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屆 研經會 第8講

第八講 愛得更無顧忌

經文: 路加福音 15:1-32

我們繼續進入史上最偉大的故事,很多人這樣稱呼路加福音15章。正如上次所提,這段經文被稱為福音中的福音,耶穌用最純正的方法來講福音,尤其是『揮霍兒子的比喻』(The Prodigal Son),其實最正確的稱呼是『揮霍上帝的比喻』(The Prodigal God)。只有我們了解耶穌時代的中東文化背景,這個比喻真的能帶來救贖的功效。

當我們閱讀和思考這段比喻時候,我們要記住重要的兩點。

第一,耶穌要回應文士和法利賽人對他們的指控。他們自認為以色列律法和神的守護者,熱心地保護神的名聲,很有價值的心志。對他們來說,耶穌在羞辱神的名字,也連累以色列人面對失去祝福的危機。因為罪人和稅吏都被耶穌吸引,想靠近祂,匪夷所思的是,耶穌也想靠近他們。耶穌『接待』他們:『歡迎他們,當作家人一般親』匪夷所思!

耶穌甚至跟他們一起吃飯,更匪夷所思。在中東文化裡,跟人吃飯代表完全的接納。耶穌讓文士法利賽人大大震驚,於是他們帶著厭惡和憤怒指控耶穌:『這個人接納罪人,還跟他們一起吃飯!』因為這個羞辱以色列律法和以色列的神。拿撒勒人耶穌,真丟臉!耶穌以路加福音15章的比喻來回應指控。

第二樣更重要一點,耶穌在描繪一幅永生神的圖畫。透過三個比喻,耶穌給我們看到這位神是誰,是怎樣的。而我們可以相信這幅圖畫,因為畫家就是神的獨生子,祂是從天父的心進到我們當中。當耶穌在比喻裡打開祂的心,尤其是在『揮霍的兒子們』的比喻裡,他提升了這個震驚和匪夷所思的程度,導致祂被文士和法利賽人釘死。

『耶穌又說:某人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子。我們要看到父親怎樣跟大兒子互動,否則會錯失重點。我們先重溫爸爸和小兒子的互動。小兒子跟爸爸要求他的遺產,打碎了爸爸的心,他等於要爸爸死,但讓人驚訝地,爸爸應允了他,把三分之一的家產給了小兒子。小兒子把家產變成現金,遠走高飛,浪費一切。幸好他遇到了飢荒,情況差到一個地步,他淪落到餵豬,甚至很想吃豬吃的。然後耶穌在17節說:『他醒悟過來』他記得他爸爸很好,慷慨對待自己的工人,所以他決定回家了。

他回家是一個極大的賭注,他知道有甚麼在等他:村民對他的譏笑,長者對他的敵意和怒氣,哥哥對他的輕蔑,以及父親的排斥。但因為他情急拚命,他願意承受這一切。他回家了,只希望成為父親的一個僱工,他想好要說甚麼了,三部份(18-19節)。第一部份:『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第二部份:『我再也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第三部份:『就讓我作你的一個雇工吧。』這已經足夠憐憫了,他明白他得罪天和父親,他無法再得到兒子名分,他知道父親絕對有理由拒絕他。

當他來到村莊門口時,父親對小兒子所做的每一項,在當時文化來說全都出人意外,我刻意說『每一樣』:父親在等候和期盼小兒子;看到他時父親朝著他奔跑,對這個年紀和地位的男人來說是個羞恥的行動;父親緊抱著他,儘管小兒子又髒又臭;並且他不停親吻他,儘管他又臭又髒,匪夷所思!透過這些行動裡,父親親自承擔兒子的羞辱。現在,不論村民、鄉親父老、哥哥,他們原本要怎樣對待小兒子,現在他們也要這樣看待父親了。父親不聽小兒子提出的做僱工的要求,反而命令其他工人:給他最好的袍子,就是父親的袍子;給他代表父親權威,有刻印的戒指;給他鞋子穿,代表兒子名分;殺了肥牛犢,平時只給極其尊貴的客人;『我們一起搞盛宴,慶祝浪子回轉』

在比喻的上半部,耶穌給文士和法利賽人聽到那位熱忱保護的神,是擁抱回轉的罪人,並且舉辦盛宴的神。祂放下自己的聖名來歡迎我們迷失的兒女回家。這就是我為甚麼將這個比喻為『揮霍的父親』(The Prodigal Father),耶穌給我們看到一位等候、受苦、奔跑、擁抱罪人、親吻罪人、為罪人穿衣、更加願意為罪人擔當羞辱的父親。我們可以用現代詩歌來表達:『噢,上帝的愛是勢不可擋、永不止息、不計後果的愛』

讓我們進入父親和長子的互動。路加福音15:25:『大兒子正在田裏』大兒子代表我們大部份的基督徒,我們沒有遠走高飛和生活放蕩,我們嘗試忠心和順服,我們努力實踐我們的職責。有人說,這個大兒子是那種只要說一次,就會清理房間收拾玩具;大兒子不需要別人提醒他要做功課。雖然大兒子沒有遠走高飛,但他仍然讓父親心碎。有兩種罪人:破壞律法的,和遵守律法的。兩種都需要恩典。大兒子在田裡盡自己的職責,他聽見家門傳出音樂和跳舞的聲音,他第一個反應是甚麼?『有好事發生了!我爸爸很開心呢!我也要跟老爸一起開心』

不。這不是他第一個回應,他第一個回應是懷疑:『有點不對勁』。他問是甚麼事,聽到的是好消息,或是應該是好消息的:『你弟弟回來了。你父親因為他安然無恙地回來,就宰了那頭肥牛犢。』耶穌說:『大兒子就生氣』。為甚麼生氣?因為小兒子羞辱了父親、家族、村莊的名,但他卻沒有因此受罰!也沒有人叫他守規矩。對文士和法利賽人來說,『沒有悔改是不能得救』代表當你遵守規則,你才可以回來。但這個小兒子回家,沒做甚麼就得到這樣的歡迎!回轉代表醒悟,明白自己的罪怎樣破壞關係以及自己何等不配,回轉代表回家和依靠神的憐憫和恩典。大兒子生氣,因為爸爸打亂了對宗教和義的看法。但這是這個故事的一個關鍵:讓大兒子最生氣的,是爸爸讓自己的名聲更加多的羞辱。音樂和跳舞,殺了肥牛犢,全都是爸爸為了這個小兒子,大兒子承受不了。

所以他『不肯進去』『拒絕進去』當他拒絕進去的時候,這麼關心爸爸名聲的大兒子,在羞辱自己的父親!Kenneth Bailey博士指出,在中東文化裡,當有人為有榮譽的賓客擺設宴會時,他的孩子應該出席。大哥哥是應該遊走在客人之間,招呼客人,以及確保客人有足夠的食物。當他拒絕進入家庭,大兒子在整個村莊的人面前羞辱自己的父親,並且他應該招待尊貴的客人的飲食:『你對我這麼重要,我的大兒子是你的僕人』啊,難怪大兒子不肯進入,跟爸爸一起慶祝,招呼小兒子。

最羞辱的是:如果一個兒子跟爸爸有不同的意見,他永遠不應該公開地表示出來,這對亞洲文化也是如此,不是嗎?大兒子應該進入宴會,做好他的職責,客人走了後才跟爸爸表達不滿。因為爸爸殺了肥牛犢,所以村莊裡所有重要的人都出席,但透過留在外面,大兒子公開地羞辱自己的爸爸,不給尊嚴。你看到大兒子讓父親心碎,可能比小兒子更傷了父親的心。耶穌透過這個比喻來讓我們看到聖潔神的心。

爸爸怎樣回應呢?就好像他怎樣對待小兒子:出乎意料之外,匪夷所思地,震撼地。爸爸應該無視或或懲罰這個大兒子,但『父親出來勸他』(28節),讓人驚訝!大兒子不願意進去,所以爸爸出來。一天內爸爸兩次出去,再一次公開地羞辱自己,而是承擔大兒子的羞辱。

在上部份的比喻,我們看到神承擔犯律法的罪人;

在比喻第二部份,我們發現耶穌承擔遵守律法的罪人。

爸爸愛兩個兒子,神匪夷所思地愛罪人和稅吏,也同樣愛文士和法利賽人。何等的上帝!父親離開宴席,去找大兒子,請求兒子用爸爸的眼光和心來看這件事。這也是神想要我們去做的:用父親的心來看周圍的人。我喜歡一位11世紀的學者的評論:『看看這個爸爸的心,充滿慈祥和愛,他離開宴會、客人、小兒子,來請求大兒子進去』以及這句:『好像自己的喜樂不能完全,因為他其中一個兒子仍在悲哀當中』(it is as if his own joy is incomplete, as long as one of his children is grieving)

大兒子怎樣回應匪夷所思的愛呢?小兒子被打動和謙卑下來了,讓爸爸愛他。大兒子做甚麼呢?他進一步羞辱自己的爸爸!我們從他說的話裡可以看到。29-30節,仔細聽,這讓我們看到他雖然留在父親的家,但他內心的歧途走了多遠:『你看,這麼多年來,我服侍你,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卻從來沒有給過我一隻山羊羔,好讓我和朋友一同慶祝。可是你這個兒子跟妓女一起吞噬了你的財產,他一回來,你就為他宰掉那頭肥牛犢!』這番話讓爸爸心如刀割啊!留意大兒子怎樣開始:『你看!』沒有尊稱,我的天!就算小兒子想要跟爸爸脫離關係,他還會稱呼爸爸:『父親』,但大兒子連『父親』都沒有說!Kenneth Bailey觀察到,小兒子知道自己是反叛者,但大兒子不知道自己是反叛者。想像一下,爸爸出來請求大兒子,大兒子卻回應:『你看啊!』這個侮辱還繼續下去,留意他說的:『你卻從來沒有給過我一隻山羊羔,好讓我和朋友一同慶祝。』等一下,我的朋友?那麼家裡這些人是誰?整個村莊都在這裡!意思是村莊的人不是你的朋友?大兒子無意中顯露出,他不屬於這個家庭和這個圈子。一位阿拉伯學者說:『他們的差別在於,小兒子是一位高尚的罪人,因為他很誠實地告訴父親內心所想;但大兒子是個虛偽的罪人,因為他隱藏他的情感,他雖然留在家,但一直憎恨爸爸。』

還有,他控告自己的弟弟跟妓女吞噬了產業,但這一切都是猜測。所以他質疑爸爸的智力:『你沒看到嗎?!他一無是處!他不愛你!如果他愛你,他會留一些錢幫你養老,但他花光了一切!』大兒子在羞辱和質疑他看不到現實。

但最痛心的羞辱是在29節:『這麼多年來,我服侍你,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聽到他說的嗎?大兒子認為他和爸爸的關係建立在遵守規矩,但這是怎樣的關係?主僕關係。你看到這個悲劇嗎?這麼多年來,大兒子錯過重點,就像我們,我們這些大兒子和大女兒。

小兒子回家時準備好一番話的第三部份:『就讓我作你的一個雇工吧。』他以為可以透過努力和賺取來重新恢復跟爸爸的關係,但他發現其實一切都是恩典。大兒子一生都活在小兒子一番話的第三部份裡:『這麼多年來,我服侍你』留在家,但從來不明白父親的心。

大兒子所做的一切都傷害父親。父親匪夷所思地回應這進深一步的攻擊。當時文化都期望父親會大發雷霆,但父親再次在眾人面前羞辱自己。父親能命令大兒子去做他的職責,但這個能得到甚麼好處?所以父親請求大兒子:『孩子』這個詞是充滿著愛的,『我的孩子,我的孩子』,這個稱呼比爸爸稱呼小兒子的還要慈愛,因為大兒子或大女兒更需要額外的肯定和被愛。『我的孩子,你時常和我在一起,我的一切都是你的。』爸爸再次肯定他的身份和權力,小兒子的回家並沒有威脅大兒子,因為父神充滿恩典,祂不會從我們身上抽取恩典然後將恩典給別人,恩典足夠給雙方。接著爸爸敞開他的心:『但你這個弟弟卻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所以我們應該歡樂慶祝。』天父請求他的兒女進入祂自己的恩典的喜樂當中。如果對小兒子的信息是:『回家吧』,那麼對大兒子的信息是:『進來吧』進入父親的心。

這麼多年來,大兒子以為因為他是好人、忠心、順服,所以他留在爸爸的家裡。所以當他看到小兒子不需要將功贖過,不需要付出職責和遵守規矩就可以回到家裡,大兒子就非常憤怒。文士和法利賽人認為他們跟神的關係是建立在他們的表現和品格,所以他們就對罪人和稅吏做出同樣的要求:有表現和品格。如果我們覺得我們能進入神的國,是因為我們的努力和我們賺取來的,我們也會期待其他人也賺來的。但這我們不是賺取到的。『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服侍和謹慎,尋求聖潔,但不是因為這樣你才屬於我。你屬於我,只是因為我愛你。』

在《屬靈生命的互動》這本書裡,Richard Lovelace指出,教會裡充滿了大兒子的病態:『很多自稱基督徒的,他們認為他們是基督徒的確據是來自他們的忠誠、過去回轉信主的經歷、宗教上的參與、和很少出現的不順服。很少人能去到馬丁路德的根基來開始這麼的一天:“你被接納”,用信心向外看,領受今天我們唯一能被接受的,就是藉著基督給我們的義』

我能成為神家的一份子只因為天父來到我這裡,透過祂唯一的兒子,承擔我全部的羞恥,在這匪夷所思的愛裡接受我。沒有其他原因。

今天你和我怎樣回應耶穌所描繪的父親呢?小兒子或小女兒,你們這些破壞律法,你們去了遠方的,你可以很安心地回來,父親在等候你,祂會以出人意外的愛來擁抱你。各位大兒子和大女兒,你們這些遵守律法的,你們一直在父親的家裡,並且事奉多年,進來吧。父親在求你進入祂的心裡:『讓我愛你,只因為我愛你』『讓我做一個不一樣的父親』

這個比喻沒有說到大兒子怎樣回應父親的愛。這個故事怎樣完結呢?在當時,只有兩個可能。第一個是大兒子謙卑下來,他明白他原來跟爸爸的心分離了很遠,一直在反叛和羞辱自己的父親,所以他順服和接受爸爸的愛。另一個可能的結局是,大兒子更加心硬,他定意要為爸爸羞辱的家族名字討回公道,所以Kenneth Bailey博士很小心地推測:這不就是這個故事的結局嗎?大兒子在烈怒之下,拿了他的棍子(講員拿出和緊握一條長棍),揍他的父親!

我曾經在北部菲律賓的一個族群,慶祝威克里夫剛翻譯好一本聖經。我教這個比喻,我問當地人這個比喻應該怎樣終結呢?帶頭的長老坐在第一行,他的名字叫Francis,他不看著我和翻譯者,翻譯員最後說:『你再不回答這個問題,你就在羞辱莊牧師』,所以這個瘦小的長老拿著拐杖站起來,他還是沒看著我,他說:『故事要這樣結束:大兒子在烈怒之下,拿他的棍子,揍自己的父親』

這不就是文士和法利賽人所做的嗎?他們無法接受耶穌所描繪的天父的心,所以奉聖潔的名,他們殺了聖潔的那一位。他們指控『這個人接納罪人,還跟他們一起吃飯!』,他們就說『釘死他,釘死他,釘死他!』然後他們釘死祂,他們殺了父親所彰顯的愛。然後在十字架上,還有一句匪夷所思的震撼的話:『父啊,饒恕他們,他們不知道他們在做甚麼』

感謝你,因為你向我們揭示你的心。我們永遠無法靠自己來想出這些,我們會把自己的經驗投射在父親上。你在永恆裡活在父親的心裡,你現在來到我們中間,讓我們看到天父的心。讓我們進到你裡面,讓我們能在這匪夷所思的愛裡活著,也幫助我們轉向身邊的每一位,也一樣地匪夷所思地愛他們。真的沒有人像你,一切讚美歸於你。阿們。


講員: 莊達睿牧師
傳譯: 梁成裕牧師
速記: 周以心先生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