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是最重要的,如今常存的有信、望、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神喜悅愛心,因愛心大的基督徒,遠超過恩賜大的基督徒;神渴望基督徒先追求愛,然後才追求屬靈的恩賜。主耶穌在世上三年的講道中,只有一件事清楚地說明:「這是我的命令」就是彼此相愛。真正信他的人表現在愛上,不能愛弟兄的,就不能愛看不見的神,這樣的信心就有問題。
神非常重視信心和愛心的長進,尤其特別注意愛心。主耶穌升天廿五年後,看見哥林多教會有許多人有的恩賜:如說方言、翻方言、醫病、趕鬼、有智慧、有信心……甚麼恩賜都有,就是缺乏了愛。主耶穌藉保羅責備他們;若沒有愛的生活,所有的恩賜就算不得甚麼;只像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有智慧的言語也算不得甚麼,甚至焚燒自己的身體都算不得甚麼。耶穌看見教會最重要的是愛的長進。主升天六十年後,以弗所教會行為好,為主勞碌、奔波忍耐,不順從惡人,可惜卻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對主的愛、對人的愛冷淡了。因此耶穌藉著約翰責備他們;如果不悔改,就把燈臺挪走(啟三5);這樣教會的功用就失去了,作用也沒有了。耶穌看重愛心,我們要看重主所看重的,要追求主盼望我們所追求的,每一位都在愛裏求進步,這樣主才喜悅我們。
下面從三個主所改變、所重用的使徒,來思想他們怎樣經歷耶穌的愛,又怎樣將愛活出來。約翰,彼得,保羅都傳講「彼此相愛」──約翰福音,約翰壹,貳,叁書都強調要彼此相愛;彼得說:最要緊彼此切實相愛;保羅說:凡事不可虧欠人,但彼此相愛一直會虧欠。這三位講「愛」的使徒,原來都不懂得愛,是耶穌改變了他們,使他們經驗耶穌的愛,然後又活出耶穌的愛,並教導基督徒一起將基督的愛彰顯。
約翰本來不懂得愛,耶穌一看見他,就為他改了一個綽號,這個外號中文翻作「雷子」;亞蘭文是「半尼其」,脾氣暴躁,很兇的意思。他不懂得愛,也沒有愛,但是後來經歷到耶穌的愛,就變成一位最有「愛的使徒」。據說他晚年在以弗所牧養教會,人家將他抬到教會來講道,他講來講去就講一句話:「小子們啊,你們要彼此相愛」,由於常常說這句話,結果成為「愛的使徒」。
彼得也是一樣,一個非常衝動,自誇的,張狂的人,甚麼時候都要做領袖。耶穌說:「牧人要被擊打,羊群要被分散,就是你們這些人也要逃跑」。彼得馬上說:「別人雖然跌倒,我總不能」。耶穌說:「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說:「不會,就是跟你一同下監獄,一同受死,我也不會不認你。」為甚麼彼得說這一切呢?因為在路上門徒相爭誰為大;大家都認為自己是了不起,所以彼得說:我是絕對了不起的。後來彼得跌倒了,主耶穌扶他起來,他才慢慢懂得愛,他說:「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愛能遮掩一切的罪」。
保羅也是不懂得愛,他以為自己在律法上是最好的,是法利賽人所生的法利賽人;但由於沒有愛,他後來說:「我在罪人中是個罪魁」。但願這三位被耶穌改變的使徒,他們在愛中的經歷成為我們的激勵。
為甚麼主耶穌說「彼此相愛」是一條新的命令呢?是不是舊約沒有說?不是的!舊約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很多先知的話都強調,要愛人如己。既然如此,這「新命令」究竟新在哪裏?新在耶穌的解釋!耶穌怎樣愛我們,我們也要怎樣相愛。以這種愛來愛人,不單愛人如己:乃是愛人而沒有自己,是捨己的愛。下面讓我們一同思想耶穌崇高的愛;耶穌來了,將這崇高的愛帶給人,讓人活出這種愛。
(一)約翰──即使的愛、捨己的愛
有說「愛」有三種:
一是「假如的愛」──假如你聽話,假如做事……這種愛很平凡。
二是「因為的愛」──因為他有學問、才華,又會琴棋詩畫:這種愛也很平凡。
三是「即使的愛」──即使你一點也不可愛,但我還是愛你,這種愛是耶穌愛人的愛。
聖經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神愛我們,不是因為條件,不是假如我們能變好,不是因為我們有條件;耶穌拯救我們,是基於祂無條件的愛!我們在教會裏,絕對不能用外貌判斷人,不要以地位、財富作為愛的標準。約翰學習「即使的愛」;當初撒瑪利亞人不接待耶穌,約翰要降火燒他們,但主耶穌責備他:「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而是救人的性命」說完就往別的村莊去。以後耶穌更叫門徒特別往撒瑪利亞去傳道,我相信約翰的印象一定很深刻。「即使的愛」是不容易學的:教會不是每一個人都對你好,如果有人對你不好,你要以耶穌基督的愛來愛他們,這是新命令。
另外,主耶穌愛我們是「捨己的愛」──十字架犧牲的愛。約翰說:「你們也當為弟兄捨命」這個很難,因為教會裏沒有甚麼人叫你為他死或為他捨命;那麼怎樣去相愛呢?首先我們要了解耶穌為我們捨命,不僅僅是在上十字架的時候,而是在離開寶座時就開始了。耶穌基督放下祂的權力,放下榮耀中的狀態,隱藏在人的裏面,成奴僕的樣式,卑微地做人;祂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這是祂捨命的開始。我們效法耶穌的愛,活出耶穌的愛,不是一定要替別人死,乃是要替別人放下自己的權力、利益、或者嗜好,這就是「捨己的愛」。弟兄姊妹,我們要學習這個愛。教會裏不是很多人要你為他死,但是很多人要你為他放下自己,放下你自己的嗜好、權力、益處、舒適來彼此服侍!
(二)彼得──饒恕的愛、成全的愛
現在看彼得怎樣宣講愛的命令。彼得到了晚年寫彼得後書時說:其他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彼此切實相愛。猶大表面愛主,內裏卻要賣耶穌,這是虛假。彼得說愛要切實、真誠;不要外表握手,內心咒詛,這不是相愛。那麼怎樣才可以經歷愛呢?彼得教導弟兄姊妹:若要活在愛中,要先懂得遮掩人的過犯。「遮掩」消極的意思是不計算人的惡:別人得罪我,我們好像看不見一樣,完全的饒恕。由於彼得經驗耶穌基督完全的饒恕,主看見彼得好的一面,看不見壞的一面;這件事情彼得以前都不明白,他曾經問耶穌:「弟兄得罪我,我饒恕他七次好不好?」中國人也說:「事不過三」得罪一次、兩次、三次,三次以後就不可饒恕了。耶穌說:「不對,是七十個七。」這是永遠要饒恕的意思,彼得也許還不明,直至他在使女面前三次否認耶穌甚至發誓不認識耶穌,耶穌回頭看他一眼;他就痛哭,明白自己需要耶穌永遠的饒恕。
耶穌成全彼得遮掩了他的缺點,而且還將優點顯出來。有一個小故事關於希臘的亞歷山大皇帝,請來一個很有名的畫家幫他畫肖像。這位畫家很愛皇帝,但畫了一會就停下筆,因為皇帝額上有打仗受傷留下的刀痕,他不想讓皇帝的刀痕到處給人看見,於是就畫不下去。忽然他想到一個辦法,就請皇帝改變坐的方式,並把手按在額上,好像在思想國家大事一樣。這就是成全的愛──因為愛的緣故,將缺點遮掩,把優點彰顯。
耶穌遮掩彼得的缺點,成全他的優點。彼得有衝勁,有膽量,神使用他。耶穌成全他的優點,這就是愛,也是「遮掩」積極的一面,成全別人的優點。
(三)保羅──虧欠的心、真理的愛
最後,再看保羅:「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中文好像三句話,原文只有兩句話:一句是凡事不可虧欠人,但是有一樣要虧欠的,就是彼此相愛的生活行為。如果常存一個虧欠的心,就會去服侍別人,謙卑的待別人。
還有,保羅又說:「愛就完全了律法」真愛要將真理活出來,並且也勸別人活在真理中。真正的愛不是溺愛,不是不顧真理的愛,不是違背真理的愛,愛是與真理連在一起。我們要學習愛與真理的平衡,因著愛完全了律法。
講員: 黃子嘉牧師
傳譯: 陳黔開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