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40-50章論及以色列民族的復興,也應用在教會的復興上。舊約聖經讓我們明白以色列民的歷史,明白基督救恩的奇妙;藉以應用在今天教會與教會中個人的生活上。
以色列民歷史的經驗中,有很多憂患;神藉這些憂患,使他們明白祂的恩典。叫他們不但自己享受神的恩典,同時也要把神的恩典帶給別人。
神是歷史之主,每個歷史細節都經過神所允許;不單是以色列的歷史,也是指著整個世界的歷史。神在歷史之中,在歷史之上,神統管萬有;耶和華坐著為王,甚至大水泛濫之時,歷史環境極其惡劣之時,神仍坐著為王。這是基督徒應有的認識,而且神也藉歷史啟示出來,讓人知道祂是耶和華獨一的真神。
歷史是神與人的對話,叫人知道救恩的需要,知道人在罪惡的環境中;未信者應接受救恩,已信者要擔負傳福音的使命。
歷史是神審判的事實,當歷史有危機、或時機、或轉機時,就是說明神公義的審判。我們面對一切轉機、危機、時機之時,必須擔負福音使命。
以色列人在憂患中,感到失望、煩惱、前途艱苦,他們已不知所措。人在患難中,有兩種可能的反應;一是感謝神,因為知道神藉歷史的環境叫我們更明白教會當負的使命。另一反應是發怨言,埋怨神不看顧,就像昔日的以色列人一樣。所以神藉以賽亞告訴他們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喫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四十九:15)感謝主!這不但是聖經所載的真理,也是歷史的事實。在歷代的教會,神沒有忘記;可能教會遭遇極大的困難逼迫,但是神不會忘記;神是看顧人的神。耶穌復活的當晚,門關了;但耶穌站在門徒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神不會忘記祂的教會,不會忘記祂的百姓,也不會忘記我們。這裏,先知用婦女的情形來描寫,是聖經中少有的,聖經常用父親代表神,很少講到母親。講到神是丈夫、君主、牧人,都是男性表現。為何不用女性呢?因為歷史文化背景,當時以色列的鄰邦有很多假神,有很多不健全甚至淫穢的思想;所以聖經竭力避免說神是母親是婦女;並非否認婦女的尊貴;相反地,在此我們特別看見先知強調母性的光輝。到了本書66章,再用母性描寫神:「母親怎樣安慰兒子,神就照樣安慰你們……」(13)先知在必要時用女性更高貴地,把神的恩典和慈愛表達,用最好的比方來說明神不會忘記我們。神要以色列人建造會幕,因為會幕是人與神相會地方。所羅門建聖殿完成,他禱告時聽見神的聲音說:「……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裏。」神的眼是看顧的眼,神的心是關懷的心,常在聖殿內,在敬拜的地方,在教會,在我們敬拜之中。
神一定不會忘記我們「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16)以色列人的思想中,手掌非常重要,最要的事寫在手掌上。神一定記得我們,關懷、注意;甚至勝過我們自己的注意,這是多麼大的福份!我們在神手掌之中,蒙保守、看顧;一直在主恩愛中。
「牆垣」意即保護。以色列人被擄、歸回、建造聖殿;尼希米再造城牆,這樣才是完全的保障。
教會需要城牆,雖然我們傳福音對外希望開放、希望更多人進來。我們應常開教會的門,但我們需要牆;否則教會無保障、沒保護,罪惡世俗的力量進入。家庭也是如此,需要牆垣,家有安全。我們的心需要牆垣,罪惡就不能進來,求主保守我們!
我們需要神的看顧,神看顧祂的聖地,就是應許之地,是神賜給以色列人的。申命記極強調只有一位神、一個子民、一種敬拜、一個土地,就是神所賜之地。神帶領以色列民從曠野進入迦南美地,他們出了埃及,若不進入迦南地,他們所得的救恩只不過一半。基督徒常有此現象,從罪惡中出來;但是沒有進入神的真理和聖潔,沒進入神所應許之美地。我們只得了一半,並非神不給我們;我們努力過約但河、爭戰,可是沒有進入。救恩不需要代價、是白白得來的;但進一步要得主的恩典,得神的聖潔;好像以色列人進到迦南美地還要爭戰。約書亞特別說明基督徒應作屬靈爭戰;可惜以色列人失敗了;神所賜流奶與蜜之地,成了荒廢之地;但是神要復興。神對我們也是這樣,祂要我們蒙受福份,賜給我們豐富的產業。詩十六篇述說神所賜多麼美好的基業。可惜淒涼荒廢!我們多麼需要神的憐憫!教會復興是神的工作;但我們必須在神面前仰望。「至於你荒廢淒涼之處,並你被毀壞之地。現今眾城居住必顯為太窄,吞滅你的必離你遙遠。」(19)
教會需要復興,教會不復興,座位空置;教會復興,座無虛設甚至太窄。我們應當努力福音工作。今日北美教會,有許多香港移民,在加拿大東部、多倫多、溫哥華幾乎每架飛機都是香港移民;所以教會的人特別多,他們都很高興,然而我卻略懷傷感!香港教會人數是否少了呢?如果大家努力,教會復興,人數反而要增加。各位!我們有這樣的異象嗎?相信神必恩待我們,向我們施恩;神必領導我們。
神是得勝的神,「主耶和華說,我必向列國舉手,向萬民豎立大旗……列王……王后……他們必……向你下拜,並舔你腳上的塵土……」(22-23)這裏表明他們是失敗者。我們有沒勇氣和福音爭戰?神說:「與你們相爭的我必與他們相爭。我要拯救你的兒女……凡有血氣的,必都知道我耶和華是你的救主,是你的救贖主,是雅各的大能者。」(25-26)我們是得勝者,靠主得勝且得勝得有餘;因為我們的主是得勝的主。很多時候只嘆息我們的軟弱,這是不對的;我們當為主得勝的能力而誇勝、而讚美!應有積極的態度。靠主的話,軟弱變為剛強,主就使用我們。我們雖是小蟲;但要成為打糧快齒的器具。我們有時輕看神,也看見自己太微小;其實,神多麼偉大!我們也多麼偉大!我們屬於神,是神的兒女,祂的能力,在我們軟弱的人身上顯得完全。祂是我們的主,我們倚靠祂必然得勝。當我們有得勝希望之時,必須記得我們是神的僕人,我們需要教會、學習、等候;靠祂的恩典經受時代的憂患,我們必須付上福音的代價。
第五十:1-3是聖父的聲音,4-9是聖子的聲音,10-11是聖靈的聲音。這時我們特別要注意聖子的聲音。主耶穌是神的兒子,當祂來到世上,存心卑微、全心順服。腓立比二章說祂是受苦的僕人。我們能從先知以賽亞的預言看出。可能以賽亞傳信息時,都不明白到底受苦之僕是誰;然而我們有新約的記載,比舊約時代的人了解更多。主耶穌一切事跡聖經都有記載,都應驗了先知的預言,那受苦的僕人就是神的兒子。保羅在腓立比書二:5說:「你們要以基督的心為心。」基督的心是僕人的心,是兒子的心;我們若需要祂的心,必須效法祂的榜樣,跟隨祂的腳步。
一.受教的舌頭(五十:4)第三首受苦僕人的詩,受苦僕人應有好的態度:以學習的態度受教。受教者本是指門徒而言。四福音題門徒或類似的字眼共250次。近年來我們注意如何學習作主的門徒。門徒需要受教且需要操練,有受教者的舌頭。在言語上若沒過失那就是完全的人。我們每天當在主前思想舌頭有沒得罪人、得罪神?讓神來教導,使我們知道如何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神給我們舌頭,目的要我們說造就人的話;要我們見證福音的大能,述說其真理的奇妙。主耶穌在世上,祂沒有一句話不是帶著神的愛的。我們真是需要操練舌頭,去幫助人,因為很多人心靈破碎。神沒有打發天使,卻打發我們用親熱的手,包裹破碎的心靈;神沒有吩咐天使,卻叫我們去安慰傷心的人。當我們有苦處,我們得神的安慰,也要安慰別人。(林後)我們是安慰使者。神說:「你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
各位!如果你真的成就福音的使命,也就是成就安慰的使命。今天很多人需要安慰;我們當仰望神,從祂得著安慰的話。約伯受苦時,他的三個朋友對他所講的話,對是對的;可是沒有愛心、沒有同情也沒有安慰。教會中弟兄姊妹需要安慰。當我們把福音帶出去時,我們需要安慰人。
二.聆聽的耳朵:「主每早晨題醒題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4)我們不但須有受教的舌頭,且須有聆聽的耳朵。聽道容易。但行道太難。「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一:23-24)雅各這話,使我發出會心的微笑;他是個男子漢,一般男子不大照鏡子的,所以照了之後,遂即忘記自己的相貌。女的就不然,照了又照,細心地照。所以我們聽道,要好像姊妹照鏡子一樣,不是單欣賞自己的美貌;且要找出自己的缺陷。我們在主前思想、省察,知道自己的軟弱、不夠美、不夠青春;需要主的恩典臨到我們。「以色列阿,你要聽……」(申六:4)留心聽、詳細聽、專心聽、全心聽;聽受、聽信、聽從;我們需要有聆聽的耳朵;我們來到神前安靜在主前;單獨與神交往,體會祂的同在,聽見祂的聲音。靈修很重要,作神僕人的,不是照己意行事;要明白主人的意思,所以我們每天都要等候祂的吩咐。主耶穌在世上,每清晨上山聆聽神的聲音,然後祂才說話、教導、實行。我們當學習作主的真正僕人。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之前,彼得削掉大祭司長的僕人的一個耳朵;耶穌即行神跡醫治那人的耳朵,免得將來在主審判台前藉詞因耳朵被削而不能聽;聖靈所說的話,凡有耳的,都應當聽。「主耶和華開通我的耳朵,我並沒有違背,也沒有退後。」(5)我們有聆聽的耳朵,為的是順服神;不違背、不膽怯、不退後、不冷淡。
三.痛苦的背項「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拔我腮頰的鬍鬚,我由他拔;辱我吐我,我並不掩面。」(6)受苦的僕人甘心受辱。申命記廿五:9說罪犯是該被人打背的,是極大的侮辱;因為這是神的旨意。耶穌曾告訴門徒(當時也有其他聽道者)「有人打你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我覺得被打沒反抗已夠忍耐,還要轉過另一邊來由他打,我實在做不到。基督徒常覺聖經的話很對;但太過理想,唯耶穌做得到。我們聽道而不行道,思想沒有結合行為,沒有把福音見證帶出來。主耶穌所說的,祂自己實行了;且要我們也去行。當耶穌被捉拿受審時,被人打:「耶穌說,我若說的不是,你可以指證那不是;我若說的是,你為甚麼打我呢?」(約十八:23)耶穌被打,被釘死在十字架,付出最重的代價;祂非消極地忍受,乃是積極地承受;祂說:如果我不釘十字架,我可以差遣十二營的天使來營救我。」耶穌甘心樂意被釘十字架,因為看見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十字架的苦難,祂為的是福音,救恩的緣故。
各位!這能否成為我們的經驗?我們需要靠神的恩典,化消極為積極;化被動為主動,化勉強為樂意。為何在時代的憂患中,我們還沒有承受福音的使命,福音是需要苦難來成就,也需要苦難來傳揚。我們傳福音沒有力量;因為我們沒有憂患,或不覺有憂患,或不肯付代價。
四.堅硬的臉面「主耶和華必幫助我,所以我不抱愧;我硬著臉面好像堅石,我也知道我必不蒙羞。」(7)第9節也有「主耶和華要幫助我們。」當主耶穌最後一次到耶路撒冷,祂為城哀哭。當主看見無花果樹不結果子,祂的心多麼難過;但祂極堅定,面向耶路撒冷。
我們也當硬著臉面好像堅石,堅定、確定地往前走;當主的旨意向我們顯明,當看見福音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時;毫不猶疑,毋須等待,勇往直前,好像主耶穌一樣。
有人說第三首僕人之詩是主耶穌的客西馬尼園經驗。聖經說耶穌進入客西馬尼園;祂再往前走。主進一步地順服、奉獻、仰望、敬拜;然後祂跪下,向天父禱告:「父阿!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而要照祢的意思。」我否認基督徒常說禱告能改變萬事。耶穌禱告求父將苦杯拿掉,耶穌就不用釘十字架;那麼我們哪能得主的救恩?我們當說禱告不能改變萬事。因為神有絕對的權能,要照祂的旨意成就;不受人的支配。禱告只能改變禱告者;越禱告越順服、越交托、越沒有己見,完全照主的旨意。我認為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才是真正的主禱文。馬太福音第六章,其實並非主的禱告,乃是主教導門徒的禱告;因為耶穌無罪,無需在神前認罪。只能說這是信徒禱文,家禱文;真正的主禱文是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耶穌真正「待命」祂等待主的命令。
各位!要成就福音的使命,必須等待主的命令,如何等待?客西馬尼園的經驗,完全倚靠、交托、順服的禱告:「願主的旨意成就!」
講員: 唐佑之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