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屆 研經會 第5講

第五講  創造的禮物(一)

經文: 創世記 2:4-17

生活作息的賜予(創二4-17

 

今天開始講到神所創造的禮物(見第二段創造的記載)。

 

第一段創造的記載(創一1-二3),主要講的是空虛混沌,創造是神的設計和秩序。第二段創造的記載(創二4-17),主要說起初還沒有樹木,樹木代表神對我們的供應和禮物。因此,今天要講的題目是「創造就是一份禮物」。今次研經會的分題,依次先講蒙召,後講蒙福;第一章重點在說神主動的設計,第二章重點在強調人的參與。

 

上天的厚禮

 

今天的經文引子說,那時還沒有樹木,因為未有雨水,也沒有人耕地。這似乎與第一章相矛盾,因為第一章明說第三天造植物,第六天造人。可是第二章卻點出,那時無人耕種,尚未見有植物;這可理解為第三天確已造出植物,但凡可供人食用的植物(穀物與果樹),都需要較多雨水和人手耕種,始有收成。

 

無論如何,第一章較多敍述神的角度,第二章則較多敍述人的角度;故前者較多出現「神看著是好的」,後者較多出現「人看著是好的」 --- 樹木悅人的眼目(創二9)等等的說法。總之,第二章提及所有禮物都是專為人設計的,其他受造物沒有多大得益;神創造之工完了,還安排好受益之人。「神」之名始見於第一章,「耶和華」之名始見於第二章;「神」之名涉及廣泛的大自然,「耶和華」之名側重於神人之間的關係。今天的經文全涉及禮物,將禮物分成以下 四大類,代表受禮人接禮物的意義何在。

 

一、生命

 

生命是神賜人的首份禮物:「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二7)。第一章強調人要管理萬物,這裡細說神用甚麼材料造人,請留意是用地上的「塵土」,與下文用「泥土」造野地的走獸是同一字:「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他的名字」(創二19)。

 

換言之,人與獸的材料都同樣是泥土,只是神吹氣在其中,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這裡所說「有靈的活人」並非指他有靈魂,嚴格來說,在原文並無「靈」字的意思,是指着有生命的活人而言。原文無意指出人比動物尊貴,「有靈的活人」只解作「有生命的活物」,不過是同一用字,出現於首章共三次之多(創一 20,21,30)。

 

神將人與海陸的動物看齊,都是出於泥土,有神所賜的生命。其實,談到禮物,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賜予;生命氣息是人基本所需,但必須仰賴賜予者。受禮和蒙召同樣表示人是脆弱的,基本需要也得仰賴神的賜予。我們本是塵土,受造之物時刻倚賴神來維持生命,神收回這口氣,我們便得歸回塵土。禮物不是酬報,更非追求得來的,接受生命這份禮物,表示我們連最基本的東西也得仰賴神;努力健身也未必健康長壽。

 

二、工作

 

接着看第二份禮物 --- 工作,「耶和華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創二8)。古時候,園子並非指着花園而言,不過指以籬笆圍繞的一方土地,用以庇護內裡的人而已。人雖然稱為萬物之靈,但基本上仍是需要保護的,所以神用園子將人包圍起來。和其他動物相比,人生下來便完全無助,更不懂得保護自己,也無自衛的能力。嬰孩是不曉得覓食的,倘若乏人照顧,則必死無異。人就是如此軟弱,需要保護,極需要一個家 ---- 安全的地方,讓人得到支援與肯定。

 

生命和家都是人類的基本需要,都是神所賜的禮物,也顯示我們極其需要神的賜予。神賜禮物不僅為着滿足我們基本的需要,同樣也希望我們能欣然地享用:「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創二9)。

 

神的創造不僅滿足人基本的需要,更是充滿美感、情趣和創意的。人生多姿多釆,我們今天要學習欣賞神所賜的生活;藝術彰顯人生之美,還有許許多多的樂趣,值得發掘。曾幾何時,這些東西被罪惡污染了,使教會敬而遠之。

 

然而,神並非要我們過着單調、刻板的生活,乃願我們帶着愉悅和享受的心情去過每一天。食物不僅為求溫飽,也是美味的,「樹木」不僅代表食物,更代表所有神賜人的禮物,如工作、恩賜……等等。我們今天面對經濟壓力、沉重工作,好像背負千斤重擔,令人舉步維艱,興趣失落,並不熱衷;甚至有人行屍酒肉,好像過着非人生活一樣。

 

神所賜的禮物為何會變質呢?大家試想:有時候許多壓力都是不必要的,皆因我們缺乏安全感,或是怕別人瞧不起我們,於是拼命追求,做大做強,要多要好。其實,傳道書早已告訴我們:物質的享受不能真正滿足我們;過分追求只會令我們失去神所賜的福氣。神賜人的「份」足夠我們享用,只要我們存着歡喜的心領受,便是蒙福的人。

 

三、靈命

 

第三件禮物就是「生命樹」,「耶和華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創三22)。人若吃了這樹的果子,就必永遠活着。因此,「生命樹」並非指生命氣息,乃指永恆的屬靈生命。神不僅讓人享受物質世界,還希望我們有份享受永恆,這份禮物真正滿足我們的心靈。所以人是兩棲動物,一方面要在日光之下享受神所賜的物質世界;還有一個屬靈的層次,就是享受日光之上神所賜的屬靈生命。「生命樹」栽在園子當中,表示屬靈的生命乃是一切的核心。

 

四、道德律

 

第四件禮物是「分別善惡樹」,善惡就是道德的範疇,道德也有秩序。「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那裡?』;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創三9,17)。善惡的分野明顯不過,道德倫理的界線涇渭分 明;我們曉得這棵樹上的果子是禁止人吃的,豈可算是禮物呢?原來道德秩序真是一份禮物,我們可能不喜歡處處受限制,然而甚麼是好,甚麼是壞,神早已定好了。

 

人生的遊戲原本就是一份禮物,但遊戲須有規則,不然就會失去樂趣。試想,踢足球而不記規則,誰都不出界、不越位,犯規亂來又毋須被罰離場,那又何樂 之有呢?我們常想擺脫道德的規範,以為它在限制我們的自由,其實律法和道德,是神給人一份極之重要的禮物,沒有它,人生便會經歷無數的失落和挫敗。

 

以上說過四件禮物的本質,同屬我們基本的需要,並叫我們從中得到享受。跟着要說禮物的潛質,原來禮物除本質以外,更可以發展和延伸的。以下,作者用了四節經文來形容河,究竟河象徵些甚麼?說完四棵樹,又說四道河,剛才提及樹木未長,是因天未下雨,而人也未曾開始耕種。之後說到造了樹和人,但仍未下 雨,雨水和河流其實有着密切的關係,有了豐富的降雨量,始有河流的出現。

 

這裡說有四道河,意即水源充足,代表神的禮物非常豐富,「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第一道名叫比遜,就是環繞哈腓拉全地的。 在那裡有金子,並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裡又有珍珠和紅瑪瑙。第二道河名叫基訓,就是環繞古實全地的。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結,流在亞述的東邊。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創二10-14)。

 

與人分享福氣

 

神的禮物源源不斷,不但滿足你目前的需要,更要延伸下去,叫人永享飽足。所以說河流有延續性,持續供應人生活的需用。巴勒斯坦人因為缺少大河,故常仰賴神降雨,埃及人因有尼羅河,故降雨的需求就不及他們殷切。故此,河流代表供應不斷、安穩和保障,神賜人禮物是有保證的;相比於今人找工作,喜歡穩定的,有「長俸」制度的一樣。河流又有延伸性,分向四個方向延展開去;是否違反了科學理論,不是百川滙流的麼?原來作者這裡以河流比喻福氣,神所賜的福氣要由伊甸園向四方八面分流開去,實際的應用就指與人分享。神造旱地,沙漠和濕地,水不是平均分佈其上的,同樣,神所施的恩福也並非平均分配的。

 

有的人福氣與財產會多一點,因此,富有的便當與貧窮的分享。神的希望正是如此,所以祂不作平均分配。看人生的創造,層面可以更廣,除了大自然、物質與人生之外,靈性的層面更值得思索。福音是我們一個莫大的福氣,許多人還沒有分享得到,所以我們當像河水分流一樣,向四方廣傳開去。我們有責任把這禮物分散四方、與人共享。

 

河流還代表了質和量的充裕性,內裡蘊藏無窮寶藏,特別是河床地帶會沖積着不少稀有的礦砂和珍珠,全是神的禮物。豐盛是神的特性,這些禮物超越了我們 的所想所求,所以,無論擺上多少給神也不該吝嗇。正如瑪拉基書所言:「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三10)。正因神的禮物會遭破壞,所謂延展有責,人的參與對延伸的潛力真是舉足輕重。不僅接受禮物,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不要像一些人荒廢之,糟蹋之。「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二15)。在原文裡,「修理」一詞有如本章第五節解作「耕地」之意。換言之,禮物雖有大好潛質,仍有待人耕作和管理;所有神賜的禮物,本質都是如此。我們的肉身豈不一樣嗎?倘若你想肌肉紥實,運動成績過人,那便得刻苦鍛鍊。種植如是,屬靈生命也如是,神的恩賜與聖靈的果子,都是屬靈的美德,好像愛心、信心、忍耐都不是與生俱來 的。

 

造物主並沒有將這些優點放在我們的基因裡,這些美德,要經心思和耐性去培育,甚至要透過困難和考驗,才可陶鑄而成。堅固的信心,無法在順境中培育; 恆忍的耐性,更需在長期的磨難中熬煉出來;而充沛的愛心,須靠重重艱難琢磨而生。培養潛質,人皆有責,且要看守,免得暴殄天物,任由荒廢。所有恩賜和性格都有其陰暗面,若不加以看守,禮物不成禮物,反成咒詛。

 

神要人人懂得分別善惡:「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創二16-17)。「分別」一詞在創三22再度提及,吃了這果子便能知道善惡,有能力判斷是非對錯,像神一樣。是非對錯乃由神決定,但神予人自由意志作抉擇,並且警告犯錯的後果如何。所以,人不該濫用神所賜的禮物。一旦接受神的創造,表示我們要全然倚賴神;禮物毋須靠自己爭取,也不要受外在壓力驅使爭取 更多。

 

懷着感恩心 ,享受生命

 

人生的召命,就是領受得來的禮物,只靠神樂意賜下,要達到的成就也並非爭取得來。認清楚禮物乃神之賜予,所以受禮的人須謙卑;禮物本身是好的,我們當存感恩的心領受。舊約時代,神設立多個節期,讓神的子民銘記一些重要的經歷。他們的風俗與異教不同,並不求雨、求豐收,最盛大的是感恩節;所有節期都教 人記取禮物是神的賜予,懷着感恩之心的人才懂得擁有和享受生命。感恩的意識帶來施予,使人願意和別人分享,今天很多人不願意分享,只因他們仍覺不夠多。其實,哪需要多,只管對主說,神已經將最好的給我,足夠了;不埋怨,不嫌少,付出是快樂的,一點也不會感到吃虧。

 

作為管家要有責任,把禮物的潛質一面發展,一面保守,這樣才不致浪費神的禮物。請大家具體地實踐,拿出所有代表你擁有的物件來,包括銀行存摺、信用卡、房屋的門匙等等。這些都是神賜你的禮物,試將之排列出來,再從神面前一一點收,我想你具體地對神說:我認定這些都從祢而來!你可能覺得這都是我賺取得來的,但要認定一點,若非神賜予,甚麼都沒有!此外,我想你對神說滿意,你在享受祂的禮物,感謝祂罷!

 

最後,你要對神說,這些都屬乎祢,我不過是管家;自今以後,我要按神心意去用這些禮物。試將它們轉入神的名下,承認所得的一切都是從神而來;作個好管家,真正領受神的禮物。請大家同心低頭祈禱:

 

「我們的造物主,祢知道人的需要,也樂意祢的豐富與人分享。天父,我們於此存着謙卑、感恩的心,感謝祢把最豐富的生命賜給我們。主啊,我們不想錯過如此豐 盛美好的禮物,求祢教我們珍而重之,善用之。我們一生都屬乎祢,願以一生滿足祢的心意,榮耀祢聖名。奉主耶穌基督聖名求,阿們!」


講員: 楊錫鏘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