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屆 研經會 第3講

第三講 以色列的王來了(續講一)

昨天我們講到以色列的王來了。作者幾方面介紹以色列的王怎樣來到,因時間關係,今天續講(三1-11)。從第二章看見猶太人拒絕主,但主卻被外邦人所接受;作者很快跨越耶穌頭三十年時間,急於將主獻身、獻國的事介紹出來。這一段可分三部份來看。

 

基督的準備

 

基督的先鋒(三1-12

 

這裏看見基督的先鋒,是用舊約的服裝、身份和權柄,來預備人的心。他一出來便宣稱:「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天國究竟指甚麼?許多人有不同意見,首先我們看天國的意義;天國就是以天上的權柄來管理的國度,這天國可以是屬靈的或屬地的,在乎講的和聽的,彼此的了解是甚麼。既然宣講天國的是施洗約翰,他是舊約最後的先知,聽眾也是活在舊約時代的人,所以要從舊約來尋找天國的意義。神透過先知拿單將天國的應許賜給大衛王,(撒下七14-16),這應許慢慢成為舊約聖徒的盼望。透過先知、僕人等,堅定神向以色列國應許國度的來臨。所羅門之約,大、小先知,(詩八十九篇)等國度的應許,(賽二11,六十五章,彌五章,番三章,珥二章),神在以色列人歷史中,透過先知們不斷向他們堅立這約。所以「大衛的國度」成為他們熱切盼望實現的一個盼望;也是他們恆久禱告的中心。雖然國家滅亡,但在歸國時期,他們也沒有忘記這大衛的國度應許啊。在兩約之間時期,他們的心志更熾烈。兩約的文學活潑地將這天國的盼望表達出來,所以這天國從施洗約翰口中說出,他們便聯想到神應許大衛的國度。當約翰認識耶穌後,他更加努力向當時的人宣講,因為天國的王已經來到了。

 

天國雖受地理環境所界限,如同地上的國度;但不是失去屬靈的要求,進入這國度必須按照神對人屬靈的要求,纔可進去。人必須要悔改,這是最基本屬靈要求;人必須要重生纔可進入神的國。所以施洗約翰指出人必須悔改。在舊約中多處預告,沒有悔改的,不單不能進入天國,反有審判。施洗約翰強調的悔改水禮,靠著這水禮;看出當時的人有沒有決志。這個水禮稱為赦罪的水禮。當他們接受施洗約翰的水禮,便接納他的信息;等候天國來臨,進入國度。(徒十九3-4)幫助我們明白這水禮的意義。

 

基督的水禮(13-17節)

 

主正式開始工作前,來到約但河,承認先鋒的信息,接受他的水禮。基督的水禮引起各種不同的解釋,首先我們要明白水禮的意義。水禮基本上是「認同」的行動,一個人接受水禮,便是認同施水禮傳信息的人。施洗約翰拒絕耶穌受洗,因為他以為彌賽亞是不需要悔改的;但耶穌堅持要接受水禮。從(三15)祂自己的解釋,祂認同施洗約翰的信息:「你們應該悔改」。他要盡上諸般的義,他要有義人的名銜;纔出來工作,所以要接受水禮。否則不能被人接納。「暫且許我」,指出有時間因素,目前需要如此行,可見耶穌一生遵守律法要求。在接受水禮的過程中,神的靈便降臨主耶穌身上,應驗(賽十一章)的預言,「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應驗(詩二篇和賽四十二章)的話,這幾段都是彌賽亞預言,印證耶穌是彌賽亞;所以後來門徒約翰記載耶穌接受水禮「顯明給以色列人」(約一31)。故此主的水禮有三方面的意義:

 

一、認同施洗約翰的信息。

 

二、與本國的人認同,成為神國中的一份子。

 

三、祂是神差遣而來的彌賽亞。

 

基督的試探(四1-11

 

從第一至第三章,耶穌在各方面成為彌賽亞俱備十足,祂成為以色列的王是毫無疑問的。但還有一重要試驗或試探在後頭。除三一真神外,最大的力量由魔鬼而來。如果耶穌能經得起魔鬼的試探,祂便可以成為彌賽亞,(四1)指耶穌接受試探,是經過聖靈的催引,可見得到神的特許和計劃,要考驗祂的愛子能否成為以色列的彌賽亞。耶穌在三方面接受試探:石頭變成食物

 

魔鬼對祂說:「你若是神的兒子」,「若」在文法上,可作「既」,既是神的兒子,魔鬼承認祂有彌賽亞的權柄;但指出祂可用自己的權柄,來滿足自己肉體的需要。

 

從殿頂咷下

 

按照猶太人傳統,彌賽亞會出現在聖殿最高的地方,這是他出現的記號。魔鬼叫耶穌跳下,然後神會保護祂。

 

崇拜魔鬼得全地

 

神早已答允將全地賜予彌賽亞,但神給祂愛子全地的權柄,是要經過十字架道路。現在撒但要引誘主,使祂不需要上十字架也可得冠冕,所以第三個試探對主特別有吸引力。

 

在每一次的試探和要求,我們的主都不為撒但所誘;祂對神的旨意完全絕對順服,可見主是人人可信服的彌賽亞。這三個試探與主成為彌賽亞建立國度有關。

 

以色列的國度來了(四12至十章)

 

作者介紹了彌賽亞的可靠性,便將祂的工作握要敘述。當時有一習慣,每一個王工作之先;有一先鋒為他開路預備人心,宣告王的來臨。但這王會待先鋒結束工作之後,纔正式工作。所以(四12)是要緊轉捩點:「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作者借這句話指出兩件事:第一,主耶穌等先鋒結束工作後,纔正式工作;這是按照當時的習慣。第二,當時國家領袖對彌賽亞先鋒所傳的信息,沒有好感,便將施洗約翰下在監裏。可見他們對天國的信息耳朵發沉,心蒙脂油。於是主便來到迦百農居住,避免與國家領袖正面衝突。迦百農是主宣道的大本營,主開始祂的建國大計,主所傳的信息與施洗約翰一樣,(太四17)作者在(四23-24)用精簡的筆法將主的工作作一結論,作者介紹主三方面的工作:

 

教訓

 

在會堂裏教訓,教訓天國的福音和律法的說話,這信息與舊約天國來臨有關。

 

傳講天國的福音

 

教訓是小組性,傳講是大眾性。

 

醫治百姓

 

百姓是以色列人,當時許多不同病症的人都到耶穌那裏,要祂醫好他們,舊約多處指出,當彌賽亞出現,便會行神蹟。

 

這三方面指出主耶穌就是舊約所指的彌賽亞。祂將人帶到神的國度裏,藉著神蹟奇事,證明祂是真正的彌賽亞,(賽卅五5-6)稱為彌賽亞的預言。醫病趕鬼,都是彌賽亞的權柄。所以當時的人看見耶穌所行的,信的人便多了。不單加利利各地,連外邦人聚居的敘利亞,主的名聲被傳開了。

 

王的宣言(五至七章)

 

每一個王建立國度時均有他的憲章、要求、計劃。主向準天國的人宣佈,也是如此。這些條件若是接受的,天國便可實現;拒絕的,天國便不能實現。當時耶穌走遍加利利、敘利亞和低加波利,很多人跟隨祂。祂便登上一個山教訓他們。奧古斯丁稱這段為「登山寶訓」,歷世歷代信徒喜愛的經文,尤其是八福。我們分析五至七章可作兩大段:

 

天國子民的特徵(五1-16

 

若要進入天國,需要擁有天國的特性。作者從八方面指出,每一方面都是從「有福的」開始。主教訓信徒,但聽眾中有真有假,這八福與天國的建立,及與舊約有關國度預言均吻合。「得安慰」指彌賽亞的安慰;「承受地土」指承受天國;「得飽足」指在國裏得義的飽足;「蒙憐恤」指在國度裏蒙憐恤;「得見神」指在國度裏看見神;「稱為神的兒子」指在國度裏的名稱;「承受天國」指享受國度。仔細查考,便看見八福與國度的預言有密切關係。這都是猶太人日夕所盼望的,這些福包括屬靈的、屬物質的,只有在這國度裏方可實現。

 

除了八福外,(13-16節)指出天國子民的責任。作「鹽」和「光」,鹽的功用固然是保持食物不腐壞,但根據(路十四34-35)耶穌的一個比喻,鹽的另一個功用是叫土地肥沃,使農產豐收。作天國的子民,一方面保持對神的忠心,另一方面使世上在屬靈上得到大豐收。光的作用剛剛相反,鹽是隱藏性;光是顯明性,兩方面皆要強調。天國的子民,一方面要作隱藏的工作,另一方面要作明顯的工作。


講員: 馬有藻博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