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屆 講道會 第6講

第六講 憫導向、恤性體諒

    3月11日日本發生地震,引發核危機,死亡及失踪人數超過兩萬人,溫馨的家園成了廢墟。不少災民痛失家園,不論中國日本從前有多少恩怨,我們總會對災民施予憐憫。在「八福」中耶穌鼓勵我們憐恤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耶穌沒有對憐恤或憐恤什麼人來作界定,沒有說明當憐恤什麼群體或階級,單是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他們將會得著憐恤。

最偉大的憐恤 -- 神將獨生子賜給我們
    什麼是憐恤呢?憐恤就是看到別人的困難、軟弱和痛苦而產生溫柔的同情。對需要幫助的人發出溫情。聖經告訴我們父親對兒子表達憐恤的愛,「耶和華說:以法蓮是我的愛子嗎?是可喜悅的孩子嗎?我每逢責備他,仍深顧念他;所以我的心腸戀慕他;我必要憐憫他。」(耶三十一20)母親也對懷中的孩子表達她憐憫的心腸:「婦人焉能忘記他吃奶的嬰孩、不憐恤他所生的兒子。」

    憐恤不單是感覺或情懷,更要付諸實際行動,表達同情,用心來經歴別人的困境,加上行動才算是憐恤。舊約中「憐恤」一詞專用來形容神對百姓雙方立約的態度,神跟以色列人立約是本於祂的慈愛,這詞用以形容神的恩典、憐憫、慈愛,每次以色列人遇害遭難時,他們都祈求神可憐他們、拯救他們,神就垂聽,賜他們更新的機會。「憐恤」是神的屬性,如「我們的神以憐憫為懷。」(詩一一六5)神充滿憐憫、滿有恩典,不輕易發怒,即使子民不配得蒙憐憫,神仍憐憫,憐憫與神愛連在一起。

    神豐盛的慈愛救贖祂的子民,這是主願意赦免人們一切罪過的基礎。但以理為耶路撒冷的子民祈禱,說:「我們在你面前懇求,原不是因自己的義,乃因你的大憐憫。求主垂聽,求主赦免,求主應允而行,」(但九18-19)他沒有依靠自己的公義自誇,只靠神的憐憫。我們願意承認及離罪,放膽求神憐憫,神總會憐憫拯救。「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彼前二10)在祂的憐恤裡,人享有嶄新的盼望。從前我們迷失,現在得蒙憐恤,被祂接納。

    憐恤針對罪的後果,神的憐恤減輕人的痛苦。耶穌不斷以憐恤來回應有需要的人。聖經記載許多人到耶穌跟前來,求祂可憐他們,如祈求憐恤的瞎子重見光明,為女兒求醫治的迦南母親得蒙憐恤,孩子被鬼附的父親祈求同情,十個長大麻瘋的人到主前祈求憐憫,他們都在耶穌裡得享憐恤。祂是「慈悲忠信的大祭司」,因著祂的憐恤,我們大可來到施恩寶座前,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舊約裡,耶和華被稱為憐恤的神,祂的憐恤存到永遠,如浪子的父親,原諒兒子,為他披上袍子、給他戴上戒指、又將鞋子給他穿上。人犯罪後,上帝在伊甸園呼喊:「亞當,你在哪裡?」這是人墜落後神對人的第一句話,亦是恩慈憐恤的話。天起了涼風,人知道自己赤身露體,神就為人預備皮子給他們穿上。知道祂的子民身處悲慘的處境,祂就拯救他們離開埃及,聽見被壓迫的呼聲,就差士師施救,因著憐憫,一次又一次救贖祂的子民,祂的憐恤從未斷絕!

同情加上行動
    在新約裡,最偉大的憐恤就是神為世人的緣故將獨生子賜給我們,使人、神和好,神動了慈心,以憐恤來恩待。耶穌在十架上為人付上罪債,讓我們得以自由。公義和憐恤並沒有衝突,兩者同時彰顯於十字架上,人的罪債被償還,好叫我們無需再身負罪債,大可從罪咎感中釋放出來,用不著逃避將來的忿怒。

    我認識一對夫婦,在加拿大生活三十多年。兩位女兒都全時間當傳道人,但他倆並不滿足。2000年他們前往巴拿馬,探訪布朗城巿的華僑。雖然當地治安不好,探訪時發生華僑被槍殺的案件,但他們不害怕,反更感到只有福音能給僑胞平安。於是回去加拿大結束生意,放棄舒適,回到布朗巿服侍華僑。他們住在教會房間,房間也是會客室。我拜訪他們時,他們就坐在床上跟我交談。那裡治安不太好,剛抵埗時,西班牙語不靈光,聽不懂電台廣播。也不知制水,洗澡時狼狽不堪;此外教會的車子下雨時擋風玻璃入水,探訪不便。但惡劣的環境更突顯他們熱心和憐恤心腸。

    很多人因為看見別人的過犯、世界的敗壞而動了慈心,付諸行動。他們不會大談自己的犧牲或是滿口埋怨,只學效主的榜樣,因「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就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求神給信徒有耶穌基督的心腸,憐憫世人,起來傳福音,實踐宣講救恩的行動。

    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講論憐恤(路十)。有人被強盜打個半死,祭司和法利賽人經過,繼續趕路;但滿有憐恤心的好撒瑪利亞人停下來,扶起受傷的,為他清洗包裹傷口,放到客店裡,請人照顧他,還答允會再回來,同情加上進一步行動,這就算是憐恤。憐恤不只是同情,還要為痛苦的人做點事情,不像耶穌所講的文士和法利賽人,雖知道律法,但沒法將最高標準 -- 行公義、好憐憫實踐出來。

    有人問耶穌:「誰是我的鄰舍?」祂便講論這比喻,講論後祂問律法師誰是傷者的鄰舍?這提問似乎提示我們別問誰是我的鄰舍,當問我應如何當個鄰舍。律法師回答說:「是那憐憫他的。」耶穌吩咐他照樣去作。若他是鄰舍時,就當顯出憐憫來。

對人憐恤 -- 基於神對我們的寬容及饒恕
    我們都是被打傷被搶劫,丟在路旁等死的路人,魔鬼攻擊搶奪我們,並讓我們躺在路上等死。但耶穌以永存的憐憫來接納我們。我們是否願意當好撒馬利亞人,還是只管作個明哲保身的祭司利未人呢?

    耶穌也曾講論沒有憐恤心腸的僕人的比喻。當彼得問耶穌:寬恕人家七次足夠嗎?耶穌就講:有人欠主人一千萬両銀子,主人要他變賣一切,甚至變賣家人為奴。那人就俯伏在地,央求寬限,主人就「動了慈心」,免去他的債。但那人出來不久,就遇上欠他十両銀子的人,欠債的人請他寬容,但遭拒絕,他更將欠債的人下在監牢,毫無恩慈。雖然他得享饒恕,卻不懂得饒恕,並沒有釋除別人的痛苦。後來主人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最後耶穌下了結論:「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憐恤與饒恕連在一起。對人憐恤是基於神對我們的寬饒,沒有什麼比我們知道自己得著神饒恕,更能讓我們滿有饒恕的心腸,沒有什麼比願意饒恕更能證明自己已接受了神的饒恕。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中佐淵田美津雄率領戰機偷襲珍珠港。日本戰敗,淵田許多反省,為何歴經生死,他仍可倖存?世上可真有救主嗎?一次,一位曾被美軍俘擄的友人告訴他,在集中營有美國的少女常常探望日本戰俘。原來那少女的父母親在菲律賓當宣教士,被日本人處死,但他們在行刑前,仍為日軍禱告!淵田對少女內心力量的來源甚感好奇。後來他再看了一本書《我曾是日軍的俘虜》,作者雅各達自願從軍,被日軍俘擄,受盡凌辱,同袍病死或被槍決,令他的仇恨有增無減。

父阿、赦免他們
    但一次他讀聖經路廿三34:「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主的靈感動雅各達,釋除仇恨,使內心得著釋放喜樂。他獲釋回美,完成神學課程,再到日本去,立志將愛傳給日本人。饒恕的力量,令淵田深深好奇,他打開聖經來看,最終成為長老會的牧師。紀念珍珠港事件廿五週年時,他將一本聖經送贈予美軍,上面正是刻著「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廿三 34)。美國的少女、雅各達、淵田就是這樣,我們可也如此嗎?

    「八福」不是要求我們遵守新律法,而是描述新以色列人,蒙召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我們原是罪人,當我們還作仇敵時,因著耶穌的緣故與神復和。我們對人的憐恤,不在乎感覺或能力,而在乎決心,是否願意打開開關制,讓上帝的憐憫、能力、愛透過我們流露出來。一次,我乘船往返長洲,預備這篇講章,船上有人高談濶論,很是討厭。但轉念一想:他們亦是我憐恤的對象……。當我轉念時,雖然依舊高聲談話,但再不覺得他們嘈吵,因為我的心態已改變。

    有位弟兄因為工作壓力,心情壞透。一天參加崇拜時,心中暗忖,決不理會任何人,崇拜後就馬上離開。沒料到慕道朋友坐在他身旁,更主動向他提問。沮喪的弟兄因著幫助他,連自己的心情也改變過來。有時我們只要願意將神的憐憫流露出來,只是個簡單的決定,打開開關鍵,神的憐憫就臨到別人,也臨到自己,除去我們的焦慮、沮喪、自私。我們總有憐恤別人的機會,別判斷某人是否值得憐憫,別以外貌看人。只以基督憐憫的眼光待人,基督徒裡頭總有基督,每個失喪的人都需要耶穌基督,都需要蒙憐憫。

    基督徒被憐憫圍繞,回頭看就看到憐憫。「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我」,當我向前仰望時,就看到憐憫:「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每日的開始亦是憐憫:「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至斷絕。每早晨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

你的誠實,極其廣大
    憐憫人的人,自己也得到憐恤。但我們不是因憐恤別人,賺取神的憐恤,甚至不能通過饒恕人賺取神的饒恕,因為神的憐恤和饒恕都是恩典。當我們經歷憐恤、分享憐恤時,裡頭的情況便會改變,領受更多憐恤。耶穌叫我們成為憐恤的通道,祂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求神幫助我們廣施憐恤。
有一個男士,常在街角看見衣衫襤褸的老婆婆在討飯。他想起母親若仍在世,應跟她年紀相若,因此經過都給她投入數塊錢。一次他帶年幼的女兒上街,看到老婆婆時,摸出兩個硬幣,給女兒一枚讓她投在鐵罐裡。婆婆對他的女兒說:「如果我的兒子仍在世,我的孫就像你那樣年紀了。」男士心生憐恤。婆婆再跟他的女兒說:「可否讓我摸摸你的頭?」女兒害怕,跑到他身後。他就彎下身說:「這個孩子很害羞。但可否讓我代替她?你能當我是兒子摸摸我的頭嗎?」婆婆驚訝,那先生說:「不用客氣,請摸一下我的頭,因為我很久已沒有被媽媽摸過了。」

    婆婆掉下眼淚,說:「謝謝你,這是你給我最大的施捨,多少錢都不能取代。」他也說:「我也多謝你,我也很久沒給媽媽摸過了。」離開後,女兒問他:「你不怕她的手髒嗎?」他說:「母親的愛最是純潔,沒有骯髒的母愛,你以後就會慢慢明白。」

    真憐恤最是純潔,沒有骯髒的憐恤,因憐恤是耶穌的屬性,是祂的榜樣,也是每個天國子民應有的品格。「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當我們用神的憐恤接觸撫摸有需要的人時,神的恩慈就不斷絕地撫摸我們。「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


講員: 陳耀鵬博士
速記: 梁莊儀姊妹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