七12

       而來到五21,一直到七12,也就是第五、第六和第七章,耶穌在談論公義,是公義的說明。耶穌在這裡是十分實際的,並非紙上談兵。祂在三個基本領域裡給我們有力的說明:首先是義與神的關係;然後是義與世界的關係;最後是義與其他人的關係。


1.義與神的關係五21至六18

       義與神的關係是包含了兩方面的,分別是義與律法的關係,以及義與靈性的關係。

       a.義與律法的關係(六個例子)

       在談到義與律法的關係時,耶穌給了我們六個例子說明,而這六個例子都是以同一種陳述方式表達出來的。耶穌說:「你們聽見有話說:……只是我告訴你們……」。祂重複了六次,「你們聽見律法說:……只是我告訴你們……」。而在這六次論述裡祂提到六個病態的行徑:首先是怒氣、第二是姦淫、第三是休妻、第四是起誓、第五是報復,和最後第六是我們該如何與仇敵相處。

       耶穌從律法字面的表層,進到解釋箇中屬靈的意義。舉例說:「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參馬太福音五21-22),聽見的人就會抓起狂來,動怒都是罪?如果動怒都是罪的話,那麼我們所有人都是罪人了!這就是耶穌所要指出的,正因為我們全都是罪人,我們距離神榮耀的標準是有多遠。你聽見有人說:不可殺人,於是你就認為我不是殺人犯,所以我也不算太差啦!但是假若你發怒的話,你就是殺了你的弟兄、殺了你的姊妹。而耶穌就是這樣論述了這六個例子,說明真正的義與神律法的關係,因為律法只講出了最低的要求,但耶穌卻對我們有最高的要求。律法不單單展示出規範,也是察驗我們的內心。當耶穌到這裡時,我們只能對耶穌說:主啊,我們都是罪人。這就是登山寶訓的目的,正正就是指出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救主。因此,我期待跟大家一起來探討耶穌這些關乎律法的講論和教導。

       b.義與靈性的關係(三個例子)

       第二方面是義與靈性的關係,而耶穌給了我們三個例子來說明真正的靈性是甚麼。第一是施捨、第二是禱告,而最後一個是禁食。但耶穌在這裡作了一個轉折,就是指出我們做作這一切不是要「故意叫人看見」,換言之,耶穌在這裡要指出,真正的靈性不是要給人看見,真正的靈性是發自內心的真誠。所以,曾經有一位講員這樣說,神喜歡喜樂的奉獻者,不過有些人卻喜歡給人看見自己奉獻,即使他們的內心不是真心樂意奉獻的。奉獻袋快傳到身邊了,就讓我放些少入內吧。那麼別人就看到我奉獻,不過,我並不是真心樂意奉獻的人。聖經告訴我們,神察看我們的內心,不要因為能叫人看見而去做,乃要因為喜樂而去奉獻。我可以告訴你,那是一種很特別的喜樂。我和師母曾經三次清空我們的銀行戶口,奉獻給宣教事工;不是一次,是三次。但我可以告訴你們,奉獻給神是一種喜樂;為甚麼是一種喜樂?因為我們學習到,原來我們不會奉獻多於神賜給我們的。當我們持續的奉獻出去時,神又會持續的賜給我們。所以,耶穌說,你們不能做這一切只單單在嘴唇上說說,或是做出來「故意叫人看見」,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你就會得著祝福,得著喜樂。因此,我期望在這十晚裡,在耶穌登山寶訓的光照下,與大家一起探討真正的靈性到底是怎麼樣的。因為登山寶訓不單單啟發我們,它還會詰問我們甚麼才是真正重要的。它揭開我們屬靈生命的外衣,檢視我們生命內裡的真實狀況,因為登山寶訓不是要羞辱我們,而是建立塑造我們。

2.義與世界的關係六19-34

       第二方面是真正的義與世界的關係。耶穌在這裡教導我們關於金錢的事,而我也希望在其中一個晚上跟大家一起思想門徒和金錢的意義。而提到與世界的關係時,耶穌也論到憂慮,祂吩咐我們不要憂慮。因此,其中一個晚上的主題是信心和憂慮的對比。 但在這一切講論裡,耶穌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的優先次序擺放得正確。這個世界說:你愈買得多,你就愈擁有得更多;但耶穌說,你在神裡面已經得著了許多;因此,不要讓你所擁有的擁有了你自己,也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去憂慮。耶穌重新調校我們屬靈的指南針,不要跟隨表面的基督教,不要只作個表面的基督徒。

       在我的個人思想裡,表面的基督信仰是有些記號的:事奉沒有喜樂、生命沒有目的或意義、有熱情但沒有知識、有成績但感到不真實、有責任但卻不委身;大家要小心,假若你只有責任卻沒有委身的話,你就會屬靈耗盡,空空如也;因為我們只是跟神有關係,但當中卻沒有愛;有信仰卻沒有根基;登山寶訓跟我們檢視這一切。

3.義與其他人的關係七1-12

       而在這廣闊公義的典範裡,除了提到義與神的關係、義與世界的關係之外,最後更提到義與其他人的關係。 耶穌說:「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馬太福音七3-4)耶穌在教導我們要看得清晰,以致我們才能以愛與別人相處。

C.最後的警告七13-29

       現在我們來到登山寶訓最後的部分。耶穌給我們最後的警告,而這警告是有兩方面的。第一警告是我們要提防假先知,而另一個警告是我們必須要有穩固的根基。

1.假先知七13-23

       我們要提防假先知,因為在末後的日子必有許多假先知出現來迷惑人。我們可以十分虔誠但卻失去方向;我們可以大發熱心卻擁抱錯誤的教義,因此耶穌說,我們要留心信仰的根基,我們必須要有穩固的根基。

2.穩固的根基七24-29

       耶穌指出,穩固的根基就是神的話語。而在最後的一晚,也就是第十個晚上,我會跟大家一起探討甚麼才是穩固的根基,並以此作為這十晚奮興會的最後總結。但在今天晚上,我想給大家一幅登山寶訓的大圖畫,讓大家了解登山寶訓所包含的內容。

       登山寶訓可分作兩大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關乎天國的,有三個基本的構成要素,它告訴我們天國的本質,也就是「八福」,我們在明天晚上就會探討的。到底天國是怎麼樣的呢?第二就是徹底的呼召,天國對我們徹底的呼召:你們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第三就是天國徹底的義。

       而在第二部分,也就是由五21至七12耶穌談到徹底的義時,祂以實際的講述來向我們講解甚麼是天國徹底的義。祂藉著三塊鏡片來給我們看:義與神的關係、義與世界的關係,以及義與其他人的關係。

       而來到最後一個部分,耶穌給了我們兩個最後的警告作結束:提防假先知,並且需要一個穩固的根基。我十分期待這十個晚上與大家一起思想登山寶訓,聆聽耶穌這篇無與倫比的講道。


四、結論
       但今天晚上,我希望以一個呼召來作為結束,而這個呼召不單單是讓我們知道登山寶訓的內容,而是讓我們知道如何讓我們的下一代在登山寶訓裡扎穩他們對神話語的根基的重要。我希望能挑戰大家,讓我們能夠為我們的下一代預備,讓他們能認識神的話語、活出神的話語,並且把神的話語繼續的傳揚開去。為甚麼是下一代?因為在我這一代,我已經是長者了,而假若我們不留意我們的下一代的話,我們可能會贏到今天的戰鬥,但卻會輸掉將來的戰爭。一代所忽略的事情,就成為下一代所拒絕的事情。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數個月前,也就是在今年四月時所發生的一件事情。我寫了一篇文章,也想讀出我所寫的,就是跟我內心對下一代的火熱有關的;我把文章題為:Quiet War(〈無聲的戰事〉)。今年四月時,我被在網上所看到的一件事情所觸動,有一個人問 Chat GPT:假若你是魔鬼,你會怎樣無聲無息,在他們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摧毀年輕人的思想?於是我就決定向Chat GPT問這一個問題:假若你是魔鬼,你會怎樣無聲無息,在他們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摧毀年輕人的思想?Chat GPT立時的給我答案。於是我反思了Chat GPT給我的答案,並把我所反思的寫成了那篇題為Quiet War的文章,並且說明那惡者的屬靈的欺哄的運作方式。我寫好了之後就發送給我在世界各地的友好及神學院,讓我讀出當中的摘要給大家聽,我這樣寫道:
       「曾經有一股暗黑且古老的幽靈,牠以暗黑魔君的身分統治一個邪惡的王國。
       暗黑魔君召集了牠的惡魔首領,就是那些誘惑靈魂、製造毀滅的進行了一個祕密會面,制定出一個邪惡的計劃:就是如何在他們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摧毀下一代!
       牠那毀滅性計劃概述了七大策略:

1.讓享樂成為最高目標
       給他們無窮無盡的娛樂:電影、音樂、電玩;讓他們無止盡地瀏覽。要注意,內容不需要盡都是邪惡的,只要足以讓他們分心就好。因為不專注的心靈比較容易控制。讓年輕人自我感覺良好,但永遠不要讓他們問為甚麼感到如此空虛。

2.摧毀絕對真理的概念
       讓他們對絕對真理感到過敏,不認同聖經的絕對的真理。宣揚聖經是已經過時、壓迫或根本不適切的觀念。教導他們真理是一種氛圍,而非根基。一旦真理變得模糊不清,信念就會消亡,困惑就會滋長。

3.重塑他們身分的定義
       把他們的身分從神那裡分離開來。鼓勵他們在不牢靠的根基上建立自己的身分,如:外表、性取向、受歡迎的程度、政治立場,甚至是成就或創傷;總之就是一切除了神的形象之外的任何事物。因為如果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屬於誰的話,他們就既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

4.讓忙碌和倦怠正常化
       讓他們的日程安排得滿滿,以至他們沒有空間進深到靈裡。忙碌教會他們麻痺痛苦,而不是治癒痛苦。讓他們誤以為享樂和空虛的追求是意義和目的所在。

5.劫持他們的英雄
       我會提升那些宣揚虛榮、物質主義和自我崇拜的網紅、名人和社群媒體名人。我會在教會中製造道德敗壞、分裂和醜聞。因為如果我能粉碎他們對神聖權威的信任,我就能讓他們群龍無首、自我陶醉、脆弱不堪。

6.摧毀家庭
       我會向家庭發射大殺傷力武器,分化父母,鼓吹離婚。讓父親成為笑柄,讓母親成為監牢;讓孩子不尊重父母。欺騙和摧毀。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抵抗是徒勞無功的。

7.把罪看為人之常情,公義卻視為激進顛覆的
       稱惡為善,將善稱為惡。美化聖經中所定為是罪的事情。使純潔顯得為壓抑,把恩典變成許可,把假冒為善描繪成為聖潔。而最棒的是,他們甚至不會看到我正在趨近!

       當暗黑魔君說完了這一切之後,房間裡一片寂靜。計劃完美無缺。於是一切就此展開。不是用炸彈,而是用頻寬;不是用鮮血,而是用無聊;不是用鎖鏈,而是用選擇。在黑暗的某個地方,那位古老的幽靈就微笑。不是因為人覺得牠可怕,而是因為人已經把牠遺忘。牠在黑暗裡埋伏,而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忘記了他們是誰,以及他們為何而活。他們的身分和人生目的被摧毀粉碎。他們好像得到了娛樂,但卻空虛;好像得飽食,卻忍餓饑渴;彷彿得到萬人的注目,但內心卻是孤單。他們就是這場無聲戰爭的受害者!」

       我的意思是,就連ChatGPT都知道;但教會卻輕忽並失去我們的下一代。撒但的詭計從各方各面正攻擊我們的下一代,而唯一反擊答案就是神的話語,而在耶穌所宣講的登山寶訓裡,祂為我們提供了答案;盼望在這十個晚上,我能與大家一起來探索耶穌的答案。它告訴我們,甚麼才是真正的基督徒,而我們為甚麼蒙受神賜福給我們;它把撒但的詭計和世界的價值顯露出來,使我們不再成為受害者,相反成為得勝者;我們不再是受壓迫的,相反卻成為克勝的。耶穌為了我們宣講了這篇無與倫比的講道,而在祂的話語裡是蘊含著力量,能改變我們生命的力量,且戰勝暗黑魔君的計謀。答案不是另一個教會聚會或活動,答案也不是我們的忙碌,答案是十字架的能力和改變人生命的福音,這就是登山寶訓的所要說的,也就是天國的能力。撒但讓人在罪中跌倒,但在登山寶訓裡,耶穌告訴我們,天國逐一反擊,因為十字架是得勝的,而神的子民被改變,教會得著活力,成為世上的鹽,世上的光,而在神的話語和福音裡,教會得著改變世界的能力,因為我們不再是受害者,而是在基督裡的得勝軍。

五、結束禱告

       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啊,我們知道能力是在祢的話語和福音裡,讓我們再一次指向祢的福音,向我們展現耶穌在登山寶訓裡所說的,讓我們明白成為門徒的真正意義;神啊,我們把未來的九個晚上交託在祢手中,求祢開啟我們的眼睛,讓我們明白聖經所說的,從這無與倫比的講章裡學習,我們感謝祢,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

       (註:如沒有另加標明經文出處,則所有經文均採用新標點和合本。標題為速記員所加上。)


講員: 曾金發牧師
傳譯: 梁成裕牧師 (粵語),蘇君煌先生 (普通話)
速記: 譚佩雲姊妹 (中文), 余麗蘭姊妹 (英文)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