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屆 奮興會 第8講

第八講 我常與你們同在

經文: 馬太福音 28:16-20

在之前的幾堂我們有機會思想「主再來」的課題,神給我們很豐富的聖經提醒,特別在亂世中對我們的警惕。當然,在十堂的培靈會不能完全交待「主再來」的重要性,但我相信上帝的話對我們有提醒,願意這幾堂的聚會成為種子,讓我們在神面前看到將來時,懂得在今日如何生活。

今天我們看太廿八,是大家很熟悉的大使命的經文:「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然而還有人疑惑。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廿八16﹣20)《馬太福音》是一本完全的福音書,但奇怪的是當中卻沒有提及耶穌升天。為何馬太不提耶穌升天?難道馬太對此沒有興趣?太廿四交待了耶穌再來,所以,馬太並非不知道耶穌會再來的。既然耶穌要再來就表示他已經走了,那太廿八為何不提,為何有這樣的結語?

在第三堂我們提及但七的經文,太廿八就用了但以理書第七章的用語:「人子駕雲而來,地上所有的權柄都給了人子了,人要跪拜人子。」太廿八也是一樣:「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門徒來拜他,萬國得到福音。」全部內容出自但七。所以,馬太在這裏是刻意不講耶穌再來,他引用了舊約主再來的經文,卻偏偏沒有提及人子駕雲而降,相信是馬太刻意安排的。

1. 升天與降臨

「人子駕雲而降,帶著榮耀和權柄」,這是一個直線的運動,在上去與下來時,看到神榮耀的彰顯。「升天」在別處是代表「登基」,「下來」是代表「萬國要敬拜祂」,在直線中看到神的榮耀,耶穌權柄的彰顯。在這裏,耶穌是讓我們不要看直線的動作,只要看平面的動作。信徒帶著權柄出去,同樣在直線的行動中看到神權柄的彰顯,可以見到萬民歸到耶穌的名下,見到神自己榮耀的表態,不需要等升天降臨。因為升天降臨是耶穌自己做的事,但橫面的動作是門徒可以做到的事。門徒可以參與到耶穌到升天與降臨,視乎我們是否願意帶著使命感出去,經歷耶穌登基的動作,在今世中經歷人子再來的權柄彰顯。

馬太福音廿八章講不需要等耶穌再來,門徒今天就可以經歷同在,所以「我常與你們同在」不是耶穌再來才與我們同在。今天帶著權柄不是人子帶著權柄,是我們帶著權柄,這實在是很精彩的結尾。用門徒和教會的行動,來成全耶穌升天與再來的行動。馬太不是不知道升天與再來的道理,而是講到這個權柄我們今天就可以分享,經歷神自己能力的彰顯,在我們無能時,神自己能力的彰顯。

2. 為什麼疑惑?

另外一個驚訝之處,經文最後一次對門徒的描述──「然而還有人疑惑」,這是《馬太福音》對門徒最後的描述──仍是有人疑惑。為何要這樣記述呢?

在之前一次講港九研經會時,我用了很多堂講舊約、新約的門徒被呼召時的記述。那次培靈會的主題是「我在這裏,請差遣我」,所以,每堂都講關於呼召的記述:摩西、以利亞、耶利米,彼得等等,在這些記述中有個特色、有個方程式:首先,神在異象中向那人顯現,然後就呼喊他們的名字,接著先知就會回應,之後神就告知呼召他做什麼,然後先知往往都會有抗拒的回應,之後神就再有安慰,接著先知就會聽話,去行……很多呼召都有這些元素,留意先知懷疑的那部分元素,就是覺得自己不行。先知的記述總有這樣的回應,神的呼召帶來人的懷疑。其實為何有這些元素?若聖經只是人捏造出來,就不會保留有這些元素。不會一開始就講摩西是不行的。所以先知記述裏,總有一些懷疑的說話,不單講人的無能,還講神的工作在祂自己的手中。

原來馬太福音廿八章告訴我們,神派最初出去傳道的那批人,內中仍有人疑惑。如果教會在第一世紀有何增長,肯定是神的工作,不是人的工作。馬太廿八章已經講得很清楚,這不是一個注腳,而是神呼召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強調人的無能和神的工作。

這裏是誰在疑惑?原文沒有交待清楚,這是一個複數詞,原文沒有交代是有多少人疑惑,英文翻譯為「他們」疑惑,中文也只是講「他們」,但沒有講清楚他們是誰,誰疑惑。我懷疑有一個疑惑的表表者,是一個代表性的人──彼得。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這是回應上面一節,西門對耶穌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十六17﹣19)內中有人疑惑會不會就是彼得呢?神給彼得權柄之後:「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21﹣23節)彼得剛剛才認信被耶穌讚賞,現在就被耶穌描述成撒旦。彼得在《馬太福音》最後一次出現,是耶穌上十架前的記述:「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就出去痛哭。」(太廿六75)之後彼得就沒有出現過。

馬太這麼看重彼得,甚至可能是彼得教馬太怎麼寫這卷福音書,但最後提到的卻是他三次不認主?!不會是意外,因為我們知道馬太福音非常看重彼得,比其他福音書更多。我想這里的彼得是代表門徒,至少彼得仍然有疑惑。「疑惑」這個詞在馬太福音出現過兩次,上一次出現在太十四31,是關於耶穌在海面上行走的記述:「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往耶穌那裏去;只因見風很強,害怕起來,將要沉下去,就喊著說:『主啊,救我!』耶穌立刻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29-31節)同一個詞語,馬太講過兩次「疑惑」,第一次是講彼得,第二次也是講彼得。不單是指彼得疑惑,而是指彼得代表一班門徒。所以,不認耶穌的彼得,在馬太最後一章,描述他是「疑惑」,這里是複數的,所以他是代表門徒。

這本由彼得主導的福音書,所描述的彼得都不是一個完美的門徒。我們要問一個問題:何為「疑惑」?這里的疑惑不是指懷疑耶穌有沒有存在,也不是懷疑耶穌有沒有復活,這裏不是疑惑耶穌,而是疑惑自己能否作到耶穌要他做的事。這就是先知記述中的疑惑,摩西疑惑不是疑惑上帝,而是疑惑自己能不能參與上帝救贖的計劃中。教會歷史中,神所重用的僕人,使女都是一班有疑惑的群體,我是誰?能夠被神使用?所以,不是疑惑神的存在,是疑惑自己的能力,是疑惑神是否可以用得著自己。但神偏偏就是使用這樣的人來做他的工作。

3. 解決方案是什麼?神與我們同在

這樣的疑惑有何解決方案?耶穌的回應很特別:「我就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神要我們將焦點轉移到耶穌那里。你不要理會自己有何能力,你只要看著神、仰望神就可以。宣教的呼召,是一個移位的呼召。宣教的呼召是要將我們的焦點從自己轉移到神那里,宣教的呼召不是位置的移位,而是一個主角的移位。疑惑是宣教必然有的因素,不是縱然你疑惑,神都可以用你,而是你需要疑惑,神才用你。當你明白自己的無能時,神才可以用你。這是神的工作,不是你在工作。我就與你們同在。

疫情當中我們明白了很多事情,其中一件我們明白人心中孤單的感覺,當我們有社交距離時,很多弟兄姊妹心中覺得孤單,孤單突然成了熱門的課題。有一個哈佛醫學院的教授Jeremy Nobel在研究孤單的課題。他提及孤單有三種表現:第一種是人際關係的孤單,沒有人陪伴的孤單;第二種孤單是社會形態下的孤單,是與社會主流格格不入、被排斥、被忽視的孤單;第三種孤單是內心存在意義的孤單。他說第三種孤單最特別。

今天在美國作一個統計,發現最孤單的是18-24歲的群體,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這是最興盛,最多朋友的群體,為何他們會覺得自己孤單?這不是人際關係的孤單,也不是社會形態的孤單,而是存在意義的孤單。他們會問自己存在的價值,生存有何意義,在歷史上有什麽樣的定位?如果這是一個問題的話,「我與你們同在」就成為一個答案。耶穌不是因為你朋友不多,所以與你同在。耶穌也不是因你被人歧視,所以與你同在,而是在你懷疑生命價值意義時,「我與你同在」!你被差出去時,就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了。「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不是因為我們有很多朋友,更不是因為我們心中沒有疑惑,而是在神的計劃里我們找到自己的位份,這對我來說,是最深層的安慰。當我們疑惑自己存在價值時,神沒有另外一句話,只是說「我與你同在」,這成為我們心中渴求最大的滿足。

今天神對我們每個人的要求也是一樣,不是要我們做一個完美的人,不是要做一個信心的偉人,只要是聽神的話,信祂就夠了。我們願意這樣做嗎?雖然之前幾個晚上我們都有呼召,但今日你心中若仍存在孤單的感覺,你要對神作出回應。在過去七、八個晚上,神透過不同的信息對我們說話,如果今晚神要你作出回應,你願意成為一個作耶穌門徒的帶領者,奉耶穌的名出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要對神作出回應,不要攔阻聖靈的工作,聽從耶穌大使命的呼召,讓你生命不再孤單,在神救贖歷史裏有合適的位份。有這樣感動的,請你站起來我們為你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們獻上感謝和讚美,在教會在家裏站立的弟兄姊妹,讓神成我們倚靠的對象,感謝神我們可以敬拜你,不需要人敬拜我們,感謝神你是可靠的上帝,縱然我們疑惑的時候,不會減低你權柄的彰顯,為弟兄姊妹的委身,我們獻上感謝和讚美,讓你成為我們的支柱,常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為你的話語我們獻上感謝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講員: 鮑維均牧師
傳譯: 羅勁強弟兄
速記: 林海虹傳道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