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屆 研經會 第8講

第八講  聆聽主道 樂意遵行

今天是研經會最後一課,過去七天我們思想到:一個轉變世代中神子民的見證;在猶大人被擄至巴比倫七十年,及後返回故土,這段重要的歷史時期之中,《但以理書》﹑《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所帶出的信息,讓我們得知神是掌管歷史的,並同時顯示出衪的主權。但凡信靠神的人,就如但以理和他的三友一樣,忠於神和他們的信仰,就必蒙神的保守。過去兩天,我們看到他們可以重歸故土之後,就馬上重建聖殿和耶路撒冷的城牆,期間備受外來的攔阻,和內在的困難,但靠着神的恩典,終可一一渡過,結果耶路撒冷的城牆,在第六個月完工了,七月初一日定為吹角日,初十日為贖罪日,十五日為住棚節,一連七天慶祝過後,第八日為嚴肅會。換言之,猶大人自七月初一日起,如同一人的聚在水門前,舉行一連八天的「培靈研經大會」(尼八1-4)。

 

廿一年前,美國發生轟動一時的「水門事件」,引致尼克遜要辭去總統的職位。不過,上述《聖經》所載的「水門事件」,與這樁水門醜聞無關;(尼八)所記的「水門復興會」,是神所賜福的聚會,因以色列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要聽神的律法。感謝神,為他們預備了一位以斯拉,既為文士又是祭司,他是波斯王亞達薛西在位期間,從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的;他的貢獻雖比不上尼希米,但手中帶備神的律法書,他事奉神的機會來了。他從前在波斯宮庭中,執掌猶大人的宗教和治安方面的事宜,是一位敏捷的文士,通達耶和華的律法,他定意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以斯拉是位典型聽道﹑研道﹑行道又教導別人的文士,今日教會需要更多像以斯拉一樣的人。神學院裏頭的聖經學者,和教會裏頭的牧者﹑傳道和領袖,都應做教導《聖經》的工作。昔日以斯拉在水門前展讀神的話語,就是神藉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眾民都站起來留心傾聽(尼八5),這代表他們內心對神的尊敬。耶穌基督昔日登山訓眾時,門徒到他跟前,祂就坐下開口,教訓他們(太五),而聆聽的一方最要緊的,就是肅然起敬,聽了並能明白祂的道(尼八2-3);不過這很在乎聽者對《聖經》的認識,和講者的表達是否清楚。當其時有利未人在其中,幫助眾民明白所唸的律法(尼八7-8),盼望教會今日教導《聖經》的人,都能夠幫助弟兄姊妹聽了又明白。百姓聽見以斯拉所唸的就都哭了(尼八9),因《聖經》就像一面鏡子般,照到我們的本相;亦像一條準繩,量度我們的所作所為。以色列人因着往昔犯罪,悖逆離棄神,現聽聞神的話,就悲傷﹑難過﹑扎心,但願今日神的話提醒我們﹑責備我們,同樣能叫我們悔改歸正,並因着《聖經》所帶出來的安慰而歡喜快樂(尼八12)。神有赦罪之恩,我們不能長久停留在悲傷﹑哭泣的光景中,神願意赦免我們,賜我們力量遵祂的話而行。以色列人在神面前靜默不作聲,容讓神除去他們的愁煩,心中充滿喜樂,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也就成為他們的力量。而當日,這個在水門前的聚會,確也帶來百姓的復興,他們側耳傾聽﹑明白又悔改過來,於是歡喜快樂地遵着神的話而行。弟兄姊妹,但願今日你﹑我讀經﹑聽道,都有行動上的回應,八月一至十日快將成為過去,盼望各位參加過十天的研經會﹑講道會和奮興會之後,倘若其中有二﹑三事乃神感動你要悔改﹑回轉的話,願大家的生命都得以更新﹑改變和復興,因神的話語,今天同樣帶給我們改變生命的力量。

 

初期教會時,彼得講道一天之內有三千人信主,當這三千人受浸加入教會以後,彼得就用許多的話,去勸他們救自己脫離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人信主之後,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我們應小心這四周所給我們的引誘和攻擊。那初期信主的門徒,雖有三千之眾,但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過一個禱告和團契的生活。因為只有正常的基督徒生活,方能支持我們屬靈的生命,在這彎曲的世代脫離罪惡,好像保羅勸勉腓立比信徒一樣,要在黑暗世代裏,作明光照耀,並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裏,作神無暇疵的兒女,將生命之道表明出來。初期教會努力向外邦人傳揚福音,致使教會人數天天加增,興旺主道。

 

初期教會首次面對一個內部問題,就是那說希利尼話的寡婦遭到忽略,但門徒處理此事很有智慧,選立了七位執事來處理這問題;問題解決以後,《聖經》記載神的道興旺起來,門徒數目不斷增多(徒六7)。及後,希律王狂妄自大,逼迫教會,殺害使徒雅各,但神的審判臨到,將希律擊殺,此後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徒十二24)。其後保羅在以弗所傳道,遭人反對,卻有多人信主,結果決志信主的,和那拜偶像與行邪術的,將他們的有害讀物(價值五萬餘元)都拿來燒毀;此事過後,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徒十九20)。祈求主祝福我們今日的教會,叫會眾復興,神道興旺。教會多講《聖經》的真理,信徒多實踐《聖經》的教訓;但願今日的培靈研經大會,好像昔日水門前寬闊處的聚會一樣,帶來教會的復興。

 

昔日的水門聚會給百姓帶來四樣改革:

 

(一)守住棚節(尼八13-18

 

守節表示他們明白《聖經》,又上下一心的起來同守住棚節;這正如埃提阿伯的太監在曠野讀經,腓利上前向他講解明白之後,立刻接受水禮一樣(徒八26-40),太監的行動是一個信心的回應。《尼希米記》載以色列人從約書亞的時代至當日,未曾試過如此守住棚節,一方面要重溫祖宗往昔的經歷,另一方面要慶祝豐收。這並非說,他們未曾在樹枝搭成的帳棚裏住過七天,而是指他們要記念昔日祖先出埃及之後,在曠野漂流的一段艱苦旅程。我們今日同樣不要忘記,教會的先聖先賢如何建立教會的根基,以致教會有今日的發展。另一方面就是說要尊重傳統,我們要以正面和積極態度去看傳統。節日的傳統是代代相傳的,我們不應墨守成規的沿用舊法,反倒可以按着時代的需要更新形式,去重溫先人的經驗,記念神的恩典。

 

當以斯拉宣讀神的律法書之時,百姓發現研讀神律例的重要,按照摩西的律法,利未人在他們當中供職,他們自己雖無產業,但他們有當得的份,就是指以色列人將十分之一的土產獻給耶和華,歸利未人為業(民十八21-24)。日子久了,猶大人顯然疏忽了,沒有按照利未人當得的份供應他們,於是利未人都離開聖殿的供職,到自己的田地上去耕種,靠自己的勞力養生。尼希米為此再次招聚利未人去聖殿裏供職,並安排官員負責供應他們生活所需,讓他們可以安心工作,不致離棄神的殿。今日神學院訓練不少神僕人出來,有少部份因着教會沒有空缺而放棄了傳道的職志,這是很可惜的一回事。我們不想目睹利未人因為得不教會的供應,而離開崗位到田地去耕種,但願今日教會也把傳道人當得的份給他們,讓他們可以安心作工,因為傳福音的靠福音養生,是很合理的。

 

(二)守安息日為聖(尼十三15-22

 

當時的猶大人,特別是那些為官的和貴冑們,在安息日照常買賣,參與經營,所以尼希米警戒當時的百姓,斥責官長們,每當發現有販賣貨物的商人在城外住宿,伺機偷運貨物入城,趁安息日一過,立即進行買賣;所以尼希米驅逐他們,又派利未人守城,旨在使安息日為聖。弟兄姊妹,我們今日也當重新發掘守安息日的真義。主日是七日的第一天,記念主耶穌復活,我們信徒當守主日,應在這天一同聚集,敬拜父神。過去千多年來,由於西方國家受基督教的影響,將這敬拜的日子定為假期,讓各人都不用工作,可以專心敬拜神。然而現代社會,有若干的行業甚至禮拜天也要上班的,但我們要在星期日安息,好去敬拜父神的精義是仍然存在的。神用了六日的時間去創造世界,第七日休息,為的是藉以慶祝祂完成這工的。神拯救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出來,把安息日定為聖日,具有雙重的意義,除紀念神的創造之外,更記念神的救贖。人要身體有休息,心靈有安息,在耶穌基督裏的救恩是一種心靈的安息﹔耶穌本身也曾說過:「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因此,人實在要從繁忙的工作中爭取休息;安息日是神聖的,白晝工作,晚間休息,六日工作,星期日休息。人休息過後,身體得着調節,心靈安息,透過敬拜更可享受與神同在。大部份人星期天不用上班,可以聚集一起敬拜神,若星期天要上班的則教會另有安排;無論我們在那一天崇拜父神,只要我們有心守安息日為聖日,則神必定賜福我們。

 

(三)禁止與異族通婚(拉九1-4,十,尼十三)

 

以色列人歸回耶路撒冷的時候,發現有男多女少的現象,他們的長官﹑領袖又甚重視門當戶對的婚配條件,於是不惜與外邦人通婚,這並非一個純粹異族通婚的問題,而是一個有純正信仰神的子民,與拜偶像異族通婚的問題,尼希米和以斯拉應如何去面對這個問題呢?以斯拉代表眾民認罪祈禱(拉九5-9,13-14),唯恐猶大人違背先知的教訓,再惹神發怒。以斯拉為着這個關乎民族存亡的問題而召開大會,勸民悔改,與神立約,終止與外邦女子的婚姻。尼希米更以省長的職權,督責百姓自動休了所娶的外邦女子,他又引述所羅門為例,因娶了外邦女子為妃嬪,偏離耶和華的道,終致有悲慘的下場。

 

(四)堅守一夫一妻的教訓

 

今日教會若要復興,在這轉變的世代中抵受衝擊,必須在家庭和婚姻方面有美好的見證。過去十數年來,不少人移民外國定居,亦有人回流本地工作或營商,時下稱之為「太空人」。我們要正視這個丈夫與妻子﹑兒女,或妻子與丈夫﹑兒女異地而居的現象。近年倒轉過來,有移居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的兒女長大成人之後回港工作,而把年老父母留在外國的現象。而本地人因工作關係,而奉派至內地公幹,亦常聽聞有包二奶的情形出現。社會的變動對家庭甚有影響,以上情形不單發生在香港市民的身上,同時亦發生在教會弟兄姊妹身上。我們必須明白《聖經》教導關乎婚姻和家庭的原則,譬如說,一夫一妻信守永恆的盟誓(瑪二14-16),所以,離婚並不符合神的旨意,但《舊約》更加明確禁止神的子民與外族通婚,以確保其信仰純正,免得被誘去隨從別神。因此,我們讀經的時候,雖發現《舊約》的亞伯拉罕也是一妻一妾的,摩西也娶了古實的女子為妻,而所羅門王更在埃及法老女兒之外,寵愛許多外邦的妃嬪;但我們仍要堅守《聖經》的吩咐,遵照《聖經》的教訓和真理而行。以斯拉和尼希米鑑於猶大人與異族通婚,而要求他們休妻,這是一項極其嚴厲的措施,也有其特殊的歷史因素。我們今日仍得依照《聖經》的原則,參照歷史相對的個案,堅守一夫一妻立場,與主內人士結成配偶,廝守終生。但在現實裏頭,有事與願違的情況出現,如弟兄姊妹與未信主者結婚,甚或婚姻破裂,那麼教會的牧養越發顯得重要,應當正面的去處理,不可逃避,但亦不可自以為義,給他人定罪。當夫婦一方信主,而另一方尚未肯悔改歸正的話,《聖經》教導我們已信主的一方,應與未信主的一方同住,並在配偶面前,克盡自己應盡的責任,以行動去見證信仰,並感化之。而教會實應加強有關婚姻方面的教導,並作好防患於未然的輔導,因現代信徒實在深受電影﹑電視文化的影響,甚至隨便有婚前性行為,故此教會實不可輕忽這方面的教導。教會應有公義的立場,嚴明的紀律,以清晰的立場去面對困難,用體恤和愛心去挽回,以行動去保證,使弟兄姊妹在這麼一個不道德的社會,和人情冷漠的年代裏,確認教會為一個接納罪人悔改的地方。硬心不肯悔改的,我們愛莫能助,但他們若是良心有愧,期望得到同情和幫助的話,教會就應及時予以支援。

 

但願教會的弟兄姊妹,都能在這轉變世代中,在家庭和婚姻關係上有美好的見證,從而見證到神在管理歷史。信靠神和聽從祂教訓的,雖面對重大的變動,但我們並非從外面去改變,以迎合這個潮流,而是從內在的心意更新而變化,活出耶穌基督的樣式,好使教會不斷經歷更新和復興。。


講員: 周永健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