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楊牧師和委辦們,讓我有機會在這歷史悠久的港九培靈研經大會中有份事奉,我真是感到萬分榮幸!聽說這大會是在廣州開始的,後來香港相繼效尤舉行,歷年來均蒙神賜福。本屆我能與焦源濂牧師,薛玉光先生配搭事奉這是何等大的福份。只可惜我的困難是聽不懂他們所說的話,假如我懂中文我就可以用中文和他們交通了。
請打開羅馬書五章,一至五節這裏說:「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我們又藉著祂,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常有人問我:「基督教是甚麼?」我相信最好的解答是引用剛才所讀的經文其中一節半。
基督教的信仰可以分為兩部分。(羅五1)是基督教信仰的第一部份。這是指著因信稱義,藉著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好。換言之就是藉著耶穌得與我們永活的神接觸。如果不是藉著耶穌基督,就沒有下文了。基督教並非單指我們與朋友和家人的關係,乃是要我們先與神有正確良好的關係,然後才能與其他的人有正確的關係,基督教乃是要我們憑信,藉著耶穌基督與永活的神接觸作為開始的。當我們與永活的神接觸了之後,纔能將神的能力向其他人彰顯。一個基督徒要學習與家人、朋友、同學和同事有正當的相處;這就是基督徒信仰的第二部份。亦即(羅五5)下半節所說的:「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這裏說當我們接受了耶穌為我們的救主之後,神便將祂的愛藉著聖靈放在我們的心裏面。各位當我們成為了基督徒之後,我們就與神的愛有接觸;在心裏面有平安,我的罪得蒙赦免,又得被稱為義了。其次是在我裏面有了神的愛,當我們讀到這一段經文時,便覺得它的確非常美好;在講員傳達這篇信息時,我們會說這確是個偉大的真理。「愛」是最偉大的神學,「愛」是一最好的教義。可惜大多數人,聽了道卻不肯去行;在何處聽道,仍把道留在何處。似乎在禮拜堂所聽的道,與我們日常生活毫無關係。我們在教會、詩班、主日學的時候是一種人;在學校、辦公室和路上又是另一種人。今晚我要向各位傳遞的信息,乃是神的愛,這愛澆灌在我們心裏,是鐵一般的事實。但如果神的愛,只在教會裏發生功效的話;那麼神的愛就簡直是未曾工作過。假若我們要活出一個真正基督徒樣式的話,我們就必須將神的愛在學校,家庭,辦公室,甚至在街道上也要彰顯出來。保羅明白到這一點,因他知道很多人雖在信仰和教義上很純正;但卻在日常生活裏,不能實行出來。許多人雖明白到羅馬書內所說的教義,可是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裏,卻不能表現出他們是明白這些道理的。因此他寫了一封信給哥林多教會說;不能把他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他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裏為嬰孩的。(林前三1)故此他在林前十三章說明神的愛是怎樣發生功效的。由四至七節保羅對神的愛下了一個定義。指出我們怎樣可以在日常的生活裏,把神的愛活出來。如果你真的因信稱義,你就必須有以下經節所講的行為;如果神的愛果真澆灌在你的心裏,你便應該有以下經節所講的表現;如果我是屬神的子民,這段聖經便是為我而寫的了。
保羅開始就說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這句話裏面有三點是我們要注意的。
(一)受苦 因為全世界的人都在受苦。多年前我在自己的教會,也以「忍耐」受苦為講道題目。有位姊妹收聽電台的廣播,聽到我教會的崇拜。便寫信給我說:「史保羅牧師,我上主日聽到你講論受苦的信息,我覺得你並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因為你一生從未曾嘗過甚麼苦。你未真正捱過餓,你常有足夠的衣服穿,也住在舒適的屋子裏。可是我少時卻很窮,有時屋內從早到晚沒有一點食物,我的肚子時常是空空的。我家沒有足夠金錢來買衣服,所穿的都是由別人施捨來的,既不合潮流也不稱身;穿在身上使我們感到羞愧!為了避免給別人看見了而譏笑,我每天都要從後巷小路上學。當父親沒有能力付租時,我們便要整夜露宿街頭。史牧師啊!你知道甚麼叫做受苦嗎?只有我才知道肚子空空,穿破舊衣服和露宿街頭的個中滋味和感受。」不錯,一直以來我都吃得飽,穿得暖,住得舒適,其實這位姊妹不知道每個人都要受苦,只是情形不而已。有些人要受肚子空空的苦,這很慘!有些人要受心靈空虛的苦,這更慘!有些人受苦是因為背痛,每移一步都會楚楚作痛;多年來也不能挺起腰骨做人,這是很悲慘的受苦。另外有些人受苦是因為心痛,心痛比背痛更悲慘了。偶然有些青年男女來向我說:「牧師啊!我多年來都在受苦。我半生都在尋找一位女子與我結婚,但從未找到,我真是苦。」另外有些青年人卻這樣對我說:「我這一生都在受苦,因為我找到一位惡女子與我結婚。」有些人在受苦,因為他們找不到一塊居住的地方;另外有些人受苦,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在居住地方與人相處。今天晚上我盼望大家看出這點,我們總要受苦,只是各人的方式不同而已,成千上萬的人,無論是否基督徒,或其他宗教的人,懂不懂得心靈的平安或曾否嘗過主恩的滋味都在受苦。受苦這件事,本身不會使我們成為基督徒。
(二)忍耐,保羅說:「愛是恆久忍耐。」愛是讓你恆久地無限地「忍」。原文聖經「忍耐」這詞之後是沒有逗號的,可是有些人以為愛是恆久忍耐便夠了。我所能忍的已經忍夠了,甚至要握著拳頭在神面前說:「神啊!好了!到此為止了!我不可能再忍了!」
多年前我教會的一位長老,到我辦公室與我傾談。看他的樣子似乎正想發怒。我問:「占美!你的麻煩在哪裏?」他舉起拳頭用力槌在我面上說:「牧師!我忍夠了!我對這兒子已沒有辦法了!我叫他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他晚上去街總是深夜才回來。我不知他往哪裏去,也不知他幹甚麼事。而且是一晚比一晚遲回來。昨天我終於對他說:『兒啊!若你今夜出外,我就要你在某一段時間內必須回來。』我向他說明某一段時間他若果不回來,我便會把門鎖上,而他就要另外找地方住了!牧師,我兒子昨夜仍然出了外,我不知道他往哪裏,只是到了我所指定的時間他仍未回家,我守候了多半小時後,便決定起來把門鎖上了。他果然是一去不返,我也不知他去了哪裏。」各位這長老的神學究竟出了甚麼毛病呢?他是一位聰明的好人,他明白聖經,他覺得對自己兒子的忍耐可以到某階段便停止。他當然知道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會有很多問題,十七歲的兒子與四十歲的父親對事情的看法會有不同。年輕人有時會有反叛和不服從的心理。不過他竟以為自己有權說:「我對這兒子的反叛只能忍到此為止!」我有權對神說我容忍到某程度,便停止不再忍了嗎?大家可留意到這位長老忘記了神的愛,並不是這樣的,神的愛子能說我只能到此為止,乃是要我們按神的旨意做多少便多少。我無權來決定自己究竟要容忍到哪裏。也許是一星期,一個月,數年甚至一生之久。
(三)恩慈 直到現在我尚未能描繪出,一個基督徒的真正形態。保羅最後加上一點說:「愛是又有恩慈」。請留心「恩慈」這字在聖經上不是單獨存在的。「恩慈」與「恆久忍耐」是有一個連接詞,連在一起的。似乎恩慈是指向那受苦忍耐的來源。只說神的愛是有恩慈是不夠的。我們是要看到神的愛,指望著受苦的源頭,而常存著恩慈,神的愛是使我們面對那些令我們受苦的人,而存著恩慈。你可曾記得聖經上說若你的仇敵饑餓你會怎樣做呢?是否趁這時踢他一腳呢?聖經說:「不!如果你的仇敵餓了,你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喝。」(羅十二20)你若真是主的門徒,便要向你的仇敵存恩慈,好好地對待令你受苦的人。」在耶穌時代,巴勒斯坦地方,是由羅馬帝國所統治的。那時有一條法律可稱為「一哩路法律」就是羅馬士兵有權要求,在他管轄範圍以內的男子為他做事。這士兵有權命令某一男子立即放下工作,為他擔起擔子走路。不過這士兵只能夠要求那人陪他走一哩路,在這一哩路終結後,就必須讓這人返回原地工作。但你可以想像到,當時的猶太人已對這條法律何等的憎恨,何況耶穌還教訓他們說:如果下一次有人要求你們行一哩路,你們不要向那士兵發怒,反而要帶著和氣微笑地望著他說:先生我非常喜歡背負你的重擔啊!我今天橫直也不太忙。隨即便歡喜快樂地挑起這些重擔而行。當你走完一哩路後,放下你的重擔然後休息一會,再對那羅馬兵笑笑:『我與你同行剛才的一哩路感到非常好,你反不反對我再為你背負第二哩路嗎?』假如初期的基督徒,確實是這樣履行的話,那麼當他行到第二哩路的終點時,必定是很容易向那羅馬兵,打開話題說及耶穌基督了。為甚麼在我們當中,有些基督徒沒有機會為主作見證呢?恐怕是因為我們只顧履行別人對我們最低限度的要求,我們只走我們被要求走的路程,卻不願走到第二哩路的終點。但神的愛是要我們走到第二哩路的終點,這也就是向普世佈道的起點。亦即為主作見證的開始。
晚上開始聚會的時候,我提到神的愛若不能在家中實行出來的話,恐怕你家裏就有問題發生了。但每個人總會有一些煩惱,因為兩人同住在一起便會有難處。我妻子生於北愛爾蘭,雖然她在七歲時便全家遷往加拿大,可是婚姻卻仍沿用北愛爾蘭方式。她一向確信一位好丈夫要負責倒垃圾。我認為這簡直是太荒唐,太侮辱了!我不喜歡倒垃圾,而她偏要我倒,你說我該怎樣做呢?我是一個真實的基督徒,而她卻要我倒垃圾?在我所住的地方,倒垃圾的方法是把垃圾盛入垃圾膠袋的。只要把垃圾袋放入屋外收集垃圾的大鐵桶內,市政事務處自然會按時來收集垃圾了。我的責任是把這膠袋從屋內,拿到屋外的大鐵桶內。每次倒垃圾時,我會從她手中接轉包拉圾說:「算了!我到此為止夠了!」然後用沉重大力的步伐,走往大鐵桶那裏,用力一擲,隨即返回教會工作。如果我是基督徒我便不能如此。當她給我一大包垃圾的時候,我反要微笑,我要一面拿著垃圾,一面唱著福音短歌,好好的把垃圾放在大鐵桶內。這就是第一哩路。我若要做第二哩路的基督徒時,我就應該回家對妻子說:「太太,我已倒了那袋垃圾,你可否讓我再為你清潔房子呢?」在我們當中已結了婚的弟兄姊妹們,請問你們在婚姻的路上行了多少的第二哩路呢?做丈夫的請問你走第二哩路之後,到現在又隔了多久呢?作妻子的請問你上次走了第二哩路,到現在又相隔了多久呢?作青年人的,你走過第二哩路到現在有多久沒有再走過呢?這就是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分別!基督徒是憑信和耶穌基督與永活的神有接觸,基督徒具有聖靈所澆灌的愛在心裏;基督徒是要在家裏彰顯出神的愛來。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讓我們低頭祈禱。
講員: 史保羅博士
傳譯: 陳黔開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