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屆 研經會 第6講

第六講  回歸國土 同心建造

今天繼續講述神的子民被擄至巴比倫,但以理及其三友處身於一個轉變中的世代,他們如何經歷神的主權,忠心於主,為主做美好的見證?猶大人被擄之時,正值巴比倫大帝國的崛起,但神應允他們七十年之後,可以回歸故土。神的說話是真實的,衪的預言,到了時候,必要應驗。巴比倫到了伯沙撒王的時候,神用指頭在牆上寫字謂:「巴比倫的時候到了」,就在那一個晚上,巴比倫帝國突然結束,波斯帝國起而代之(但五)。強如巴比倫帝國,國曆竟不到一百年,令我們想到,從沒有一個人間政權可以長存,因為神是改變日期﹑廢王﹑立王的那一位。波斯王古列,以一個解放者和拯救者的姿態出現,輕而易舉的,就把當時衰敗不堪的巴比倫帝國奪取過來。波斯王古列,派其手下猛將大利烏為開路先鋒取了巴比倫;奇妙在這次政權的更易,是毋須經過任何戰爭的。波斯帝國掌權令猶大人面對一個轉機,神感動古列王的心,叫他容讓猶大人歸回原籍,同時又感動猶大人,願意返回家鄉,在耶路撒冷建造聖殿(拉一)。如果以斯拉是位歷史學家或是社會學家,他斷不會如此寫法;因為古列並非一位敬奉神的王,他甚至不認識耶和華,豈可說他受神的感動呢?然而,在《聖經》的作者眼中,從屬靈的角度去看,每一件事的成就都有神的旨意。

 

波斯王古列奪得巴比倫政權之後,施行寬大政策,爭取民心,准許猶大人取回聖殿的器皿,歸國信奉自己的宗教。猶大人獲得特赦,而其他被擄的民族亦同得優待。所以說:「咒詛也可變為祝福。」就算不認識神的人,不論其心思如何,同樣亦為神所用;波斯王古列的寬大,可能另有企圖,但結果由神配合,成就祂的旨意。《聖經》記載約瑟的生平,足可清楚說明這點。同理,保羅亦告訴我們,有人傳福音是為着叫人與我們同得福音的好處,但有人卻是出於假意﹑嫉妒和結黨,保羅卻說:這又何妨呢?只要福音得以傳開,他就滿足了。所以弟兄姊妹,人雖有各個不同的想法,但終可成就神的旨意,我們就為此而歡喜了。

 

當猶大人返回故土,馬上要做的有兩件事,首先是重建聖殿,其次是重修耶路撒冷城的城牆。他們重建聖殿,不只得到波斯王的准許,更得到王的贊助(拉一至六)。聖殿在猶大人心目中為何如此重要呢?聖殿是猶大人宗教信仰的核心,象徵耶和華神與他們同在。猶大人是神所揀選的子民,大衛的王權喻彌賽亞掌王權,聖城的錫安山喻神之居所,聖殿喻猶大人敬拜之核心,他們是一個信仰的群體,有了聖殿才可以肯定他們神子民的身份。感謝神,今日我們信仰的中心並非一所聖殿,我們信仰的中心是耶穌基督,祂是大衛的子孫,是得勝的君王。今日,我們的信仰乃在基督裏,而毋須仰仗地上的領袖或君王,因此聖殿對我們的意義比《舊約》的人要廣闊得多。耶穌基督曾對衪的同胞說過:「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約二19)其實,耶穌基督所說的聖殿,是指祂的身體將要復活而言;因此,我們今日若說在聖殿裏敬拜神,就未必說到在一處地方敬拜神。保羅說:我們在基督裏都是新造的人。又說:我們在基督裏都要同歸於一。我們的身體就是聖靈的殿,因此我們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起居飲食和健康。聖殿另一個預表乃是教會,普世教會象徵着信徒的團契和聖靈的居所。所以,我們今日如何建造聖殿,如何在基督裏敬拜神,如何參與教會的事奉?

 

昔日猶大人重建聖殿,可說是百廢待興,一切由零開始;在過程中,他們首先築壇獻祭(拉三)。弟兄姊妹,我們做神的工作,很多時候固然有很大的理想,但也得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猶大人在聖殿的舊址築壇獻祭之後,就百感交雜,立了殿的根基,可惜在施工不久,即遭到鄰國,尤其是北方撒瑪利亞人的反對(四)。這些人是在北國以色列亡於亞述才徙居於此,他們的信仰比較混雜,有信奉耶和華的,也有信奉外邦神的;他們明顯不是神的子民,信仰亦不純正,故目睹猶大人重建聖殿,就加以攔阻,甚至賄賂謀士,即當時地方政府的官員,加以阻撓。猶大人只因面對太多的反對,工程停頓十六年,直至大利烏王第二年才能復工。一方面是遭人攔阻,另一方面又要面對旱災和經濟不景的因素。但工程延誤,猶大人也要負責,因為他們只管建造自己的房舍,忘記了神殿的荒涼(參(哈該書))。換句話說,是因他們漠不關心,沒有心志,不肯委身於工程之上,致把建殿的工作延誤了十六年。教會今天有不少工作也是如此,因着信徒懶洋洋﹑提不起勁而延誤了,無法完成。許多有待發展的聖工,如差傳和植堂等,都在拖延態度之下,等待條件充裕﹑毫無困難才起步!其實,這是沒可能再等的,應當堅強靠主,憑信心仰望神的帶領。有時,環境雖然困難,只要內部團結同心,就能建造神的家。

 

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一再的鼓勵猶大人,他們終於主前二五零年恢復建殿,這時不但有王的批准,而地方官員也不再加以攔阻;就在他們同心合意的興建下,拖了十六年的建殿工程,竟在四年之內全部完成。弟兄姊妹,我們今日教會中是否有些事,應當一早就去做的呢?求神幫助我們,同心合意的去禱告,打好地基以後,就要馬上建造祭壇。猶大人之所以能達成建堂的使命,是因為清楚知道這是神的吩咐,亦同時是遵照波斯大利烏王的諭令,和聽從先知所傳的信息(拉六14-15)。「神的吩咐」,意指從衪所領受的異象和使命;「王的諭旨」,乃指客觀的環境和資源;先知勸勉的話,乃來自神道的訓勉和鼓勵。弟兄姊妹,我們現代信徒要建立屬靈的生命,好履行基督的命令,靠着神所賜的恩典和資源,同心合意建造神的殿。

 

猶大人建好聖殿後,表示他們可以一同敬拜﹑獻祭﹑守節﹑頌讚神。到了尼希米和以斯拉的時代,第二批猶大人亦已回歸,跟着第二件要做的工作,是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使百姓得着防禦和保護,可以重建家園,安居樂業。有人說,建造聖殿是屬靈的工作,而建造城牆則為世俗的工作。其實,人整體生命有着全面的需要,例如起居﹑飲食﹑敬拜和工作等,不應有聖俗之分。不論重建聖殿,抑或修築城牆,其最終目的,在於凝聚一群有共同信仰﹑屬神的子民,將之建立為一群大能的子民。弟兄姊妹,今天到教會去敬拜﹑事奉﹑禱告和團契,是不能完全從現實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抽離的。因此,建殿和修城牆的工作同樣重要,同是為着建立神的子民,使他們可以在安頓的環境中,建立自己屬靈的生命。建造城牆是民生的問題,令猶大人從老遠的巴比倫回歸之後,有自己的家園,並且受到保障。弟兄姊妹,我們今日到教會來,也當有一種安頓的心態,不應打游擊式的以過客自居,倒要投入其中敬拜,委身事奉,並奉獻支持教會的需要。教會除了要建造聖殿外,也得建造城牆,這並非宗派主義及地盤主義,乃要使弟兄姊妹能在教會(這屬靈的家)之內安居及定居。

 

當日尼希米在波斯國的首都書珊城內,聽到耶路撒冷城牆被毀,城門被火焚燒,同胞遭大難,受凌辱,於是受感回歸故國,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其實猶大人在聖殿造畢後,在修築城牆的事上亦曾遭到很大的攔阻,惟恐他們要脫離波斯帝國管轄,企圖作反,不再納稅予波斯帝國,甚至遭波斯王亞達薛西下令停工。尼希米獲悉之後,心中極其焦急,迫切禱告,求神憐憫說:「主阿!求你側耳聽你僕人的祈禱,……使你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尼一11)。尼希米此語,並非求神使他升職加薪,事事亨通,而是受感要為故國重修城牆,求神安排一個合適的機會,可以向王提出請求。

 

尼希米以皇帝酒政的身分向王進言,那時是他聽得停修城牆消息之後的第四個月。由此可知,我們雖瞭解事態和需要,仍要待合適時機方可進行。當王開腔問他為何滿臉愁容時,他首先默禱求神指教他,然後向王表明他的擔憂,是與政治並無關涉,他首先提及祖墳所在,因城牆荒廢而失卻保障,敢請王派他回國修造城牆。神於是感動亞達薛西王之心,准他所求。弟兄姊妹,這裏提醒我們,神予人異象和呼召,並不是抽象的﹑憑空推想的,乃是從實際生活接觸中有所體察,聖靈有所感動,然後產生一種回應。基督徒不可以閉門不理世事,我們要傳福音就要接觸人群,體察他們生活的需耍,關注他們未得福音的可憐,從而內心受到感動,產生宣教的熱誠,不單付諸禱告﹑奉獻金錢,甚至投身於短宣的行列中!今日,教會理應關注社會的需要,我們接觸人群,關心他們,神就賜我們異象和負擔,去展開學生﹑戒毒者或新移民的福音工作。昔日,尼希米遇到這件又大又難的事情,但結果令到下令禁止修築城牆的亞達薛西王,不單收回成命,還肯派出兵馬為他們開路,甚至出資贊助他們的工程!這是何等奇妙的轉變哩,就像停頓了十六年的建殿工程,終能順利完工一樣。尼希米如今承擔起這麼大的責任,深知道獨力難成,他首先視察過耶城的荒涼程度,然後招聚百姓,同心來建造城牆,免得再受凌辱。有時候,當局者迷,我們好像猶大人一樣,需要一個遠道自書珊城回歸的尼希米起來帶頭和推動。同理,我們今日教會也必須呼吸新鮮空氣,多接觸世界大事,多瞭解外間教會的運作,莫作井底之蛙,墨守成規。

 

尼希米帶着信心和見證的呼籲,深得百姓積極響應,願起來同作善工,但他們確實面對許多的困難﹑反對﹑譏笑和威嚇。弟兄姊妹,香港教會同樣要關心建造聖殿的工作,回歸祖國之後,我們站在自己國土的特區之上,面對着廣大十二億同胞,內地教會與我們有着密切的關係,有許多地方是我們應從內地教會,和信徒身上可以學到的,尤其是他們經歷這麼多苦難之後,其屬靈生命和信心的表現,足以成為我們的鼓勵。同樣,香港教會所擁有的自由﹑資源和經驗,亦可作為他們建造教會的借鏡。讓我們同心合力﹑共赴時艱的,來建造中國的教會!


講員: 周永健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