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屆 奮興會 第7講

第七講 看見基督的榮耀

如果有人要對付我,我一定心裡很不快樂;但是,如果主的話要對付我,我就很快樂。願我們每個人讓主的話來對付,存著順服謙卑的心來領受主的話。有人說,在過去,港九大多數的基督徒,只歡喜聽奮興會的講道;因為有很多故事和不少的譬喻;故此,有人就擔心他們對主的話本身的容量不夠,亦缺少深度;但是近年來我相信這種情形已改變了很多,此次三位講員,都是差不多用查經的方式來講。以我自己說,過去的幾個晚上,我沒有講過一個故事,也幾乎沒用過譬喻;只乾巴巴講聖經,但是各位仍然每晚來聽道;這就證明大家愛慕主的道,也表示各位有愛主的心,有愛主的心來聽主的話,這樣,無論用何方式講都是有味道。

 

今晚我們要講第九和第十兩座山。我大膽宣佈,無論時間夠或不夠,一定要做到,我預備用七十分鐘來講,請大家心理上有所準備。如果住在新界或遠處,必須早退者;我不會怪你,相信大家也都會原諒你;不過,可能的話,仍請你們聽完。

 

路加福音第九章,我們看見主耶穌基督在高山上改變形像。聖經沒有題出山的名字,據教會的歷史傳統來講;這座山被認為是他泊山。但不少的聖經學者卻認為不是他泊山,而是黑門山,因為黑門山比他泊山更高,還有其他的理由使他們這樣相信。對我們來說,他泊山也好,黑門山也好,總之是在一座山上。我們稱此山為變像山,那就永遠不會錯,也永遠不會有爭論。耶穌基督在變像山上,顯出祂神性的榮耀,顯出祂天國之王的榮耀。讓我們用對比方式來領受這段聖經的信息。我要將對比研究聖經的方式介紹給大家,當然研究聖經無論用何方式,旨在得著聖經的真義,在於得著而不在於方法。對比研經的方法,一方面能幫助我們把些隱藏的信息發掘,同時也較易引入注意。今晚,我們就用此方式來查考這段聖經,經節除此段之外,還有馬太福音十七章,現在我們把這兩處經文一起來領受。

 

第一對比──暗暗和顯現(路九28-31) 暗暗和顯現在意義上好像相反,但是合在一起給我們明白一個完全的真理。耶穌基督帶著三個門徒暗暗的上山,顯然主的旨意是不讓別人知道。在四福音中,至少有五次提到,主耶穌行了神蹟以後很嚴厲的吩咐人不要宣揚。為何主行了神蹟不讓人注意,要暗暗去做呢?我想最少有三個原因,這三個原因能叫我們更清楚的認識主。

 

第一,主耶穌不要人把信心建立在神蹟上。神蹟好是不錯的,如果人把信心建立在神蹟上,這個根基就不大穩固;很多基督徒跌倒原因在此。

 

第二,馬可一章45節告訴我們,有一次耶穌醫好一個長大痲瘋的人,他得醫治後,耶穌吩咐切勿傳揚這事;但是他到處講,結果,耶穌就不能明明進城;被人群重重包圍,不能走動,攔阻了主的工作。

 

第三,主耶穌不願意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不正確的地方。主來是要救人,主來要講天國的道理,主來是要人認識神,真正悔改歸向天父,不是來行奇事叫人驚訝羨慕,主知道這重點非常重要。例如主使五千人得飽,他們看見神蹟,當時好像相信,但後來喊叫釘祂十字架的就是這班人。

 

主在復活之前,常將祂神蹟奇事的作為隱藏;在這相信也是一樣,主吩咐他們不要告訴人,門徒也聽見這話,馬太和馬可都是這樣講。主說:「在我復活以前不要講,等我復活以後才講。」意思很明顯不要祂的神蹟和復活連在一起,要人按照祂復活的事來相信祂。當這兩方面合在一起之時,我們的信心就有堅固的歷史基礎。既是暗暗的,為何31節又說,耶穌、摩西、以利亞在三門徒面前顯現呢?主目的是要他們明白,要他們認識主,這是主對門徒的造就。好像主講天國道理之時都是用譬喻,門徒問主為甚麼用譬喻不明說呢?主說:「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主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全面來看,得到很清楚的結論。主的道理──天國的奧秘,只叫有心追求真理的人知道,如果人無心追求,永遠不可能明白;就好像把珍珠丟在豬的面前,牠們踐踏珍珠還來咬你。沒有心的人,永遠不明白基督的真理。惟有愛慕的人、需要的人、謙卑的人、追求的人;神的道、天國的奧秘,是為這樣的人。只要我們有一顆愛慕和追求的心,立刻我們有屬靈的容量,立即有屬靈的眼光,立刻神的恩典豐富的賜給我們,這個條件非常重要。主把最好的給有愛慕之心的人。暗暗上了高山,還有另一方面的意義;我們想想,如果當時十二門徒都和主在一起,主不可能只帶三個人上山。由此可見,這三人特別常和主在一起;而且主帶他們上山禱告,可見這三個門徒是常和主一齊禱告的人。他們是最內圈的門徒,和主最接近;別個門徒有時離開主,所以主帶這三個門徒上高山去,他們都不知道。這三個門徒緊緊跟從主,因此,他們享受了這個特權。一方面這經驗是恩典,同時,神的恩典有祂的條件;神的恩典特別賜給這三個人,因為他們有特別屬靈的條件。他們與主密切接近,他們特有禱告的恩典。主的恩典有時是白白的,毫無條件的;但很多時候,主的恩典也需要條件。求主給我們蒙恩的條件!追求恩典就等於追求蒙恩的條件;如果追求恩典而不追求蒙恩的條件,那就是緣木求魚。

 

第二對比──「禱告」「打盹」 28節提到上山禱告,29節說正禱告的時候。請問!誰正在禱告?答「耶穌。」那麼還有三個門徒呢?答:「睡覺。」對嗎?我說也對也不對;因為開始時的確是耶穌和三個門徒一起禱告,他們不會一上山就睡覺的。他們上了山,找個合適地方禱告;但是到了後來,只剩下一人禱告。你們說對嗎?好像也不十分對;因為他們也不會三個人同時睡著的。開始時四個人,一個繼一個的睡著了;最後,剩下耶穌禱告。「彼得和他的同伴都打盹,」(32)我們所看見的對比是「主在禱告」「門徒在打盹」這次很特別嗎?不見得是例外吧!大概主已試過多次了。我們再想到更嚴重的一次,我相信我們挑選不出更嚴重的時刻,就是在客西馬尼園中。當主正禱告,汗流如血點滴下的時候,主所揀選的三個門徒在那裡睡覺;他們在變像山上睡覺,在客西馬尼園睡覺。這是門徒實際的情形。多少時候我們也是這樣,主是禱告的主,我們是睡覺的門徒。

 

我要和大家一同記得,有三個時候千萬不可睡覺的,如果睡覺就不得了。第一,是戰爭的時候。我們曾經看見利非訂山上,摩西舉起耶和華的杖禱告,他舉手之時,山下的以色列人就打勝仗;山下戰爭,山上也在戰爭,禱告爭戰。山下用刀,山上用舉手,舉起耶和華的杖;如果下面爭戰,上面睡覺,以色列人必敗北,責任在於山上睡覺的人身上。打仗之時,屬靈的戰爭,千萬不能睡覺!很多失敗,都是因睡覺。第二,收割時不能睡覺。箴言書說,收割時睡覺是貽羞之子。莊稼熟了,大家都在收莊稼,都努力工作,都在勞碌;睡覺者是貽羞的人,要受眾人給他的羞辱。今日是末世的時候,是收莊稼之時;主快來以前,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在我們周圍有很多機會,很大的需要,很大的呼聲;當有人在搶救靈魂之時,有人在流淚工作之時,有人流汗工作之時,有人流血工作之時;卻有人睡覺,他是貽羞之子。時候到了,基督的教會,眾教會,所有屬主的人,所有已經接受福音的人;讓我們傳福音,讓我們收莊稼,因為莊稼已經熟了。第三,結婚的時候不能睡覺,你見過有人結婚的時候睡覺嗎?若有,真是頭條新聞,人人必笑他;我想連他自己永遠不會忘,別人也永不忘記,必成為笑料。當主再來之時,主要迎接祂的新婦,我們是基督屬靈的新婦;這時我們不可睡覺,燈要預備油,要顯亮,儆醒等候主再來。如果有人在這三個時候睡覺,那是難以原諒的過失。

 

「正禱告的時候,祂的面貌就改變了,」(29)這話很寶貴,充滿了重要的信息;禱告之時,面貌改變。主是如此,我們也是如此。屬靈的改變和我們的禱告有密切的關係;一個不禱告的人,很難改變他屬靈的相貌。路加福音還有一節很寶貴的經文:「耶穌正禱告的時候,天就開了。」(三21)有神的聲音下來,我們禱告之時,神的聲音和指示和引導就下來。(徒十二5)記載,當彼得被下在監裡,耶路撒冷教會切切禱告;到了第7節說,彼得手鐐開了。他們正禱告的時候,鎖鍊就開了。正禱告之時,面貌改變了。正禱告之時,天開了。正禱告之時,神的話下來。正禱告之時,捆綁鬆開了。正禱告之時,神蹟奇事發生了。正禱告之時,主的拯救出現。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反過來看,相信要講的很長;教會不禱告就如何如何?你不禱告就如何如何?我不禱告就如何如何?如果基督的百姓不禱告,就會跌倒,失敗、軟弱、羞辱主名;離開主就不能作甚麼。

 

第三對比──「榮光天國的君王」「受苦的僕人」 (31)「他們在榮光裡顯現……」請注意這句話!下文說「談論耶穌去世的事。」這裡提到「榮光」和「去世」。主顯現,天國的君王顯現;主的榮光是天國君王的榮光。「去世」是受苦的僕人。舊約先知預言當關於這兩方面,證明彌賽亞是君王,是勝利者;無限的榮耀,大能大力。第二方面,受苦的僕人,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以色列人只接受第一方面,他們不了解第二方面,不接受第二方面。他們對彌賽亞的認識是片面的,因此,當主來時,以色列人不認識祂,他們只想到榮耀的君王彌賽亞。他們不曉得神的計劃,是要他們的彌賽亞經過苦難,進入榮耀;因此,他們拒絕主耶穌。如果一個人不認識神的話,或片面了解神的話,或斷章取義,多麼危險!如果按照自己的意思,單要一部份,不要另部份,如果自己審核聖經此對彼錯,我們也落在同樣錯誤之中,也落在同樣危險之中,也會落在同樣的結果裡面。我們要小心!要接受神全部的話!耶穌基督是君王,祂也是受苦的僕人,祂被殺,然後經過苦難,進入永遠的榮耀,這是神的計劃;我們也要與主同作僕人,然後與主同作王。以色列人單看主的王權,而今天卻有很多人單看見耶穌的卑微,看見祂的人性,看見祂是僕人;忘記了祂是榮耀的得勝者。這都是極端。若單看見主的王權,或單看見主卑微的人性,這都是殘缺不全的。進一步說,我們單想與主同作王,不肯學習和主一同作僕人,那麼,將來這王作不成。有人夢想作王,忘記很大的步驟,忘記很大的冠冕;不肯作僕人,不走主的路;他的王座和冠冕永遠是夢,簡直白日發夢!

 

第四對比──「律法的預表」「先知的預言」 (30)摩西和以利亞顯現,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先知。律法,先知,都是為耶穌作見證,且特別為耶穌去世的事作見證。耶穌基督的死,律法為主的死作見證。先知也為主的死作見證;但是見證的角度不同;律法的見證是預表的見證,先知的見證是預言的見證。預表乃藉著人或事或制度,來表示耶穌將來要作的;預言是用話語或異象,說明將來耶穌要作的;雖方式不同,但目的一樣。用兩不相同的箭嘴,指向主耶穌。在高山上,主顯出祂的榮耀,顯明祂是從神來的,是神為人類所預備的彌賽亞,祂是先知,祂是祭司,祂是君王,三個職份在這山頂上都顯出來。下文說:「你們要聽祂」這是主先知的職份。主要去世,他們在山上談論這事,此乃祭司的職份。祂顯出祂的榮耀,這是君王的職份。先知,祭司,君王,三重的身份,完完全全,在此顯明出來,有見證,有過去的見證;還有,三個門徒是將來的見證。過去,將來,在當時出現,這異象是超越時間的異象,是超越空間的異象。我不應該稱此為異象,因為這是三個門徒實際的經驗,是事實;但是屬靈來講是異象,有心靈的看見,有心靈的體會,有心靈的接納,產生了效果,這個經驗,超越「時」「空」,把「過去」「將來」「現在」連於一起。耶穌基督有證明,還有各種的證明,有全備的證據,有各種的見證人。整個的歷史,全部的聖經,整個的教會歷史,整個的聖經歷史,甚至聖經以外的歷史,有很多很多都是為基督作見證,基督是人類歷史的中心;因為祂是神救贖世人計劃的中心,耶穌基督應驗了摩西和以利亞的見證。

 

第五對比──「喜樂」「懼怕」(33-34) 彼得說了兩句話,一句對,一句不對,他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這話非常正確;把他的感覺形容出來,流露他的心情,這個經驗對彼得太寶貴!感謝主!彼得睡覺沒睡到底,他打盹之後醒了過來;如果主改變形像過了他才醒過來,我相信彼得在他整個生命歷史中將有最大的後悔。他將終身抱怨,一輩子不原諒自己。如果我們是個旁觀者,看見彼得在那重大關頭之下睡覺。巴不得叫醒他。叫他及時醒過來,看見主的榮耀,快點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我們立刻生出渴慕與主同在的心。每個看見主榮耀的人,都會生出新的渴慕和追求,說,主啊!榮耀的主啊!與祢同在真好!我們渴慕與榮耀的主同在。同時,彼得看見神的威嚴就懼怕,他的「喜樂」「懼怕」是相對的,合在一起,是每個屬神的人在神面前應有的態度。(詩二11):「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戰兢是敬畏的心,快樂是從神的愛產生的,為了神的公義而敬畏祂;為了神的愛而喜樂,敬畏就是愛裡的怕,又愛又怕。我們對神的態度應當如此,如果單怕,我們是奴隸;如果單有愛,可能放肆。敬畏和愛要配合在一起。

 

第六對比──「看見」「只見」(32-36) 「……既清醒了,就看見耶穌的榮光,並同祂站著的那兩個人。」這裡說彼得看見三個人,耶穌、摩西和以利亞。「聲音住了,只見耶穌一人在那裡。」只見耶穌,看見他們,這兩樣要相配合。摩西和以利亞是事奉主的,他們在那裡見證主,有他們的崗位,有他們的職份,有他們的工作;他們事奉主之時,別人看見,這是好的;他們和主在一起,別人看見主,也看見他們;但是到了最後只有主;主超過一切,無人可以佔據祂的地位,無人可以奪取主的榮耀;只有耶穌,惟有耶穌,絕無一人一事可奪取主的地位和榮耀。

 

第七對比──(太十七5) 耶穌基督是父神所喜悅的,因為主聽父神的話,蒙父喜悅;因祂順服父神的旨意,蒙父的喜悅。何等寶貴!讓我們想到約翰福音十四章有兩節經文,也是同樣的連在一起;主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21)主耶穌接著又說:「但要叫世人知道我愛父,並且父怎樣吩咐我,我就怎樣行,起來,我們走罷!」這是主的榜樣,主的見證,他愛父,作父所吩咐祂作的。主吩咐我們的事祂自己作了,祂要我們遵行祂的命令,就證明我們是愛祂,正如祂遵行父的命令,證明祂愛父;我們聽主的話,因為主聽父的話。這裡,我們看見真正屬靈的權柄是從那裡來的;如果人遵行主的道,他有順服,他所講的道,人就願意聽;人聽他的話,因他聽主的話,他有權柄,屬靈的權柄從主而來。

 

最後,我們又回到路加第九章,28節說:他們上山。到了36節提及他們下山。37節他們下了山。他們上了山,得到這個經驗,蒙了這個福氣,有新的看見,新的感受,新的得著,然後他們下山,把所得的和別人分享。神給我們恩典,為要叫我們和別人分享;我們得著,為的要給;聖靈進來,為要充滿我們,要從我們湧流出來。我們所有的一切,神有計劃,神要用我們;我們上山,還要下山,不能停在山上。彼得在山上,有一半的話說錯了,他說主啊!我們在這裡搭三座棚。意思要永遠住在山上,他真是不知道他說的是甚麼,他說錯了,他怎可永遠停留在山上?當時山上的經歷,是為了山下的需要。彼得年老快將殉道之前,他寫彼得後書,第一章下半,他提到這個經驗,說,弟兄們,我盡心竭力的提醒你們,我要鼓勵你們,要幫助你們;因為我在山上有這個經驗,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所以我要鼓勵你們,要叫你們在已有的恩典上長進。

 

現在我們來看第十座山。這座山也沒有名字;但是主耶穌上了這山就講登山寶訓,所以我們稱之為寶訓山。這山大概在加利利海邊,到過聖地的人,大都上山參觀建立在這山頭上的小禮拜堂。

 

一言而論,在基督國度真善的境界,是整個登山寶訓的中心信息。馬太福音第五、六、七這三章聖經裡,主告訴我們何謂真善。我們要進入真善的境界。現在我們用很快速的時間來看。

 

主在登山寶訓告訴我們:

 

(一)真的善是內在的善 主講了一個例子,當人看見婦女就動淫念時,他在心裡已經犯了姦淫。(太五\cs1627)淫行不但是外面的行為,也是內心的,所以善是內在的善。一個聖潔的人,不但行為聖潔,內心也聖潔。

 

(二)真的善是律法精義的善 超越了律法的字句,進入律法的精義裡面。例如;人認為殺人是犯罪,但是主告訴我們,凡動怒的,意思即謂,恨人的就是殺人。(太五21)殺是從恨產生,殺是外面的行動,恨是裡面的行動。律法告訴我們不可殺人,這字句裡有不可恨人的精義;所以真的善不是字句的善,而是精義的善。再舉一例:按律法說,不可起誓。主告訴我們:「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五37)主意思即說,律法的精義不在於起誓,律法的精義不過是字句,律法裡面的精義是甚麼?一個屬基督的人,應有好品格,話就是他品格的代表,是就說是,他的品格擔保是;如果他說不是,他的品格擔保不是;別人可以接受他品格的擔保,不需要說別的。如果別人不信你,恐怕是你無理,因你不值得信任;你的品格難以令人相信,如果你發誓發咒才叫人相信;那是出於惡者,是撒但從中破壞基督徒的品格。真正的意義就是說,基督徒的品格應是最好的擔保。

 

(三)真善是積極的善(太七12) 你要人怎樣待你,你就先怎樣待人;不是讓人先待你,而是你先待人。何等積極!和孔子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有很大的分別,孔子說的「不,不,不」是消極的,主說「要」是積極的。積極的善比消極的善更高。

 

(四)真善是勝過惡的善 以善勝惡是真善。主說:「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太五39)有人說這是奴隸道德,其實,這完全是門外話,他們不了解主的心意,沒摸到門路。主說這話是最高的標準,需要最大的力量;以愛勝惡是最剛強的;以善勝惡是最大的勝利,是最難得的勇敢。平常人被打還打是最簡單的,任何人都會;但是要學習以愛勝恨,那是最高級的,最有思想,最有深度的人,最有力量,最有堅強意志的人,最有智慧的人,瞭解了最重要的真理。仇恨不能解決人類重要的問題,仇恨只能增加問題,報仇只能增廣仇恨的圈子,只能使更多無辜者受累,只能增加世界的痛苦和黑暗,只能使人類愈變愈成野獸,愈失去人性。惟有愛──基督的愛是最高的道德,最有理由的道德,最有功效的道理,是整個人類社會所最需要的。

 

(五)真善是主動的善(太五41) 「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第一里是不得已被強迫的,第二里是主動的。要我走一里,我就走二里,這背景是甚麼?當時羅馬兵丁拉夫背行李,一站又一站,(大概一站即一里路)給強迫服務。如果有人勉強你做件事,你就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不得已,第二件是主動的善。平常的反應,都是被動的。真正的說,人都是反動人物,對事物的反應都是反動的;我們受了刺激必有反應。主在這裡說,我們要在道德上採取主動;我們要靠著主,靠著主的愛,在這世界上創造真的善,創造真的愛,這是主所作的。

 

(六)真的善是有永恒價值的善(太六20) 主說:「你們要積儹財寶在天上。」有永遠的價值,不是單求暫時的福份;追求真善的人有長遠的眼光,能夠分辨暫時和永恒的價值。

 

(七)真善是生命本質的善(太七21) 主說:凡好樹都結好果子,因為它有好的生命。如果我們有好的生命在裡面,就從這好生命的本質發出真的善果。

 

(八)真善不但是內在的也是行動的(太七21) 「凡稱呼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九)真善產生真福(太五1-11)八福是真福。真福從哪裡來?是從真善而來。

 

登山寶訓,主伸出祂的指頭,指點我們走上真善的道路。


講員: 滕近輝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