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屆 講道會 第4講

第四講  建立生命中的戰友

經文: 腓立比書 1:1-11

活在大都會裡,基督徒常受潮流和壓力影響,生命價值起了改變而不自知。因此要靜下來,在急速的生活裡重整生命的價值觀和優次。過程中說不定會受攻擊試探,但神會賜下屬靈的兒女,就是弟兄姊妹作我們的戰友,同走十架道路。在屬靈爭戰中,不可能孤軍作戰,不應做獨行俠;與生命中的戰友彼此守望。

 

不能孤軍作戰。

 

親密的戰友關係,如何建立?舊約大衞和約拿單情誼深厚,心相契合;新約保羅和腓立比教會的情份,也異常親密。他歐洲的宣教,第一站到了腓立比。每逢安息日在郊外的河邊有小組,向敬虔的婦女宣道,多人信主,當中早期歸主的,在這特殊環境中,腓立比教會建立起來,保羅第三次的宣教旅程中,還兩度探望這城。他靠織帳棚自供自給,所有教會的供應都拒收,唯獨腓立比教會的供給,他卻欣然接受,皆因他們對他的愛特別深厚。保羅視他們為福音夥伴,一同在神面前得恩,可說是親密戰友。究竟保羅與腓立比教會的關係何以如此親密?

 

1. 自謙的使徒

 

保羅十三封書信中,開首多半自稱為使徒,只有向三家教會(羅馬、提多及腓立比)謙稱為僕人,有基督耶穌之僕或奴隸之意味(腓一1)。而他在前兩函除自稱為基督僕人,更加上奉召作使徒的補充。唯獨致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他才直稱自己是基督的僕人,並無註釋。保羅故意這樣自稱,是因該教會起了紛爭,一度與他同工的友阿爹和循都基起了衝突,所以他以身作則,教她們謙卑的功課。其後為了福音,他身陷囹圄也在所不惜 ---- 腓立比監獄中的夜半歌聲,是當地兄姊們耳熟能詳的。這位偉大的使徒,從不強調使徒的身分,他和藹謙讓,不怕吃虧;教人樂於親近,與他建立親密的夥伴關係。

 

今日人人強調權益,甚麼身分應有甚麼權益。然而,要建立親密關係,必先學保羅,默默耕耘,放棄權益,逾時工作,裝備信徒,如此便倍受敬重。若教牧、長執、信徒都高談權益,教會會變成甚麼模樣?幾年前,香港教會更新運動調查,在一千二百多家教會中,任職少於六年的牧者佔百分之七十。大部分不會留在同一 教會超過六年,試問,這與世俗人不斷跳槽的風氣有何分別?長期服事同一教會的佔少數,相信主因肯定是人强調自己的權益。要建立親密關係,各人要放下自我, 不再事事講求權益。

 

昔日,耶穌和門徒共進逾越節最後晚餐,沒有人招呼他們,彼得身為耶穌的大弟子,可能心想洗腳的事必定有人擔承,自己毋用操勞了。約翰可能也會想:身為那被愛的門徒,倒水洗腳的事有別人代勞。猶大也可能想自己身為財政大臣,把錢管好便行了…。但是耶穌二話不說,脫下外袍,束起腰帶來替門徒洗腳,把門徒嚇得目瞪口呆。耶穌說:「你稱我為夫子,為主,你們說的是。」既然耶穌為主,為夫子,也肯替門徒洗腳,所以門徒也當彼此洗腳。

 

主耶穌身為夫子,當然有權接受門徒替他洗腳,但他卻放下權益,起來伺候門徒。二千年後,這故事所生的力量仍舊打動我們,教我們從主身上學習謙卑的功課。人肯降卑,放下權益,別人一定被打動。

 

2. 彼此服事

 

當耶和華思念祂子民時,便有行動;祝福拯救便臨到。保羅致腓立比教會書說:「我每逢想念你們…便感謝神。」(腓一3-5)這話可翻作「我每逢想起你們思念我的時候,…便感謝神。」四章十節:「我靠主大大的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這是說到教會差派以巴弗提到監獄中服事保羅。

 

話說呂底亞一家受洗之後,呂底亞便強留保羅;供應他、服事他的宣教團隊。此外,當保羅從馬其頓下到帖撒羅尼迦的時候,只有腓立比教會供應他的需要(腓四15-16)。可見他們服事的心多强烈;而受服事的一方,總覺安慰。腓立比書又稱為監獄書信,短短四章,喜樂一詞出現逾廿次;令人訝異的是,到底淪為階下囚的保羅,為何仍可寫出這部喜樂的福音。保羅雖在極大的苦況裡,卻深受腓立比教會善待,書中說:「你們要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這也是他喜樂的原委。

 

過去我每天習慣帶午飯,把之前一晚餘下的飯菜,作翌日午間的便當。小兒十五歲那年,發育中的他一晚胃口奇佳,不斷加飯,直至飯煲內只餘一瓢飯才停下來,說要留給我翌日享用。翌日中午當我想起兒子懂事了,吃着他讓給我的飯菜,豈不甜上心頭嗎?保羅受腓立比教會兄姊服事時,豈不甘甜如蜜呢?無論你服事人抑或受人服事,都會無比快慰。

 

數年前探望退休後定居德國小鎮的宣教士 --- 年近九十的寬姑娘。我們幾個人乘坐計程車,但連司機也迷了路,到埗時比原定遲了半小時。抵達約定的地點時,眼前站着滿頭白髮、身穿灰色大衣的老太婆。她瑟縮在巴士站旁,寒風刮着她的臉,使她滿臉通紅,但見我們下車,便上前用客家話招呼我們(她在中國和香港事奉達五十年之久,精通客家話)。之後領我們進一家唐餐館,以豐盛菜餚款接。用餐完畢,我們欲悄悄往樓面結賬時,老闆卻說:不必了,這位老人家兩週前已預繳餐費了。

 

這位宣教士一生服事中國,她願繼續服事華人,請我們吃豐富的唐餐。餐後領我們到她家中小聚,分享她自製的餡餅和下午茶,令我們賓至如歸,感激不已。弟兄姊妹,勿錯過良機,在你四周、教會裡、團契裡的需要多着!想建立生命的戰友,便要學習付出,服事人,又受人服事。

 

3. 風雨同路

 

保羅走筆至此,感恩莫名地說:「我為你們眾人有這樣的意念,原是應當的;因你們常在我心裡,無論我是在捆鎖之中,是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腓一7)這裡所說的恩是指福音夥伴的情誼,秘訣就在相互間的忠信,同心守望。在這個「一沉百踩」的世界裡,當你春風得意時,四周都是朋友; 當你落寞失意時,朋友便頓失影踪。但能夠像保羅與腓立比教會的信徒那樣忠誠守望,風雨同路,不離不棄的,真是稀有。

 

一位美國波士頓教會的牧者──Rev. Gordon Macdonald,是我就讀神學時學院的客座講師。他牧養一所數千人的教會,教會受神重用,更差派宣教士往世界各地。他講道字字珠璣,但可惜在一九八五年被揭發與秘書有染,公開認罪,黯然離職。

 

之後三年,他與妻子Gail隱居毗鄰波士頓的森林,經歷深切痛悔。後來他復出主理另一在紐約的教會。直至一九九五年,重獲前曾任職的波士頓教會復聘 為主任牧師,事發於他失敗跌倒後十年。他在復職當日,見證過去十年,他最潦倒孤單之時,猶幸有賢內助不離不棄,兩對執事伉儷支持,保持聯絡,定時關心,為他禱告。但願我們同樣能以寬宏大量的心去接納、寬恕別人的過失。

 

4. 彼此代禱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腓一9)保羅為腓立比教會禱告,也感謝對方常思念他,為他禱告。循例式的代禱,與有跟進和關心的禱告不同。真誠的彼此代禱,大有能力,能教人感受得到。某次我主領佈道會,但當晚我仍感預備不足。到達會場,我忐忑不安;幸得十多位代禱勇士接力代禱,心中釋然。背後有人支持我打這福音的仗,我坦然釋放神的話,結束前呼召人歸主,回應是空前的好,台前和通道都站滿了決志者。我步下台階,唯有感恩,若非聖靈動工,不可能有此果效。

 

弟兄姊妹祈禱出來的能力,令我刻骨銘心,也深明講道叫人回轉,全是神的靈工作。今天,我站在培靈會講道,挑戰和壓力都是空前的。但我知道自己教會有一群少年人正為我禱告,他們支持我,叫我心中輕省。

 

建立親密關係,豈能缺少代禱。從這十一節經文中看到生命戰友之間的關係,就是彼此服事,彼此寬心,彼此代禱。基督徒要走得勝的道路,生命的戰友便不可缺少;無戰友替你瞻前顧後,單獨上路,孤身面對困境,是難有突破的。

 

並肩同走十字架之路

 

主教人處理仇恨問題時說,當我們帶着禮物到祭壇前,想起弟兄之間尚有嫌隙,人際關係有虧欠,就應先放下禮物,跑去與弟兄復和,再來獻祭。先復和、後獻祭,才蒙神悅納。

 

不要中撒但的詭計,雖然建立戰友要付代價,但如此我們方能經歷平安和喜樂。今天,你教會裡可能仍有人際的衝突,但你願否回應主說:我願獻上給於主, 努力建立生命的戰友,也願成為弟兄姊妹的戰友,多為他們代禱,彼此守望扶持 ? 當仇敵在城門口駡陣之時,我們袋裡充滿利箭,便不致羞愧。

 

歡迎你作此抉擇,重新開始。主用得着你,用得着我,願大家都真心誠意,並肩同走十字架之路。


講員: 羅祖澄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