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言之有愛,但這愛實在十分不可靠,也不長久。有回一個記者訪問一位明星,在言談間被訪者表示過去他經歷兩次的真愛。原來現代人的愛並非一生一世的,真愛之外還有其他的愛,而真愛都已成過去,將來還可有多幾次哩!這又怎麼說得上是真愛呢?原來人間的愛就是大概如此而已。其實,基督徒也好不了多少,我們不過勝在曉得喊口號,喊口號的時候可能自覺很偉大,直到死亡臨近,本性也就彰顯出來了。耶穌跟門徒最後一次的談話,氣氛凝重,針對門徒的現況勸他們不要憂愁,在死亡的陰影下,門徒真正失去了方向(約十四至十六)。昨天晚上,《基督教週報》的記者訪問我一個問題,問道《約》中有哪一位門徒值得我們效法?我的答覆是真正而言,《約》所記的門徒沒有一位值得我們羨慕,除耶穌以外,唯一值得我們羨慕的只有施洗約翰。當耶穌和門徒一起面對飢餓的時候,門徒的表現非常現實,腓利甚至一晃眼間就可以算出用多少錢才能買足夠的食物給群眾充飢。安得烈比較好一點,懂得去找出一個有五餅二魚的小孩來。又有一次,耶穌的朋友拉撒路病了,正要往他家裏去的時候,門徒第一個反應是猶太人要殺您,您還要去送死麼?多馬說了句風涼話:「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約十一16)
耶穌真是個大傻瓜,明明是死路一條,還是要去尋死嗎?逾越節晚上,耶穌對門徒表明這次祂去,不是走人生的末路,乃是返回天家去,並且到那裏去為門徒預備地方。門徒的想法我們不得而知,但如何能往天父那裏去,他們是知道的。多馬竟這麼說:「主啊,我們不知道您往那裏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十四5)多馬跟隨耶穌三年半了,仍發出了這個疑問。耶穌再對他們明言,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腓力請求耶穌將父顯給他們看,好叫他們知足。耶穌很傷心,再向他們重申:但凡看見了子的就如見到父一樣(十四9)。在死亡的陰影下,人就變得失去方向,連耶穌的門徒都變得如斯地糊塗,不知如何是好?這又是否我們的人生寫照呢?
在人生的道路上,大學快畢業了,不知找甚麼工作好呢?公司要裁員了,該如何是好呢?配偶突然離世了,世界就像塌了下來般!在這真正艱難的時候,整個人生就充滿了迷惑,甚至要塌下來似的!當然,彼得三次不認主也是在類似的情形下發生的。原來滿有把握的彼得本來就是領袖的材料,但他過分自信,終於也落在否認主的試探裏。約翰把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情節穿插在耶穌三次的受審中間,好像刻意叫人看見彼得跌倒的可怖。使女一連三次問彼得:你不會是耶穌的門徒罷(料想彼得會作出否定)!彼得因為心虛便一再否認,就是說他意會使女的意思,就妥協順勢撒謊好了(十八17,25,27),這是身為門徒的領袖在真正面對死亡時的表現。我們每一位在十字架下要認清人性的無能和軟弱,在還沒有真正面對死亡時,可以侃言不怕死!一旦面臨十字架,就變得驚惶失措,退縮軟弱。
十字架有一深層的意義,就是針對世間的仇恨把愛彰顯出來。在仇恨的世界,人只管動武力,報仇;一切都從「以暴易暴」的立場出發。在武力的世界裏言愛,人家瞧不起你,說你軟弱無用,好欺負。有一回,我的孩子在學校裏被人欺負,回來告訴媽媽被人家打,媽媽教他下次被打就得還手。在仇恨的世界裏言愛是挺難的一回事,門徒犯錯,看在門生的份上,放他一馬,也就罷了。但在武力之下不還手是弱者的表現,被人出賣不只難以接受,有時甚至終生難忘。
耶穌在逾越節的晚上為門徒洗腳,服侍的對象包括了猶大,到底祂曉得猶大是個怎麼樣的人嗎?祂早就知道了(六70-71,十三26),但仍然愛門徒到底,可惜,魔鬼撒但把賣耶穌的意念放在猶大心裏,耶穌唯有明言在門徒中有一人要出賣祂。眾門徒不能接受這事實,猜來猜去,也猜不透。耶穌繼續為門徒洗腳,甚至為他們而死,而這並非弱者的所為。耶穌對祂自己滿有把握;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十三1)。所謂到底就是由始至終的意思,耶穌的真愛只得一次,對象也是始終如一的,愛得極其徹底。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祂手裏,並且知道自己是從父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裏去(十三3)。神在祂的愛裏把一切都交付了耶穌基督,所以祂實在有着無比的大能,也是世上的王,祂對自己的身份有清楚的把握,祂命運的歸宿不是死,而是歸到父那裏去。跟着,祂取一盆水為門徒逐一的洗腳,耶穌絕不是弱者,所以,能往父神安排的道上走。今天,我們不敢往神的道上走,是因為我們不知前路會如何,我們怕受欺侮,終日活在自憐自嘆中。又怎去走十字架的道路,怎能體驗耶穌基督的大愛呢?唯有體會神的愛,充分知道自己是神的兒女,才能有把握地領會死亡並非終局,這樣才能真正走十字架的道路。
講員: 陳濟民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