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邀請你來進入一個有挑戰性的比喻:寡婦和不義的官。最好的情況是第三講比喻之後就看這個比喻。不論11章或18章,都是以禱告開始,但接著發現還有其他東西。路加福音11章是耶穌回應門徒請求耶穌教導他們如何禱告,路加福音18章的這個比喻要我們常常禱告,不要灰心。每次當我進入這個比喻的時候,我感到扎心,當我站在這個比喻的下面來明白這個比喻,我更加對自己的信仰和信心扎心(I come under deep conviction about the quality of my faith)
我們看到這比喻以禱告作為開始,卻以信心(faith)結束,我們真正的信心讓我們不放棄祈禱。新約學者Arland Hultgren說:『只有我們在禱告上堅持,才能堅持跟神有個活潑的關係』(Only as persons‘ persist in prayer, will they persist in faith in a living relationship with God)。活著的信心(living faith)是堅持向活著的神祈求神國全面地展現,尤其是當我們看不到答案的時候。
留意耶穌以一個提問總結:『人子來到的時候,』17章警告門徒會面對不公義,可能會導致灰心喪志。『人子來到的時候,他在地上找到這樣的信心嗎?』原文是:會否在地上找到那個信心(THE Faith)?從那不放棄的寡婦上看到了,在她跟這個法官死纏爛打的時候,當人子來的時候,祂會看到門徒沒有放棄信心和持守那顆心,反而繼續熱切地為神的國和君王再來祈禱嗎?
耶穌的這條問題有一個字是比較難翻譯:Ara(ἄρα):『把問題變得更有生氣』(To enliven the question),耶穌能在世上找到活著的人嗎?“Ara”帶出,可能我們找不到。這就是為甚麼當我站在這個比喻的下面的時候,我感到扎心:我真的相信,並且好像寡婦一樣熱切祈禱?
有兩個初步觀察。首先,根據我們所知,耶穌一共有三個關於祈禱的教導,全都在路加福音:路11章的『沒有羞辱的父親』的比喻,路18的『寡婦和不義的官』的比喻,路18的『法利賽人和稅吏』的比喻。路加常常把耶穌描繪成一位社會活動參與者(social activist):維護沒權利的人、邊緣和被欺壓者的朋友,但路加更把耶穌描繪成一個祈禱的人,耶穌常常去禱告。一位社會活躍分子,同時也是祈禱的人,社會公義和禱告是連在一起的。當我們藉著禱告進入神的心,我們會更加追求社會的公義;當我們更加熱切追求社會的公義,我們就更體會到禱告的需要。我們常常熱心過頭,我們需要幫助。所以所有關於祈禱的比喻都在路加福音。
第二個觀察,比喻的英雄是一位女士、寡婦。第一世紀的老師不會選一位女人為英雄,但這是耶穌的風格。路加指出耶穌如何高舉女士在神國的位份,這在當時更是前所未聞,匪夷所思。在15章,耶穌講了三個比喻來回應為甚麼祂歡迎接納跟罪人和稅吏:迷羊、父親和兩個迷失的兒子,這兩個比喻中間就是一位婦人和失去的錢,這三個都是講神:牧羊人象徵上帝?可以接受,但在第一世紀這樣比較不是太好。用爸爸來象徵天父?可以,聖經裡經常看到。但用一位女士來象徵上帝?前所未聞!來到這個比喻,活著信心的英雄!是一位女士。
寡婦是第一世紀社會裡最弱勢的群體之一,當時女人的地位和安全感是從生命裡的男人而來的,若未婚就靠父親的保護和供應,若已婚就要依靠丈夫。若守寡,她就失去保護和供應,除非她有兒子。你可以看到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是多麼弱勢:當她還是處女的時候懷孕了,她跟約瑟訂婚但沒住在一起,因為只是訂婚,所以她不在爸爸的保護下,但約瑟還沒接她過門,她不在約瑟的保護和供應之下,她算是在『無人之地』,這就是為甚麼她唱出『尊主頌』:『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上帝─我救主為樂,因為祂顧念祂婢女的卑微。』活著的神就成為她的供應、保護。
耶穌比喻裡的寡婦就是一個很卑微並且在『無人之地』,她是孤身一人去法庭,沒有人為她發聲。讓人驚訝的是她竟然還在法庭裡追求公義。在沒有男人的支持下,一個女人孤身來到男人面前,很有勇氣。她沒有經濟勢力,她也沒有錢賄賂法官,但經文裡說她每天每天都來。
這位寡婦想從法官那裡得到甚麼呢?公義。第三節:『請為我向我的對頭討個公道。』這個男人是法官,他的工作是伸張公義。有人偷她東西了嗎?還是被貪心的業主踢出家門?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她不要求報仇或賠償,只要公義。直到她得到她想要的,她是不會停止上訪法官的。
法官是一個很腐敗的官:『雖然我不敬畏神,也不尊重人,』在聖經裡,成為好法官的重要的關鍵是敬畏神。當約沙法王任命法官的時候,他說職責是:『敬畏神的心要在你們裡面』反而這個法官一點不覺得要對神負責或有一天要面對更高的法庭,所以這個婦女不能說『為了神的緣故!』(For God’s sake!)對法官一點用都沒有。在聖經裡面,我們知道公義是傾向被欺壓的。一次又一次,神叫自己的子民善待和照顧孤兒、寡婦和外地人。在聖經裡,當我們看一個社會名聲在於怎樣對待寡婦,但那個法官不理。善待孤兒、外地人和寡婦對他是不屑一顧,他也不理其他人怎樣看他,因為他不尊重人。阿拉伯翻譯這麼說:『他在別人面前根本沒羞辱感』之前我曾經指出,中東的父母並不會像西方父母一樣教訓孩子,西方父母會說:『這是錯的』,在中東:『這是羞辱的』。聖經學者告訴我們,如果一個群體不再敬畏神,那個群體就不能再站立,就垮了。所以我稱呼這個法官為一個倒塌的人(a collapsed human),神對他一點作用都沒有,羞辱對他也沒有意義,他也不在乎群體怎樣看他,他只能被賄賂。
但最終他給了寡婦追求的公義。為甚麼?不是因為他醒悟過來,或是醒悟到這是他的職責,不是因為敬畏神的心在他裡面死灰復燃,不是因為羞恥的因素終於影響了他。那麼是甚麼呢?因為那個寡婦的勇氣和匪夷所思的行為。我們在很多耶穌的比喻裡聽到人物的心聲,很多轉折點是來自比喻人物的心聲,這個法官心裏說:『雖然我不敬畏神,也不尊重人,只因這寡婦不斷煩擾我,我就為她討個公道吧,免得她終日不斷攪擾我。』『免得她終日不斷攪擾我』字面意思是『免得她打我的眼睛』這個字原文是指用拳頭給對方黑眼圈。這裡當然是指象徵的黑眼圈,她會讓我在公眾面前不好看,她會出去誹謗我。但這個未必能解釋得過去,因為連這個法官都說他不敬畏神和不理會人。所以我按照直譯來理解法官的話:他真的怕寡婦會揍他,她不會的,這不像她,但他擔心『她可能真的會給我黑眼圈!』有點幽默。我們發現這個官帶著當時社會的文化和權利,但一個寡婦完全沒有文化和權利,竟然佔上風。新約學者Joel Green說:『我們看到一個很無懼、偉大、充滿大男人主義的法官,竟然給一位沒權利的寡婦逼到角落了』因為這位寡婦匪夷所思的行為,讓這個法官終於做了正確的行為,她的行為超過當時文化的期望和範圍。她怎樣獲取勝利呢?就是在看不見公義伸張的情況下,她沒灰心喪志。真是一位英雄。
所以,比喻的重點是『要我們跟神死纏爛打,直到祂答應我們,找其他人一起糾纏神』,是不是?不,這是錯誤的結論。聽聽耶穌怎樣親自解釋這個比喻。記住背景,耶穌在教導祂的再來,當我們等候的時候,我們會灰心失望。『那些日子將要來到,你們渴望看見人子時代的開始,卻看不到』然後我們就灰心了。所以耶穌說:『你們聽聽這不義的法官所說的話。』然後祂告訴我們為甚麼祂要說這個比喻:要我們進入信心,給我們看到為甚麼我們可以不灰心喪志。耶穌問了一個問題:『神所揀選的人日夜呼喊他,難道他會延遲不給他們討回公道嗎?』
『日日夜夜』這個讓我們回到路加福音的開始,當馬利亞和約瑟把耶穌帶到聖殿當中,他們遇到兩位年老的聖人:西面和亞拿,他們沒有放棄。西面一直期待以色列得安慰的日子來臨,當他抱住嬰兒耶穌時,說:『主啊,現在可以照你的話,讓你的僕人安然離世了。因為我已親眼看見你的救恩』在耶穌裡他看到救恩,因為耶穌就是救贖。然後亞拿,一位84歲的寡婦和先知:『她從不離開聖殿,以禁食、祈求,晝夜事奉神。』她在期盼耶路撒冷的救贖。『神所揀選的人日夜呼喊他,難道他會延遲不給他們討回公道嗎?』這個問題在文法的結構上是強調一個『是』的答案。學過希臘文的,這句是 οὐ μὴ 加上假設性的語氣,用最強烈的語調說:『是的!神會帶來公義!』
耶穌從小給我們看到大的:如果不義的法官最後都做正確的事,那麼最偉大公義的法官豈不是會這樣做嗎?如果不義法官都會行公義,那麼那位一諾千金的神不也會如此行嗎?是的,祂一定會這麼做的,神永遠都會守住祂的應許。祂會矯正一切錯誤。
耶穌繼續另一條問題:『難道他會延遲不給(delay long over)他們討回公道嗎?』(第7節)耶穌想說甚麼呢?我們通常認為延遲就是慢吞吞,我們以為耶穌只是說祂的時間跟我們的不一樣,好像彼得後書3:8-9一樣。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這是真的,但耶穌在這裡不是指這個,耶穌在第七節說的『延遲不給』可以翻譯為一種忍耐,所以有人就覺得耶穌做事慢吞吞,因為祂在忍耐這個世界。然後我們想到彼得後書3:9:『(主)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卻願人人都悔改。』有時候我們覺得耶穌延遲不來,因為祂想贏回多一個靈魂:『等一下,再多一個靈魂』但這不是耶穌在這裡說的。那麼耶穌說甚麼呢?
好了,我們要深入點了,『延遲不給』更好的意思是:『受苦多時』(long suffering over),所以我們有人覺得,當我們忍耐、等候耶穌回來時,耶穌也跟我們一起忍耐,這也是的。當我們嘆息、期待神的國,聖靈也跟我們一起嘆息(羅馬書8:26),但這裡說『為他們』『難道祂會延遲不給他們討回公道嗎?(祂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他們是誰?為誰忍多久?選民。
來到震撼的地方,在聖經裡,『忍了多時』就是『把憤怒放在一邊』,我們從聖經裡聽了很多次:『慢慢地動怒』,我們知道神是慢慢地動怒,難道神不會為選民慢慢地動怒?原來祂也會對選民生氣,但是,是慢慢地對選民動怒。『難道他不會把自己的憤怒和選民的憤怒放在一邊嗎?』原來追求公義不代表我們罪人是公義的。這世界沒有純潔無暇的追求公義者,正如沒有完完全全的壞蛋。不要灰心。對著那些有罪但追求公義的人,耶穌會把祂的憤怒放在一邊。
耶穌繼續一個很偉大的宣告,『我告訴你們: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了。』『快快地?』我們當中有好多人呼喊公義好多年了。快快?你說神的國和耶穌會快快地回來?當人子升到寶座上,祂不是離我們很遠,祂很近。因為祂很近,祂很快來到。不要灰心。
這也是耶穌在啟示錄說的,1:3和12:7:『因為日期近了,神近了』天國是非常接近的。所以耶穌,也是非常接近我們,內住在我們裡面,所以當我們呼求祂,祂很快就來到。『快快地給他們伸冤』耶穌已經做了,你知道嗎?耶穌說了這個比喻後,下一章祂去到耶路撒冷,然後一星期內,祂面對不公義的審判,不公義地釘上十字架,但福音的奧秘裡,永恆的公義就成就了。
耶穌在第八節繼續問:『不過,人子來到的時候,他在地上找到這樣的信心嗎?(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這種的信心(THE Faith),祂會在地上找到鍥而不捨的信心嗎?我們知道神是個完美的公義的審判者,聆聽我們日夜向祂的呼求,因為祂是充滿憐憫的法官,當我們向祂呼求的時候,祂也放下對我們的憤怒。因為人子很接近我們,這一切都放在一起的時候,當人子再來的時候,祂會找到像寡婦的信心嗎?不會離棄,不會放棄。
這就是為甚麼我說,這個比喻讓我有很大的扎心。耶穌說,一個活著的信心是不斷祈求,不是對神死纏爛打,而是因為信心就是這樣的,信心是不斷呼求神做只有神才能做的事,信心是我們知道我們無法自己幫助自己,是等待神會終於完成祂要做的,會在神的面前守候,直到祂完成祂的偉大的救贖計劃。
耶穌跟我們這個時代說,當我們停止祈禱,就代表我們停止相信。我再說一次,當我們停止祈禱,我們就停止相信。為甚麼?因為我們覺得祈禱沒有用,認為神不在乎公義,沒有盼望。當我們停止祈禱,意思是我們向不公義的勢力投降。有位神學家說:『我們有權利和職責為我們和世界祈禱,期待公義伸張,如果我們不是,我們的沉默就代表我們放棄了這個世界』比喻裡的寡婦讓我想起希伯來書定義信心:『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信心是放在沒看到和還沒來到的。耶穌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信心的展現,表達我們信心放在沒看到或未發生的事上,最清晰看到信心是活著的,就是祈禱,並且持續祈禱,直到未發生的發生,直到沒看到的被看到。透過耶穌其他關於禱告的比喻,每次我們祈禱,都會有事發生,耶穌在路加福音11章說:『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每次我們禱告,天父就給我們更多祂自己。當我們繼續求公義臨到這世上的時候,公義的神就把祂自己給我們。
所以比喻的意義是:不要灰心喪志,我們藉著持續的祈求來繼續相信。繼續求天上的父親,讓祂的國來到地上,如同在天上。跟據但以理書7章,所有的國都屬於祢。所以請祢來吧!來領取祢原本應該領取的,好讓萬國都從邪惡和罪惡中得釋放,讓我們最終能在祢榮耀的自由和豐盛裡活著。主,求祢來!
當我每天在香港宣講的時候,我在酒店的窗口看著這個城市。昨晚和今早,當我祈禱,我看到一幅圖畫,千萬耶穌的門徒跪下,這就是相信的意思,就是用我們的膝蓋活著。你們能讓我為你們和你們的城市祈禱嗎?我很想用我的膝蓋來為你們和為你們的城市祈禱,若可以,我也邀請你一起。
(跪著)主耶穌,您是良善公義的王,抱著極大的喜樂,我們宣告祢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祢知道我們正在遇到甚麼,祢也知道這個偉大的城市正在經歷的。所以,我們好像寡婦般來到祢面前,我們求祢,做只有祢才能做的:讓祢的國前所未有地來臨到這個城市,讓祢前所未有地讓其他人看到祢的真實,讓祢的平安來到這個城市,讓祢的教會合一,讓教會知道怎樣做。(哽咽)謝謝,祢,愛,香港。我們祈求,耶穌,祝福,這個城市。阿們。
講員: 莊達睿牧師
傳譯: 梁成裕牧師
速記: 周以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