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適值是會考(聯考)放榜之日,全港大為震動。不但如此,今天我心中暗叫不妙,因我選擇在最後一天以差傳為題。有一次,某間教會曾邀請我講道,亦以差傳為題,出席人數僅得十四人。究其實,耶穌以之重要的,世人甚至其學生卻不以為然。有一次祂主動約會門徒到山上去,向門徒宣講大使命(太廿八 16-19),耶穌吩咐他們要去,這是祂工作的重點。祂深知自己所傳的範圍終究有限,故訓練門徒,着他們往普天下去,直至祂復活後,祂唯一的使命也是叫他們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耶穌常說祂快回來,但時至今日,祂還未回來,彼得為祂解說,祂不是耽延,只是寬容我們,讓信主的人多去傳福音。大使命裏耶穌要萬民作祂的門徒,萬民是指所有的群體。我們常逃避抗拒大使命,然而即使我們沒有感動,我們也要依從命令而行。耶穌並不是說待我們有感動就去,而是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19)二千年後,時至今天,這大使命尚未完成。
英國彌珥會督寫了一本以差傳為題的書籍,並以「未完成的使命」為這本書的題目。有個故事說耶穌釘十架回到天家後,遇上天使長,跟他閒聊起來;天使長問祂現在祂已回到天上,地上的人又怎能相信祂呢?耶穌說祂已吩咐門徒傳福音給萬民;天使長再問祂若門徒不從,祂還有甚麼辦法呢?祂也無從回答。
我們若然抗拒使命,會出現下列危機:
(一)缺乏委身
耶穌已從墳墓裏復活,亦以復活的形象來顯現,也有人去敬拜祂,然而還有人疑惑(17)。若我們視神為神,便會去敬拜讚美祂。但有人卻不然,他們隨着自己的意欲或定義,竟不把神當作神來敬拜,因此他們不會委身。我們在世時會痛苦萬分,感到愛父的心與愛世界的心彼此爭戰,我們常會戰敗。我們也有自我中心的信仰,自有一套的神學,自行定義神是一位怎麼樣的神,祂要如何愛我們,要如何保守我們,我們要得着甚麼、甚麼的祝福等。有一首詩歌,歌詞有言:「眾人湧進神的國度,十架少人負;眾人都要神的賞賜,世界有誰辭。」可見我們愛世界,以致建立了自我中心的信仰,抗拒了神的主權;神本是神,祂是掌權的,但人卻不理不睬,故意抗拒,以致不肯委身,也不遵行神的旨意。
我常提醒神學生,當他們尚未進入神學院時,心裏最愛主、最忠心,但當了神學生後,靈命便見倒退,心裏只管唸書,只顧交功課、修學分,我們當時刻反省:神予我們的使命及責任。試問使徒可有聽聞「大使命」?我們明白它嗎?若我們不太明白,又不加理會,把它視為可選擇的,可行亦可不行,或與自己無關,甚或放棄。這純粹出於自己的想法,亦不委身。否則,我們常以父家的事為念,當大使命尚未完成,我們便繼續委身。
(二)缺乏信心
耶穌從死裏復活,全然得勝,擁有着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祂以此權柄來吩咐門徒大使命。然而有人卻不相信耶穌已復活、已得勝,以為祂尚未勝過死亡及撒旦,也未能勝過罪惡的權勢,他們不相信祂已擁有一切的權柄,以致仍無感動,缺乏信心。有些教會似沒有教導信徒信心;信心實在太抽象,教會裏有不少精英分子,他們精於電腦、財務,曉得計算、開會,以致他們覺得無須祈禱,無須信心,自可解決疑難。
主曾說我們要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我們卻怕遇上困難,怕遇上危險,怕資源不足,怕這怕那,終致不敢走上此路。《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滿載着信心的偉人,此外,教會史也有無數信徒認為神是可信可靠的,信心是合乎理性;不但如此,信心也是超越理性。有時我們或會以自己的方法來計算,測度到最遠只可向鄰舍傳福音,這樣我們便不信耶穌吩咐我們使萬民作祂的門徒,或以之為不合理。
此外,信心也是一種冒險,世人總渴望有安全感,但是基督徒本着信心來從事時,卻常要冒險,因為神從不會向我們透露我們的未來,信心的對象本是信,我們唯有時刻仰望祂,任由祂來帶領。亞伯拉罕本是擁有不少物業,神卻吩咐他離開本族本家,往祂要他去之處,卻沒有明言他的目的地;可是他卻深信不疑,神總不會出錯,當神呼喚時,他便去。
信心也要備受考驗,學生通過考試才可升級,信徒也要經歷考驗後,致令信心得着進步。摩西帶領老百姓到紅海,若有些老百姓不懂水性,他們又如何渡過紅海?他們又如何願意踏進紅海去?唯有他們敢踏足紅海,才得見河水分開站立不動,讓他們從乾地上走過去。昔日馬禮遜要到中國傳福音,他輾轉到了美國,再乘船到中國去;船夫質疑他單憑他的能力,又豈可令迷信古老的帝國歸信耶穌?他說不是他能作甚麼,而是神萬事都能作。若馬禮遜沒有信心,今日中國、香港不會有這麼多基督徒。他信靠神,又遵從使命,便走上信心的道路。
(三)知而不行
在《四福音》裏,耶穌常跟門徒爭辯不休,但門徒聽了大使命後,卻沒有爭論。後來耶穌升天後,他們沒有遵從大使命。他們只顧擔當耶路撒冷的使徒、耶路撒冷教會長老,以致耶穌在《使徒行傳》第九章拯救了掃羅;掃羅本是迫害基督徒,耶穌竟讓他洗禮,還選任他為外邦人的使徒。耶路撒冷教會享有最多使徒,有最好的聖經教導,有美好的屬靈生活,本是得天獨厚,可惜漸趨猶太化,向心力甚強,凡事以自己教會為首。耶穌挪開了耶路撒冷教會,興起了安提阿教會。
我們可有知而不行的弊病,從未踐行其中的真理?或許有人覺得差傳是西方教會的工作,然而現在第三世界的信徒比西方的還要多,那裏差去的宣教士數目跟西方的差不多了;也許有些教會覺得差傳令自己教會損失了金錢及人才,然而差得愈多的教會,愈蒙神的祝福;也許有些傳道人擔心不獲會友支持,然而會友反覺得牧師不帶領他們多作差傳事工;或許有人推說遲些才做,然而我們到底何時才去差傳?教會理當從事差傳事工,但現在香港約有三分之二從不作差傳工作。
以下跟大家討論轉機
(一)教會總動員的轉機
大使命說:「所以,你們要去。」(19)文句是以命令式來表達,教會應總動員去進行差傳工作。保羅勸提摩太要為萬人祈求,萬人是指所有未信主的人,全世界約有四十萬萬人未領受福音,我們當殷勤地為他們祈禱。此外我們還可奉獻,雖然香港經濟出現問題,然而香港人依然富裕,我們應奉獻支持差傳事工,叫福 音傳遍普天下去。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你的參與也在哪裏。再者,教會亦應差遣宣教士,香港平均六間教會便差遣一位宣教士,或許我們未能差遣宣教士,但也可以認領宣教士。加拿大某間教會聘請牧師,教會跟牧師候選人詳談教會的問題,唯是教會赤字一項秘而不宣。牧師上任後,要求在教會講道七日,主題為差傳,執事才宣告教會的赤字,認為不可講差傳;但牧師仍堅持在講壇上教導信徒奉獻支持海外佈道工作;日後這間教會甚為蒙福,也成了加拿大鼎力支持差傳的教會。
(二)普世差傳的轉機
大使命說:「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故傳福音應有三種佈道方式,即同文化佈道工作、近文化佈道工作及異文化佈道工作,每間教會都應努力地進行這三種佈道,認真地跨越障礙。大使命不應只限佈道而不作差傳,否則,我們只作了極少極少的工。正如我們不能只遵守十誡中的一、兩項條文,故我們也當全然地遵從大使命。有一次我們要為塞班島建立兩座短波電台,香港遠東廣播公司捐獻了六十四萬美金,因這筆數目龐大的金錢,以致我們在會議上大獲全勝,爭取了十五個小時廣 播時段。有位美國同工心裏難過,覺得香港人豈可單顧華人?當抱持跨文化佈道,關顧萬民,當時我尷尬萬分。普世差傳,關乎萬民,應有所行動,將福音傳予萬民。
(三)足夠呼召的轉機
大使命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今天我們決定是否唸神學、當傳道人、當宣教士,必先考慮有否神對我們主觀的呼召。大使命沒有指明我們必須當宣教士,我們也可以在當地當傳道人、牧師、聖經教師;有些人則接受神的引導,成了宣教士。那麼到底神是否呼召我當宣教士呢?我們可向牧師、知己相談,以作客觀印證,他們對我們有所認識,彼此同感一靈,他們的意見可供參照。
此外,我們要多所祈禱,求問神的旨意,若然當我們不斷祈求,其感動依舊或漸次加深,以致確知此為神的呼召。我們也可藉恩賜來加以印證;傳道人需以說話來表達,講道要有條有理,又要能傳福音,並能作領導。有位神學教授說,宣教士應有比平均水準高一點點的恩賜。總括而論,若然我們擁有長者知交的印證、禱告的印證、平均水準以上的恩賜,即是客觀的印證。昔日,我獻身傳道時,一位朋友跟我說我尚欠異象,他說宋尚節看見四圍有不少人險些兒溺斃,他看見遠處有十架,便拼命往前游。聽罷我便四出尋找異象,但終不獲。後來我看了一本書,作者是差會的領袖,他收納了千多名宣教士,大多沒有異象。異象即是神的默示、神的 話語,若人已清楚了神的話,也再不用異象了。有異象的人跟沒有異象的人的工作果效也差不多。尤為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願意將自己獻予神,走上奉獻的道路。
威廉克里本是平凡的補鞋匠,他一面研究世界問題,一面研讀《聖經》。一日他講道時說:「我們當向神盼望大事,為神成就大事。」別輕看自己,神若要用我們時,我們必能成為大使命的一部份,向神盼望大事,為神成就大事。
講員: 盧家駇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