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主,過去四天讓兄弟有機會與各位思想《詩篇》中的讚美,我個人的負擔,就是盼望大家在屬靈生命中對神有更多的讚美。讚美是《詩》最中心的信息, 正因我們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會經歷苦悶、危機和重擔,所以要學會如何將埋怨轉為對神的讚美,感恩和敬拜,這樣才可過着反敗為勝的生活。
哀歌可分為個人的和團體的兩種,昨天與大家一同看過個人的哀歌,今天讓我們同來看團體的哀歌;《詩》中團體的哀歌有(十二、十四、四四、五三、五八、六十、七四、七九、八十、八三、八五、九十、一零六、一零八、一二三、一二六、一三七篇)等。換句話說,無論個人抑或團體,寫作哀歌就是在神面前傾訴怨情,今天由於時間關係,只能選讀(七九,八十和一二三篇)。
(七九篇)是亞薩的詩,亞薩是大衛的詩班長,是個利未人,翻譯者給這詩起一個標題:哀訴耶路撒冷屠殺之苦。學者認為此詩寫於耶城被毀不久,約在主前 586年南國被巴比倫大軍攻陷之後,時耶城不但慘遭破壞,聖殿更被焚燒,可謂國破家亡,詩人譜詩向神表達時人的悲傷難過,供民眾向神呼求之用。神感動詩人寫出感人的哀歌,事後卻在敬拜中採用來誦讀,作為對神的公禱,求神垂聽苦情,施恩憐憫。本詩結構大致與一般哀歌相同:
(一)開場白(七九1):詩人在開場白中,開門見山地說明外邦人進駐選民的產業,污穢了神的聖殿。
(二)哀嘆(七九2-7):外邦吞滅以色列,把人民擄至巴比倫去。而在一百年前,北國早經此苦,人民已被亞述俘擄。綜言之,以色列人所遭遇的苦難極大,唯有向神盡情傾訴。
(三)轉向神(七九8-9):以色列人首先求神赦免先祖的罪,也為本身的罪求赦,深切表示願意離罪,然後赦罪的平安自必充滿他們。
(四)祈求(七九10-12):詩人在此提醒神,當外邦人羞辱以色列時,就好比在羞辱神;求神為着自己的榮耀興起行事,為他們伸冤。
(五)許願讚美(七九13):選民求神為他們報仇,倘若蒙允,屬神的民就有充分理由去稱謝、傳揚、述說主的榮美,直到萬代;神若真的除去以色列民的羞辱,就必立志歌頌、讚美神的榮美。受苦者最佳的出路是向神許願,神若允其禱告,施憐憫,解決其困難,就要述說神的偉大,稱揚祂可敬的美名。
從這篇詩我們可以學到以下幾個功課:
一、當我們遭遇困難時,不要怨天尤人;首先要自我檢討,到底有否犯錯得罪神?若然,當立即悔罪及離罪,並學像詩人般轉向神,祈求神解救我們。
二、抓着神的名來求,就像摩西為以色列民代求一樣,求神為祂自己名字的緣故,保存以色列人的性命;摩西如此求,是為着神的名和祂榮耀的緣故,因此神就垂聽了祂的求告,不把拜牛犢的以色列人毀滅,並引領他們行了四十年的曠野路,最終藉約書亞領他們進入迦南。所以我們今天祈求,也當把握着神的名和祂自己的榮耀來求,神是信實的,必按照祂的應許給我們開一條出路。
三、許願讚美是讚美的開路先鋒,神解決我們困難之後,我們要讚美神的名,在眾民面前還願。所以詩人說,讚美神的話是從大會而來(廿二篇),為的是要在眾人面前宣揚神的恩惠。
四、凡基督徒有責任為自己的國家、民族及所居的城市代求,詩人替同胞去認罪,這是個好榜樣;求神開拓我們屬靈的心胸,好叫我們關注國家、民族的興亡。其實一國的盛衰,未必素諸軍事力量,北韓就是個典型的例子,該國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但人民卻飢寒交迫。對於經濟掛帥的國家亦然,若事事以金錢為尚,則社會發展必定畸型;今天,美、日等國經濟條件優勝,然而人民生活未必滿足,心靈深處依然有不少虛空的地方。由此證明:物質不能滿足人心靈的需要。我們所求 乃是整個國家、城市都歸向神;當全民皆有此信仰的時候,犯罪率自然會降低,人民變得勤奮,忠於職守,生產率和工作率自然會提升,人心為神的道所掌管,有神的幫助和賜福,人自然會愛國、愛民,一片昇平的現象也就指日可待了。兄弟家中有一幅掛畫,無論多少次搬家總把它帶着,原來這是幅香港港口的圖畫,正因為我是生於香港,長於香港,對這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每當我面對這掛畫的時候,不期然會為香港的市民和教會的弟兄姊妹獻上禱告,我雖則不能像其他同工一樣在香港埋頭苦幹,服事弟兄姊妹,但我願意用禱告與他們一起同工。求神增加我們愛主的心,愛我們所屬的國家,所住的城市和同胞!保羅曾勸勉提摩太要為萬人代求, 耶利米也教導被擄至巴比倫的以色列人,為當地的巴比倫人禱告。詩人以身作則地為他的全民族,就是雅各和錫安而祈求,今日你我也當如此。
我們接着要看(八十篇),這同樣是一篇團體的哀歌,內容和結構跟前一篇稍有不同,特色在(八十3):「神啊,求您使我們回轉(或作:復興),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第(八十7,19)的內容與(八十3)大致相同,不過在開始處冠以「耶和華」、「萬軍之神」等的稱謂。本詩的結構如下:
(一)開場白(八十3),約略向神發出哀求。
(二)哀嘆(八十4-7),抒述遭外邦侵凌之苦。
(三)祈求(八十8-15),神選民遭異族侵凌,不再安居樂業,作者特別提及過去的歷史,立約與祝福,使神記起祂過往的恩情。盼守約施慈愛的神勿在窮途落泊的時候丟棄他們,仍照過去一樣使用他們,恢復他們舊日與神親密的關係,服事神,榮耀神。作者又提醒讀經者要飲水思源,不可忘記本來與神的關係以及神過去如何施恩賜福。
(四)神是掌管歷史的,也是守約施慈愛的,我們禱告時要對神有信心,若為教會的荒涼而禱告,可以提及神的名和祂的榮耀,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跟着下來請看(一二三篇),多數學者認為本詩是以色列民被擄回歸以後,受鄰邦如阿拉伯人,亞實突人等譏笑凌辱,在四野一片荒涼的時候,除了重建家園,更要重建聖殿。作者在此情況下首先提醒自己,要向天上之神舉目(一二三1-2),神坐在天上一個非常有利的陣地,不但居高臨下,更是滿有尊貴和權柄。 我們今天乃要仰望這位安坐天上之主,要專一向祂舉目,就像僕人和使女仰望主人的手一樣。要專一倚靠耶和華的靈,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一樣:「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卅15)。這其實是我們在苦難中一個最好的出路,我們亦因此能夠在苦難中快快興起讚美神的聲音。同樣,這首團體哀歌教導我們要為一己的國家、民族和城市禱告,求神的時候要把握神的應許,神的榮耀和祂的約,並要許願讚美。當我們不用人的方法去報仇雪恨的時候,神自然會秉行公義,替人伸冤;在一般的困難裏為我們開出路。
講員: 劉承業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