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屆 研經會 第1講

第一講  似是綑綁

約翰福音成書的目的,是要帶領讀者認識道成肉身的基督,相信接受祂而得永生。這種相信並非迷信,乃是基於証據,經過了解而作的決定。同時,非只口中的認信,而是不斷更新持守的決定。約翰看「跟從主作門徒」並非兩種不同的呼召,而是程度上的分別而已。

 

作門徒是要重活基督的生命,這是一種蓄意的選擇──過著符合真理的生活方式,有模倣基督的心態。希望透過這八篇信息,編織一幅生命的圖畫,使我們對門徒的觀念有更清楚的領會。

 

符類福音常將門徒提昇至與眾不同的地位;這在約翰福音則有所不同,門徒只是眾多信主者中被篩剩的,是一群願意跟從主到底的人。約翰重視人的選擇,是以較少寫主呼召門徒的情況。此外,約翰另一個特點,就是描寫神的榮耀。四福音中,惟有約翰沒有記載登山變像的事蹟;但卻在頁首提到「見過主的榮光」。很多解經家認為這是指登山變像,我卻認為約翰是別有用心,他描寫神榮耀的彰顯。但並非如舊約那種光輝燦爛,使人望而卻步的;神的榮耀乃在曠野,病痛,貧乏及苦難中彰顯的,最終更在各各他山上彰顯。換言之,神的榮耀是透過一個完全順服的生命之一舉一動中,得以彰顯。當神的旨意能毫無攔阻地行使出來的時候,便是神榮耀的彰顯。這似是一個矛盾──在人的卑微,羞辱中見神的榮耀;這卻是道成肉身要表達的信息。耶穌要門徒繼續這種工作,以卑微順服,處理自我,使人得見神的榮耀。

 

約翰福音是受著猶太文化的影響,猶太文學的表達有如樂章中,主題可以在不同地方出現,但能清楚帶出信息;甚至不同的主題互相交錯,為使形象更清晰。所以我這次不會注重經節的講解,而會將相同的觀念合併,以觀察清楚的圖像。

 

今天我們要思想一個題目──似是綑綁

 

未信的人常認為基督徒是最沒有自由的人,既不能飲酒跳舞,也不能賭馬,滿身鎖鏈。故此一直不嚮往基督徒的生活。門徒的意思,是享有最少自由幅度的人。有時候,我們舉頭望向外面的世界,也會埋怨自身太多束縛。

 

家裏有一頭狗,牠不愛受束縛,開著大門時,牠自由進出,非常快樂;可是,門關起來便不得了,牠在屋內徘徊著,很不自在。事實上,開門或關門牠也在同一間屋子,只是,門關起來牠便有心理威脅。然而,沒有原則的自由,最終仍帶來束縛。就如船在海中航行,若失了舵,不但沒有自由,反而受另一種壓力所約束。風浪潮水成為其新的鎖鏈,只有當舵能正當運行,它便能超脫束縛。

 

跟從主的人,是失去自由,抑或是真正享受自由的人呢?耶穌希望我們的「信」進入更高的領域,能真正結出永恆的果子。「相信」不過是一個人生方向的開始,嚴格來說算不得甚度,除非跟著有生命的委身。故此,約翰提到「信的人多,跟從的人少」。一個自稱為信徒的人,實在需要委身來印証。

 

經文中,耶穌輿猶太人談及自由的問題。然而,他們卻以為這信息應對奴僕說,不明白原來自己正在綑縛中。耶穌暗示他們是失去自由的人,雖然相信上帝,卻與祂有距離。可見,第一種束縛人的,就是無知,無知的人難以被說服。有曰:「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秀才雖比大兵有知識,卻因為大兵的無知而不能說服他。人不明白自己的無知,實在是可悲的現象。肴臘智者蘇格拉底,認為自己所以勝過別人,是因為他比別人更明白自己的無知。

 

最近,播道神學院來了一批短期宣教士,他們對香港的環境很陌生。有一天,一位姊妹丟了錢包,由於裏面有我的姓名及電話號碼:警局便來電詢問我,原來有人拾了錢包送到警局。於是,我便問那位姊妹是否掉了錢包:她感到很可笑,認為自己沒有可能掉了錢包的;後來她到警局,才嚇然發現那是自己的錢包。還好,裏面的証件及現金都沒有失掉。可見,很多時侯我們自己無知迷失,還不自知:很奇怪,前幾天這位姊妹又發生同樣的事,這次她便明白自己又丟了錢包。

 

猶太人認為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從來未曾作別人的奴僕。事實上,倘若他們深思之後,便不會這樣說。當我們回顧以色列人的歷史時便發現他們曾在埃及、巴比倫、及亞述等國為奴:即使在當時,也是受羅馬的管治。以色列的國家特徵是「亡國奴」。只是他們卻不肯面對現實,恃看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神應許之民:不承認受政治的壓迫,永久為奴的光景:只盼望有一天彌賽亞來到,他們可得到永遠的釋放。他們故意抗拒事實的真相,陶醉於自己的理想:人往往是這樣,是故意喜歡掩飾自己的無知的。

 

我認識一位美國籍的姊妹,她在美國教人煮中國菜。後來到香港旅遊,一直不敢上中國菜館:害怕所吃的中國菜與自己所教的不同,故此,她來港有好幾天,都沒有吃過中國菜。無知使人害怕面對真相,恐怕它對自己產生威脅,然而,真理始終向愚昧無知挑戰。「無知」是自我囚禁,自我封鎖:就如一個瞎眼的人,受自己的「瞎」所封鎖而矢去自由。

 

另一方面,耶穌又指出另一事實,(八34)「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僕。」這些猶太人不但無知,且在罪的困鎖中。這「罪」不單指一件行為,抑或是一句話:而是指一種「罪」的生活方式,一種作風,「罪」是有連瑣性的,就如說謊,要不斷地繼續說下去,才能遮掩第一句謊話。於是,「罪」的行為便像一個網般裍鎖看人。罪又像一種病毒,蠶食人的身體,使人失去應有的自由。故此耶穌形容犯罪的人,就如奴僕一樣,受罪的管制,失去自由。

 

很多人犯罪,還以為自己享有自由。可是,不久這種所謂自由使成為綑綁。人失去了不犯罪的自由,必須順從肉禮的私慾來行事。以為暢所欲為,實是身不由己,慣常犯罪的人,不覺罪的束縛,除非真正看見自由的真相:才能明白自己的景況。基督要釋放人,使人享受自由的人生,這就要通過真理的途徑,(八36)「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八36)「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這段經文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方面提到啟示的內容,另方面論及基督的釋放。以下要從這兩方面思想真理的角色。

 

耶穌指示猶太人得自由的出路,但猶太人怕受束縛而不接納。只是,耶穌清楚說明只有在真理的束縛下,才真正得自由。首先,真理成為生活上的指引,(八31)提到「我的道」,這與真理是相同的意思:意即耶穌所做示的話,並祂整個生活的彰顯:這是真理的流露,是從上而來的客觀資料。「遵守我的道」的「遵守」在有些文字上,譯作「住在這裏,」意即留在這裏。我們的生活,應在真理的約束及保護下,才有真正的自由。耶穌要人「曉得真理,」受其約束,以得自由,「曉得」意即了解,這比理性的探討更深入,就是以生命去體驗基督所說的話;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生命的印証。當真理溶化於生命,便得自由。詩篇中詩人也認為當他在律法中行走時,便得到自由。駕駛汽車的人雖不喜歡交通燈,但沒有它則難以維持秩序。

 

另一方面,耶穌還給了另一種的釋放。祂說:「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外在的引導,需要配合內在生命的質素。「天父的兒子」是神所差派的彌賽亞,要完成救贖的那三位一體的真神。基督本有神的權柄,叫人得自由。祂成為贖罪祭,藉祂的死將罪惡的鎖鏈割斷:使人從罪惡死亡中得拯救。故此,我們若要享受真正的自由,便先要有被神兒子改變的生命:接納祂所完成的救贖。真正的信徒,是一個被罪釋放,受真理引導的人。

 

耶穌要人享受自由的人生,這可從消極與積極兩方面來看。在消極方面,我們從無知的境況中被釋放:既接受真理,便脫離蒙蔽的階段。西方歷史中,有啟蒙時期,說明人從無知,迷信中被理性所啟迪。可惜,這啟蒙時期變了另一種的束縛,就是將理性推至極端。世界上有很多宗教,也是在尋求脫離無知的束縛。例如印度教中,有很多虔誠的教徒,希望透過內省,了解真理的面孔和形像,而從中得到解脫。又如佛祖釋迦牟尼,他利用很長的時期來悟道,希望了解真理,洞察人生的真相:最後,得出以「苦」為真理的結論。故此,他設「聖」「聖諦」及「八正道」來解決苦的問題,其實這些不過是一種主親心理的解釋,並沒有真正的解脫。耶穌基督是永恆的道,親自成為肉身,親自活出真理的模式,將真理向人做示。當人接受這真理,便脫離無知的困苦。從此,我們知道那些看得見的,只是短暫的事物,看不見的才是永恆。當人明白這點時,便超越了人的無知,不會受這些短暫事物所束縛。

 

積極方面,我們看見在基督裏的自由,是從罪中釋放的自由;就如加拉太書所說,在基督裏面的人,不受罪所壓制。然而,我們卻常認為自由是消極的自由,是一種「Freedom from」,而非「Freedom to」,聖經則提到兩方面的意義,跟從主的人,並非要避免做某些事而已,而是一群有自由的人,重新達到神當初做人的目的及理想,反映創造主的完美,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此外,跟從主的人,不但享有自由,更要將內在自由的潛質活出來;有行出真善美,活出基督樣式的自由。我每次經過機場,常感到驚奇,一架巨大無比的七四七噴射機,竟能離開地面進入天空,真是奇蹟,這種時刻,地心吸力雖仍在,但有更大的力量──氣體動力去抗拒地心吸力。於是,七四七直插入雲霄,在天空中自由飛翔;這是在真理引導下的自由。飛機師的位置上有很多鏡,這是定律的象徵,當機師留意定律時,這飛機便有真正的自由。最近有蘇聯的飛機墮毀,調查結果發現是機師不看儀器,只靠自己的飛行經驗,就在那時,飛機便失去其應有的自由。

 

主的門徒是被真理釋放的人,生活上有真理的引導,生命上有基督的釋放。不要說你是主的門徒,卻未領略真正的自由。假如這一講大家未能領會;那以下的則更難領會。主要我們不但相信,而且要得到自由,祂希望徹底地釋放我們,使我們的生命真能活出神原來創造人的目的。跟隨主的腳步,被真理引導,似是一個綑綁,其實是真正的自由。


講員: 許道良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