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屆 奮興會 第9講

第九講 委身於耶穌基督的大使命

經文: 馬太福音 9:35-38

引言

平安!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歡喜快樂!我們也特別向80多個轉播站的弟兄姊妹問安!信仰是生活,生活是使命。信靠耶穌基督必須刻意天天走進人群,按照聖經價值觀,透過與人關係的建立,讓別人從我們身上聽見、看見、感受並信靠耶穌。不要讓信靠耶穌基督只單單發生在教會裡面。來教會聚集的最後目的是要走出來。敬拜的人生是動的人生。敬拜是遇見上帝,而遇見上帝後,生命可以被翻轉。教會注重敬拜。我們用不同的方式敬拜,但敬拜的關鍵不在於方式,而在於敬拜者的生命有沒有被受敬拜的主來改變。這個改變是走進人群活出被改變的生命,所以真正的敬拜是動的、走出去的、是有生命力、影響力的。過去八個晚上我們是分享信仰和生活,最後這兩個晚上我們要分享信仰和使命。在馬太福音9:35-38,我們要一起分享委身耶穌基督的大使命。

當我去讀書時,我帶上三個孩子和師母。有一次我在家裡看電視新聞,我看到一個奔馳的汽車的廣告。這個廣告關於汽車安全模擬測試,它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是一個很善於觀察的人。在80-90年代的美國,整個汽車市場由日本壟斷,美國本地品牌的車沒有任何市場。那德國品牌的車就想著如何從當中贏到市場。最後他們決定從汽車安全系數著手。令我驚訝是,奔馳公司把安全設計藍圖的細節都播放出來──這等同是這家公司的商業機密,是要取得市場的重要秘密武器。記者就採訪了美國奔馳公司的CEO:「所有汽車公司的競爭都不會將商業秘密的藍圖放諸公眾,但你們為甚麼會將這安全設計的藍圖公開呢?」這位CEO的回答非常精彩:「生命中有一些重要的事使我們不能不與別人分享。」我聽了非常震撼。一個做生意的人竟然認為,重要的事不得不與人分享。我就問我自己:我是牧師,我堅定相信上帝與人之間只有一個中保;我相信耶穌是獨一的,若不藉著耶穌基督,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我堅定相信這是絕對的真理,但我有沒有與人分享呢?我們都擁有了好消息──福音,那我們有沒有分享出去呢?我們說,我們擁有好消息,你是否與人分享?這個廣告給我很大的衝擊。這位CEO所說的話,是每個基督徒都應該要思想的:耶穌基督的救恩拯救每一個人,祂救贖你和我,我們在耶穌基督裡得了新生命,同時在耶穌基督裡我們也領受了大使命,我們有責任委身於大使命。

今晚我們分享「委身於耶穌基督的大使命」,這段經文挑戰我們在三件事。

一、認知普世差傳的挑戰(9:35)
若我們要委身基督的大使命,我們首先要認知普世差傳的挑戰。「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9:35)其實35節非常豐富,是近代差傳神學的重要聖經基礎。根據這兩節經文所提出的兩個重要概念──「文化使命」和「福音使命」──我將重點放第一句話。馬太福音作者告訴我們「耶穌基督走遍各城各鄉」,這是刻意的描述。這裡9:35是個伏筆,要稍後將此帶入第28章的大使命。這句話很有意思,因裡面的背景牽涉到歷史:耶穌基督走遍各城各鄉。耶穌在地上帶門徒出來服侍,最主要的地區是在加利利。從聖經外證來看,猶太歷史學者約瑟夫說,在耶穌時代,加利利一帶約有240個大小城鎮。從四福音書裡面,我們知道耶穌出來服侍經歷了三個逾越節。但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單從符類福音(馬太、馬可、路加福音)去看,我們會發現,耶穌帶領門徒出來傳天國福音至少用了一年半的時間來呼召十二個門徒,因此耶穌帶著門徒「走遍各城各鄉」可能還用不到兩年時間。這240個城鎮的板塊雖然不是很大,但也不小,尤其是當時交通不便。作者刻意強調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其實是因為他要強調,每一個城、每一個鎮、每一個文化、每一個族群都需要耶穌。耶穌甚至走向撒瑪利亞,而撒瑪利亞與猶太人沒有來往的。

這段經文的背後有很多很好的提醒。耶穌的門徒主要是猶太人,但耶穌要讓門徒明白,福音不是只為猶太人;福音是為每一種人、每一種族群,所以耶穌刻意走向撒瑪利亞。耶穌曾講過「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祭司、利未人都經過這個被打的人旁邊,但都繞道而行。耶穌在公開講這個比喻:被打得半死的人是猶太人,但我們的宗教領袖、祭司、利未人雖然看見了、經過了,卻不做任何事。但耶穌最後的關鍵人物是一位撒瑪利亞人;他來救這個被打的猶太人。耶穌為何不用猶太人而用撒瑪利亞人來救這個人呢?這就是福音;福音是為每個族群的人。讀經要讀到裡面,才能抓到重點,「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耶穌的回答是,你要決定自己成為誰的鄰舍。我們要走入每一個群體。特別是華人教會,我們要放下民族意識的形像,要刻意走進非華人族群。我們華人領受福音超過200年,我們是時候要走向萬民。剛才詩班唱到「萬民要喜樂」,這喜樂不是單單指華人、漢族、中國人、香港人。我們雖都稱為華人,但我們真的都這麼不相同;我們甚至講一樣的語言,但我們都不願意跨過去。「走遍各城各鄉」。耶穌說,你們要使萬民作我的門徒。要認知普世差傳的挑戰,要按上帝的心意走向萬民。這是挑戰。假如你按人口來講,華人或漢族目前是最大了。中國人口現在約有13億8千萬,全世界海外華人約有1億,這的確是個大群體,我們為骨肉之親付出。但同時,耶穌告訴我們,當我們思考祂的大使命時,我們要所想的比我們漢族更大。全世界人口約有75億,也就是華人以外還有更多的人。因為上帝愛世人。這裡刻意講「萬國萬民」,所以我們傳大使命時,不要被民族意識轄制。我們要明白上帝的心意。耶穌基督大使命,就是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假如你對任何一個族群有敵視的話,這不是上帝的心意。猶太人恨惡外邦人,在希伯來文化中,只有猶太人是人,其他群體都是狗!這是文化所帶來的民族優越感。耶穌刻意講「使萬民作我的門徒」,但猶太基督徒不願意。使徒行傳第1至7章,福音仍然停留在自己群體,直至逼迫來到,他們才走到各族群中。彼得到意大利哥尼流的家,他們都講方言。上帝不偏待人。這裡重點不在講方言,因耶穌基督的福音為每一個人。

認知普世差傳的挑戰。你真的相信耶穌基督是世人的救主?而不單單是華人的救主?如果是,我們就沒有藉口不將耶穌基督傳給非華人群體。特別是我們先開始領受,200多年後的今天,應該是我們要走出去。

二、堅持世人屬靈的需要(3:36)
第二個重要的功課──堅持世人屬靈的需要。「耶穌看見許多人,就憐憫他們,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3:36)耶穌是個公眾人物,到哪裡都有人潮。這段經文中記載說,這裡有很多人,耶穌就憐憫他們。「憐憫」的字根是指「腸」。在希伯來人文化中,他們認為人最深層次就是腸。「憐憫」指當外面的狀況觸動裡面的情緒時,我們不得不產生外在的反應。耶穌看見這麼多人,就憐憫他們。問題是:耶穌看見甚麼?「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羊迷路時,是無助、絕望的,會成為野獸撕裂的對象,因此走迷的羊必死無疑。耶穌看見這些人,就憐憫他們;他看到裡面。這一班人對耶穌來說不是數字;每一個都是按照上帝形像所創造的寶貴靈魂。耶穌看到人的裡面。每個人都需要祂,每個靈魂都需要被拯救,所以耶穌憐憫他們。我們要委身基督的大使命──堅持世人屬靈的需要。我們看人內在的需要,因他們有寶貴的靈魂,不是物質所能換取的。耶穌提醒我們:「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了性命,有甚麼益處呢?人能拿甚麼來換生命呢?」

我們不要單單看外面,華人喜歡看外面。80年代香港流行一句話:先敬羅衣後敬人。我們有一種迷思──我們以為經濟條件好的,他們不需要耶穌;一講到傳福音,我們以為只有貧窮的人才需要。我們只看外面,看他的穿著,看他的物質。耶穌提醒我們,要堅持世人屬靈的需要,不要單看外面,只要他還未信耶穌,他需要救恩,他就是需要被拯救的對象。

我們每天與不同的人擦肩而過。每當我們見到人時,我們要操練:不要從習慣變為冷漠,我們心裡要經常火熱,看到人要繼續互動,因這個人是耶穌所愛的。上帝將人放在你身邊,這有祂的意思,我們要去建立關係。心中要有愛,愛能看到人裡面的需要,結果交給神,我們需要活出屬靈的生命,因你不知道何時上帝要讓你成為他生命的祝福。

有一次我受邀到印尼蘇孟當講道,中午到一個豪華的現代商場吃午飯。當時接近華人過年的時候。有一位同工說,就在昨天,這裡發生一件事。一個母親帶著一位13歲少年,這個少年人拉著媽媽的裙子,他要求要一部黑莓手機(Blackbarry),一台印尼最受歡迎的手機。他連續要求了三次,媽媽都沒有答應她,這位少年人最後從8樓直接跳下去,當場死亡!一部手機和一條人命,這是甚麼樣的世界呢?但突然我裡面有聖靈的責備:到底問題在哪裡?難道這個少年人周圍沒有一位基督徒嗎?他真的要黑莓手機嗎?還是說,所有的同學都有了,只有他沒有,他是否認為沒有手機就沒有人生?他周圍的基督徒在哪裡?假如有基督徒,他們有看見這個少年人的裡面嗎?我們真的需要求上帝幫助我們看到人的裡面。堅持世人屬靈的需要,主動一點,問一句話,給對方一些時間。我們不知道上帝要做甚麼工作,但不要容讓自己的生活習慣變成冷漠。我們生活在大都會裡,環境可怕,心境更可怕;我們要先改變我們的心境,讓耶穌的愛不斷充滿:學習憐憫!憐憫!憐憫!堅持世人屬靈的需要!當我們去上班時、上學時,看到同事、同學,我們要看到裡面,不要單看外面。堅持世人屬靈的需要,如何委身耶穌的大使命,耶穌讓我們看到要認知普世差傳的挑戰。

三、謙卑依賴莊稼的主(9:37-38)
第三個功課:要委身基督的大使命──謙卑依賴莊稼的主。耶穌說:「莊稼多,工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謙卑依賴莊稼的主。聖經告訴我們,耶穌說,你們要求莊稼的主。「求」是甚麼?就是禱告。甚麼是禱告?是謙卑,是依靠,是放下。福音的事工不是靠你的才能,不是靠你的勢力。傳福音本身就是屬靈的爭戰。傳福音不是靠我們自己,不是我們的才幹,不是靠我們的學識。這些都是好的,但這些不是我們的依靠,我們要謙卑地依賴這位莊稼的主。耶穌說:「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所以我們還是要做。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字──「出去」。但是我們都不願意出去,教會在這裡一年、三年、五年、十年,我們都不出去。我們在乎怎樣進來,卻不在乎怎樣出去。我們「坐」禮拜,但沒有行出去。我們作禮拜要點名,但做完禮拜後,周一至週六怎麼樣?誰理呢?耶穌說要「出去」。這「出去」不是否定主日敬拜。在敬拜上帝、獻上馨香的祭之後,我們要如何帶著耶穌的使命出去?一個教會的影響力不在乎有多少人在裡面做禮拜,一個教會的影響力乃在乎每個禮拜過後,有多少基督徒願意走出去活出耶穌基督!若我們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走出去,我們背後代表多少人?你可以影響多少人?香港沒有被翻轉過來,那才奇怪。你沒有把握,因為你目前還沒有走出去。求上帝恩待這樣的一個屬靈傳統。港九培靈研經會每一場聚會有一萬多人聚集一起。讓這個聚集成為強大的軍隊,就如同以西結看見枯乾的骨頭成為一個強大的軍隊。我們應該禱告,讓這個每年屬靈的盛宴能將我們推出去。我們要謙卑依賴莊稼的主,收祂的莊稼。我們要做。走出去不單是向人作見證,而且要讓人看見、聽見、感受到耶穌是誰。「作工的人少」這是事實。你可能在你的群體中你是少數。香港750萬人口,基督徒只有30多萬,即只有約6%。那不重要,「莊稼多,工人少」。有一個比喻說,一個年輕人看到滿沙灘的海星,他覺得很可惜,但數量太多,他不能做甚麼。但他看到有一個老人家把一隻隻海星扔在海裡,並說,我能做的並不多,但我每撿起一隻海星,我都拯救了一個海星的生命。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影響力。你只管出去收主的莊稼,委身基督的大使命。我們需要謙卑依賴莊稼的主。耶穌愛你,也愛你周邊的人。耶穌經常將機會放在你的旁邊,你要出去收祂的莊稼,你要主動、願意和勇敢。

我看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經常給我責備與提醒:這篇文章記載在90年代的一本雜誌上。作者是一個名叫Peggy的姐妹,她是負責照顧精神病人的社工。有一次,一個中年的婦人被送進醫院,因為在一個星期中,她的丈夫和兒子在意外中喪生;她的情緒崩潰,因此在精神病院呆了四個月。出院後,醫院派Peggy負責跟進,詢問她的需要。但Dorothy仍然哭,這樣維持了三個月。有一天,這個Peggy再來看她,卻發現Dorothy自殺了。她發現Dorothy的枕頭下有一封寫給她的信:「很感謝你陪我這三個月,我很辛苦,你對我所說的,我試過了,但我做不到,我累了……」Peggy看到發抖。我為甚麼沒有告訴她「耶穌愛她,能救她」呢?她就寫了這篇文章Silence No More《不再沉默》。我們的人生有否在關鍵時刻,忘記或不敢將耶穌帶給她?謙卑依賴莊稼的主。放下自己,讓耶穌的愛充滿你。走進人群,讓他們可以感受得到、看見、聽見耶穌愛他們。委身基督的大使命。你信耶穌多久?從信耶穌那天開始,直到今天這個時刻,有多少人因為你而認識耶穌?或是有多少人因為你不認識耶穌?

耶穌愛你,耶穌也愛世人。我們是祂的見證人。讓我們一同謙卑委身於基督,叫我們生命能高舉耶穌基督。讓我們的生命成為更多人的祝福,求主直接向我們說話。祂要用你,你願意嗎?


講員: 陳世欽牧師
傳譯: 李慶宏傳道
速記: 林海虹傳道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