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從末世角度看自己,今天會把焦點投放在教會,從浩瀚的救恩歷史看教會位置;明天講及教會這末世的群體;後天再把焦點放在個人;下周一講及新的社會秩序,最後談屬靈的爭戰。
祂使兩下合而為一
「這奧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我作了這福音的執事,是照神的恩賜,這恩賜是照他運行的大能賜給我的。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然而他還賜我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又使眾人都明白,這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秘是如何安排的,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
這是照神從萬世以前,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所定的旨意……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弗3:6-11,14-19)
今天的經文,有兩個焦點:1. 祂使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 (弗2:14-15) ; 2. 本是軟弱的群體,竟可站在空中執政掌權者面前,叫撒但得知神救恩的浩瀚 (弗3:10)。 宇宙是斷裂的,歷史和人的心靈也是斷裂的。斷裂是世界真相最根本和決定性的事實,神的秩序就是那宏大的復和計劃與行動,這是由於整個宇宙全面失序,不但在人裡頭、就是人與人之間、民與民之間、國與國之間,甚至天上的靈界中也是混亂失序。隔絕與疏離兩詞可形容人的光景,就是人與人之間、民與民之間、國與國之間都有間斷的牆。
二次大戰結束後,中國內戰陣亡軍隊128萬人,數百萬平民死傷,韓戰軍隊死了30多萬人;越戰死了300多萬人;非洲埃塞俄比亞內戰死了100多萬人。赤柬75年至79年間,屠殺了二百多萬國民;歐洲波斯尼亞的種族仇殺導致數十萬人死亡,非洲盧旺達種族清洗令人心寒,94年百萬圖西族人被胡圖族人殺害….
就是本來蒙召要祝福世人的以色列人,竟以聖潔為名將自己圈出,與外邦人隔絕。宗教禮儀與規條,成了隔離的藉口,「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弗2:11)以色列人稱自己為受割禮之人,外邦人被標籤為沒有受割禮之人,這標籤其實極具貶義。保羅巧妙的指出,這不過是已受割禮之人對他人的標籤;當割禮被用作隔離的界線,就失去作為立約標記這美麗的原意。
與神隔絕,彼此隔絕
「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弗2:14-15)。John Stott 解釋聖經時,用了很多篇幅描繪猶太人在聖殿外圍起的牆,是何等的高,何等的厚。他這樣描繪:在至聖所之外有祭司院,祭司院外有以色列院,之外就是女院;下五階,通過一堵牆,再下十四階,再有一堵厚厚的牆 -- 牆寬五呎(1.5米),牆外寫着擅闖者必被處決。牆外就是外院,外邦人只可遠觀創造天地萬物之神受人敬拜;要走近以色列人,路途實在遙遠,彷彿連敬拜也無資格。猶太人本為神的使者,將上帝大恩向外邦人宣告,如今卻向世界宣告,僅他們是選民,餘皆與上帝的救恩無分。在保羅眼中,這些絕對不合神的心意。
外邦人有他們的宗教、哲學、社會體制、滿城都是偶像,膜拜未識之神,「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弗2:12)他們心中無神,並將真神排拒於宗教、文化、道德以外。他們仇視猶太人,認為他們狂妄自大,卻無視於自我的狂傲,彼此間鴻溝極深。猶太人本為施福的器皿,但卻失去了歷史與末世的向度,竟然成為人認識真神的攔阻。
人與人之間隔着厚厚的牆,鴻溝既深且廣,對神亦然。天上的靈界也有割裂的情況,那兒有敵擋基督的仇敵。「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弗 4:8)邪靈正將宇宙割裂斷裂,也在人心運行,將人變為悖逆之子,與神隔絕,彼此隔絕。
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
文化版圖上,各民各族互相割裂,斷絕驚人,仇恨之深,裂痕之大,爭端之多,教人沮喪。放眼廿世紀,足以令人相信撒但詭計完全得逞,世界彷彿全線落入牠的巢穴;教人難以想像。「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弗 3:10)在創造萬物之神那測不透的奧秘中,在浩瀚救恩的安排下,偉大之神竟然揀選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當然不一定指着悖逆的靈而言,也指順服的靈。教會在神安排下,好像成了一臺戲,給世人、撒但和天使觀看 --「我想神把我們使徒明明列在末後,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林前4:9)
這一臺戲怎樣展開,「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弗2:14-15)這裡宣告基督就是和睦、和平,拆毁了中間隔斷的牆,使那彼此為仇的和解,彼此祝福說:願你平安。基督並且用祂身體廢掉寃仇,致令人效法祂,放下自己;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不但看別人比自己優秀,更是看他們比自己有分量,人品更好。基督率先將自己放下,釘身十架,忍受人間最大痛苦,為要把那斷裂的結成一體;那些叫彼此隔絕的「我執」可以放開了:「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2:6-11)
我們如今成了新人類,從今以後再無猶太外邦之別,大家同是一家人,像磚塊緊密叠合在一起,以基督為房角石。我們就是活石,建造靈宮,上帝要住在其中,中間間斷的牆拆毁了,生命緊緊結連在一起;因為基督捨己,奇妙的事就發生了。我們這群被看為愚拙的、軟弱的、被世人輕看的,從前一無所有、赤身露體、沒有住處,甚至被世人唾棄,視作渣滓,竟在神測不透的計劃中,站在天上空中執政掌權者的面前,宣示、展現神的大能與救贖!
造成一個新人,成就了和睦
難道大能的神不能一舉殲滅那空中執政掌權者嗎?為何要用我們這些軟弱、自私自利的人呢?為何神需要我們這群人去彰顯祂的大能?這正正就是神的奧秘,保羅強調:無須等到末世,乃是現在得知,神的奧秘此時此刻正在我們這一群身上彰顯。基督徒群體足以叫上帝在仇敵面前誇勝,無用的人竟然替上帝爭回一點面子,正好表明神救恩在這群被人唾棄的群體身上發動。救恩發揮威力,生命徹底改變過來,人性革命的種子已經發芽,出現可見的果效。讓仇敵清楚看見,築牆的猶太人走出圍牆,跨越人手所訂的法律規條,與神另立新約,追隨基督。
在歷史的長河裡,保守的、死守傳統的猶太人僅小撮而已,第一代基督徒幾乎全是猶太人。連那成了外邦福音大使的保羅,也是不折不扣的猶太人,保羅並非首個向外邦傳福音的使徒,乃是先有腓力、繼有彼得,使徒行傳八至十一章有精采的記錄。使徒首先向祖宗鄙視的撒瑪利亞人傳道,猶太人親自把牆拆卸,伸手祝福外邦人,把基督的救恩傳予他們。
誰開始把牆拆卸?首先,基督用祂的死去拆牆,經歷基督的猶太人走出這堵牆,表明他們已徹底被基督改變。那本有自己的宗教、文化、價值與生活習慣的外邦人,竟然接受那群狂傲的亡國奴。他們中間的牆拆毁了,那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民,曾經投在撒但陣營裡的竟然站出來,歸向基督。人間的牆一一拆毁了,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敵對的民族,奇妙地在主裡合成一家;懷着共同價值,共同盼望;共通使命,共通語言,直到今天。
在世俗化狂潮洗禮下,教會諸般軟弱,理應節節敗退;然而,想不到教會在廿世紀竟然大大擴張,基督徒高踞全球人口三分之一。1900年,非洲幾乎成了回教的天下,當地只有900萬基督徒。但到了2000年,非洲的基督徒竟有三億八千萬之多。試想,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的牆在拆掉,在神的計劃中,無論是希利尼人、羅馬人、亞細亞人、中國人、印度人、越南人、韓國人、馬來西亞人……不但同得救贖,同為後嗣,更被召來參軍。在同一軍旅中,神將這雜排軍召合起來,向空中執政掌權者展示祂在我們身上作成的 -- 生命的革命。
立約的群體,感恩的群體
教會就是一個末世群體,被聖靈充滿、滿有屬靈恩賜;與基督結連為一,成為立約的群體,感恩的群體。感恩在原文就是守聖餐,每次守聖餐都是生命的操練;慶祝基督死亡,我眾體悟主愛,感恩不盡,表達甚願與主同釘十架的情操。所以,感恩同時也在慶祝一己的死,領略基督捨己之愛同樣要在自身彰顯。人單獨生活,可以無限的想像,灑洒的去愛;但與神子民聚合一起,學習彼此相愛實在是個艱深的功課 -- 「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弗3:18)基督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就是說把祂應得的榮耀、身分、核心價值全放下。放下自我談何容易,釘身十架活現捨己的愛,卻必須具體行動。
愛包含放下自我,超越自我,甚至把自己交付他者,沒任何動機,不求回報。自我死亡乃是愛的基本體現,唯靠聖靈在我們內心運行,不可能的始變成可能:「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弗3:16)聖靈在以弗所書全書佔一極其重要位置,是生命的核心力量,凡事的先決條件。
福音派必須反省,勿把聖靈掛在口邊,我們對聖靈的經歷究竟有多深?抗拒靈恩,表示認識膚淺;在純正福音體系裡是否自築圍牆?圍牆拆掉,我們在主裡便可連合成為大軍;讓我們對聖靈抱一開放態度,讓祂充滿,被祂支配。「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弗3:17)這裡說到愛要有根有基,一方面建基於基督的死,另方面建基於聖靈的感動。
教會是公開對外開放的,凡進來的就是弟兄,哪有選擇的權利?與你格格不入的陌生人,要愛他如弟兄;那諸多苛索的、自大狂妄的,要給予關懷和幫助。愛那不值得愛的,然後明白神那無條件的愛;正如查理‧衞斯理說:神愛我們不為甚麼,只因祂愛。神要在我們這些軟弱殘缺之人身上更新再造,新人類要透過成全別人,確立自己的真實。
在主裡便可連合,成為大軍
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一定要在彼此感通、相交互動裡得以成全,為他人而活,叫存在顯為真實。從基督身上學會捨己,重建創造之約的本相,惟與人彼此立約,生命始得成長。教會乃一學習立約的群體,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確立,核心任務乃是展現立約的生命,並將之擴散開去,誘發末世的光芒 -- 萬物同歸於一的景象。
當教會朝着目標進發,就帶動生命的革命,醫治世人的割裂、破碎與孤單。撒但觀看我們這群不成氣候的人,本想嗤笑上帝,一群軟弱的人豈能展示神的大能!但神智慧的奧妙正是「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弗3:10)
講員: 余達心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