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屆 講道會 第8講

第八講 使人歸神、和睦眾人

    諾貝爾和平獎是莫大的榮譽。然而對基督徒而言,「使人和睦」是毫無爭議的,因這是神對我們的要求。「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五9),今天讓我來說明「使人和睦」的意義,說明「使人和睦」的提醒、原因安在,然後歸納「使人和睦」的原則。

不做和平的破壞者外
    「使人和睦」中「和睦」一詞,原文義很廣很深。猶太人見面彼此問安「願你平安」,「願你平安」就是「和睦」那字;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現時,也對門徒說「願你平安」。此外,希伯來原意是表示靈魂體的和諧、完全、安詳的狀態,而希臘文「平安」一詞,指人與人之間矛盾衝突彼此和解達到的狀態。因「和平」也表示寧靜,人愈是深入進到神所賜的寧靜裡去,就愈難被與人衝突的情緒干擾,「使人和睦」、「使人得平安」至少有三方面意思:叫人與上帝之間復和、叫人心靈得平安及叫人與人之間和睦。

    聖經裡有「使人和睦」的提醒,神要求我們當和平的建立者,但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卻破壞和平。「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那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雅四1)為何沒有和平,因為人滿有私慾,這樣再沒有和平。因著我們先跟自己紛爭,人與人就生發紛爭,他們跟自己紛爭,因人先跟神產生紛爭。

    亞當夏娃乃按神的形像做的,但當人向神宣戰時,人就滿了紛爭,在創世紀裡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當第一個家庭背叛神時,接續的家庭也充滿了衝突,該隱忌殺弟弟、挪亞醉酒咒詛後代,所多瑪民眾圍著羅得的家時,羅得竟建議把兩個女兒給他們,容讓他們發生關係,此後兩女兒把父親灌碎,跟父親懷孕;亞伯拉罕害怕,不認撒拉是他的妻子、雅各偏愛約瑟,令哥哥心生殺機,把他賣往埃及去。當人背叛神時,內心充滿混亂,再沒有和平。

    若我們的生命不是跟神緊緊地連繫著,我們跟人的關係就出現問題。耶穌吩咐彼此相愛,在教會不可以當和平的破壞者,可惜我們不自覺地破壞了和平,我們的說話最容易破壞和平。

    一位肢體說最近他生日,多晚在外頭吃飯。聽後我不經意地開玩笑說:「你在炫耀啊!」後來才知道他在吃飯期間得知親戚患了癌症。我不經意的話令弟兄很是難受,因此向弟兄道歉,向神認罪。聖經說這是「淫詞妄語」,「妄語」指魯莽的話。事後回想若當時說的是感謝的話,告訴他有機會跟家人朋友樂聚天倫,才算是合乎聖徒的體統。我們很容易破壞和平,誇大其詞、論斷別人,不盡不實,不經思考,胡亂說話,這樣就傷害了別人。雅各提醒說:「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雅三2)除了不做和平的破壞者外,也不要虛報和平,不要為保和平便掩飾罪惡。舊約耶路撒冷先知和祭司輕輕忽忽的醫治百姓的損傷,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耶六14)「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雅三17)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次序不能顛倒,這也是八福的次序,先是清心,後是和睦。清心是和睦的基礎,不能因著和睦的緣故,而把清心妥協,亦因這緣故,接著的福氣是人會為義受逼迫。耶穌似是警告我們不能因為與逼迫你的人和睦,就在公義和清心上妥協,反倒要為義受逼迫,顯然耶穌將和睦的目標放在清心的目標之下。

    使人和睦亦可能要付出代價。需要謙卑自己,跟人道歉,為真理和虛假對質,又或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罪及得罪你的人,結果可能被拒絕和誤解,又或被認為是錯誤或愚拙。

    「使人和睦」的人亦要建立和平。以弗所書提到「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八福」的結構很是特別,後面的「福」建立在前面的「福」之上,前頭四個福都論及人裡頭的光景,若人心愛慕罪惡,便不會虛心,虛心就是人知靈命已告破產,要解決裡頭的問題,哀慟是悔改的結果,不會感到自己了不起;溫柔是知道自己的軟弱,順服在神主權下,飢渴慕義是知道自己沒有公義。因此我們需要神的憐憫。前四個「福」關乎人裡頭的破碎、更新、倒「空」而致「滿」;而從第五福起,先對人憐憫,對神對人清心,然後就「使人和睦」,不單對身邊的人,更是對整個社會環境而言。我們心態品格的塑造從虛心開始,直至使人和睦、受逼迫就是完成的境界。

賜平安的神、也是和平之君
    「使人和睦」的人需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叫人與神和好、叫人心靈得平安,叫人與人之間和睦。為什麼神要求「使人和睦」﹖因為三位一體的神是和平的神。神也是樂於賜和平的神。「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廿九11)在某基督教節目裡看過這樣訪問,被訪者是21歲的少女,她本是滑浪冠軍級人馬,但在13歲時被鯊魚咬斷左手。她問神為什麼前途盡毀,導師就給她這節經文。

    在過去八年裡,她繼續依靠神,寫了傳記。她的經歷被拍成電影《Soul Surfer》(靈魂的沖浪人)。神賜人平安,叫我們末後有指望,有時我們不明白為何自己身上發生這樣的事情,也不明白神的旨意。有時候,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環境和困難像鯊魚一樣襲擊,甚至咬傷我們,但我們是否肯定神是賜平安的神呢?

     耶穌基督也是和平之君。當祂面對各各他苦難時,祂對門徒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們的神是和平的神,我們的救主是和平之君,聖靈是和平的靈,祂讓人結出和平的果子。若我們要使人和睦,必須先更認識神,在神那裡得享和平的供應。

    教會需要和平。保羅書信顯示幾近所有教會都出現了問題和張力。羅馬書記載了信徒因對食物和守日不同看法而彼此論斷,哥林多教會問題多多:分黨、訴訟、淫亂、食祭偶像之物,加拉太教會涉及割禮問題及種族歧視,在腓立比教會,信徒傳福音出於嫉妒和紛爭,同工相處困難,歌羅西教會出現異端問題,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對傳道人不太尊重。教會在每個時代都有內憂外患,外患包括逼迫及異端猖獗,內憂則是肢體之間的問題。保羅說外來的逼迫雖是可怕,但有時反叫福音興旺,但教內人士不同心,內部有紛爭,不單教會受傷害,更削弱向外見證的能力。

和好的事工應放在其他事工之前
    一次我在某教會主領領袖講座,鼓勵他們說:「你們真不容易,既不是求財不是求利,不爭財也不爭利。」一位肢体立時回應:「是啊!我們不爭財、不爭利,但我們爭一口氣!」求主讓我們有智慧,分辨什麼是聖經絕對的真理,什麼是可取代的原則,什麼是無知的執著。我相信在主耶穌裡頭的教會,沒有一個真心跟隨主的信徒是壞人,不過不少人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好一點,理想比別人高一點點,原則清楚一點,看法高明一點,自己比別人更合神心意……。

    當作和平的使者。保羅勸友阿爹和循都基在主裏同心,他們在福音上同勞,出現嫌隙。信徒之間的不和直接損壞教會和耶穌基督的見證,傳道人跟信徒領袖的不和,影響力更大,因此「和好的事工」應放在其他事工之前。

    我們一般不會跟陌生人衝突,若然大家一起生活、交往、工作和事奉,無可避免因著性格、看法、背景和做事方式而生衝突。我們對於關心的人或關心我們的人,期望越高,他怎樣看我或我怎樣待他,就變得很是重要,帶來壓力,甚至失望及張力。教會是屬靈的家,許多人投放不少心血和精神,當中有不少微妙的作用。但我們既接受了傳揚和好福音的使命,就更需要學習如何和好。

    我最喜歡這兩節的經文,「所以,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腓二1-2)保羅在監獄裡寫《腓立比書》,充滿了喜樂,但書中只得一次講及「喜樂可以滿足」,唯有當腓立比教會信徒相親相愛,和平合一時,就能讓神和保羅的喜樂可以滿足。我很喜歡第二節和合本的翻譯,那裡保羅說了兩次「意念」相同,卻沒有說「意見」相同。「意念」說的是目標,而「意見」則指達到目標的方法、途徑,意見可以不同,但意念則要相同。

    讓我又以「粥」作喻。煮粥有很多方法,大火、小火,先猛火後慢火,或先慢火後猛火,或用不同質料的煲來作。當我想吃粥時,就只會告訴太太很想吃,而絕不提議用何種方法,因為擔心溫柔的太太一旦說:「你這樣厲害,不如自己動手吧!」如此就達不到「不動手吃粥」的目標了。

和平事工 -- 4G原則
    我們會否覺得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呢?我們意念要相同,但我們的意見肯定不同,因此要彼此接納。愛心相同,但熱心可以不同;心思相同,但心志可以不同。要當和平的使者。三位一體的神是和平的神,教會需要和平。美國一機構叫「和平使者事工」,設立的目的是協助信徒和教會依照聖經原則處理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他們歸納了4G原則:

    第一、榮耀上帝 (Glorify God)。「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十31)一家教會舉辦培靈奮興會,邀請老僕人講道。他有很深的屬靈觸覺,講了第一堂時覺得不釋放。傳道人告知有兩位領袖彼此攻擊,帶來困擾。老僕人邀請他們前來,用神的慈悲勸他們復和,讓教會得興旺。在聖靈光照、責備,老牧者苦苦相勸下,兩人認罪悔改,神的靈祝福那教會。與人和好是個人屬靈生命指標,也是教會復興的途徑。

    有傳道人勸勉新婚夫婦說:「自己有錯就當承認,自己沒錯則別提;少批評多讚多鼓勵,關係重要常常交談;多做付出別怕吃虧,大小事別誇誇其談。進進退退步伐要一致,認定家庭及教會之主是上帝,榮耀上帝。」

    第二、除去樑木 (Get the log out)。耶穌說:「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七5)這是重要的次序。在衝突中,無論孰誰孰錯,雙方都有責任先行省察自己。求主幫助我們先除去自己的樑木。

    第三、溫柔挽回 (Gently Restore)。保羅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六1)如果對方在衝突中看不到自己的責任,仍要溫柔和善地讓對方看到自己的錯誤。最好他能接受,否則就按《聖經》的教訓,請他所敬重的人,或教會德高望重的人以溫柔的心挽回他。

奉耶穌基督的名停止紛爭
    第四、前去談和  (Go  and  be  reconciled)。耶穌說:「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五23-24)經文中的「想起」就是自我省察。《聖經》沒提及究竟是誰的錯,當兩人出現問題時,想起的人不論是虧負人的或被虧負的,都應採取主動,不單向神認錯,還要向弟兄相和。饒恕是一種選擇和決定。

    在羅馬帝國時代,鬥獸場是人與動物、戰士和奴隸、戰士與戰士相鬥至死的地方,為的是向君王或巿民提供娛樂。四世紀時,有人名叫泰勒馬科斯,一天他聽到神來的聲音,就往羅馬去。原來那裡剛巧打了勝仗,很多人湧往鬥獸場慶祝。那裡很多戰士對羅馬君王說:我們願意為你死,準備彼此相鬥至死。馬科斯心裡按那聲音的感動,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鬥獸場中心,喊叫說:「奉耶穌基督的名停止!」

    周圍人以為是前奏節目,都指著他發笑,之後憤怒地喊:「滾回你的座位吧!」但他仍然高喊:「奉耶穌基督的名停止!」一位戰士按捺不住,把他殺死,全場肅靜。有一個人靜悄悄地離開會場,然後,一個一個離開,最後皇帝亦站起離場。這是鬥獸場歷史上最後、甚至是未完成的戰鬥,從此再沒有人在鬥獸場被殺害。


講員: 陳耀鵬博士
速記: 梁莊儀姊妹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