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屆 奮興會 第10講

第十講 門徒的穩固根基:遵行主話

經文: 馬太福音 7:24-27

引言

        最後的一個晚上,我希望藉此機會感謝港九培靈研經會的籌委會,感謝這麼多年來一直忠心地舉行培靈研經會。97年不是短時間,神子民對神的忠心,和尊崇神的話語是十分寶貴的。你們在香港所作的,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沒有做過。每年一次十天的培靈研經講道,已經舉辦了97年,而我感到榮幸,非常感謝神和籌委會邀請我前來與大家分享神的話語。

        我只不過是耶穌的一名小鼓手,拿著我的小鼓,祂要我到哪裡去,我就到那裡去。有一天,當我禱告的時候,主告訴我:兒子啊,我差派你到華語世界裡去。我不敢跟神爭論,但我卻看不到這怎麼可能。我不太常說華語,然而我感謝主的帶領,但我卻想,這怎麼能實現?因為我在英語世界的事奉日程已經排得滿滿的。

        所以,有一天,當IDMC(銳意門訓)在香港舉行會議時,我和師母一起禱告,決定探望我們舊日就讀的聖經學院前院長麥希真博士。我們跟他享受了一段美好的相交時光,然後就一起禱告和打算告辭離去。但就在離開前,麥院長跟我說:曾牧師,感謝你服事華語世界。如果他是說華語教會,這還有一點可能;但他說華語世界,那就不太可能了。

        然後有一天,我的好朋友陳世欽牧師(Joshua Ting),他當時正帶領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CCCOWE),於是他邀請我到該中心講道。他說,這將會是華福會歷來首次我們只有一位講員,講論一個主題,就是門徒培訓,他們希望我能應邀出席主領,也會向華語世界廣播。

        而數年前,當我第一次獲邀在港九培靈研經會宣講信息,但需要撥出十天,我怎也划不出十天時間,但恰巧那十天碰上是在我的安息年假期間。我跟執事會主席商討,那是我的安息假,但是主感動我向華語世界宣講祂的話語,這次邀請是十天講道會,我能否接受這邀請?我和執事會每個星期六都一起禱告,我們這樣做已經38年了,在禱告中亦有這一種屬靈的迴響,於是執事會說:曾牧師,你就接受港九培靈研經會這邀請到香港講道罷。我決定宣講舊約智者的訓誨:傳道書(註:曾金發牧師是2017年第89屆港九培靈研經會奮興會講員,其講道總題是:「傳道書研讀:活出以神為中心的生命」) 。而今年,我就找來新約聖經裡的講道人,祂名叫耶穌。

1. 耶穌看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它的根基

        所以,我很高興能在過去九天與大家一起研讀登山寶訓;今晚來到第十天,將會研讀馬太福音第七章最後的部分。

        每一位講員都會知道,講道的總結是非常重要的,而今天晚上,來到耶穌這篇無與倫比的講道的總結,而祂在這裡強調了一個重要的原則 --- 我們生命裡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人生的根基。

2. 你人生的根基在哪?你在甚麼東西上建造人生?

        讓我們來看馬太福音七24「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你生命的根基是甚麼?你在甚麼東西上建造你的人生?而你在其上又建造了甚麼?對於耶穌來說,根基就是所有一切最重要的,而讓我們一起有更清晰的視野,看得更透徹些。

一、看得更透徹

        耶穌在講道的結束部分說了一個比喻。比喻裡是一個聰明人和無知的人的對比,「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這是一個對比。當「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根基立在磐石上的房子總不倒塌」,但那蓋在沙土上的「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這又是一個對比。為了明白這些對比的能力和耶穌的原則的深刻意義,我們必須先看看比喻中相同的地方。

1. 兩個相似的人

        首先,這裡有兩個相似的人,這兩個人有相同願望,就是要蓋一間房子。在這比喻裡,不是一個很渴望建造房子,另一個則對建造房子毫無意欲。這兩個人都有著相同能力。在這比喻裡,不是聰明人知道怎樣蓋房子,而無知的人則對建造房子一無所知。而這兩個相似的人也有著相同資源。在這比喻裡,不是一個富翁建造豪宅,另一個則是窮乏人只能建造一間茅屋。換言之,是兩個相似的人,懷著相同的願望、有著相同的能力相同的資源來建造房子。

2. 兩座相似的房子

        而他們所建造的也是兩座相似的房子。兩座房子都是設計相同的,比喻裡沒有說其中一間設計完善,另一間則是設計馬虎。兩座房子都是材料相同的,比喻裡沒有說其中一間是用水泥石頭興建,另一間則是以草木搭建;相同的材料。兩座房子都是工藝相同的,比喻裡沒有說其中一間工藝超卓,另一間則是工藝劣拙。換言之,是兩座相似的房子,有著相同的設計、以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工藝來建成的。

3. 面對相似的情況

        而它們面對一場暴風雨的相似情況,比喻裡不是一間面對黑雨(暴雨),而另一間則是面對絲絲小雨,也不是一間面對颱風的狂風暴雨,而另一間是微風細雨;不過它們卻有兩個完全不同的結局!一間房子屹立不倒,另一間卻倒塌毀壞。於是我們就要問:為甚麼兩個相似的人,建造兩座相似的房子,面對相同的情況,一間房子屹立不倒,另一間卻倒塌毀壞,而耶穌說,那間「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竟出現兩個完全不同的結局?

        答案就在乎根基!從地面上來看,這兩間房子是一樣的;  從地面上來看,這兩間房子都是建造得美輪美奐的;但分別就在於地面以下,也就是它們的根基。根基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數年前我患了後頸痛,朋友告訴我要向脊椎醫師(脊醫)求診。而這對夫婦告訴我,他們認識一位非常好的脊醫可以介紹給我。於是我就拿著他們的介紹去找這位脊醫。這位脊醫看起來似一位年輕的功夫大師,他的穿著如李小龍,白色汗衫,黑色長褲,看上去就如一位功夫大師。他叫我平躺下來,但我說,我後頸痛,於是他就搖啊,扭啊我的腳。我就想,頸是上面,腳是下面,有關係嗎?所以,當他替我按摩我的腳踝時,我就說,我後頸痛。他回答說,我知道,然後繼續按摩我的腳,並一直向上,由膝蓋到腰盤。

        然後我就想,我不希望浪費他的時間,也不想浪費我的時間,想想是不是我說得不清楚呢?於是我就指指我的頸,說我是後頸痛,指著痛的位置給他看。而這一次他說,我知道,我現在是從你的根基替你治療。然後他來到我的肩膊,告訴我肩膊有些僵梗,於是替我轉轉肩膊後,肩膊就完全沒事了。然後他就來到頸部。他說了些很厲害很重要的話,我說,我要把它記下來,因為作為一位講道人,或許某天可以拿來作為例子說明。因為他所說的實在十分有意思。

        來到我的頸部時,他說,我並不擔心你的頸痛問題有多嚴重,我只關心你面對這痛要多久。我說,太有智慧了。作為一位牧者,我知道教會裡有許多不同的「奇難雜症」,現在我不再擔心那些「奇難雜症」有多嚴重,我只關心教會面對這問題要多久。我們要從我們的根基來開始。

二、三個深刻的教訓
        在今晚這段經文裡,我希望跟大家分享三個深刻的教訓。
1. 聽見跟遵行神的話語大不同
        第一個教訓是聽見神的話語和遵行神的話語的分別。第24節說,「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而對比是在第26節「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留心,同一個動詞出現在第24和26節:「聽見」;第24節「凡聽見我這話」,而在第26節是完全一樣的,「凡聽見我這話」。你要明白,問題不在於聰明人聽見,無知的人沒有聽見,他們兩人都有聽見的;比喻裡不是說一個人聽得很靈敏,而另一個則是失聰或有聽障,他們兩人都聽得清清楚楚的。兩人都是聽見神的話語的,比喻裡不是說一個人聽見神的話語,另一個聽到童話故事。他們是從同一個來源、同一位講員聽見神的話語的。比喻裡不是說一個人從耶穌這偉大的講員聽見神的話,而另一個人就從一個很爛的講員口中聽見神的話;不是啊,他們都是聽見耶穌的說話,而且兩人都是專心地聆聽耶穌的宣講,甚至可能有人記錄耶穌所說的;分別不在於他們的聽見,而是,正如耶穌所說的,一個是「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而另一個則是「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這就是分別所在!遵行是何等重要。

        有一個故事,講述一位年輕的傳道,他很緊張擔心的。因為當他講道時,他總是忘記他想說的。於是,他去聖經學院找一位教授講道學的老教授。他說,教授,我有這個問題,當我講道時,總是忘記想說的。教授就跟他說,我教你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很有效的。當你講道時忘記了你想要說的時,就重複再講你剛才所說過的。於是那位年輕傳道就牢牢記住:重複、重複、重複。在下一個主日,他宣講耶穌再來,而在他的講道裡,他說到耶穌說:我快來了(I am coming),然後,他忘記了接下來要說的,但他記得教授所教的「重複」,於是他重複說:我快來了。不過,他仍然記不起接下來要說甚麼,腦海一片空白,於是他就以更強烈的方式再次重複說:我快來了。但因為他太緊張,從講台的梯級上跌了下來,滾到一位年長的婦女的面前,他很尷尬就向那位可愛的姊妹說,我十分抱歉,我真的十分抱歉。但這位年長的姊妹說:傳道啊,沒關係的,是我的錯。你說了三次,我快來了,但我卻沒有移開。那不是你聽見甚麼,而你所做的是甚麼。這就是耶穌所要強調的。

        這不只是聽見這無與倫比的講道登山寶訓,也不是在過去的十晚有曾金發向你所宣講的,他只不過是曾金發。你能否想像一下,假若你邀請了耶穌基督,過去的十個晚上是耶穌基督向你講道的話,我一定會排隊想一聽我的主的講道,這是我主所說的:不只是聽見,而是「聽見就去行」,假若你「聽見不去行」的話就是無知的人!這就是耶穌偉大講章的結語。祂說,你「聽見就必須去行」,因為「聽見而不去行」神的話,兩者的結果是有著天壤之別的;這是耶穌所強調的,也是聖經所強調的。

        我們來看看「大使命」。「大使命」記錄在馬太福音二十八18-20「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是「凡我所吩咐你們的」是所有,不是一些或部分,這就是「大使命」嗎?不是!我們錯過了耶穌所說的,耶穌不是說要去萬國,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讀得仔細些,而是教訓他們遵守凡我所吩咐你們的。教訓他們遵守,教訓他們實踐、行出來。你看到兩者的分別嗎?不單單是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而是教訓他們來實踐,來遵守耶穌所吩咐我們的;就因著這原因,我們才需要在教會進行門徒培訓;為甚麼門徒訓練那麼重要?因為單單的宣講是不足以改變生命的,除非是門徒培訓和建立人成為門徒。這不是說講道沒有能力,也不是說講道不重要,我已經花了40 年的人生來宣講神的話語,然而重要的是教訓他們行走在跟隨主的道路上,學習神的話語,以及活出神話語的教導,甚至是我們感到不願意實踐神話語的時候。因為當我們把神滿有能力的話語應用在生活裡時,就能彰顯神話語的能力。耶穌所教導的,不單單是新約的教導,祂也強調舊約的教導。

        約書亞記一8這樣說「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因此你就會遵行、你就會實踐、你就會順服,這是神話語所強調的。因為我們不是以我們口所聲稱或心所想的來定義我們,而是由所行所作的定義我們。

        今天晚上所選唱的其中一首詩歌十分觸動我。因為那是一首當我禱告時常在我心裡泛起的詩歌:「依靠、遵從,這是豐盛生命;要在主裡常歡欣,惟藉依靠、遵從。」(《恩頌聖歌》355首〈依靠遵從〉)當我要在生命中作出一個重大的決定時,我一如以往,主啊,請引領我,我會跟隨祢。無論是或大或小的決定,這是我心所渴望的,主啊,我是耶穌的小鼓手,我帶著我的小鼓,祢要我往哪裡去我就往那裡去。而我發現跟隨天父引領的喜樂,與神同行,按神旨意而活,就有喜樂;這是真實的,蒙福的。

        雅各書一22「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此,假若我們只是聽道而不行道的話,就是「自己欺哄自己。」假若你忘記了我這十個晚上所說的,緊記耶穌的總結:你必須要行道,你必須要信靠神,你必須順服神。因為當你行道、信靠和順服,登山寶訓一切的教導都會走在一起;因為當你行道、信靠和順服,所有原則都會與你的生命聯合起來。但假若你不行道,即或有一百晚或一百篇講道都不會改變我們的生命。因此,第一個教訓是:聽道和行道是大不同的。

2. 根基通常是看不見的,但面對危機時就顯露無遺
        許多年前,當李光耀擔任新加坡總理時,他在植樹日種下第一棵樹。他在花柏山上種下這一棵樹,開啟了日後的植樹日。有一天,當面對經濟危機時,有人寫了一篇文章到新加坡的《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文裡提到,在經濟風暴裡,我們必須學像總理所種的樹,它面迎風暴仍然屹立不倒,而在該報紙上刊有那棵樹的一幀照片。

        有負責管理公園和休憩的官員對樹木有很深厚的知識,當他看到那張相片時,他感到驚訝,簡直不能置信。他認為必須要走到山上,看看那棵樹,要親自檢視和確認一下,因為有點不對勁。他上到山,找到那棵樹,發現它正在枯死。怎麼總理的樹會枯萎的?因為它是總理所種的樹,所以工人就在樹的四周用水泥建了一道圍牆,而因為這道水泥圍牆阻礙了樹根的生長,不能深入泥土裡。有人告訴我,在香港有許多樹都是這樣,被水泥牆圍著。於是那位男子寫信到《海峽時報》說,我們不希望像總理的樹,相反,我希望我們能有深厚的根基。根部和根基都是重要的,因為從地面上看起來可能不錯,因為真正的挑戰和實相是在地面以下,然而,在地面以下的根基是看不見的,因此,這裡的原則是,我們在暗裡沒有人見到而作的,一是建造我們的根基,一是危害我們的根基。

        在生命裡有三層建築,一個是向上的上部建築,一個是橫向的水平建築,最後一個是向下的底部建築。上部建築代表我們的成就,好像一幢高聳美麗的大廈,所有名銜、職位和所有成功和成就,構成這上部建築,讓人看到我們有多成功。然而,我們真正是怎樣的人不是看這上部建築,因為還有其餘兩層建築。一個是橫向水平的建築物,就是與我們最親密的人,例如我們的家人、我們的配偶、兒女,以及我們親密的朋友,都是深深認識我們的。然而有一個更深入的建築,就是下部底層的建築,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看見,但神卻知道和看到。你和我的根基建得怎麼樣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能看見;但是神知道,神看到。因此,耶穌呼召我們要小心謹慎建造我們的根基,不要妥協。

        那個人之所以被稱為「無知的人」不是一個愚蠢(stupid)的人,他是無知,因為他缺乏道德,但其實他是一個很醒目和實際的人,也懂得計算,我學了這句廣東話:好實際(務實)。他是一個算盡錙銖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造價便宜得多,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進度又快得多,把房子蓋在沙土上是容易和快點竣工;把房子蓋在磐石上十分困難啊,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造價高昂,不便宜,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進度又不快,很慢。所以他就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這裡有多常下雨?下的雨有多大?於是他自己想,雨應該都不會太差吧,既然把房子蓋在沙土上又便宜又快又易,就把房子蓋在沙土上吧,應該可以的,沒事的。他以為自己很聰明,但耶穌卻說,這是無知,因為當意想不到的風暴來到,意想不到的危機來到時,沒有根基的就只會倒塌,並且倒塌得很大。因此在教會生活裡作門徒和門徒訓練建造根基是十分重要的,當危機來臨時,因為有根基就不容易倒塌。我們是計算好代價,且願意付上把房子蓋在磐石上的費用。

3. 建立在神話語上的生命終必堅立
        到了第三個教訓,就是建立在神話語上的生命終必堅立。第25節「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而對比出現在第27節「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你生命的根基是甚麼?你在甚麼東西上建造生命?我們知道必須建造在神話語上的,但我告訴你關鍵的挑戰是甚麼。

        我們相信神的話語是根基,又知道聖經作為根基是何等重要,基督徒的世界觀又是何等重要,神學道德的根基又是何等重要。於是,我們說對了,我們希望以神的話語作為根基,然而人生的風暴來到,但是我們還未及把生命的根基穩固地建造在這磐石上,因此,本該是對神話語有信心的,但疑惑和氣餒走進來,影響了我們的感覺/感受(feelings),而感覺影響了我們的選擇;所有廣告商都知道這點的,因此,他們為某些東西賣廣告時,就不是販賣事實,而是販賣感覺;你買這產品,就能令你酷起來;蘋果向你兜售產品時,他們不會告訴你說明書上的一切,而是向你展現它光滑漂亮的產品,這就是酷。我們許多時候是憑感覺來作選擇的,而選擇影響我們的行為。

        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離開神的話語,因為我們的行為在我們內心裡建立了一定的信念系統,結果我們建立另一個新的信念系統,已經不再是以神的話語作為根基,而是以世界的信念為根基,因此,我們現在有了兩個系統,一個是神的話語,另一個是世界。在主日,我們就回到神話語上,歌頌哈利路亞,聆聽神話語。星期一早上,我們回到辦公室,把聖經擱置在一旁,進入世界。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所以我們要成為食物鏈層更強的人,但小組晚上聚會時間到,於是我走回到神話語裡去。我研讀神話語,分享神話語但是沒有實踐,沒有行道,作事是在另一個世界,因為我的行為已經進入了世界裡去。

        我們的生命裡不能有兩個操作系統,或兩種原始碼,沒有一個電腦系統能同時以兩套不同的作業系統來操作的,所以,在我們的靈裡不能有兩套信念系統,可以怎樣做?有三個選擇。有一些信徒深陷在世界裡,於是放棄神話語,因為神話語要求太大,太難了,他們就完完全全的倒退。因此,有許多基督徒倒退是因為根本就沒有根基。為人父母的要為兒女的生命建造根基,牧者和教會領袖要為會友的生命建造根基,否則當危機來到,他們就會離開神,而在西方社會,有許多人已經信仰解體,放棄了信仰;甚至是著名的基督教領袖,有基督教敬拜帶領者已經決定不再作基督徒了。發生了甚麼事?因為他們沒有根基!

        第二個選擇:我們離開世界,回到神話語裡去認罪悔改,向神說:主啊,對不起,我無知,我錯了,我希望回歸祢真理、祢的真實和祢的話語裡去。我希望能活出祢話語的教導。這些回轉的人,他們內心充滿屬靈之火,生命再次活過來,在他們的生命裡有喜樂、有火熱和有熱情。他們進入一個與耶穌同行的信心歷險之旅,所有事情都被改變過來,他們以耶穌門徒的身分回到辦公室,以耶穌門徒的身分進入鄰舍,希望能為神大發熱心;這是第二個選擇。

        很不幸地,在現實生活裡,不是只有這兩個選擇,而是還有第三個選擇,也是普世教會許多基督徒選取了的這個選擇。他們把持著兩個操作系統:世界和聖經。同時活在兩個操作系統裡其實是不可能的,他們既不想退後躺平,但又不敢悔改回轉,所以第三個選擇就是他們只是「得把口」(意即:誇誇而談,光說不做)。在普世教會裡,有許多基督徒只是光說不做的,他們是「主日信徒」,有些更差,他們是”CEO” – Christmas and Easter Only Christians(只是聖誕節和復活節崇拜的信徒),他們的基督徒生命根本就是虛無空白。這不是登山寶訓所說的,這不是耶穌所教導和提升祂門徒成為徹底門徒的本質,但可惜的是,這是現今世界各地許多教會的實相,我們不冷也不熱;而當危機來到,因著沒有根基,就隨流離去。當面對人生的危機時,他們惱怒神;在危難裡變得苦毒,因為他們的生命沒有根基。

三、結論
        你生命的根基是甚麼?你在甚麼東西上建造自己的生命?需要重新藉著神的話語經歷神,使我們透過經文看見主耶穌。因為聖經不是一本只有信息的書,聖經是一本「相遇」的書,是我們與大能的神相遇的書。聖經容讓我們進入與神親密的關係裡,讓我們認識祂、敬拜祂和遵從順服祂。遵從順服與否,只取決於一件事情上,就是遵從順服與否是取決於信靠還是不信。假若信靠神,我們就會遵從順服神;假若沒有信靠和不信的話,我們就不能遵從順服神。

        問題是,甚麼是信靠的根基?答案就是:神的話語。因為「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參羅十17)這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我想和大家藉著新約聖經路加福音二十四章來分享聖經的大能。這是我其中一段最喜愛的經文,它是充滿奇妙的一章經文。

        那是記述兩位門徒正前往以馬忤斯路上的故事。以馬忤斯與「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里」的路程,兩位門徒中「一個名叫革流巴」,另一位就不知名字,我認為可能是革流巴的妻子。他們離開耶路撒冷,突然間「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但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因為他們不能認出耶穌,所以耶穌就問他們,「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甚麼事呢?」「他們就站住,臉上帶著愁容」望向這位陌生人,革流巴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所出的事嗎?」耶穌就問:「甚麼事呢?」

        耶穌這樣問不是因為祂不知道答案,而是祂想知道那兩個門徒的答案。他們說:「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神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有大能。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再者,我們中間有幾個婦女使我們驚奇;她們清早到了墳墓那裡,不見他的身體,就回來告訴我們,說看見了天使顯現,說他活了。又有我們的幾個人往墳墓那裡去,所遇見的正如婦女們所說的,只是沒有看見他。」而其中一位門徒說,我們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不知道耶穌的身體去了哪裡。

        而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他們的根基不穩固,耶穌來就是要再次鞏固他們的根基,耶穌「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說明「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然而,祂已經從死裡復活。

        假若我是耶穌的話,我不會這樣做。假若我是耶穌,而門徒說不知道耶穌的身體去了哪裡。我就會說:看啊!無知的人啊,我已經復活了!讓我們一起慶祝吧!耶穌沒有這樣做,因為祂比我聰明,祂帶領他們再次回歸到神的話語裡。而當他們邊談邊走的時候,「日頭已經平西了」他們到了以馬忤斯,「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他們卻強留他,說:『時候晚了,日頭已經平西了,請你同我們住下吧!』」於是「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到了坐席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忽然耶穌不見了」。假若我是耶穌,我不會這樣做。我會留下來繼續與他們一起團契相交,因為有許多話題可以談的,為甚麼「忽然耶穌不見了」?因為有一個神聖的相遇正等候祂。而那個神聖的相遇將發生在耶路撒冷,也就是「二十五里」之外。

        我們回來看看這兩位門徒,耶穌忽然不見了使他們感到十分雀躍興奮,為甚麼那麼雀躍?假若我是其中一位,我就會驚嘆,很神奇的魔術表現啊,瞬間消失不見影蹤!他們不是這樣。「他們彼此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他們心裡火熱,於是「他們就立時起身,回耶路撒冷去」這是在夜間黑暗裡走回那二十五里的路回到耶路撒冷。假若能時光倒流讓我回到聖經裡某個時刻的話,這會是其中一個我希望能回到的,與這兩位門徒一起在夜裡趕回耶路撒冷。因為我就能聽到他們在路上所說的一切。當我們讀路加福音二十四章,作者提到「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以馬忤斯」,但我們甚少提到這兩位門徒從以馬忤斯回來的事。在他們前往以馬忤斯時,他們是灰心的,感到十分失落和迷茫;然而,當這兩位門徒從以馬忤斯回去耶路撒冷時,他們是歡喜若狂的,感到被照亮。分別在哪裡?同樣是那二十五里的路程,同樣是那兩位門徒,分別在於他們與那位復活了的主相遇。

        留心他們在那次相遇中極其重要的焦點,在他們與復活主相遇裡,主把他們帶回到聖經裡面去,「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這就是今天門徒培訓所需要的,就是在神話語上建立穩固的根基。

        讓我以一個故事作完結,並與大家一起應用今天的教導。這是一個來自Robert Summers所撰寫的著作The Wonder of the Word of God裡的故事,有一位在堪薩斯城的男士,在他工作的地方遇上爆炸意外,他嚴重受傷,面容盡毀,失去雙手,且因此失明。當他康復過來時,他其中一個最大的遺憾就是他從此不能再讀聖經了。而因為沒有了雙手,他也不能閱讀盲人凸字。然後他知道有一位在英國的女士,能夠以嘴唇來閱讀盲人凸字,因此他拿來一本盲人凸字的聖經,把聖經貼著嘴唇,看看他能否再次讀到聖經。然而,他嘴唇的神經嚴重受損,他完全感覺不到那些凸字,因此那本為盲人而設的盲人凸字聖經對他來說毫無作用。他開始哭起來,於是他把那本盲人凸字聖經拿近自己,他的舌頭接觸到那本聖經,而他感覺到他的舌頭可以感覺到那些凸字,因此,他學習用舌頭來閱讀盲人凸字版本的聖經。而他以舌頭來閱讀凸字版本聖經讀了四次。今天我們有眼睛可以看到聖經,我們在座當中有許多人受了教育能閱讀,但我們仍然忽視聖經。對某些人來說,用舌頭來舐聖經可能有點難看,但對於那位男士來說,聖經「比蜜甘甜」,因為神的話語是他的生命之源。他愛神的話語。

        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開啟對神話語熱愛的心,勤讀聖經,它會改變你的生命。聆聽神的話語,它會改變你的生命。研讀神的話語,它會改變你的生命。真的嗎?不是。這是錯誤的。我們又再次錯誤理解耶穌所說的話。耶穌說你若「聽見我這話」、研讀我這話、閱讀我這話、討論我這話,但你卻「不去行我這話」,你就是自己欺哄自己,你就是「無知的人」;而這就是教會受矇騙和成為無知的原因。當我們不認識,就妄下結論,如果我們多讀聖經,多研習聖經,多認識聖經,我就可以了。從地面上表面看來你是可以的,從地面上看來,我們還不錯的,但是當生命的「雨淋,水沖,風吹」來到時,痛苦和傷害來到時,迷惑來到時,你的根基就會顯示你是否真正能站立得穩,抑或你會隨流失去,偏離神而進到世界裡去;還是你「腳踏兩條船」,兩邊討好,只是光說不做,成為「得把口」的信徒?

        因為通往成長的唯一路徑就是遵行神話語的教導,除此以外,再沒有其他途徑。因此,我希望在完結時給大家一個特別的應用,因為在許多查經或研經小組我們常常問,你這星期會怎樣應用神的話語?於是我們就分享彼此的應用。而到了下星期,又再查考聖經後又再問同一條問題,你這星期會怎樣應用神的話語?又再重複分享彼此的看法。請大家明白,查考聖經,分享彼此的應用並不是建立你的根基,只有當你實踐你的應用時,把神話語落實應用在你生活上時,這才會改變生命。因此,我建議你在查經小組裡問一條更加好的問題,不要再問「你這星期會怎樣應用神的話語?」,相反要問:「你如何應用神的話語,並發現它是有益的?」(In what way have you applied God’s Word and found it beneficial in this teaching?)否則,我參加了小組,分享了我希望應用的,但是我從來沒有落實應用過,過了不多時日,我就培養自己不會落實應用神的教導了。我自己的查經小組是每星期一次的,一年有52個星期,這52個應用我若不知道該如何落實,就會感到灰心失意。

        讓我再說一次聖經是一個與神相遇的地方,讓我們再一次的敬拜祂,再一次愛神;我們愛神是因為神先愛我們,從我們的靈裡湧出對神極大的感恩,從我們的信靠和感恩裡帶來遵從和降服,而這就是登山寶訓的祕密和大能,遵從神的話語。假若我們說我沒有能力遵從,其實我們沒有一個人有這樣的能力來遵從的,需要其他人彼此鼓勵;實行這教導確實是有果效的,神真的很奇妙!要彼此鼓勵實踐應用神話語,彼此鼓勵信靠神話語,而當我們一起來遵從神,又以我們的順服來彼此鼓勵,我們就是建造一個門徒群體;如此我們的教會復興,如此我們改變世界;就是神的話語。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四、結束禱告
        天父啊,感謝祢的話語,祢的啟示,祢從天上給我們的情書。主啊,我們軟弱,有時候感到要遵從祢話語十分困難,有時候我們離開祢,然而,祢的恩典憐憫每早晨都是新的,祢的信實何其廣大,正因為祢的恩典憐憫每早晨都是新的,祢再次赦免我們,潔淨我們;而因為祢的信實何其廣大,祢讓我們能對祢有更大的信心,因此,每一個早晨,我們領受從祢而來的潔淨和信心。

        我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我結束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生命的根基是甚麼?你在甚麼東西上建造你的生命?今天晚上正是時候讓我們一起來,並且說:我願意在神話語上建造我的生命。假若這是你的決定和渴望的話,我願意為你禱告。這確實十分重要,因為這是與我們的根基攸關的。而假若你說:主啊,讓我的根基向下扎根更深,我渴望把我生命的根基建造在神話語上;若這是你的渴望的話,請你高舉你的手,高舉你的手。在這最後的一個晚上,我向那些與我一同高舉了手的人說,請你與我一同站立起來,表明我願意把我生命的根基建造在神話語上。九十七年的培靈研經會,我們來向主說,主啊,我們要重新委身於祢的聖經,不只是理論,我們渴望實踐祢話語的教導,而且彼此幫助,互相鼓勵,因為被踐行出來的聖言是大有能力,能改變我們的生命,神話語有改變我們家庭的能力,神話語有改變我們教會的能力,神話語有改變我們國家的能力,神話語有改變世界的能力。

        今天晚上,主啊,我們知道我們是軟弱的,但祢是剛強的,幫助我們為門徒生命建造一個堅實的根基,我們決心要在生命裡實踐神話語,決心要建造一個堅實的根基;天父啊,請垂聽我們向祢的禱告,在祢的話語上建造一個深厚穩固的根基,因為這是復興教會的關鍵,這是改變我們的世界的關鍵,我們向祢話語的權能屈身跪拜,為著這個培靈研經會獻上感恩,帶領我們回到神聖的聖經裡去,我們以感謝的心來禱告,乃是靠著耶穌奇妙的名而求,阿們。

(註:如沒有另加標明經文出處,則所有經文均採用新標點和合本。)


講員: 曾金發牧師
傳譯: 梁成裕牧師 (粵語),梁逸軒博士(普通話)
速記: 譚佩雲姊妹 (中文), 余麗蘭姊妹 (英文)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