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到《主禱文》最末一句「直到永遠,阿們。」,希望大家每次祈求至此,不是瞬即思想要趕往那裡?讀到這裡,好像甚麼都祈求完了,還有甚麼可說呢?禱告說:「直到永遠」,其實不是沒有時間觀念。《聖經》中的「永生」觀念不是說人死後才能進入這階段,而是信耶穌則得永生。凡在今生今世認識獨一真神並祂差來的耶穌基督便有永生,永恆的生命與今生的生命相對,不是就時間上而言,而是就素質而言。今天,各位擁有著「出黑暗,入光明」的生命,離開撒但威嚇,不再懼怕死亡。大家得著一與別不同的生命是因耶穌基督的關係;今日,永恆的生命在你、在我裡頭。同樣,《新、舊約》題到永遠,上文下理不是指世界結束,乃指我們要面對神的時候;因為我們與神面對面的時候,用不著再求神救我們脫離兇惡。說歷史的人可能會這樣詮釋「直到永遠」 -- 天長地久,永無窮盡。很奇怪,《聖經》為何沒告訴我們太多有關永恆的事情,我們實在太好奇了,若經文稍有題及,我們便抓著不放。例如末日撒但要如何的墮落?天堂是否真如《聖經》所形容「黃金街,碧玉城」那樣,其實《啟示錄》所引用的典故是說信徒經歷患難以後,神怎樣以極珍貴的裝飾賞賜他們。有點像一個丈夫向太太賠罪時所說:「我離棄你不過片時,卻要施大恩將你收回。我的怒氣漲溢,頃刻之間向你掩面,卻要以永遠的慈愛憐恤你。……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賽五四7-8,10》重要的是在永恆的歷史當中,你、我所經歷的是一位怎麼樣的神?「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您的,直到永遠。」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基督說過一則比喻,教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不是把神比作那不義的官,要我們到祂那裡苦苦哀求才答允。耶穌的焦點在針對人禱告會有灰心的態度,所以要我們學那寡婦一樣,就算對著一個不義的官,仍不灰心。我們活在這世代中,在時間的考驗裡也許會有灰心的時候,《聖經》從沒有說過, 信徒一禱告,神馬上就答應。如果神真的有求必應,那千千萬萬信徒生命的素質(如:忍耐、盼望、信心等)就培養不出來了。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您的,世代無窮;這句話裡有個時間的向度。神創造歷史,掌管歷史,祂在歷史中拯救、管理、看顧我們。從《創》至《啟》都在談歷史,在《創》之前,《啟》之後卻談永恆。《主禱文》中這句「爰及世世(直到永遠)」,讓我們看到神的應許,馬太列出耶穌的家譜乃為要強調耶穌是大衛的子孫:「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太一17》《馬太福音》是用希臘文寫成,從《一2-16》他告訴我們每位先祖的名字,一個名字代表一個故事,都有一段歷史。從亞伯拉罕到大衛約五百年,從大衛到被擄至巴比倫約五百年,從被擄至巴比倫到基督又約五百年。
「猶大從他瑪氐生法勒斯;……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波阿斯從路得生俄備得;……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 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太一3-16》這段經文道出了五位女性的名字,前幾位不是用來配襯馬利亞的,她們在《聖經》中都有很高的評價。這家譜也太有意思,記載超過一千五百年的歷史,逾五十人的名字。到耶穌降生,天使對馬利亞說,要生一子名叫耶穌,因祂要將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跟著作出一個總結:「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22-23》不錯,神與亞伯拉罕同在,也與我們同在。名字背後所見證的就是人類歷史,就是生命歷程裡神怎樣與人同在。《太》第一章就帶出神同在的信息, 至最末一章記載耶穌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浸;凡我所教訓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廿八19-20》同樣要帶出神同在的信息。神與亞伯拉罕同在,直到耶穌基督降生一直都與人同在,從基督升天直到世界的末了,永遠與人同在。「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十八19-20》原來只要有兩三個人同心聚會,神就在其中。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神的,世代無窮,這就是《馬太福音》的主題。
從亞伯拉罕蒙召出迦勒底的吾珥,進入迦南,死時安葬在麥比拉洞。其後,子孫下到埃及受奴役,在曠野漂流四十年,人數有增無減。進入迦南取代非利士人 成為該地的主人,其後靠士師的興起幫助,到大衛十四代,歷史進程一直朝好的方面進發,足證有神同在。後改朝換代直到巴比倫入侵,被擄,國勢一直向下滑落; 此王行耶和華看為正的事,彼王行耶和華看為惡的事,約西亞王的改革挽救不了瑪拿西王的邪惡。從大衛的黃金時期,結果南、北兩國亡於當時興起的亞述及巴比倫帝國。自被巴比倫擄掠之後,人民流散各地,從這被擄時期到基督又有十四代。馬太告訴我們神一直與我們同在。我們中國也一樣,從兩漢三代,到列強瓜分,八國聯軍入京,割讓租界,鴉片戰爭,殖民地時代,神仍然與我們同在。或許你像亞伯拉罕、大衛、希西家、約西亞一樣,在那彎曲悖謬的世代裡影響了那一代;全家歸主,忠心事奉神,個人的順服福及子孫後代。又或許你是他瑪、喇合、拔示巴、路得、馬利亞,神同樣要祝福你,與你同在。
在歷史當中,在每人的生命裡頭,無論你是亞伯拉罕、大衛、希西家……這些轟轟烈烈,青史留名的屬靈偉人,抑或不見經傳,或被人輕看為出身不良、寂寂無名的婦女,神也必與你同在。在人類歷史進程中,不是停在耶穌基督那裡,回顧舊約歷史,神與人同在。當馬太前瞻的時候,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已賜給耶穌基督了,所以我們要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教他們遵守神的話,耶穌就常與我們同在。從耶穌基督降生到祂再來,我們已進到末世,一個歷史最後的階段,站在馬太的立場,面對這艱難的日子,神怎樣在過去的歲月與我們同在,今天仍是一如既往的與我們同在。因此,我們今日從新約教會時期到初期教會時期,從初期教會時期到教父時期,從教父時期到中古時期,從中古時期到改教時期,從改教時期到啟蒙時期,從啟蒙時期到宣教運動,從宣教運動到中華歸主。從一九二八年到二零零一年神仍舊與我們同在,無論有兩、三個人同心合意在父面前禱告,基督就與我們同在。是這應許幫助我們用禱告來面對末世,且在艱難的日子常常禱告,非靠人的血氣和熱誠,或靠甚麼屬靈力量;乃靠神始終不變的應許。神在人類歷史中有奇妙的作為,我們只要把握著神與我們同在,就可以挺胸昂首,翹首前瞻,等候基督的再來。在歷史的現實裡,亞伯拉罕出吾珥,到大衛定都耶路撒冷,至百姓被擄,至基督在羅馬殖民統治下出生。教會在逼迫中,基督福音竟被大大傳開 -- 由歐洲遍傳全世界各地。中國教會經歷五十年火的試煉,信徒從三十餘萬人增至一千五百萬人,見證著神與我們同在。在禱告中,當我們說「阿們」之時,就是誠心所願的意思。「阿們」同樣有站立得穩的意思,當我們在末世洪流沖激和鍛鍊之中;全因神有應許我們才靠得住,站得穩。因為深知國度、權柄、榮耀都屬乎神,又確信神與我們同在,是我們的把握。
我們在這二零零一年回望一九二八年,要為中國教會感恩,一九七八年培靈會仍守著:「常常禱告,不可灰心」的教訓。深信到了二零二八年,二零七八年, 國度,權柄,榮耀仍舊屬乎神。神的應許讓我們每一代的信徒,在神面前禱告說:「阿們,阿們,神與我們同在。」縱不曉得前面的五個月或五年會變成怎樣,仍信守著「神與我們同在」這寶貴的應許。
講員: 李思敬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