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你可能在早幾天的晚上已經聽過,我和師母結婚已經43年了。有一件家事,在我們婚姻初期我倆無法解決的,就是我和師母,到底誰比較聰明?為甚麼會可以成為我倆之間的爭論,乃因師母確實是頗聰明的。師母在美國三一神學院修讀碩士課程,以優等榮譽畢業。不過這不是她聰明所在,她用了九個月的時間完成兩年的課程並且以優等榮譽畢業。所以,在我們婚姻的初期,我們彼此爭論誰比較聰明呢?我們從來都不能達致一個共識。直到有一天,我贏了這個爭論。我告訴師母,我可以證明我是比你更聰明的,於是師母說:那個證明是甚麼?很簡單,我選擇與你結婚,而你答應跟我結婚。我比你聰明,因為我選擇娶了你!師母就不再爭辯下去,同意了我。
選擇是非常重要的。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六24),我們必須作出選擇。今天晚上跟大家探討門徒與金錢。我希望跟大家分享三個我們需要作出的選擇。讓我們一起禱告,求神賜福今天晚上的時間:
禱告:父神啊,感謝祢的話語,為著耶穌這篇無與倫比的講道我們感謝祢,因為它向我們展示出作為王的門徒的意思,作為一個依靠耶穌的門徒的意思。所以,聖父啊,當我們研讀祢話語時幫助我們,我們感謝乃奉耶穌奇妙的聖名而求,阿們。
1. 「選擇」的重要性
在生命裡,有好些事情不由你選擇的,我們沒有辦法選擇不出生, 也沒有辦法選擇甚麼時候出生,我們不能說,我喜歡這一年喎,我希望我能在這一年出生;嗯,我們不能這樣啦。也不能選擇我們的父母,例如我喜歡富有的父母,或是名人為父母。不過,還有些事情我們可以選擇的。你和我可以選擇自己的興趣,我們的朋友,參加哪一間教會,所以,生命裡有些東西我們無法選擇,不過又有一些東西我們可以選擇。但你要知道,生命裡有些事情我們必須一定要作出選擇的,而且我們要學習明智地作出選擇。因為在這些我們必須作出選擇的事情上,它們都是非常極為重要的事情。
2. 人生中的三個重要「選擇」
在馬太福音第六章,耶穌告訴我們,在生命裡有三個重要的選擇,第一是兩個寶藏的選擇,在19至21節,是地上的寶藏還是天上的寶藏;第二個是兩個處境的選擇,是行在光明還是黑暗中,是在22至23節;然後是三個選擇中最重要的選擇,在第24節:兩個主人的選擇。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六24)。所以,今天晚上我希望與大家一起逐一的探討這三個選擇,以及應用在我們作門徒的事情上。
一、兩個寶藏的選擇 (19-21節)
1. 寶藏:在地上還是在天上?
我們現在來看看馬太福音六19-20「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我們必須在兩個寶藏之間,作出一個明智的屬靈選擇。耶穌把地上的財寶和天上的財寶作了一個很重要的對比,並且放在我們眼前。要留心理解,耶穌不是說地上的垃圾與天上的財寶,如果是要揀選地上的垃圾跟天上的財寶,我們一定不會選地上的垃圾,我們必然會選擇天上的財寶。耶穌說,它們是地上的財寶;因為它們是人類珍視的、看重的和尊重的;這些地上的東西是我們心之所慕的,因此,耶穌才稱它們為地上的財寶。不因它們真的是寶物,而是因為人們看重它們。我們所看重的就成為我們的財寶。小朋友看重甚麼?他們的玩具。我們作為成年人,脫離了我們童年的幼稚,我們不再看重玩具,那些兒時玩具不再是我們的財寶,不過成年人都有他們自己的「玩具」:名貴汽車、名貴手錶、豪宅等。這都是世界所珍視的「玩具」。而我們要在地上的財寶和天上的財寶之間作出選擇。
司布真(Spurgeon)曾經說了一句很精彩的說話:對基督徒來說,選擇不是天堂與地獄之間的選擇,而是天上與地上之間的選擇。(For the Christian the choice is not between heaven and hell. It is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對於那些未信的,他們的選擇是天堂與地獄之間的選擇,因此,對那些未信的,我們會告訴他們要相信主耶穌,你就能得救,你就能進天堂,不致於下地獄了。但對於基督徒來說,選擇就不是天堂與地獄,而是天上的還是地上的之間的選擇,就是天上的財寶,還是地上的財寶呢?
天上的財寶是甚麼?英國釋經學者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這樣說:短暫的事情,卻帶來永恆的結果。換言之,天國的財寶就是永恆的事物。所以,真正的選擇就是在乎短暫的,還是永恆的。地上是短暫的,天上是永恆的。因此,耶穌說,你必須要作出選擇。而選擇的問題在於我們活在一個充斥幻象(illusion)的世界裡,而在這個充滿幻象的世界裡,我們被矇騙,以為某些事物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
對許多基督徒來說,我們看不到天國,但是我們卻可以看見地上的一切。天國是將來的事,但地上卻是現在的事;但其實這既是幻象,也是欺騙。因為天國就在現在,只是我們看不到吧。所以,我們的心才會被現在的、眼見的地上東西所吸引;因為我們相信錢財能使我快樂,我們又經歷過錢財所帶給我們的快樂。而作為牧者。有一天我在想,錢財是不是真的能使人快樂?你認為錢財是否真的能使我們快樂?我得到的答案是:錢財會使人快樂。金錢是一種交易的媒介,當你擁有金錢的時候,你可以用金錢來換取許多你看重或渴求的東西。假若突然間你擁有一千萬,甚至一億圓,你可以換取許多東西。假若明天你起來,發現自己有一億圓,這真是值得開心慶祝的日子。但其實我們問錯了問題。
問題不是金錢能否使我們快樂,真正的問題是,金錢能否使我們滿足。金錢能使我們有一刻的快樂,但不能使我們滿足。因為當你擁有第一個一百萬時,你就會想擁有下一個一千萬,你有一千萬就會去想二千五百萬,你有二千五百萬,但其他人有一億?你望著那些億萬富豪,只會嘆聲,嘩,我真的妒忌!但我們不認識到金錢原來不能使人滿足。金錢只會挑動我們想要更多的慾望,因此,金錢不能滿足我們慾望「胃口」,它只會增加我們的慾望,而當金錢擴大了我們的慾望之後,我們就失去了那份滿足感。真正的財寶不是指你錢包的購買力,而是你靈裡的滿足。一個單純但滿足的人,比起一個最富有但不滿足的人更富有。所以在我們的世界裡,有許多人追逐金錢,因為他們希望得到快樂,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金錢不能帶來滿足。我見識過富有但不快樂的人,但同時我也見過窮困但卻非常快樂的人,關鍵在於他們是否心滿意足和知足。
2. 希臘文時態:「不要積攢」!
所以耶穌教導我們「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六19)。希臘文的時式(tense)是很有趣的。因為當聖經說,不要做某些事情時,這裡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個意思是停止不要再做(stop doing it),第二個意思不要開始去做(don’t start doing it)。舉例說,如果我告訴我的女兒 Don’t smoke(不要吸煙)。我的女兒其實是不吸煙的,所以我的意思是不要去開始吸煙。但假設她已經開始了吸煙,而我對她說不要吸煙,我的意思就會是停止吸煙了。所以,現在耶穌說「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祂的意思是不要開始積攢財寶在地上,還是停止積攢財寶在地上呢?不過希臘文的文法告訴我們耶穌的意思到底是甚麼。耶穌的意思是停止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為甚麼耶穌這樣說?因為祂十分了解人性。因為人性就是會不斷地儲存、積蓄財寶在地上的,所以,祂告訴門徒,不要像世人一樣,因為世人不明白讓我們得著真正滿足的到底是甚麼。所以,假若我們是天國的門徒,我們就要停止這樣做。耶穌不單教導我們要停止「積攢財寶在地上」,祂也告訴我們要做甚麼,就是「積攢財寶在天上」(六20)因此,假若我們要這樣做的話,我們就要徹底重新定義「成功」。
世界告訴我們,如果你有許多金錢、財富和權力的話,你就真的成功了。因此,世界把成功等同為成就和所積聚到一切。但是我們卻不知道,其中一個悲劇不是我們失敗,而是我們在其實並不重要的事情上成功。我們在地上的生命其實是很短促的,而永恆是永沒有終止的,如果我們只聚焦在這短促的人生去追求成功,而錯失了永恆的話,我們就愚不可及了。因此,作為基督徒,我們如何理解成功呢?
成功就是等於我們的管家職份。成功不是我擁有甚麼,成功是我們如何看待神交託給我們的東西。當我教導管家職分時,我就會常常問一條是非題。我會問我教會的弟兄姊妹:神希望你管理好你所擁有的一切?是?非?神希望我們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上作好管家?而當我們發出這個問題時,許多基督徒會說:是,神希望我們管理好我所擁有的一切。而我就會告訴他們,這是一條「古惑」的問題,因為神不是希望我們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上作好管家。相反,神希望我們在祂所擁有的一切又交託給我們的事情上作好管家。如果我們是在我們所擁有的作好管家,我們就是擁有者;但是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要知道神才是那位擁有者,我們只不過是管家。而當我們明白神所賜給我們的一切,其實是祂擁有,不過祂託付給我們管理,我們就能容易慷慨施予,並且「積攢財寶在天上」而不是「積攢財寶在地上」。
我有一位很親密的朋友,他很富有的。有一天他告訴我那些投資股票買賣的人在亞洲經濟危機中全都輸了,但那些我投資在天國的卻永遠長存。他是一個聰明的投資者,因為他投資在那些永存的事情上。我的教會曾經歷四次建堂。我有些朋友就說,你的教會可以有四次建堂工程,你肯定有非常富有的人在你的教會裡了。我們有四個物業,加起來有一億新加坡幣,折合大概是6.1億港幣。我告訴他們,我的教會沒有富貴人家,只有一些曾經富有的人,他們以前是富有的,不過他們決定投資在神的事情上。在我們早期的建堂工程裡,他們慷慨奉獻,但你可以問問我的會友,我作為主任牧師的時候,我從來沒有催逼人奉獻,我只是要他們作門徒愛耶穌,跟他們說:盡你所能,做到最好,其餘的就交給神,神會「埋尾」(意指完成)的。
因此,我記得他們慷慨奉獻到了一個地步,就是奉獻袋裡面不再有現金,而是珠寶、金項鍊、金指環,他們把所有的全都為主擺上。所以我有些同是主任牧師的朋友說,你籌款募捐的祕密是甚麼?我說很簡單,我笑笑口地說,你只需要請你的會眾全部站立,請他們拿起鄰座的錢包或手袋,他們拿著對方的錢包或手袋就像是搖祭一般搖一下,然後傳奉獻袋,他們可以從對方的錢包或手袋裡拿多少出來作奉獻都可以。問題來了,當你拿著別人的錢包或手袋時,你會奉獻多少?你會把對方所有的都奉獻出來,因為對方同樣也會把你所有的奉獻出去。但更重要的是,你會把所有都獻上,因為那不是你的;而這就是我的重點所在:錢,不是我們的。
只要我們仍然以為那些錢是我們擁有的話,奉獻就何其艱難。我們的錢,就成為我們的在地上的財寶。但你要留心,你死的時候,不能帶走一分一毫;你應該把那些錢用在神的目的上,因為它們不是你的錢!那是神的錢交託給你的。成功就是關乎作好管家的職份。
3. 三個重要原因
a. 短暫的物質(19節上)
耶穌也給了我們三個重要的原因,讓我們明白為甚麼我們不應「積攢財寶在地上」。第一個原因是在第19節,物質都是短暫的:「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世上的事物不是永恆的,世上的事物也是不穩固的。常常都有新聞報道,大火把建築物付之一炬。你看看洛杉磯的大火,那些豪宅,在沙灘岸邊的別墅,全都被大火吞噬,而最傷心的是,保險公司不願意作出賠償。在火災發生前,保險公司全都說我們的保險是不包括火險的,因為風險極高,空氣又乾燥,他們已經預見若有火災,所有東西都會無一幸免被燒光。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按:洛杉磯於今年1月7日發生山火,燃燒接近一個月才被完全控制撲滅),發生在洛杉磯地區及其沿海一帶。那些豪宅、名車,全都化為烏有。在地上的財寶是不永久的。
b. 不可靠的物質(19節下)
而在第19節下半部,耶穌提到地上的財寶是不可靠的。「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賊挖窟窿來偷」,顯示出是不安全的。在以前,我們認為,當你進到酒店房間,裡面有個保險箱(夾萬),於是你把你的現金和貴重物品放入去,那就安全了;因此就稱為保險箱(safe deposit box)。但時至今天,聰明的旅客都會知道,其實酒店房間裡的保險箱並不安全。有旅客失去放在酒店保險箱裡的珠寶手飾,要求酒店翻查閉路電視監控系統,但酒店卻稱監控系統壞了等理由,就是查不出誰偷了。我曾經在馬來西亞酒店時,讓師母看看房內的保險箱。你看看這個保險箱,能夠整個給拿走的。根本就沒有鎖定在櫃裡;真的不可靠。地上的財寶就是如此,不安全、不可靠。
c. 最重要的原因──關乎人心(21節)
但耶穌給了我們最重要的原因,讓我們明白為甚麼我們不應「積攢財寶在地上」。第21節「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你要明白,假若你的財寶是在地上,你的心就在地上,假若你的財寶是在天上,你的心就在天上。所以使徒保羅教導我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參歌羅西書三2)。我們作為基督徒的被這個世界的幻象所捉弄迷惑,以為地上的事是重要的,但我們卻不知道這些地上的事是不安全、不可靠的。即使某些地上的事是安全也好,它們都不能帶來滿足。
我有一位朋友說請我到他的家中吃飯,而且他會駕駛他的勞斯萊斯房車來接我。他是我其中一位親密好友。他有私人司機,可以接送我們;你擁有勞斯萊斯房車又怎需要自己來駕駛呢。但他說,你來,我親自接送你。於是我就坐上他的車,車廂裡一片寧靜。我們隨處去,在車上聊天,於是我問他:這樣是否帶給你歡愉和快樂?是啊,片時啦。這就是人性,無論你所擁有的「玩具」的是甚麼,最新潮的玩意又是甚麼,它們都只能帶給你片刻的滿足。所以,無論你擁有私人飛機又或者是遊艇,結果都是一樣:沒有恆久的安全,也沒有恆久的滿足。
我有另一位朋友,他擁有一艘遊艇,他帶我們一行人上船,在船上慶祝聖誕。是一艘非常美麗的遊艇,在船艙裡有一座大大的三角鋼琴。但有一天,他的遊艇著了火,船停泊在碼頭,我記得好像是在泰國。不過遊艇不是因為大火而焚毀,而是救火的人用海水來撲火,所有東西都給海水浸透,遊艇因而報廢。遊艇在倫敦某大保險公司買下保險,而保險公司仍在想應否作出賠償,因為船不是被火燒毀,而是因人為的愚昧而報廢。朋友還告訴我,船長還逃之夭夭;但即使找到那位船長,他又怎能賠償給你?所以這位門徒說甚麼呢?「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參約伯記一21)。他打電話給我說:牧師,每年我要花一百萬來保養這艘遊艇,而大部分遊艇的船主都會知道只有兩個值得開心的日子,一個是他們買到船的那一天,另一個是他們賣掉船的那一天。他說,我買這艘船不是因為我需要它,而是因為與公司有關,其實我並不需要它。
「我不需要它」。這是我給大家的問題:你認為讓你的靈魂得滿足,你需要甚麼?我相信到了世界末了的時候,我們在乎的是心靈的滿足,而不是下一個玩意、下一輛名車或下一艘豪華遊艇;因為你根本不需要它。
話說回頭我那位擁有勞斯萊斯的朋友,我相信他很容易就可以擁有一輛勞斯萊斯,我相信對他來說要擁有一輛勞斯萊斯並非難事,在他的家已經有一隊賓士(Mercedes-Benz)汽車,他一日之內買了那部勞斯萊斯和賓利(Bentley),在新加坡買車一點都不便宜;但無論如何,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綽綽有餘;但你知道我的意思嗎?就是有些人負擔不來,不過他們卻拼死的在追逐這些東西。對於我這位朋友來說,買這些名貴房車就像是找續零錢一樣,但對於其他人來說,他們要窮一生的精力以求得到這些東西,但得到之後,這些東西並不能使他們得到滿足。因此,我的意思很簡單,你決定甚麼是你負擔得來的,然後在你能力範圍之內享受你的生活。我朋友的生活其實是遠遠低於他所能負擔的水平,他可以負擔更多的。我的意思就是,活在你的能力範圍裡,但你也可以學習簡樸節約的生活,以致你能夠可以慷慨的付出更多。
所以,有兩種財寶,你要慎重作出選擇,以致你能夠把神交託給你的好好管理,作好管家的職分。有一個原則你必須要明白的,富有並不是罪惡(crime),亞伯拉罕都很富有,約伯都是古代近東其中一個富甲一方的大富翁,富有並不是罪惡。問題在於我們是否很有智慧地管理這些財寶。
二、兩個處境的選擇(22-23節)
1. 行在光明還是黑暗中?
耶穌提到第二個我們要作出選擇的是從兩個處境裡作選擇,在22-23節。就是我們要選擇行在光明中還是行在黑暗之中?第22「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第23節「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裏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眼睛就是我們身上的燈,意思是指我們看得正確的重要性。因此,假若你的心在一個正確的地方,但是你的眼睛也要健康,看得正確。因為假使你的眼睛看得不正確的話,你的心就永遠無法去到一個正確的地方裡去。如果我們看的是嫉妒,我們的心就不得安寧,因為無論你多富有,總有人比你更富有;這些比較總讓我們不滿足;但當我們慷慨時,才讓我們感到富足和滿足。
當我和師母到新加坡神學院修讀神學時,我們把我們所有的,包括我們銀行裡的存款統統捐了,然後當我們到教會講道時,他們給了我們講員車敬,有二十或三十新加坡圓。如果我們收到二十元,我們就會把它分成四份,每份五元,用信封裝好,然後就把它們放入比我們更窮困的同學的信格裡去。如果是三十元就分成三份,每份十元,然後就特別的跟來自海外的同學分享。而當我們這樣送出去時,我們從來都不感到自己窮困,因為我們感到我們有能力可以付出,我們感到十分感恩。當我們的眼睛有能力看得準確的話,我們的心就能安頓下來。
2. 屬靈盲目的危險
但在第23節,當「你的眼睛若昏花」,曾有一位釋經學者指出,這是「屬靈的瞎眼」(spiritual blindness);其他釋經學者指出,這是「屬靈視力衰退」(poor spiritual eye sight);也有其他釋經學者指出,這是欠缺慷慨,或是貪心。我的解釋是因為我們看得模糊不清,於是我們憑藉自己拼命的去搶,去抓。
有一次我以牧師的身份參加了一個新居入伙的派對。而在慶祝新居入伙的祝慶裡,他們邀請牧師來禱告和感恩。這對夫婦是我的朋友,所以我在禱告之前就問了一個問題,因為慣常當基督徒得到一間新的居所時,都會說:神為我們預備的,哈利路亞,感謝主。所以我就笑著地問了他們:這間新居是神為你們預備的,還是你們去抓回來的?如果是神為我們預備的話,我們來到神面前打開我們的雙手,主啊,我們有多少能力,就在我們能力範圍之內生活;而這是祢賜給我們的,所以我們能與其他人分享和祝福他們。
我不知道香港的情況,但在新加坡,許多夫婦拼命抓住他們夢寐以求的居所,然後十分努力地工作,因為他們舉了一大筆的借貸,於是所有事情對他們來說都變得十分大壓力。他們已經失去了慷慨的餘地,因為所有事情都環繞著那間屋、那筆借貸、那筆按揭抵押。有些甚至要兼職,多做一份工作,以求得到額外的收入來償還貸款,因而變得十分緊張和感到很大壓力。但在新屋入伙的派對上嘆了一口大氣,然後說:神為我們預備;但其實是他們自己抓回來的。
我相信我們要學習以知足和感恩的心來過活我們的每一天。否則,我們都是屬靈瞎眼的,並且變得很吝嗇,跟神斤斤計較。有一個人向神說:神啊,我拿了我的錢來,我會向上拋,祢要多少就拿多少,跌下來的就是我的。這就是屬靈的瞎眼。我們要打開我們的眼睛,看見神的恩典。
當我們的女兒還很年幼,我們在倫敦過安息年。我們參加西敏寺教堂的崇拜,因為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所以我和師母就決定把她們兩姊妹分開,因為她們走在一起時常常玩耍,所以,師母就帶著年長的女兒,我就負責年幼的女兒,分別坐在教堂內不同的位置,可以帶領她們敬拜神。奉獻時間到了,女兒就拿出她那個小錢包,拿一英鎊給我,然後拿一英鎊給自己。我就想到兩件事,第一,她在扮演媽媽的角色,因為奉獻時,媽媽常常給她們奉獻小錢放入奉獻袋裡面;第二,我的女兒真富有,她從哪兒得到這些金錢的呢?所以崇拜完了之後,我們把這兩英鎊捐了出去,我就問女兒,這些錢你從何得來的?你到底有多少錢?是Irene阿姨給我們的。她有多少錢?她把錢包的錢倒了出來,她有四仙和一便士,另外她有150便士,也就是五毫子,還有兩英鎊。於是我問她,為甚麼你不捐出一仙或者一便士?她望著我,彷彿我是來自吝嗇星球的怪客。我說:好啦好啦,但為甚麼你不捐出那五毫子呢?為甚麼要捐出兩鎊?她只是一個未滿三歲的小女孩,她站起身答道:因為耶穌是最偉大的,我想把我最好的奉獻給祂。
耶穌是最偉大的,我想把我最好的奉獻給祂!我們要有健康的眼睛,看得正確;這是一個行在光明,還是行在黑暗裡的選擇。
三、兩個主人的選擇(24節)
1. 事奉神還是瑪門?
第三個選擇,也就是當中最重要的選擇,就是兩個主人之間的選擇。馬太福音六24「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瑪門」是一個阿拉伯字的音譯,意思是指財富。所以我們有三個選擇:地上的財寶與天上的財寶;行在光明中與行在黑暗中;而現在是事奉神與事奉瑪門的選擇。留心,當我們事奉錯誤的主人時,我們就會追隨錯誤的東西;而當我們追逐那些錯誤的東西時,我們就是事奉錯誤的主人。我們到底在追逐甚麼呢?
其中一個我很喜歡的故事,是當我在芝加哥進修時讀到的。那是1995年,《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刊登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來自伊利諾伊州羅斯蒙特的38歲男子穿越一條高速公,當他跑至第四條行車線時,有一陣風把他的帽子吹走,而當他追著他那頂被風吹走的帽子時,被一輛拖車撞倒喪身。在報道這則事件時,《芝加哥論壇報》同時刊登了一句說話:他追逐虛無,喪失了所有(He Lost Everything, While Chasing Nothing.)。
2. 關乎效忠的問題!
誰是你的主人?在你的人生裡,你在追逐甚麼?這是關乎我們效忠的問題。你對哪一個主人表達你的忠誠?在倫敦安息年假裡,我有6個月時間作門徒訓練的查經。我住在一位弟兄家中,他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總經理。他有一個美麗的住所,位處泰晤士河畔,航空公司給他一部全新的賓士汽車,而他當時負責監督新加坡航空在歐洲的運作。經過6個月的的查經,在最後一次的晚上,師母問了他一個問題,因為我們要離開回到新加坡,並跟他說再見,把握這個時機,師母問這位總經理,有沒有考慮過全時間事奉神呢?大家要明白,所有工作並沒有聖俗之分的,我們所有人都是全時間事奉神的;不過我們跟總經理所提到的是在教會或基督教機構裡全時間事奉神。他笑了一笑,沒有,我並沒有想過。
數個月之後,我收到他打給我的電話,說:你太太的問題令我很困擾。我又想起你和我門訓時一起查考的聖經,我確實是有這個想法。因此他問我:在你教會裡有沒有一個位置適合我服事的嗎?我說:我不知道你怎麼想,但如果我有一位來自新加坡航空的總經理希望來到我教會服事的話,我會為他找一個位置。但恰巧我們正物色一位營運總監。我們甚至沒有談過薪資的問題,事實是我們教會能付出多少呢?我告訴他,他是我一位朋友,我作為主任牧師的薪資是多少,而給你的就盡可能貼近我的,這是最多的了。我告訴他,以你的地位,薪酬可能是低了一點,但其他的福利卻是這個世界以外的。結果他成為我們的同工,非常喜樂地事奉。他告訴我,相比起他過去其他工作,他在教會工作真的很辛苦,但我卻感到很滿足。
他第一天上班成為同工那天,我來到他的辦公室,假裝一副嚴肅、惱怒的樣子,跟他說:我對你有一點不滿。作為我的朋友,他認識我,所以他笑起來說:你為甚麼不高興呢?因為你從來沒有把真相告訴給我!甚麼?作為航空公司的總經理,當退休之後,你可以終身可以免費乘坐頭等客位。我不知道現時的政策,不過當年確是如此。我說,其實尚有數個月你就退休了,你為甚麼不告訴我?你可以告訴我,牧師,我還有數個月就退休了,你等我退休後才來你教會服事吧;到時你就可以享受這些優惠了。你為甚麼辭職呢?辭職就喪失這些優惠了。他的回答感動我,他說:因為當耶穌呼召我們的時候,我們要立即回應。
這就是作門徒。這就是不積攢財寶在地上而是積攢財寶在天上。因為數年之後,他就安息主懷,他本來到醫院作一個普通的心臟搭橋手術,他的家人在手術前一起去餐廳吃了一頓日式晚餐。本來是一個普通的日間手術卻出現了一些問題,他進入了昏迷狀況,而永遠再沒有清醒過來。但我記得他告訴我的作為他的遺言:I work so hard in church, but it is so fulfilling.(我在教會工作真的很辛苦,但我卻感到很滿足。)
你想像一下,假若神呼召他而他延後回應這呼召會是怎樣?他就會錯失積攢財寶在天上,與神一起同行在光明中的喜樂,以及事奉耶穌這位主的尊榮。我親愛的弟兄姊妹,放下你個人小小的野心,熱烈的跟隨耶穌。你們當中有些神呼召你去宣教工場、有些到教會裡服事,回應呼召去服事祂,如果你感神呼召你的話,千萬不要作逃兵,因為你的財寶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如果神呼召你,就回應祂的呼召,因為你就可以歡喜快樂地行在光明之中。無論神呼召你作宣教士或是牧者,起來事奉祂,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夠事奉兩個主的,你一定要作出決定和選擇,為了耶穌而放下一切是值得的,因為祂為了我們犧牲了一切。
當他過身時,我把他的職責分給我三位資深的同工,我的副主任牧師走過來跟我說:牧師,我們應否為這營運總監這職位刊登招聘廣告?不要登廣告,我們一起禱告,直至適合的人來為止。有一天我收到新加坡微軟公司總經理打給我的電話。他說:牧師,我為了耶穌作甚麼都可以(I am free falling for Jesus.)。我們知道,當你從飛機上跳降傘,自由落體就是在你打開降落傘之前的那一刻,你是憑著信心飛翔,相信那個降落傘會打開,這就是自由落體了。那位弟兄說他能夠為了耶穌做甚麼都可以,意思就是指為了耶穌走上信心的歷險之旅。他是我教會董事會成員,於是我立刻跟他說,我們可否見面吃個晚飯?在晚飯期間,他問:牧師,教會有沒有適合我的職務?如果你是新加坡微軟公司總經理,我會為你找個職務給你,而事實上我們確實有一個空缺,但同樣地我們沒有討論過薪金,因為當他來到教會服事時,薪資是他以前的十分之一,還沒有了公司的股票;其實他的十一奉獻就是他在教會的薪金。
四、結論
作為主任牧師,有一天我跟自己說,我的同工裡有多少位總經理?我數過,總共有7位。而在我的教會,有是律師、法官、銀行家、專業人士,他們所有人放棄他們的工作,為了追求神的天國。為甚麼他們能作出這樣的決定和選擇?因為他們學習成為基督的門徒,他們學習作出正確的選擇,不看重地上的財寶,而是看重天上的財寶;不是行在黑暗中,而是行在光明之中;不是服事金錢,而是服事神。今天晚上你需要作出選擇。我告訴你,假若你選擇跟隨神,你所得著的喜樂和滿足是伴隨你一生的。但假若你選擇跟隨這世界的事物時,你會繼續不滿足;我們需要作明智的選擇。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五、結束禱告
當你低頭時,請你閉上眼,在座當中如果有一些人神正在呼召你進入全時間基督教服事的話,你知道神在你心裡呼召你,但你沒膽量回應,所以你說我不肯定,但今天晚上,我在這裡告訴你,跟隨神是一種極大的喜樂,放棄你個人小小的野心你會得著大大喜樂。今天晚上我呼召你作出那個選擇。所以,我希望發出一個特別的呼召,那些聽到神呼召你的,我告訴你,停止,不要再拒絕它,回應神的呼召,你跟神說:神啊,祢若呼召我,我願意。我願意積攢財寶不是在地上而是天上;我願意行在屬靈的光明之中,而不是行在屬靈眼瞎裡面;我願意服事神而不是金錢;因為神說:沒有一個人能服事兩個主人,你選擇。今天晚上我呼召你回應神的呼召,我會為你禱告,然後我會請你回應神的呼召。
天上的父啊,感謝祢賜下這份尊榮呼召我們,我知道在我們中間,有人被祢呼召到宣教工場的,有人被呼召到教會服事,有人被祢呼召進到基督教機構服事,今天晚上,主啊,我們願意回應祢的呼召,我們憑著信心來回應,因為我們聽到耶穌所說的:我們不能服事兩個主人,所以,今天晚上,若你聽到神的呼召的,請你舉起你的手,我願意為你禱告,高舉你的手,耶穌是配得我們服事的,所以,你若聽到神對你作全時間服事的呼召的,高舉你的手,我願意為你禱告,我告訴你服事耶穌是絕對值得的。而其他人,我呼召你支持這些高舉了手的人,因此你可以差派他們出去。此時此刻,我作出最後一次呼召,如果你聽到神呼召你作全時間服事的,請舉起你的手,把你自己小小的野心放下,然後跟隨主,你聽到這樣的呼召的,請你從座位當中站起來,我會為你禱告。我願意神在你的生命裡肯定這個呼召,無論是年長的或是年幼的,當你聽到神的呼召時請你站起來,有人是被呼召到宣教工場,有人是到基督徒機構或者教會服事,無論你現在身處何方,請你站立起來。那些透過網上正在收看的,現在與我一起作出這樣的禱告,而正在站立的與我一起禱告:
親愛的神,今天晚上我聽到祢的呼召,今天晚上我回應祢的呼召,親愛的神啊,求祢把祢對我的呼召讓我能清楚聽見,使我能獻上我的生命服事祢,讓我能把生命投放在天國的事情上。
而我們其他願意支持這些回應呼召的,我希望你們在座位中與我一起作出這樣的禱告:
親愛的神,耶穌說:沒有人能服事兩個主,我們不是擁有者,我們是管家,所以,幫助我們好好管理我們的資源來支持那些接受和回應呼召的弟兄姊妹,以致他們能夠被差派出去,讓他們能得著訓練和裝備,我們能夠與他們一起合作,看見主的喜樂,因為我們認識那份喜樂,那份與耶穌同行的喜樂。
天上的父啊,感謝祢垂聽我們的禱告,生命不是在乎我們所有的玩意,生命是在乎我們交託給耶穌的信靠,因為祂是那位配得我們服事的神,我們感謝,乃奉耶穌的名而求,阿們。
(註:如沒有另加標明經文出處,則所有經文均採用新標點和合本。標題為速記員所加上。)
講員: 曾金發牧師
傳譯: 姚鳴德執事 (粵語),梁逸軒博士(普通話)
速記: 譚佩雲姊妹 (中文), 余麗蘭姊妹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