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屆 研經會 第6講

第六講 大衛與米甲-- 雅歌中的情人失和

經文: 撒母耳記下 3:12-16, 6:1620-23; 雅歌 5:2-6

    《撒母耳記》是陽剛並重的政治角力,《雅歌》則是柔性的愛情故事。我嘗試把大衞及米甲的故事抽離《撒母耳記》的脈絡,放在《雅歌》的愛情世界中,焦點放在愛情的觸礁及夫婦反臉的悲劇上。

愛情的觸礁
    《雅歌》中的情侶兩次因誤會挫折而分手。愛情再美、再甘甜也難免有失落與低谷;《雅歌》提示愛情需要努力奮鬥,越過愛的禮讚、空虛和恐懼,實現夢想和渴望,是經過編輯的情歌,不跟時間編排,但其實有內在的凝聚性與一致性。主角要面對耶路撒冷的眾女子,搞亂局面的親戚,以及與傳統禮教抗爭;三章及五章記錄了兩次的衝突和磨擦,分別描述了男女雙方分手後互相尋找不到的痛苦,也插入了迎娶的婚禮及洞房之歌(歌3:6-11; 4:16-5:1)。換言之,男女爭吵在結婚前後均有可能,情侶彼此間的「內憂」比「外患」更嚴重:兩次尋找情人的描述均似夢似醒、疑幻疑真的 -- 我身睡臥、我心卻醒(歌5:2),良人以充滿愛意親暱的呼喚叫喚佳偶,但佳偶卻躺在床上遲延起來,顯得反應冷漠。她起來時良人卻走了,於是佳偶失魂落魄地到處尋找。
 
    這種自由流動的圖像跟夢境的千變萬化,就是詩歌體的特色。有人說,完美的產品來自廣告裡,完美的人來自安息禮拜的悼詞裡,完美的愛情來自小說裡,完美的婚姻來自夢境裡。《雅歌》第五章夢境的描述,比第三章的描述更為精采 (歌5:2-6)。無論場景是婚前午夜的約會,或是婚後工作完了回家,佳偶以不便起牀點燈開門為借口,反映出疏離與冷漠,待到回心轉意,良人已經黯然離去。佳偶失魂落魄,傷心欲絕,四出尋找,比照先前的主動熱情,似乎遲疑許多。

    第二章中女子說:「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歌2:1)男子則回答:「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荊棘內。」(歌2:2) 女子謙卑地自稱不過眾多花朵之一,但男友卻認為是不尋常、不易摘取的花。男子認識佳偶的脾性,玫瑰有刺、百合則長在荊棘裡;驕傲與偏見是雙胞胎,同時存在情侶身上。驕傲產生偏見,偏見使人聽不見對方的話,正因在乎彼此才會有爭吵,爭吵後需要花更多時間調協,更多讓步;需要更大的智慧與恩典。

    女主角的驕傲可從她說話的語氣略窺一二:「良人屬我,我也屬他」(歌2:16);「我屬良人,良人也屬我」(歌6:3);「我屬我的良人,他也戀慕我」(歌7:10)請大家注意:「良人屬我;我屬良人」兩種表達看來相同,但實質有微妙的差異,本是良人屬我,但將我屬我的良人放在前面,是謙和溫柔的委身。情人分分合合,看到親密的重要性,開始尊重對方感受,給對方自由的空間;不再自我為中心,進入彼此平等互動的默契中。曾幾何時,在朝朝暮暮的磨擦中,失去了禮貌和方寸,如今願意給予對一片自由的天空。

大衞與米甲
    請看大衞與米甲夫妻口角的例子。掃羅本想將大女兒米拉給大衞,收買他的心;但至終將米拉許配給別人;但次女米甲愛大衞,掃羅便想借此要殺大衞,要大衞以一百非利士人的陽皮為聘禮,沒想大衞喜悅做王的女婿,很快便將數量更多的陽皮弄到了,可見大衞對米甲有意。後來大衞得民心,並成為掃羅兒子約拿單的心腹,後掃羅將米甲給了帕鐵為妻,像拉班欺騙雅各一樣。大衞在希伯崙登基作猶大王,以色列將軍押尼珥想投奔大衞,大衞以要回米甲作條件,要求伊施波設把米甲還給他,伊施波設只能將米甲從丈夫強行搶走。

    米拉跟米甲都是政治籌碼的犧牲品。對於大衞,米甲是他能接近權力核心的工具。掃羅雖死了,他的後代仍想作王,而將米甲取回來,使大衞可以合理化地合併猶大和以色列的支派,因此大衞跟米甲的婚姻不免有政治因素,關係令人困惑。大衞對米甲是有感情的。大衞除米甲至少有七個妻子,又立不少妃嬪,此中更不乏政治聯姻的,但最愛大衞的應是米甲,他是米甲情竇初開時的夢中情人,大衞付出昂貴代價娶回來的,大衞說:「你要將我的妻米甲歸還我;她是我從前用一百非利士人的陽皮所聘定的。」大衞江山已穩,他非把米甲討回來不可。這對亂世鴛鴦,經歷生死離別、峰火戰爭所分開,理當珍惜這份破鏡重圓的再世姻緣。但二人聚少離多,更涉及兩個王朝間的權力衝突與交替,米甲的角色實在尷尬。

    大衞跟米甲的夫妻衝突,發生在一次具政治含義的事件上。大衞將約櫃運回耶路撒冷,以為其管治正名。大衞在歡樂氣氛中忘情在神面前踴躍跳舞,但米甲卻輕視大衞此有失君王身分的舉止。(撒下6:16)大衞回去要給家眷祝福,卻給米甲在門口阻止:「以色列王今日在臣僕的婢女眼前露體,如同一個輕賤人無恥露體一樣,有好大的榮耀啊!」(撒下6:20)她爆發的怒氣令語氣變得尖銳而刻薄。

    大衞不甘示弱,強勢回敬:「耶和華已揀選我,廢了你父和你父的全家,立我作耶和華民以色列的君,所以我必在耶和華面前跳舞。我也必更加卑微,自己看為輕賤。你所說的那些婢女,她們倒要尊敬我。」(撒下6:21-22)大衞不後悔,他愛上帝過於自己的聲譽。此前大衞重看與掃羅家的聯合,但此時卻痛苦地將自己從掃羅家退出來。最後「掃羅的女兒米甲,直到死日,沒有生養兒女。」(撒下6:23)《聖經》以無兒作大衞跟米甲婚姻關係的結論,是由於大衞不再與米甲同房?是大衞不再愛米甲?是上帝懲罰米甲輕視其受膏者嗎?於此留給讀者思考,但愛情的突然轉變帶出悲劇性的結局,令人深深惋惜。
 
獨身還是婚姻?
    單向的愛情固然痛苦,但一旦愛情轉為雙向時,容易對雙方都造成消極的傷害,更要負起傷害別人的責任。快樂與痛苦、享受與忍受本交織一起。單身較快樂,還是結婚幸福?吵架時恨不得跟對方分手,分手後又痛不欲生、悔不當初。情人鬥嘴、夫妻吵架難免,本可藉此增加彼此認識,並帶來適度的調節和退讓。但有的衝突過度時會走火,導致雙方失和、受傷,甚至分手。

    有人鑑於離婚率居高不下,害怕婚姻失敗而選擇獨身。馬丁路德認為獨身和結婚都出於神的旨意,他不認為修道、獨身要比婚姻優越,無論結婚或獨身都須倚賴神的恩典。婚姻是修道的一種,是陶冶德性的學校,通過婚姻讓人成長,學習謙卑、仁愛、忍耐等美德。每個人都要按照神帶領,領受恩賜,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路,而不需迎合世上的潮流或別人的眼光

    面對人生的不確定性,結婚或獨身都不是界定幸福與否的指標:婚姻不是避難所,只有上帝是人可靠的保障。不論情緒、人際或家事問題都是結婚或獨身的人需要面對的,套用德國神學家潘霍華一句話說:「不能獨處的人不能過團契生活,凡不能團契生活的就要小心獨處。」但我認為只有團契沒獨處是膚淺的,而只有獨處而沒有團契生活也是寂寞的;團契需要獨處的清醒,獨處需要團契的滋潤。婚姻生活是團契生活的一部分。不會獨處的人不適合過婚姻生活。英國作家艾倫迪波頓擅寫戀愛題材,他說:「本質來說除非我們愛,否則不算真正活過」人在愛中找到自我身分,得到自我肯定,藉愛我的人自我了解,洞察真我。生命的夥伴不易得,因此更應好好珍惜。

愛情只是上帝諸般恩典的縮影
    《雅歌》頌讚愛情的珍貴,更說:「愛情如死之堅強」。如世上的詩人歌頌愛情的美好與永恆,我不否認人間有真愛,有人可以為愛抛棄一切,為失戀而自殺。我認為愛情只是上帝諸般恩典的縮影或反映,愛情不是一切,只是一個過程。人間的情愛並非完全不講條件,基督徒亦會有門當戶對、郎才女貌的考慮,這一方面與外邦人無分別。縱使基督徒不要求財富、地位、容貌、背景、家勢等相符,亦會在乎對方的學歷、靈性深淺、是否能談得來看得順眼。到談戀愛時,愛得詩情畫意、死去活來,但只有進到婚姻之內才能領教現實與夢境的差別。

    電影《Hilary and Jackie》講述廿世紀英國大提琴家杜普蕾Jackie的故事。杜普蕾成名後患上肌肉萎縮,一次演奏前她找不到藥,便問當指揮的丈夫:如果我一天不能拉琴你仍會愛我嗎?丈夫回答:如果你不能拉琴的話,那就不是你了。杜普蕾立即傷心地離開了。當初兩人結合,是由於彼此賞識對方的音樂才華,但當妻子患上致命的疾病時,才要懂得愛才華之外的妻子。
 
    在婚禮祭壇前,男女雙方立誓忠貞;順逆富貧、健康患病都與對方廝守。但只有在真正踏入婚姻生活,遇上配偶長期失業或患病,才需要愛情的真槍實彈。人會衰老,會發脾氣,對方需要時不一定能給予滿足;人的愛情短暫而有限,受時間、能力、罪性轄制,不需將人間的愛情捧到天上,認為缺了愛情的一環就是天大的缺陷。使徒保羅、約翰‧斯托德等人均一生獨身,但生命仍可豐富而充實。

「我尋找他,竟尋不見」
    有時人就像《雅歌》的女主角一樣,怠慢神,冷落神,不讓祂進來。「城中巡邏看守的人遇見我,打了我,傷了我;看守城牆的人奪去我的披肩。」 (歌5:7)直至我們發現自己赤身露體的落泊。「我尋找他,竟尋不見」顯出找不到愛人的痛苦及情人不在時的空虛。「我尋找他,竟尋不見」是《雅歌》的關鍵,亦是《聖經》其他書卷的主題。神的子民離開神後,不斷受挫和渴望尋找,是舊約的主題、故事的主軸及現代人的真實寫照。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愁苦必加增,上帝不厭其煩的找回以色列人,如果他們明白神的心意,就瞭解愛的真諦。

    離開神的人歷盡痛苦,但如果明白痛苦就應去尋找真神,但聖經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我們要作一下神學調整:當神尋找我們時,我們或會延遲或拒絕,直到一日我們像以色列人及佳偶,在聖靈的光照下醒悟過來,去開門迎接神,或回頭去尋找神。

禱告:
    「天父,感謝祢,讓我們人生有諸般豐富的恩典,祢賜我們新生命、屬靈大家庭、團契的生活,為此獻上感恩。婚姻是祢另外的賞賜,但不論獨身或結婚,都需付上代價。祢恩待我們,在場不少年青人正在憧憬愛情,等待婚姻,求幫助我們學會獨處,學習與祢緊密相交。當有一天,遇見神為我們預備另一半時,能夠演活自己的角色。求主恩待,每位單身的弟兄姊妹能滿有恩典自由地服事祢。神給各人不同恩賜,不同帶領,不同生活方式;求主幫助,現在交往中的男女,謹慎處理彼此的衝突與異同,調整自己體貼主的心意,增進彼此的認識。主,垂聽我們禱告,靠耶穌基督聖名求,阿們!」
 


講員: 蔡麗貞博士
速記: 鄭坤英姊妹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