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屆 研經會 第2講

第二講  天國子民的品格與見證

高力富先生所寫的《美境重尋》,英文直譯作《灰姑娘患了失憶症》,灰姑娘就是指教會。書的封面畫了一位衣衫襤褸的女仕,拿着一隻玻璃鞋,滿臉懷疑,不明自己為何有一隻玻璃鞋。她忘記了自己原是一位雍容華貴,容貌美麗,擁有尊貴身份的淑女。這本書提到,今日的教會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不知道自己原本是那麼高貴﹑榮耀,以致慢慢失去自己的身份,亦談不上有甚麼見證,生命的見證。

 

(太五)很清楚的,將我們本身的身份告訴我們:(1-12),是講及有關八福的信息;(13-16),指出我們是世上的鹽和世上的光,這是基督徒從神領受而來的身份。但我們往往忘記了自己是天國的子民這重要身份,與非基督徒無異。

 

現讓我們先探討何謂八福。八福就是帶着簡單的應許,是神應許要給衪的子民如我們。讓我們領受生活美善的質素,只要憑着信心就可以得着。故我們要殷勤,朝着這方向追求。為何說八福是帶着恩典的應許呢?彼得說:「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 主。因此,祂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而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後一3-4)主用衪生命的榜樣,立下美好的見證;用衪榮耀的生命呼召﹑吸引我們;而且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是甚麼應許呢?就是脫離了敗壞生命的情慾,與神的性情﹑美善﹑神性等有分,在神榮耀性情當中有分。因着我們已有了應許,就要不斷的進求。「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5-8)神已經將應許賜給你和我,而八福就是帶着恩典的應許,神樂意將恩典﹑福氣﹑美善的美德賜給我們。我們只管憑信心殷勤去追求,就必然得到。

 

另一方面,《聖經》同時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自己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怎樣才能成為鹽和光?其實我們本來就是,但要發揮出來,就要在八福當中領受這此應許,我們就很自然將鹽和光的特質發揮出來。故現在我們先探討鹽和光在《聖經》中寶貴的真理,然後才再研究有關八福信息。

 

(一)鹽的特質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五13)對當時的人來說,鹽不單用作調味,亦可用作防腐作用。因當時既無雪櫃亦無冰箱,只有靠鹽來作防腐。食物本身很容易腐爛,惟有靠外面的幫助來改變這趨勢。同樣,世界亦是在不斷的腐敗,需要天國子民在當中起防腐作用。雖然未必能完全防止,但起碼可以減慢其腐敗速度。這是神對基督徒的心意,神要我們在世上作鹽,是要起一個防腐作用。但最大的悲哀就是鹽失了鹹味,以致不能再發揮其作用。尤其沒有其他物質可以取代鹽,因為唯有鹽才有防腐功用。有一本書指出鹽是一種很穩定的化學物,由鈉(Sodium)及氯(Chlorine)造成,當這兩種物質合成之後,就會變得很穩定,可承受一切衝擊。無論有任何撞擊出現,皆不能令它們解體。但鹽在一些情況下是可以變質的,就是當鹽本身若滲雜了一些雜質,就會失去它的鹽份和鹽度,以致發揮不到它的作用。

 

弟兄姊妹,主耶穌基督以鹽作比喻,指出世上惟有天國子民才能起防腐作用,沒有其他人可代替天國子民來承接這工作。作為一個基督徒,當我們領受神的恩典,就是領受了一種牢固的生命質素。在香港我們要面對很多衝擊,不同的文化都影響着我們;但何時我們被這些文化影響,漸漸受污染,我們就不能在這社會中產 生力量,尤其是不能產生任何改變作用。我認識一些傳道人,初時非常欣賞他們,有很好的事奉和生命質素,但可惜經過一段日子,眼見他們慢慢轉變,無論講道與事奉,都與以前有很大分別,發覺他們的生命像失去了能力,後來才明白到原來有些雜質出現在他們的生命中。過去是蒙神所使用的,但因着有雜質出現,致令他們屬靈的影響力漸漸消失了。

 

相對來說,我們會發現很多基督徒在社會不同的崗位中,發揮了不同﹑但重要的防腐作用。相信大家都認識「藝人之家」這組織,裏面有很多基督徒,他們在自己身處的環境中互相支持。最近我觀看了一套影片,是關於喬宏先生的,當中談到他的經歷和掙扎,我心裏不禁為他感謝神。在這個所謂大染缸裏面,這些基督徒藝人憑着基督徒的良知做事,因此對其他藝人帶來很重要的影響,對演藝界帶來一定的防腐作用。

 

不單個別生命在不同地方可發揮防腐作用。作為基督徒群體對社會也可產生防腐作用。就如早陣子有一個團體發起一個名為「基督徒關注色情文化聯委會」,他們嘗試對一些有許多讀者支持的漫畫﹑傳媒作分析﹑研究;然後召開了一個記者招待會,將得出的結果陳列在社會人仕面前。有些基督徒因此很擔心,認為那樣公開談論這些事,會被人取笑為「衛道之仕」,過份保守。但結果卻是意料之外,我後來從一些基督徒記者口中得知,那那些非基督徒記者看見這班基督徒所作的,內心有一種欽佩。其實他們也知道事態嚴重,只是沒人願意出聲;現在反而一些基督徒願意付代價,花功夫,為要提醒政府,社會人仕:勿讓色情泛濫,荼毒社會。因此,內心不期然對基督徒產生欽佩。弟兄姊妹,要緊記我們是鹽,是要肩負防腐作用的。

 

(二)光的特質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14-16)《聖經》不單告訴我們是鹽,同時也是光。我們不單是要消極地去防腐,更加是要積極地去投注光明。經文借用兩個比喻:

 

1.我們是在山上的城:是能夠被人看見,而不是隱藏在樹林﹑鄉村中。我們不要害怕「曝光」,更不要隱藏自己。

 

2.我們是燈臺上的燈:大家都知道燈要放在燈臺上,才能發揮作用,就是照亮整個房間的作用。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16),強調我們不要怕曝光,不要害怕在人前表現我們的良善。我們常看到撒但的把戲,就是透過羞辱我們,以壓制良善。例如有一些很乖巧的學生,每當老師發問時都勇於回答,但漸漸他們感受到同學們投來怪異的目光,並指他們的表現目的是討好老師。於是,他們不敢再舉手答問題。很多時候,當人不能自己行善時就會用很多方法去羞辱那些行善的人,以致他們不敢去作應該作的事。基督徒不要害怕被羞辱,不要中撒但的計謀﹑策略,放膽的將你的燈放在燈臺上,你的燈要照亮身邊的人;放膽的將你的善行行出來。

 

最近教會發生了一件事,很樂意和大家分享,並願將一切榮耀歸給神!事緣教會最近舉辦了一個電影佈道聚會。當時有很多人出席,坐滿了整個會堂,但門口仍然有很多人站着,不得其門而入。我們得知這情況後,認為不可以讓一些初次接觸教會的人失望而回;遂即時呼籲凡是屬於本會會友的,請讓座與新來賓,尤其是 那些沒有帶新朋友來的,讓新來賓有機會聽福音,而我們會於稍後時間將電影放多一次給他們看。聽到呼籲後,弟兄姊妹都有很好的反應,有數十人紛紛起身離座,許多未信的朋友因而有機會進內。這事過後,我得知有一位未信者對一位基督徒說,很難想像為何那些人願意起身讓座,尤其自己有一舒適位置。為何牧師講兩句話,他們就如此聽話,立即照做?然而後來他說感覺得到在他們中間有一份愛,是關心他人需要的愛;從而覺得神在他們中間。當我們知道後,很為此而感謝神,感到神使用這小小見證,使它照耀在人前。我們深知一切都是神所作的,不敢自誇,只是想多謝主賜給我們有一顆願意的心,在人面前活出這小小見證。

 

弟兄姊妹,無論你接受與否,我們都是光,我們生命的本質就是光。你們是世上的光,因此要放膽,有機會的時候就要將之表現出來﹑見證出來。目的不是要見證自己,誠如經上所說,「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這是我們的目的,同時是我們的方向。

 

當我們明白到自己是鹽和光的身份後,要發揮鹽和光的作用,就必須要得着八福的應許,八福是帶着恩典的應許。故現探討有關八福的信息。當中提及到不同的質素會得着怎樣的祝福。而其中虛心﹑哀慟﹑溫柔﹑飢渴慕義等都是指到人對神的態度,是與神關係的一種描寫。而憐恤人﹑清心﹑使人和睦﹑為義受逼迫等,都是指到人與人之間的層面。

 

1.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虛心是指心靈處於貧窮的狀況,這裏並不是針對貧窮的人,而要我們看清自己是何等卑微﹑何等貧乏,這是我們深刻的體會。《聖經》告訴我們,整個世界的人加在一起,都只不過是天庭裏的微塵一般,又好像冰筒裏面的一滴,人就是那麼渺小和微細。我們深知自己是卑微的,因此緣故,人希望能建立自信心,透過爭取學問﹑知識﹑經驗等;不斷去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但問題是當自信心不斷提昇之後,慢慢就變成自我相信:相信自己能應付一切,致令將依靠神的心改變了,轉移了!

 

記得許多年前,當我承擔教會主任牧師崗位時,自己感到很戰競,因那時自己還年輕,要承擔一間大教會的工作,實在有很大困難。當時我就祈禱對神說: 「你知我是誰,以及明白我所能作的,你知道我只是一個很平凡人,生活在一個普通家庭中,我曾經壓過學業失敗……。」當我愈祈禱就愈覺自己的卑微和平凡;在 那刻,清楚明白到:若不是神在我的生命中作工,我絕不能作甚麼;因此我就恭敬的對神說:「神阿!願您成為我的能力!」在那一刻,我經歷到一種釋放,一直到今天,我知道不是憑着自己的才智﹑能力,而是憑着神的恩典去事奉。感謝神,讓我看到自己的貧乏,以致我可以堅定而持久的倚靠祂。經上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2.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哀慟的人,就是懂得為自己的罪而在神面前哀痛,看清自己內裏的詭詐﹑虛假﹑不義;而在神面前真誠悔罪﹑哀痛,神就安慰,更新他。

 

幾年前,在一次教會崇拜裏面,我看見一位太太手抱着嬰孩,而那嬰孩身體不適,在崇拜進行中嘔吐,弄髒了他的母親,及四周的地方。見到此情況,我急忙去拿毛巾,而其他弟兄姊妹則協助清理穢物。當我正想遞毛巾時,有一位姊妹搶了過去,交給那位母親,並得到她連聲多謝。我站在一旁感到滿不是味兒,因本來是我拿的,接受多謝的應是我才對,心中因而有些不快。但事後我回想這件事,感到很慚愧,我似乎所關注的是希望得到她的欣賞,而不是她是否真的能得着幫助。在我思想的同時,我求神寬恕和赦免,因我看到自己的詭詐﹑偽善,這是蒙光照的結果。讓我知道為此哀慟,並知道去求赦免。在赦免中我得着安慰,同時亦領受了一種盼望,讓我知道這位主要幫助我,叫我能真誠地去愛人,真誠愛主,因此經上說,哀慟的人在神面前是蒙恩的。

 

3.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這裏所提的溫柔,特別指到向神溫柔,好像主耶穌所說:「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要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十一29)何謂負主耶穌的軛呢?就是遵行 差祂來者的旨意。主耶穌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為自己作計劃,乃是完成神在祂身上的計劃。一種很體貼,對神絕對的順從,這就叫做溫柔。

 

對神溫柔,是將心靈敞開,只要神叫我們去作,我們就樂意追隨。那管在世人眼中,我們是一事無成。但深信只要是為神作工,最後必可以得着神的賞賜。一個溫柔的人,向神是絕對順從和體貼的。

 

4.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怎樣才算是向神飢渴慕義呢?所羅門面對很多人的需要,他向神求智慧去處理和審判,得到神的祝福,因他沒有為自己的財富﹑長壽祈禱。神就額外將一切豐富都賜給祂。

 

當一個人所渴慕的,不單單是自己的益處,乃是神的義在自己身上彰顯的時候,這種渴慕是神所喜悅的。而神所賜的仁義﹑正直令他得到真正的飽足。相對來說,金錢﹑成就﹑地位,並不能真正滿足我們,反而只會叫我們愈來愈飢渴,尋求物質的滿足就好像飲海水,只會愈飲愈渴。惟有飢渴慕義,真正尋求神義的人,他必得飽足。這是《聖經》的應許。

 

5.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憐恤所指的,是一個樂於付出的人;尤其是付出給一些不值得﹑不配得的人;但卻從內心引發出憐憫,願意無條件而樂意的將祝福給他,這就叫憐恤。憐恤人的人,《聖經》說他們必蒙神的憐恤。我們很需要神的憐憫,因為我們都是不配得神恩典的人。惟有在我們憐憫人的時候,才配得神的憐恤。

 

6.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清心,就是美麗﹑純淨的生命,是沒有虛假﹑裝作﹑詭詐,是美麗的。一個生命如果可以沒有詭詐,就是一個美麗的生命。誠如(詩廿五21)說:「願純全 正直保守我。」記得有一次在北美參加一個靜修營,有一位導師提出,在這世代我們要很小心,要保存着三種質素:(1)沒有裝假;(2)不要假設﹑假裝;(3)不要強加一個形像給自己。強調在生命中要保存一份真誠,不讓虛假﹑詭詐沾染其中。

 

7.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使人和睦的人,是指一些不單自己可以與人和睦共處,亦可以為一些敵對的人帶來和好的關係。我慢慢發覺到,要使人和睦是必須要付上代價的,就是自己必先要願意作出犧牲,才能叫人和好。一位弟兄的見證,他是當教師的,有一次他的學生和鄰班學生不知何故鬧翻了,從此勢成水火,不相往來。作為班主任,很想他們復和,但對他的勸說,學生們一於充耳不聞。後來這位老師竟為此事禁食,直到他們和好為止。學生們得知這事,由最初的詫異進而深受感動,兩班人因而和好如初;這位老師的行動帶來和睦。不是說每一次都要透過禁食來催促和睦,但事實上,很多事例,都讓我們看到:要透過付出代價才能帶來和睦的。就以主耶穌為例,祂何嘗不是透過自己生命的代價,建立了我們與神之間的和好關係呢?因此,使人和睦的人,就配得稱為神的兒子。因為我們是學效主耶穌的榜樣。

 

8.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為義受逼迫的人,就是堅持行義,縱使受到傷害,也不願放棄他的良善。為義的緣故受逼迫的人,《聖經》鼓勵我們,要歡喜快樂;因為他所失去的,在天上要賜給他;並且要領受神更大的賞賜。

 

當我們看完這八個祝福後,明白到神樂意將一切厚恩賜給我們。我要重申這些不是高不可攀,而是神要定意賜給我們,是一個應許來的。因此我們可以放心﹑放膽的去支取這些應許,在祈禱﹑信心當中領受這些恩典,將這些質素活出來。

 

弟兄姊妹,當我們不斷領受這些恩典時,我們就愈能成為鹽﹑成為光,並愈配得稱為神的子民。最後,讓我們提醒自己:不要做一個忘記自己身份的灰姑娘,我們都是天國子民。既是鹽﹑也是光,要讓它們發揮作用。


講員: 蕭壽華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