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第一天的晚上,我給了大家登山寶訓的概覽。接著我們看了首20節經文是整個講道的根基,它給我們一個徹底門徒的根基到底是怎麼樣的,而作為我們的王的門徒,我們需要明白天國到底是怎麼樣的。因此,首20節是天國的闡明。天國是以三個部分來闡明的,第一部分是藉著「八福」我們明白天國的本質。昨天晚上我們看過天國的呼召,就是成為「世上的鹽」和「世上的光」。今天晚上我們來到天國的第三部分,就是徹底的公義。
當耶穌論到徹底的公義時,祂同樣是分成三個重要的部分來闡明。首先是公義與神的關係、公義與世界的關係,以及公義與其他人的關係。而在論到公義與神的關係時,耶穌把它分作兩個部分,今天晚上我們會看公義與神律法的關係,明天晚上我們會看公義與神和靈性的關係。今天晚上我們會一起來看看,神所認可和要求的真正的公義到底是怎麼樣的。所以,當我們開始閱讀神話語之前,讓我們一起禱告,求神賜福今晚的時間:
禱告:天父啊,願我口中所說的、心中所默想的,都被祢悅納。讓那些並不是祢的心意的說話,隨風消逝,毫無果效;但那些從祢而來的話語,求祢把它們深深的藏於我們的心裡,使我們不單單的聽道,而是行道,並且成為一個成長的人。感謝祢讓我們有機會來研讀祢的話語,我們的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名而求,阿們。
有一個故事,講述一位年輕的牧者作他首次講道。而講道完了之後,他熱切地想知道到底他講得有多好。他覺得自己講得不錯,但是他很希望從會眾口中知道自己講得到底好不好。所以,崇拜完了之後,他就到了教堂的後面,跟會友打招呼,等待會友對他講道的評價。其中一位會友說:噢,牧師啊,多謝你的講道,講得很好。另一個說:噢,牧師,有一天你會成為一位偉大的講道家的。噢,牧師,我十分享受你的講道。聽到這些對他講道的稱讚,這位年輕牧者就感到很高興。因此他懷著自信,心想:我要問問祖母,因為我的祖母不會跟我撒謊的。來到祖母身邊,他就問:嫲嫲,我今天的講道怎麼樣呢?祖母就說:你今天的講道很好和具原創性。但卻有一個問題,好的東西就不會是原創,而原創的東西慣常都是不好。
耶穌祂自己都是一位年輕的傳道人,當祂講道完了之後,沒有一個人前來跟祂說:嘩,你真是一個很好的講道人啊。當祂宣講了這篇無與倫比的偉大的講道後,也沒有人前來說:我很享受你的講道。聖經告訴我們,在馬太福音第七章,「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七28-29)。這位年輕的傳道,大概30歲的人,但他的講道卻像帶著權柄一樣。耶穌從哪裡得著權柄?從神而來,因為耶穌是神。神成為人,住在我們中間,我們看見祂的榮耀和權柄,是滿有恩典和真理。祂帶著天國的信息而來,這信息是甚麼?當祂論及天國的時候,這就是祂強調的信息,而神認可的公義不能夠得到,除非我們已經重生。換言之,在登山寶訓裡,耶穌說了最重要的福音。
而福音是甚麼?福音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好消息,我們所有人都知道的,福音本身就是好消息的意思,但是與此同時,有第二部分。當我們要明白好消息是甚麼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明白壞消息是甚麼。假若我們不明白那個壞消息,那麼好消息就完全不合情理。有一位基督教的哲學家這樣說:如果我只有一個小時來宣講福音的話,我會花45分鐘來闡明那個壞消息,就是人得罪了神,而且沒有任何人為的方法可以使人到達天堂。而在餘下來的15分鐘,我會跟他們分享那好消息。相信主耶穌,你必然得救。除非我們明白那個壞消息,否則我們就不能真正領受那個好消息了。而耶穌現在就是把壞消息講給他們聽。是的,祂會告訴他們那個好消息的,但祂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們了解與神律法有關的壞消息。
今天晚上,面對我們要講論的經文,我不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闡明耶穌藉著那六個例子怎麼說明那個壞消息,因為當我在1997年在我自己教會宣講這段經文時,我是用了七堂講道來講論的,而那七堂講道是沒有即時傳譯的,換言之,假若我們要把耶穌那六個例子逐一細論的話,恐怕要講到深宵了。所以,我不能夠把耶穌每一個例子作仔細的釋經,但我告訴你我可以做甚麼,而這是十分有意義和重要的。我可以把耶穌這六個例子,就是六個獨立的珍珠,向你展示把它們串聯在一起的繩子,使你可以看到一整條項鍊。然後我會花點時間向你解釋這亦個例子,讓你明白它們的重要真理。因為當你看見把那些珍珠串聯一起的繩子時,你就會明白這段經文裡的三個原則。要緊記,耶穌所講的一切都是關乎真正的公義與神律法的關係。
第一個原則是一個壞消息,就是無法可達的神的標準。我們在五20找到:「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第二個原則是堅定不移的神的律法,神的律法是不能被改變的,我們在五18-19中看到。但最美麗的原則出現在第三個原則裡,就是五17中提到的神不可思議的供應。因此,今天晚上,與其順著次序來看,我會反轉次序,先看第20節,然後到18-19節,最後是看最美妙絕倫的第17節。
一、無法可達的神的標準(20節)
1. 「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
所以,讓我們逐一來看。首先是無法可達的神的標準。我在第一天已經提到,耶穌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 ,然而,即使是法利賽人也不能勝過法利賽人的義。事實上耶穌把祂對法利賽人最大的批判留給法利賽人,祂斥責他們「你這假冒偽善的人」。對我們現今世代來說,「法利賽人」不是一個受歡迎的名稱。如果你對一個人說「你這法利賽人」,這是一種侮辱。但在耶穌那個年代,如果你向一個人說「你這法利賽人」呢,對方會向你多謝。因為在耶穌的年代,法利賽人是一種榮譽,代表你為人正直、有公義、有學識,遵守律法。文士是律法師,負責抄寫律法、詮釋律法和向人分享律法。因此,猶太人有這樣的一句話:假若世上只有兩個人能上天堂的話,一個是文士,另一個就是法利賽人。但耶穌說,不是,文士和法利賽人都不能進天國。為甚麼?因為耶穌所說的公義是絕對徹底的公義。祂指出神真正的標準,就是無人能及的標準。因此,當祂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時不是指數量,而是指質素。這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公義,因為神所認可的公義,是法利賽人根本就沒有的。
2. 我不能靠良好的道德生活進入天國嗎?
然後,我們可能會問:人能否靠好的道德生活進入天國嗎?讓我給你一個簡單的例子作解釋。好的道德行為的生活就似香水。假若你們被困在一間充滿毒氣的房間裡,而那些毒氣令你不能夠呼吸,你的肺部開始癱瘓,你需要空氣,但是那些毒氣正攻擊你,但你的朋友說:不打緊,我有香水,讓我們多噴些香水。你困在一間毒氣室裡面,香水是無濟於事的。聖經告訴我們,我們所有的義在神面前都是污穢敗壞的,因此,我們是不能靠自己行為進到天國,我們是不能達致神的標準的,因為神是全然聖潔的。當我教授教牧博士學課程時,我告訴我的博士學生,有兩個字你必須好好學習的。而我教授的是教牧領袖學和教牧門訓學,那兩個字就是:I Can’t(我不能)。然後我說,我教你們另外兩個字:God Can(神能)。請記得,這不是兒童主日學,而是博士學課程,教牧博士學課程。不過,有時候最深奧的真理就是最為簡單的,就是我不能,但神能。然後另外四個字:In God I can(在神裡,我能)。然而,我們必須先明白那個壞消息,就是我不能。
六個例子
我們不要墮入那個靠自己好行為的陷阱,無論我們有多好的表現,我們始終不能達到神的標準,因此,為了展示神天國的公義是怎樣的,耶穌給了我們六個例子作說明。在我們迷失於這六個例子之先,這六個例子都共同擁有一個單一的表達方程式,把它們組合起來。
a. 關於憤怒(21-26節)
打開你的聖經,馬太福音五21「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這教導是真確的,我們真的不可殺人,但耶穌卻在第22節說:「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我們在座當中有多少個是殺人犯?我就不是了[粵語傳譯員舉了手,牧師轉身笑看了他一眼,然後笑說:殺人犯,傳譯員說:根據神的標準而論]。若是以真正殺了人而論,我們當中應該沒有一個人是真真正正的殺了一個人的,假若他[牧師是指傳譯員]告訴我他真的殺了人的話,我就擔心了,因為我跟他站得很近。但我們有沒有動怒呢?我們所有人都會動怒。這是神的標準。我們沒有一個人能達到神的標準,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脾氣。
有一個關於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Toscanini)的故事。托斯卡尼尼是一位很出色的樂團指揮,但他的脾氣是非常大的,在樂團排演的時候,他可以惱羞成怒的把他的手錶擲到地上。於是樂團的樂師就給他兩隻手錶,一隻是貴價手錶,另一隻是平價的,而他們告訴他,你排演時只可用那隻平價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脾氣,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怒氣。曾幾何時,有一位海外領袖對我心懷惱怒,但我卻不知道,是他的同工告訴我的,他在惱怒下背著你說了你的壞話。你要緊記,耶穌在這裡不是教導我們,假若你惱怒嗎,停止動怒;祂的教導是很仔細的,「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耶穌是在說明優先次序,與弟兄和好甚至先於向神獻上感謝。猶太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他們認為獻祭給神是重要的,弟兄姊妹沒打緊啦!而耶穌把它倒轉過來,因為對神來說,關係才是重要的。所以,要與你有嫌隙的肢體和好。
你知道我們人性慣常是會怎樣表現的嗎?你惱怒我嗎,我就更加的惱怒你。我決定跟隨耶穌所教導而行。於是,我向那位同工說,請你轉達給你的上司,我們能否會面?告訴他,我可以跟他和你一起我們仨會面,又或者只是我跟他一起會面我都可以;我只想跟他會面而已。
於是我跟他會面,我們談起事情,他說,其實是一場誤會。然後我們一起禱告,互相擁抱,而那位同工也在場,我們就相安無事地繼續快樂地生活。至少我以為會沒事了。然後,我聽聞他仍然惱怒我,於是,我和師母就跟他和他的妻子一起會面。然後他們說,這是一場誤會啦,然後我們又再一起禱告,互相擁抱,然後我們就繼續開心地生活了。直到我從其他單位得知,他仍然在說我的壞話,他仍然惱怒著我。那麼我可以怎麼辦?我向主禱告,說,主啊,我把這弟兄交給祢。因為在這個世界裡,總會有人對你懷有怒氣的,只要確保你沒有惱怒他們就可以了。你領受了恩典,也把恩典傳遞開去。而這就是耶穌處理怒氣與公義的關係。
b. 關於姦淫(27-30節)
第二個例子是關於姦淫,由27至30節。我們活在一個充斥性慾的社會裡,而在世界裡對性有三種不合乎聖經的看法。第一個維多利亞式的道德倫理看法,性是羞恥的事,要逃避的。但性其實是神在婚姻裡所設立的。第二個就是花花公子式的看法,性是玩樂,應該被推崇。第三個是自由放縱的道德倫理看法,認為人人都這樣做,我又沒有刻意推崇,只是容讓它發生,於是社會就出現一種對性妥協的狀態;因為我們的社會是被荷李活所主導的。而不幸的是,在教會裡有基督徒是領受世界的教導,而不是神話語的教導。那麼,耶穌對性的看法又是怎樣?
在五28耶穌說:「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你看到神的標準嗎?姦淫不是指實際行出來的事情,而是一個人的思想和心中的意念,而神審判我們的內心。所以耶穌說,「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五29)。這是甚麼意思?是說你若跌倒就剜掉你的眼睛?若是這樣的話,在教會裡大部分敬虔的牧師和長老就都會是只有一隻眼睛的了,而比較屬世界的就雙眼都沒有了?我告訴你,屬世界的仍然會有雙眼,因為他們根本不理會這樣的教導。那麼耶穌說「剜掉眼睛」到底意思何在?
這是一種誇張的修辭手法,目的是要指出事情的嚴重性。而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所在,我們認為沒有問題的,神卻認為很有問題。因此,我採納了師母給我的意見,她對婚姻有這樣的教導:假若你是單身的,請你不要裝作是已婚;假若你是單身的,就不要隨便與人發生性行為。假若你是已婚的,請你不要裝作是單身,覺得自己可以隨意與別人發生感情和關係。聖潔對神是重要的。
我們不止是說實際肉體行為上的姦淫,我們也是在說我們情感上的姦淫;因為神是看我們的內心。
c. 關於離婚(31-32節)
耶穌說的第三個例子說出我們這個世界有多墮落的是在五31-32關於離婚的問題。離婚真的是一個燙手山芋,它不是一個新問題,是在新約時代已經存在的問題,在耶穌的年代,離婚休妻是很普遍的事情。在猶太拉比學派裡有兩個派別,對離婚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當中的Shammai(煞買)學派是比較嚴謹的學派,是嚴禁離婚的。但另一個拉比學派Hillel(希列)則認為,人可以為各種理由而離婚,只要你寫好休書就可以了。
我們來看看耶穌怎麼說,「又有話說:『人若休妻,就當給她休書。』只是我告訴你們,凡休妻的,若不是為淫亂的緣故,就是叫她作淫婦了;人若娶這被休的婦人,也是犯姦淫了。」(五31-32)。之後在馬太福音十九章,耶穌在那裡再詳盡的闡明,在創造裡神從來沒有設立離婚的。在聖經裡神清楚地說,祂憎恨離婚;但在我們這個破碎的社會,離婚已經十分普遍,即使在教會裡亦是如此。這並不是神給人類的計劃。當我們來看神徹底的公義時,我們要仰望神幫助我們的婚姻。
每一對夫婦,無一例外,總會吵架,總會面對困難的時候,但是在基督裡他們能夠建立他們的婚姻;為甚麼一定要選擇走上離婚的途徑?所以,你們當中那些未婚的,我鼓勵你當你結婚的時候,作出這樣的一個決定:我們一定不要離婚。而這是我和師母在43年前結婚時所作的決定。我們決定,不管發生了甚麼事情,我們一定不會離婚。殺人或許可以,離婚就萬萬不能。有時候你覺得寧願殺死了對方,但在神裡面,祂醫治我們。所以當神沒有說無望的時候,請千萬不要說絕望。我們在基督裡面成長,並且是彼此的在祂裡面一起成長。
其中一個我教導已婚男士的事情是我的屬靈父親教導我的:Edmund,聽你的妻子所說的,你有一個很好的妻子。這位屬靈的父親Benjamin Chew博士曾說:每一次我聽從我妻子所說的,我就有福了;但那些我沒有聽從她所說的,我就做了錯誤的決定。因此,我對我的會友說,已婚的弟兄,聽從你們妻子的意見。而在那堂講道之後,有一個人前來跟我說:牧師,我認同你講道所說的,除了要聽從我妻子的那一部分。他說:你不認識我妻子了,她不像師母呢!我望著他說:是啊,但你也不是 Edmund Chan! 我們需要停止拿我們的配偶跟別人的比較,我們學習一起彼此相愛、彼此成長。有一個婚姻的原則我年少時已學到的,就是假若一對夫婦他們希望兩人走在一起嗎,他們都不能;不過,當他們把焦點放在耶穌身上時,他們愈向耶穌靠近,夫婦二人就愈能彼此親近。
但假若你的配偶不忠時又怎麼樣?有一位基督徒姊妹她的心十分難過,因為她發現她的丈夫有婚外情。她的丈夫欺騙她,使她心碎。她失去了希臘,所以跟丈夫離婚。有一天當她正在敬拜時,神向她說話;因為她曾經說過,主啊,祢希望我做甚麼,請祢告訴我,我一定會去做的。於是神向她說:你去前夫的家,替他打掃家居。打掃那個無賴的家?我不願意!但是她勉強自己遵循神所說的就去了。前夫見到就感到很驚奇,問:你來做甚麼?他根本不想跟她對話,離開家門前只是說:你做甚麼都好,做完之後,鎖上門就是了。她心裡想:主啊,祢叫我來為這樣的一個人清潔他的居所?她心裡淌著淚地替前夫清潔家居。而當她完成清潔離開前對主說:主啊,不要再叫我這樣做。這次我遵循了祢,但不要再有下一次。千萬不要吩咐神不要叫你做甚麼,因為神叫她再一次這樣做,而她第二次服從了。那位丈夫當他回到家時感到很驚奇,因為他的衣服洗燙好了,家居光潔如新,於是就問她:你為甚麼要這樣做?從那個前夫的角度來想,他後來說的,我的妻子常常跟我吵吵鬧鬧的,但在這事上我卻看到她另外的一面。
這另一面就是她遵循神所吩咐的而行,他們開始坐下來,彼此說起話來,開始互相饒恕,開始彼此醫治,最後他們二人復合再婚。我十分認識這對夫婦,這妻子是我的前個人助理,而她的丈夫是我們教會其中一位最好的帶領敬拜的人,每一次當他帶領敬拜的時候,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對那位寬恕人的神、救贖人的神的崇敬。神醫治了他們的婚姻,而他們也在教會裡忠心地服事,直到差不多一年前,這位姊妹退休,現在是一位開心的祖母,照顧她的孫輩。假若耶穌在我們婚姻的中心,祂會醫治。但當我們讓我們的心被矇騙,我們就互相報復,彼此攻擊,而且我們會錯失神給我們的最終目的。
d. 關於誠信(33-37節)
第四個例子耶穌提到的是關於誠信,在五33-37。在這六個例子裡,祂所用的用語是大同小異的,「你們聽過有話這樣說,……但我告訴你們……」。所以在五33-34祂再次說:「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當耶穌這樣說的時候,祂不是說我們不可起誓,舉例你在法庭上需要起誓。有些釋經學者按字面的意思理解,於是說基督徒就不可起誓;但這不是耶穌的意義所在。耶穌是在說,古人吩咐「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因此,除非你真的願意履行誓言的內容,否則,你就不應該起誓。換言之,你要踐行我們內心的誠實,也就是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因為內裡的誠信是門徒其中的一個標記。
有一個故事,說有一位牧師對著會眾說:在座當中如果有人照我上星期所講的讀過馬可福音第十七章的請舉手。於是教堂內有些手舉起來。然後牧師就說,馬可福音只有十六章,沒有第十七章的。而今天我想跟大家宣講的就是誠信和撒謊。誠信是十分重要的。假若你的上司對你說,替我扯一個謊,告訴那人我不在。你會怎樣做?你會否說:「我的上司叫我告訴你他不在辦公室。」有一個真人真事,是一個名叫Gibbo的基督徒的故事。他的上司叫Gibbo為他撒一個謊。Gibbo給了上司一個最好的回答:老闆,如果我可以為你撒謊,那麼,我也可以對你撒謊。(If I can lie for you, I can also lie to you.)而我可以肯定,你一定不希望我對你撒謊,但我不會撒謊,因為我是基督徒。這就是誠信。讓「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e. 關於報復(38-42節)
耶穌講論的第五個例子是關於報復,在五38-42。這裡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我們以為這就是報復,「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但要留心,這裡是禁止性(restrictive),而不是規範性(prescriptive)的。而這也不是給個人的,而是給以色列整個民族的,這條律法本身是限制人過於回應(limits excesses),你不能夠因為失了一隻眼而要求取了一條生命,也就是在一種對等的裁決,以眼還眼,不能索求過多所損失的。其實耶穌要教導的就是不可報復的原則。而當一個基督徒遭受不公平或錯誤的對待時,他的回應就定奪出他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基督徒。弟兄姊妹,我們要學懂回應(respond),而不是反應(react)。反應是衝動的,它們來自我們內裡的情緒或脾氣。當你有可能會說一些令你後悔的說話前,祈禱求神幫助你勒住你的舌頭,小心謹慎你的用字。
f. 關於愛心(43-48節)
接著耶穌講述關於愛仇敵,在五43-48,這是第六個例子。耶穌說:「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曾經有釋經學者這樣說:以惡報善是魔性(To return evil for good is devilish);以善報善是人性(To return good for good is human);以善報惡是神性(To return good for evil is divine)。耶穌說:不要只愛你的鄰舍,要愛你的仇敵,為那些逼迫你的人禱告(五44),若以人性來說,不可能,不過在經歷重生,得著新的、被更新變化的生命裡,這就是可能。我們活在這個墮落的世界裡,看到遭受逼迫的基督徒為那些逼迫他們的人禱告。
愛的相反是甚麼?愛的相反不只是恨,愛的相反是恐懼,愛的相反是沒有安全感,愛的相反是傷害;因為心中恐懼的人不能真正的去愛,沒有安全感的人不能真正的去愛,受了傷害的人不能真正的去愛,因此,假若我們要完全地去愛的話,首先我們要被醫治。而神就是那位醫治我們的。
二、堅定不移的神的律法(18-19節)
這(上述六個例子)就是耶穌首先告訴給我們的壞消息,沒有人能達到神公義的標準。假若你不重生,你就永遠無法達到神的標準。但這裡還有第二個壞消息,就是神的律法是堅定不移的。
1. 神的律法是絕對永恆的
我們在五18-19裡找到。耶穌在18節這樣說:「……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換言之,祂是指出神的律法是絕對永恆的,不會被改變。神的律法既不能被廢掉,也不能被減少。這當然是壞消息,因為我們不能改變律法,因此,神的標準維持不變,而我們也不能達到神的標準。
2. 神的律法是絕對會實現的
耶穌在第18節這樣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而在緊接的第19節,耶穌又說:「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耶穌指出神律法的絕對權威性,沒有人把律法改變。既然律法不能被改變,而且也沒有人能改變它,但律法都要成全,就是神的律法是絕對會實現的。
3. 神的律法有絕對權威
你看到那個壞消息嗎?這是兩方面的壞消息。一方面是神律法的標準是無人能達致的,另一方面就是神的律法是不能被改變的。假若神的律法要求雖高,但卻能改變的話,那麼我們就可能有機會把標準降低。又或者神的律法是不能被改變的,但神卻「隻眼開、隻眼閉」通容一下降低標準,我們或許可以生存。但是,神認可的那徹底的公義是無人能達到的,而神的律法又不能被改變的話,我們就有問題了,因此我們沒有一個人能滿足神律法公義的要求。律法列出最低的要求,但神卻對我有著最高的標準。
三、不可思議的神的供應(17節)
1. 「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但感謝神,耶穌在第17節這樣說:「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們要聽清楚,這確是奇妙的事情,耶穌不是說我來成全律法來成全自己的義,作為神的兒子,祂已經是全然公義的了,耶穌說祂要成全律法,祂是為了我們而成全律法。耶穌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而祂也說,祂「來不是要廢掉」律法,因為律法是不能被廢掉的,而「是要成全」律法,也因此,在基督裡我們就能得著祂的義,神學家稱之為「歸入基督義裡」(imputed righteousness of Christ)。換言之,就如保羅所說的,「 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的義。」(參林後五21)。這是一個神聖的交換,這就是耶穌的使命,耶穌來的世間的目的。
2. 耶穌的關鍵使命!
耶穌在約翰福音十四章對門徒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1-3節)耶穌說祂去是為我們預備地方,於是我們必須要問祂要去哪裡呢?於是我們以為耶穌是說在我父的家有許多住處,祂就是到父的家(天堂)為我們預備地方。但是約翰福音第十四章是一篇臨別宣講,而在這臨別宣講裡,祂是預期了自己的離世,而祂是說,我去上十字架為你預備一條通往天堂的道路。這就是好消息。耶穌拯救。「除他(耶穌)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參徒四21)。
讓我問你一個問題,根據聖經,有多少個上天堂的方法?根據聖經是有三個。當你想斥責我是一個異端之前,請你先聽完我的講解。聖經有哪一卷書討論救恩?羅馬書。留心聽聽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二章所說的:「他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這是第一種上天堂的方法,假若你「恆心行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6-7節)。然後再看第13節:「原來在神面前,不是聽律法的為義,乃是行律法的稱義。」「稱義」(Justified)是一個救恩的字詞。你若滿足了律法的要求,你就能上天堂。保羅明白,在這世界裡有兩類人: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也就是外邦人。他向猶太人說,你們有神的律法,假若你們能滿足律法的要求,神就接納你們進天國。但假若你是外邦人,也就不是猶太人,你沒有神的律法,不要擔心,假若你「恆心行善」就能夠進天國。這是羅馬書第二章所說的。但是在羅馬書第三章,保羅告訴我們一個壞消息:雖然神接受這兩個進天國的方法,不過,可惜的是我們根本不能夠達到要求,因為神的標準是超乎人所能及的高!因為神鑑察我們的內心,而保羅在羅馬書三23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三10)。因為神審判的不單是我們外顯的行為,祂審判的還有我們的內心,所以沒有人能夠完完全全地滿足律法所有的要求,也沒有人能完完全全地行善,因為不是憑我們外顯的行為,而是我們的內心,但我們的內心卻得罪神。所以,到了現在還有多少個方法可以讓我們進到天國?零!沒有方法可以進到天國。
當我們沒有方法、無路可走的時候,神介入並且開出道路,差遣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讓我們只要相信耶穌,我們就能得著進天國的路。耶穌是唯一通往天國的道路,因為神所允許的其餘兩個方法,我們沒有辦法達致。
我舉個例子給你們。請問有甚麼方法從香港去到新加坡?有些人說可以坐飛機,又或者坐船到新加坡。我現在告訴你多一個到新加坡的方法:游泳到新加坡。如果你能憑游泳到達新加坡,你就能到達新加坡了。有多少人能憑游泳而到達新加坡?沒有人能夠。但卻是一種方法,你若能游,就可以。天國都是如此。沒有人能完全滿足律法的要求,沒有人能完全行善,耶穌就是唯一進天國的途徑。
假若今天晚上你是在現場聽道或是透過網路收聽的,讓我們來到主面前且說:感謝神差派耶穌降臨世間。祂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只要相信耶穌,我就得著進天國的道路。因為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時,祂為我滿足了律法一切的要求,這就是福音,這就是世界的希望,這就是神賜給我們要宣講的,壞消息和好消息,「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這是壞消息,但神極愛我們,祂差派祂的兒子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這就是好消息;而這也是神賜給我們的公義,讓我們在我們的門徒生命裡活現出來,因為耶穌的死讓我們能夠得著改變。假若我們沒有改變的話,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為著十字架上被犧牲的聖子心存感恩。
我今天可以跟你說,你可以相信那位為你而死的。有些人說成為門徒很難啊,跟隨耶穌很難啊,我告訴你,只要你愛祂,跟隨耶穌就會很容易;因為只要你在愛裡面,任何事情都會變得容易,容易花時間與祂一起,容易跟隨祂。今天只有一個問題,我們作為基督徒的要回答的是:你愛耶穌嗎?這都是耶穌問彼得的問題:你愛我嗎?我們愛祂,是因祂先愛我們。
對那些正在聆聽但仍未是基督徒的朋友,有一個問題要好好回答的:你生命裡有沒有耶穌。因為在這世界上只有兩類人:就是死的時候沒有耶穌,和死的時候有耶穌。而聖經告訴我們,當我們在基督耶穌裡死去的話,祂會為我們在天國裡預備地方。但假若你不是在基督耶穌裡死去的話,我們要受審判,不是因為神憎惡我們,而是因為祂的律法要被滿足,被成全,而神的律法是不會被減少的。就好像一道電欄柵,上面寫著:帶電,不要觸摸。但你卻不理會警告,依然觸摸那道欄柵,結果觸電而死一樣。但你卻說,我只是摸了一摸。不是你摸了有多少次或多久,而是欄柵本身就是帶電。神的律法是不能改變的,不義的人會死,也是不會改變的。但神卻差派祂的兒子為我們而死,這改變了一切。所以,我的朋友,相信主耶穌,你就能得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除了耶穌!
對那些已經相信耶穌的人,讓我們為耶穌而活,因為我們可以信靠那位為我們而死的。
四、結束禱告
天父啊,我感謝祢,因為在基督耶穌的救恩是完完全全白白的得來的,所以,今天晚上親愛的神啊,開啟我們的眼睛仰望耶穌,讓我們能夠愛祂,因為祂先愛我們。我們感謝祢,奉耶穌的名而求,阿們。
(註:如沒有另加標明經文出處,則所有經文均採用新標點和合本。標題為速記員所加上。)
講員: 曾金發牧師
傳譯: 梁成裕牧師 (粵語),蘇君煌先生(普通話)
速記: 譚佩雲姊妹 (中文), 余麗蘭姊妹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