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屆 奮興會 第8講

第八講 得勝者的凱歌

經文: 啟示錄 12:10-12

美國初期的歷史,基督徒的夏令會,有一首詩歌是慶祝打敗了撒但的凱旋歌。長達十八節,副歌說:「呼喊、呼喊、我們呼嘁!逐步得勝,我們呼喊,魔鬼就要哭,哈利路亞!」初期的基督徒可能較為豪放坦誠。

 

啟示錄將最後的得勝,向我們描述之前,(10-12)這段聖經告訴我們聖徒如何受患難,在患難中繼續得勝。第一世紀在該撒之下受逼迫的使徒,只不過反映日後繼續遭受逼迫,但至終得勝。

 

天上現出大異象 第十二章開頭記載有個懷孕的婦人即將生產孩子,她象徵神的選民以色列的母親,她辛苦呼喊。第二個象徵,在正要生產的婦人面前站著一條龍,代表魔鬼。魔鬼正向神表示忿怒和反抗,在婦人面前等待要吞吃她將生產的孩子。耶穌降生時,豈不是有惡勢力要殺害祂嗎?表面上似乎是人的工作,事實上乃魔鬼操縱的陰謀。

 

魔鬼是迷惑普天下的(9)那婦人生下的男孩子,就是彌賽亞,神命定祂統治宇宙。我們的主受死、復活、升天坐在天上父的右邊;主的得勝就顯明了。那代表蒙救贖的彌賽亞之道,要逃到曠野去,在那裏受安慰。當神的教會遭受逼迫,在那裏得到保護;世上的居民常為逃避他們的政府,但神的慈愛卻看顧屬祂的人時刻與他們同在。聖經說天上發生戰爭,魔鬼意圖在天上,神的寶座上,佔據統治的地位;這場爭戰,撒但和牠的使者都被扔到地下去了。這個事實反映耶穌說的話:「我看見撒但和牠的使者都墜落。」無論此事發生於何時,都足見全能者能力的彰顯;從此之後,撒但再無計可施了。這更反映出神的教會的得勝。魔鬼既無法侵害那初生的男孩,便千方百計向神的子民進攻。魔鬼攻擊的對象是那班守神誡命,為耶穌作見證的人。(十二17)今日仍有許多敵對的勢力,向教會攻擊;如果我們不留心魔鬼的詭計,就將成為信徒的致命傷。聖經明說:基督徒的爭戰,不是屬血氣的爭戰;我們非但在肉身上爭戰,我們當向屬靈界的掌權者邪惡的勢力爭戰。因為魔鬼控制一切從地獄而來的勢力;向著神的教會和神的工作摧殘;自從人類歷史開始以來,而且還要繼續下去,我們向著龍──魔鬼爭戰。

 

靠主得勝 天上的聲音提醒我們,神的教會仍然是得勝的教會。撒但是個打敗仗的敵人,在天上明亮的光中;得勝的呼聲在天上,也在地上你我生活之中。天上有大聲音說:「我神的救恩、能力、國度、並祂基督的權柄,現在都來到了;因為那在我們神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十二10)神戰勝了撒但,顯明了基督徒過著得勝的生活。神已經把拯救賜給我們了,基督國度的統治已被建立。藉著耶穌的死而復活,我們蒙神拯救,蒙神膏立的人,能夠在榮耀中過生活。所以今天你不至於在失敗之中,在魔鬼恐嚇之下過生活,我們不再懼怕魔鬼的控告和恐嚇;因為那在基督耶穌裏的,就不再定罪了。這並非聖徒得到所謂消極的自由,乃是「弟兄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11

 

第十二章11節用三言兩語說明了我們基督徒得勝的原因:

 

(一)羔羊的血

 

在天上快樂的詩歌中,一再以羔羊的血為題。血是得勝信息最主要的因素,藉著耶穌基督甘心流出的寶血;撒但罪惡一切枷鎖都失效,藉著耶穌的寶血,我們免為魔鬼的俘擄了。

 

有一故事講財主想進天堂,他站在天堂門口;天使問他:「進天堂的暗號是甚麼?答了問題才可進入。」財主說:「我曾為教會多多捐款,依我的道德標準,眾所公認是毫無疑問的,當然我能夠佔個天上的位置。」天使說:「天堂的暗號不是這個。」財主只好失望地走了。接著又來個一表人才的,天使照例問他。這人說:「我服事神的教會,我是牧師,我奉神之命作了很多公義的事;我應得天上給我的榮耀。」天使說:「進天堂的暗號不是這個。」他只好走開。繼之,來了一位老婆婆,她彎彎的背顯示她多年的勞苦;她雙眼閃爍,面有榮光。天使一問她暗語,她立即舉手唱詩:「耶穌的寶血,哈利路亞,把我潔淨的血。」珍珠門立刻打開了,這個親愛的靈魂進入這美麗的城時;天上的詩班,都加入她剛才所唱「血」的詩歌。這古老的故事可能太過淺陋,但其中教訓我們應當牢記:欲進天堂,惟靠耶穌基督的寶血。

 

(二)自己所見證的道

 

他們見證的道,說出神的信息,如何向迷失的世界傳達的途徑,他們首先的責任要宣講福音。救贖的真理包含將真理傳遞出去。你毋須作個受過訓練的神學家或有恩賜的講員;你只要告訴人,自己所經歷的,所看見的和所聽見的。這並非信條,而是基督徒與主同活,自然活出的生命。據我所知,有個商人多年來用他的商店,作為耶穌福音的地方,四圍的人都到過他的雜貨店,聽他講耶穌的救恩。有時看見老年姊妹派發單張,找機會傳講耶穌;就算講幾句話也是好的。有一次,一間大學的女生,搭車時一路看聖經,旁坐的女搭客說,從來沒有人這樣在巴士上看聖經的;於是她就利用機會與旁坐者講見證。各位!這裏有個功課大家必須學習;她說:「我們的生活方式與世俗人不同,或者他們要覺得希奇為何有不同之處呢?……」她繼續講下去,旁坐者聽完了,說:「我從未聽過有人講的像你這麼動聽的,我還有個朋友坐在第二行;你所講的如果她聽見是很合適的,我可以和他換個位置,讓他坐在你旁邊聽。」這位大學生多了個機會為耶穌講見證。還未講完,前面有位男士很感興趣地說:「剛才你說甚麼,最好能講給我聽。」正講時,又有一人很好奇地說:「請你講大聲一點,讓大家可聽得到。」巴士到了總站,司機轉過頭說:「你再講多一些,我也聽。」女生心裏暗自「哈利路亞。」各位!當你心裏有負擔時,這個失喪的世界,真是願意聽到慈愛救主的福音。教會的得勝,和基督徒所做的事有特別關係。彼得對耶穌說:「主啊!你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回頭向彼得說:「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勢不能勝過祂。」(太十六18)耶穌基督的勝利是何等偉大,是有計劃的勝利。當耶穌的跟從者高舉祂,祂就呼召更多人跟從祂時,撒但要敗退。當你決心要傳揚時,傳一個又一個,把主的福音向世界所有的人傳揚;只要基督徒用乘數表傳遞福音的方法,沒有一樣事物能攔阻我們的主耶穌;使魔鬼地獄之門被震動,魔鬼就要失敗。

 

(三)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自己性命

 

他們甘心為基督的寶血作見證,對主忠心的程度極高,不顧一切,甚至死也不足惜;天天順服主,背起十字架;到了真正委身的時候,他就出去歌唱。

 

美國有一個教會,門上刻了些字「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當感謝祂,稱頌祂的名。」(詩一百4)在教會引述這段聖經最為合適。各位!當你進入聖殿,你的心境是否帶著唱詩歡樂呢?因為我們是祂草場的羊;所以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牧人把羊從草場帶到耶路撒冷進入聖殿,惟一原因進到聖殿被殺獻於神的祭壇上。這是指我們說的,我們是神草場上的羊。讓我們明白,我們得著耶穌基督的福音;我們用口唇見證主,同時我們委身給主,甚至於死都願意!我們是耶穌用祂的寶血買贖回來的,不再屬於自己了。我們將來有盼望,乃因耶穌愛我們、買贖我們。故此,聖經一再提醒信徒,靠自己是死的;向世界死了,向神卻應是活著。使徒保羅說:「我們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十四8)各位!如果我們這樣獻上自己,魔鬼便無計可施了。無論任何環境,只如此委身,就能從世界罪惡的捆鎖中得釋放。

 

數年前,非洲烏干達有次叛亂,時至今日這個國家仍常有叛亂。那次的叛軍到了福音站強迫牧師和校長退出來,其實他們不願離開;但在無可選擇之餘地,於是被迫上了一輛貨車開走。不多時,到了河畔,車就停在橋邊。叛軍在那裏打盹。牧師在危急關頭,仍記得問那位校長信主的程度如何?校長說:「我真正相信耶穌了。」牧師在自己的日記簿上寫給他的太太說明時間,並說:「我並不是這樣死了。」叛軍決定採取行動,命令牧師跳出貨車上橋,他只好聽從,當他行盡人生最後一程之時,他忽高聲唱:「有一地比日中更光彩,雖遙遠我因信望得見,我天父在那地常等待,有預備極安樂的房間。到日期,我樂意,與眾聖同聚會在美地;到日期,我樂意,與眾聖同聚會在美地。」雖然他在橋上被叛軍槍殺了,他的屍體被踢下河中;但楊能牧師永遠唱著這首詩歌。那位校長心想自己是第二個被害者;可是他覺得奇怪,叛軍仍在打盹;所以他就駕車逃生,他說牧師面臨死亡邊緣;還不停的唱詩;連叛軍也覺希奇。

 

未知我們中間哪位願意為主獻上肉身的性命,在我們心靈裏,應隨時作好準備,把身體當作活祭獻上;在耶穌基督先為我們獻上生命的亮光中,我們獻上是理所當然的。惟有如此向主獻身,我們可以加天上群眾行列同唱天上的詩歌。將來如何,現在還未顯明,但當主顯明的時候,我們要像我們的主;那時我們要親眼看見主的本像;那日萬膝要跪拜在祂的面前,萬口承認耶穌是主,歸榮耀給天父。

 

天上的群眾在寶座四圍高聲歡呼歌唱:「耶穌基督的救恩、權柄、能力、國度都來臨了,控告我們弟兄的惡者被摔下了。」從今以後,毋須懼怕!毋須受苦;不再受邪惡的世界恐嚇,不再被困於飄盪不定痛苦之中;因為耶穌基督已經得到最後的勝利。天上所慶祝的,就是因為這個實際的情況。你若不是活在耶穌基督的得勝裏面,你就放棄了你的權利!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已往曾失敗過,受世界壓力的侵害,你曾失去耶穌給你的喜樂。有的人盡所能妥協,一隻腳站在天上,一隻腳站在世界;所以你的心充滿苦惱失敗。難道你不相信神給你有美好的預備嗎?難道你不加入得勝教會的勝利歡呼嗎?聖經告訴我們,弟兄勝過祂,是因得勝羔羊的血,靠著我們所見證的道;因為我們甚至於死,也不愛惜自己的性命。你是否有此經驗?若是未有,今晚請你進入這個經驗的實際裏面,請你當機立斷,不再猶豫。你既曾經承認主耶穌的名,你今天晚上向我們的主完全投降;讓祂作你生命的主,你向祂承認曾經偏行己路,三心兩意,不冷不熱;現在決意再來跟從祂,今晚完成你的心願。進一步把自己生命的主權交給主,向主投降。


講員: 高文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