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屆 奮興會 第7講

第七講:門徒與安息:不再憂慮

經文: 馬太福音 6:25-34

引言

        有一個古老的阿拉伯故事,有三個精靈希望把人類的快樂收藏起來。第一個精靈說:我把快樂藏到最高的山巔,他們一定攀不頂峰的。不好,第二個精靈說,他們有肺,又有力氣和意志,他們一定會攀得到的。所以第二個精靈就說,讓我們把快樂藏在月亮上吧。第三個精靈就說,不好,他們有智慧和自大,他們會建造火箭去到月亮那裡的。所以第三個精靈就說,我有一個提議,讓我們把快槳藏在他們的內裡,因為他們會去世界各處尋找快樂,但永遠不會去自己的內在找尋的。但另外那兩個精靈就說,假如他們向自己的內在找尋時那怎麼辦?第三個精靈笑笑說:那麼我們就用許多憂慮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他們就不敢向內心找尋的了。

        人類活在許多憂慮之中,我們憂慮許多東西:我們擔心經濟和我們的工作,又擔心孩子、擔心未來、擔心健康、擔心金錢,我們真的擔心憂慮許多事情。今天晚上我會與你分享,一個得勝基督徒勝過憂慮的鑰匙。就是在馬太福音第六章耶穌給我們的教導裡找到。在第25節,耶穌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禱告:父神啊,今天晚上求祢打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能藉著祢的話語看到祢奇妙的真理。幫助我們不是單單的聽道,而是要行道,以致我們的生命得著成長,我們為著耶穌賜下的這篇寶訓獻上感恩,教導我們作為門徒留下許多應用和訓誨,神啊,求祢幫助我們,我們感謝乃奉耶穌奇妙的聖名而求,阿們。

1. 第25節的「所以」具啟發性!

        耶穌說,「不要為生命憂慮」。「憂慮」這個字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字。在原文希臘文是μεριμνάω,是一個複合字,由兩個細小的字組成的。第一個是 μερίζω,是分開的意思;第二個是νοῦς,是心思意念(mind)的意思。把這個字的意思合起來,就是指我們的心思意念被分開了,分心了。當一個人焦慮時,他的心思意念就不能集中,耶穌因此說:「所以,不要憂慮」。

        在第25節「所以」這個字甚具啟發性,因為是有上文下理串聯在一起的。昨天晚上我跟大家分享了生命裡三個重要的選擇:財寶的選擇,是地上的還是天上的;選擇行在光明中,還是行在黑暗裡;選擇服事神還是瑪門。而「所以」這個字出現在這裡就甚具應用性了。

        耶穌是說,假若你已經作了正確的選擇,「所以」就不必為生命而憂慮了。在馬太福音第六章的經文裡,耶穌告訴我們關於兩件事情,昨天晚上我們已經看了祂談論到生命的渴求:成功。祂教導我們作好管家的職分,善用神所賜給我們的資源,包括錢財。而來到這裡,耶穌轉到經文的第二部分,由講論成功,轉而談論掙扎,由生命的渴求轉到生命的焦慮,而整章經文的背景就是我們所作的選擇。因此,假若我們作了正確的選擇的話,我們就可以在作門徒的路上勇往直前,不會憂慮了。

2. 「不要憂慮」!── 三把鑰匙

        但當耶穌宣講祂的信息時,祂並沒有停在那一點上,而是給了我們三條重要的鑰匙,打開戰勝憂慮的門路。

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 

1. 第25節:「生命比財富更重要」 

        第一條鑰匙是:要有正確的價值觀,我們可以在第25節中找到,「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當耶穌問,「生命不勝於飲食嗎?」是一道反問句,答案是當然的,生命當然勝於飲食。「身體不勝於衣裳嗎?」,答案是身體當然重要過衣裳。但是當我們明白上文下理後,耶穌的談論也當然不止於飲食和衣裳,祂其實要說的是,生命比財富更重要。你要知道,在古代,財富是以三種方式來量度的。第一是土地,擁有愈多的土地就是愈富有;第二是牲畜,擁有愈多的牲畜就是愈富有,但是富有人的不能帶著他的土地或牲畜隨處而動的,所以有第三種量度方式,就是他個人的身分象徵。

        在古代的市集裡,一個人衣著光鮮就被視為富有。在古代,你可以憑一個人的衣著就能判別出他是窮還是富,你又能從他們吃喝的東西判別出誰是富有,富有的人每晚大魚大肉;你又可以憑他們所飲的名酒就知道他們是否富有。因此,耶穌不是在談論衣裳,像談論時裝,而是談論個人的身分象徵。而耶穌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被這些身分象徵所迷惑,只著眼於我們吃甚麼,飲甚麼和穿甚麼,因為外邦人就是常常關心這些身分象徵,但耶穌說,你們跟隨了另一個國度,不要只看外表,看看某人穿了甚麼,某人又多富有。而今時今日,這就是屬世的人所追逐的東西,而因為他們追逐這些,所以整個價值觀就完全顛倒過來。

2. 甚麼是你行事為人的價值觀?

        當我有一次在網上看到一個揭露名牌袋「真面目」的視頻時,我真的感到很有趣。片中有一個男子,對著鏡頭把一個名牌袋割開,要看它到底值多少錢。他們就說,所有這些名牌的東西其實都不值那個價錢,只不過是因為品牌,但是我們就是追逐那些品牌。為甚麼?因為它們替我們臉上貼金,給予我們地位,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和覺得自己重要。我們的價值觀已被轉移,於是,我們賦予價值給那些其實價值不高的東西,因而我們錯失了那些在我們生命中具永恆價值的事物。因此,我們就憂慮我們穿甚麼、我們的外表怎樣、吃甚麼,我們身分的象徵。我相信我們還是學習過簡樸生活比較好。

        你們當中可能有人會認為,牧師,你說要過簡樸生活,但每次我們見到你所穿的衣服都很漂亮啊!這些巴迪衫(Batik shirt)是我一個印尼朋友送給我的。許多我所擁有的,都是我在印尼服事時,別人送給我的,我最喜歡的巴迪衫只花了我15元新加坡幣;不是我現時穿的這件,這件是貴價貨,是朋友送給我的。

        我的意思是,無論是貴是便宜,到了世界終結時,其實都是一點也不重要的,因為我們的自尊不應該放在價錢牌上,我們必須清楚知道,甚麼才是我們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對我來說有價值的東西是友誼。而我的朋友與我結伴同行時,他們會明白,神呼召我們成為夥伴,讓我們可以一起服事祂。所以,當我和朋友見面時我們談些甚麼?在我們的傾話裡,包括我們的事奉,服事耶穌的喜樂。

        因此,我們是按照甚麼價值觀來生活?我們是按天國的價值來生活。而當我們活出天國的價值觀時,我們就是為了永恆而活,而不是為了短暫而活。你看,我們所有人都面對不穩定的未來,實在會使人擔憂的,所以我們就要明智地計劃未來。但你要明白,計劃未來和擔憂未來是兩件完全不同的情的。為未來而計劃是明智的,為未來而擔憂就是愚昧。我們不應該因著我們的憂慮和恐懼而作出決定的,相反,我們應該是因著主的引領而作出決定;因此,我們就能分辨出甚麼是永恆的和短暫的。

        在歐洲有許多大教堂,在意大利米蘭有一間教堂,要進入教堂先要經過三個拱門。在第一道拱門上寫有:所有快樂都只是瞬間;而在第二道拱門上寫有:所有煩惱都只是瞬間;令我們快樂的事物只有一瞬間,而令我們煩惱的事物同樣只有一瞬間。而第三道拱門,是一個比較大的入口,門上寫有:唯一重要的是永恆。這就是智慧,永恆是有珍貴的和重要的。當我們的價值觀正確時,我們就能有安全感和看得清楚。但當我們的價值觀錯置時,我們就會擔憂失去。我們活在世上,不要比較。你跟富有的人比較嗎,比富有更富有的人多的是;你覺得自己窮困嗎,總有比你更貧窮的人。我們該懷著感恩的心接受主賜給我們的一切,因為我們知道,從神的角度來看,祂必會看顧我們。所以,不是為了吃喝衣物和身分象徵,而是關乎神的國度和永恆。

二、要有正確的神學
1. 第26節:「天父必看顧你!」 
        耶穌給我們的第二個原則是,我們必須要有正確的神學。在馬太福音六26「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當我們把我們的價值定於永恆的事物時,我們的焦點就在神身上。而我們對神的認識,不單單是頭腦上的知識,還有我們個人經驗上的知識,就會定義我們和改變我們。但是對今天的門徒來說有一個問題,我們對神的知識是理論層面頭腦上的認識,而不是我們親身的經驗。而如果你對神的認識只是頭腦上的話,而欠缺親身經驗的話,當困難來到時,憂慮就把我們打垮,令我們不知所措。我們要在生命裡作一個決定,就是我們要在對神的知識上有成長,但這不是說,只是在學術層面神學上對神的知識的成長,而是一種對神真知識的成長。

        真知識的相反是甚麼?我們常常說,真知識的相反就是假知識啦,這是正確的,不過還有另一個相反的,因為對神的知識存著一個危險,它可以是錯誤的,或者是空虛(empty)的知識。錯誤的知識和空虛的知識會蠶食神的真知識。甚麼是空虛的知識?我們都知道甚麼是假知識,就是錯誤的教義。所以我們對假教師和假的教義十分警覺的,但不幸的是,許多基督徒對空虛的知識並不警覺。空虛的知識就是單有知識但卻沒有應用的,也就是我們只有頭腦上的知識,但沒有在我們的生活上把它應用或實踐出來。

        作門徒其中一個重要的真理是,我們知道真理不會改變生命,而是當真理被應用或實踐時,真理就能改變生命。我記得有一次我在新加坡的浸信教會聯會與一群浸信會領袖一起,然後我就跟他們分享這個真理不會改變生命的原則,當時有一位美籍的宣教士,在我每一堂講課時他都坐在後排,他一值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表示很受鼓勵,又微笑,又點頭。直至他聽見我說到那句:真理不會改變生命時,他皺起眉頭。我能夠想像他到底在想甚麼:你在說甚麼!真理不會改變生命?直至他聽到第二句:只有當真理被應用或實踐時,真理就能改變生命。如果我們不實踐真理,這就是空虛的知識;而當我們愈實踐真理,我們就能有更多個人對神的知識。

        C S Lewis(魯益師)曾說過:The more you apply truth, the more you increase your capacity of truth.(我們愈是實踐真理,愈能增長我們的知識。)當你不實踐真理時,就會削弱你實踐真理的能力,而你生命蘊藏的真理只會與日俱減。所以應用真理就像是信心肌肉,是需要鍛煉的。而當你愈是鍛煉信心的肌肉,愈是鍛煉應用真理的肌肉時,你就在神真知識上愈是增強。而其中一個神的真知識就是,祂愛我們,無論環境怎樣,祂都看顧我們。

        當我預備今天這篇關於憂慮的信息時,我反問自己,在我生命裡,有哪一刻我是真正感到憂慮的呢?因為作為基督徒超過50年,我一直都是在主裡面歡喜快樂和安穩的;而在這57年基督徒生命裡,我感覺到我可以安躺在主的美善裡;但確實有一個時刻我真的感到憂慮。

        五年前,那是2020年8月,師母收到消息,確診患上癌症。這個患病的消息不致於使我們感到憂慮,事實上醫生問師母,你有沒有問題?她笑著說:沒有。而醫生說,我從沒有見過一個癌症病人像你這樣平靜的。當我們在晚餐時跟女兒宣布這消息時,同樣的平靜和安寧;神在掌管。那我在哪個時刻真的感到擔憂呢?就是師母做手術那天。那天,我要為3個國家錄製5篇講道,師母就告訴我,你到教會錄製這5篇講道吧。我沒事,女兒會陪同我往醫院的。在我們那麼多年的婚姻生活裡,我和師母彼此都很明白,我們都是說到做到,言出必行的人;所以師母說沒事的,你不用陪我往醫院並不是讓我安心的砌辭。我再問她:你肯定?是。

        於是我就回到教會,錄製那5篇講道。這我也不擔心,我感到平安,並且為著能完成錄製那5篇講道感恩。我回到家問在家中的女兒,有沒有媽媽的消息?她的手術是在日間進行的,預計下午二時就完成,但是下午四時仍然沒有消息。於是我告訴我的女兒,我現在駕車到醫院等候,當媽媽在手術室出來時我就可以在那裡。當我到達醫院時仍然沒有消息,我打電話給陪同師母入院的女兒,女兒說仍是沒有消息。每一次我聽到沒有消息時,我的擔憂指數就不斷向上升,而我告訴你為甚麼我擔憂。因為師母自小在心臟開了一個小洞,而每一個手術都會有風險,昨天晚上我告訴你,我的朋友Raja Sron因為一個常規的手術而逝世,而當我在等候但又沒有消息時,我的心就開始憂悶。請大家明白,擔憂是一種自然的情緒;但不停繼續地憂慮卻是問題。

        於是我決定我不要繼續擔憂。於是我向主說:主啊,祢知道我的心現在很憂悶,師母的情況又沒有消息,我知道每一個手術都會有風險,而她的心臟裡又有一個小洞;如果我能夠有任何消息,我至少能知道該如何處理,而當我禱告的時候,我明白是甚麼促使我們憂慮:就是我們失去掌控,以及感到無助。我沒有辦法掌控,我感到無助,我又沒有消息,我不知道我可以做甚麼,因為我不知道情況,所以我根本就不知道我可以有甚麼反應。就在這一刻,神對我說,但祂不是叫我不要擔心,師母會沒事的;祂也不是吩咐我繼續禱告;主很簡單地說:我在這裡。然後我說:主啊,既然祢現在是在這裡,那我就沒有問題了。神的同在回應了我們的焦慮;神的同在回應了我們的無助;神的同在回應了我們的失去掌控的狀況,因為神不單止知道未來,祂更是掌管未來。而當我的思念再一次集中在那掌管萬有的那位時,我就可以說,一切都會沒事了的。不要運用空虛的知識,因為空虛的知識並沒有幫助的。

        我有一位屬靈導師,他的名字是 Dark Sparks of the Navigators(導航會黑暗中的火花)。他是導航會的地區總監,當我25歲在新加坡聖經學院供讀時,他就已經是我的屬靈導師。我記得他教導我的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而我現在亦希望把它承傳給你們的,他說:Edmund,記下神在你生命上留下的軌跡,換言之,記下神在你氐命裡信實的作為。所以,當問題來到,或困難出現,你就能夠回到神的信實裡去。我鼓勵你也這樣做,記下神在你生命上留下的軌跡;當你被提醒神同在時,就能有平安和安寧戰勝那些憂慮。你要知道,在生命裡有真正的需要和感覺的需要。感覺的需要就是我們面對的問題和困難,以及我們的憂慮。而我們真正的需要就是對神的真知識。有一句說話是這樣說的:當神顯為大時,我們的問題就變得渺小。相反,當我們的神顯為渺小時,我們的問題就大了。因此,我們的神學,我們對神的會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必須要學習信靠信實的神。

2. 沒有比神更好的保障或避難所了
        應付未知的不確定和憂慮的最佳方法就是信靠神,而這種信靠就是建基於我們對神的真知識上。然後你就會知道,沒有比神自己更好的保障和避難所了,而你就知道神是信實的。所以,即使神好像沒有回應我們的禱告,神正在作工。R T Kendall(柯恩德)這位傳道稱創世記第二十九章為「不被愛的婦人」(The Unloved Woman)。第二十九章是利亞這個不被愛的婦人的故事。利亞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妹妹拉結,創世記二十九17 「拉結生得美貌俊秀。」所以,利亞天生並不吸引,常常處於美貌俊秀妹妹的陰影之下;我能夠想像,在一些社交舞會裡,所有男生都圍著拉結團團轉,但沒有人會注意到利亞。而在我的想像裡,利亞會躲身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裡,裝作冷淡高傲,但其實心裡悲痛莫名,因為妹妹得了所有人的注視,搶盡風頭。

        有一天,妹妹拉結給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看上了,所以雅各向她的父親、舅父拉班說:我願為你的小女兒拉結而免費服事你七年。聖經說,因雅各「深愛拉結,就看這七年如同幾天」。所以,經過2,555天,他終於可以迎娶拉結。不過舅父拉班卻心懷詭計,就是要從雅各身上騙取更多的免費勞工;因為在洞房之夜,他調換了兩個女兒。雅各本來是為了迎娶那位美若天仙的妹妹拉結的,但是在洞房花燭夜,他卻跟利亞一起,早上醒來,才猛然發現自己竟然是跟姐姐利亞同寢。拉班就說:因為大女必須先嫁人,然後妹妹才可出嫁,不過,如果你願意再免費服事我七年的話,我會立即為你和小女兒拉結舉行婚禮。雅各立即答允,但這卻使利亞傷心透了,因為她是那位不被愛的婦人;即使她已經跟雅各結了婚,舉行了婚禮,不過她的丈夫一直心有所屬,愛的是另一位女子;她妹妹的美貌常常蓋掩了她,而這必然使利亞的心傷透。

        她不被爸爸所愛,只看她為詐騙的工具;她不被丈夫所愛,她丈夫傾心於另一位女子。這確實把利亞傷得徹透,如果雅各能愛她好像是他愛拉結那樣的話就好了。然而,拉結卻不育,利亞卻生了一個兒子,所以,利亞想,我丈夫必然會愛我了;可惜,事情並沒有如她所想的發生。過了不久,利亞再生了另一個兒子。她心想,又一個兒子,我丈夫肯定會愛我了;可惜,沒有。然後利亞生了第三個兒子,她心想,我為丈夫生了三個兒子,他一定愛我了。很遺憾,她再次願望落空。然後利亞生了第四個兒子,而這次她說了非常令人感動的說話,她不再說我希望我的丈夫愛我,或者是我丈夫肯定愛我了,因為每次她這樣說,事情都沒有像她所願的發生。這次,第四個兒子出生時,她只是說:「這回我要讚美耶和華」。儘管她在如斯處境裡,她順服神且讚美祂;而她卻仍然是那位不被愛的婦人。

        然而,創世記並沒有停在那裡,聖經告訴我們,神為利亞預備了一份特別的旨意,因為她其中一個兒子利未,而由利未所出的包括摩西,整個舊約利未祭司家族就是從這兒子所出的。而在她得了第四個兒子時,她說:「這回我要讚美耶和華」。我不再計較我是不是不被寵愛,為著這第四個兒子,我要讚美神,你知道第四個兒子是誰?猶大。從猶大而出的是大衛王,而從大衛王而出的是王室帝裔,彌賽亞,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雖然沒有人愛利亞,但神深愛她。她一直以為,她所生的兒子能成為她個人的社會資產,能夠為她賺得丈夫的愛,不過事情一直並沒有如此發生,但是神對她有更美好的計劃,從她的兒子裡,誕生了舊約的偉人。

        神為你為我預備了特別的旨意,我們不需要憂慮,不需要拼命地搶奪,我們也不需要去經營自己地位的象徵,我們只需要知道有這麼的一個神學:神看顧我們。我們實在不需要憂慮。有一位傳道,名叫Warren Wiersbe,他曾這樣說:The average person is crucified between two thieves. The first is the regret of yesterday, and the second is worries of tomorrow. But whether it’s the regret of yesterday or the worries of tomorrow, God is in control.(平凡人被釘於兩個犯人之間,一個名為昨天懊悔,另一個是為明天憂慮。但無論是昨天的懊悔或是明天的憂慮,神都在掌管。)克勝憂慮的鑰匙是信靠神。因此,我們的價值觀必須正確,我們的眼界和視野也必須要是正確的。

三、要有正確的眼界
1. 第27節:「憂慮不能改變任何事情!」
        我們來看看第27節「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換言之,耶穌是在說,憂慮不能改變任何事情。因此,祂在第30節這樣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當祂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祂是在教導我們一個原則,憂慮的解藥就是我們的信心,因為信心就是天國的通用貨幣。希伯來書十一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

2.憂慮的解藥是信心!  
        George Muller(喬治·慕勒)是一個信心偉人。他有許多令人讚嘆的禱告蒙應允的經歷。有一天他坐船橫渡海峽往魁北克,但突然間海上出現了厚厚的大霧,船不能前行,但他必須要前往魁北克出席一個會議,於是他找船長說:我必須要到魁北克,但船長回答,不可能,因為太大霧了。慕勒就說,我相信神呼召我,祂會供應我所需的,我相信禱告。於是他邀請船長和他一起禱告。於是他們進到海圖室,關上門,就在裡面禱告。慕勒作了一個信心的禱告,當他禱告完了後,船長就開聲禱告,慕勒就對船長說,你可以不需要禱告;並給了兩個原因:第一,你不相信;第二,我相信神,我相信祂已經驅散了那厚厚的霧。而真的,當他們打開房門時,霧已經消散,神應允了禱告。

        慕勒被稱為信心偉人,而他的朋友就問他,你信心的祕訣是甚麼?你那滿有能力的禱告生活祕訣何在?慕勒這樣回答:有一天我會死,不是,慕勒已經死了,他已經向著自己的慾望而死了,他已經向著自己的喜好和心思意念而死了,而有一天慕勒死了,但耶穌卻在他裡面活著。慕勒是在說基督在他生命裡的主權,當耶穌是主,我們在祂裡面的信心就能增多,而當我們愈是與耶穌同行的話,我們就愈認識耶穌,我們的信心就能愈發增大;因為我們認識祂是王、祂的國度,以及祂國度的權能和榮耀。

四、結論:焦點:先求神的國!(六33
        我們認識天國的生命和天國的權能,沒有王就沒有王國,有人教我中文簡體字「囯」這個字,古老版本是「口」字裡面有個「王」字。如果你把中間的「王」字拿走,就只剩下空空的「口」。神的國存在,因為王就在那裡;而耶穌在這裡給了祂的門徒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這也是重要的一句金句,在馬太福音六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在這裡耶穌說了4個重要的原則:第一,「先求」,「先求」不是關乎優先次序,而是關乎目的。「先求」不是說我清早六時就向神禱告,然後整天我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去行的優先次序。不是,它是指到我們的目的,也就是我們要首先、最重要的是尋求神的國度。

        「求」字的希臘文γυρεύω,是一個命令,而在希臘文動詞裡,是一個現在式命令詞,意思是指你必須要持續地尋求,而這裡有3個不斷持續尋求神的國的應用。第一,要不斷尋求而不放棄,不要灰心;第二,要不斷尋求而不要自滿,不要失去你尋求神國度的動力;第三,要不斷尋求而不要分心,必須要聚焦在神這位君王和祂的國度上;「先求」。

        第二,「先求他的國」,神的國是耶穌信息的核心,神國度這大論述主導了耶穌的教導。在使徒行傳一3「他(耶穌)受害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你在哪裡生活決定了你怎樣生活。我們是活在這個世界的國度?還是我們是活在神的國度裡?

        第三,「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耶穌是說,你不能以自己的義和你自己宗教的努力或熱誠而成為屬天國的子民。這不只是尋求神所要求的公義,而是尋求神在耶穌基督裡已經提供和賜給我們的公義。「先求」:不要分心,不要自滿;「先求祂的國」;「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而第四就是應許:「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換言之,你不需要焦慮!神會把這些東西加倍的賜給你。而在你生命的掙扎裡,祂會以信心的錨讓你安穩下來,因為神看顧關心你。因為當你尋求神和神的國度,其餘所有事物都會改變,在你的靈魂裡會有一團屬靈的火,你就會追求聖潔和永恆的事物,因為你的焦點是在那位君王的身上,而這會扭轉乾坤,改變一切。

        我會以一位名為 Paul Morphy(保羅·莫菲)的男士的故事結束今天的講道。保羅·莫菲是一位國際象棋專家,他獲邀與人一起吃晚餐,而在那裡他看見牆上的一幅圖畫,那幅畫名為〈將軍〉(Checkmate),在那幅畫裡有三個「角色」:一個年輕的男子與魔鬼在下棋,那個年輕人正在敗陣且非常懊惱,而撒但就快要贏且胸有成竹。而在背景,有一位天使在看著這場棋局。這幅畫名為〈將軍〉是因為那年輕人任何一步棋都會讓他輸了這盤棋局,而他想不通他怎樣能反敗為勝,因為全都輸掉了。然而,保羅·莫菲是一位象棋專家,他仔細研究這些棋子然後說了這番話,他告訴這幅畫的主人Harrison說,我可以代替這個年輕人並且能反敗為勝。Harrison對他說,就算是你保羅·莫菲都難以扭轉乾坤的了。他們說,不如我們來試試看。

        於是他們就按畫作擺好棋局,保羅·莫菲代替了那個年輕人與撤但對奕。令人驚訝的是,他的確能扭轉頹勢,反敗為勝。這盤棋震驚了所有人,並成為棋壇佳話,甚至刊於1888年出版的Colombia Chess Chronicles(《哥倫比亞國際象棋紀事》);因為它是超乎想像、超乎意料的勝利。所以,他的朋友就問保羅·莫菲:你怎能知道你能夠贏得這盤棋的呢?他說:當我研究這幅畫作時,我發現了一件事,我發現國王這棋子還有一步,而當這個王行這一步,整盤棋都會被改變過來。耶穌基督是我們的王,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時,撒但以為牠贏了,但我們的王還有一步,而這超乎意料的一著,就是祂從死裡復活,而當耶穌從死裡復活,一切都被改變過來,因為我們的王是活著的!這是新約裡門徒得勝的讚歌,祂活著,祂活著!基督教就是從這歡呼聲中誕生,耶穌復活,耶穌活著!因為我們的王還有一著,無論你生活中的處境如何,神在掌管,」「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先求那位王和祂的榮耀,因為我們的王還有一著;而當祂下這一步時,所有一切都會被改變過來。

        我們的主基督耶穌現在在祂的寶座上,祂是活著的王,是現在與我們同在的,而假若耶穌是活著的話,假若耶穌現在就在這裡,假若耶穌是愛我們的話,而且祂是看顧關心我們的,並且因著祂的榮耀賜福給我們,為著祂的國度使用我們,那我就有一個問題問你:為甚麼憂慮呢?為甚麼還要憂慮呢?當我們聽見我們的神說,不要憂慮,我與你們同在!讓我們低頭同心禱告:

五、結束禱告

        聖經說:「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我們的父神,我們活在一個充滿憂慮的世界裡,今天晚上,求祢把我們的思想牢牢錨定於君王耶穌身上,因為當我們把我們的心思意念全神貫注在我們的王身上時,我們所有的憂慮都能交在祂手裡。而我們能把焦點從憂慮轉移到神天國身上,我們要尋求那位君王和祂的國度,而主,祢應許說:「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不只是那些使我們快樂的東西,而是那些真正能讓我們滿足的,我們感謝,乃奉耶穌奇妙聖名而求,阿們。

(註:如沒有另加標明經文出處,則所有經文均採用新標點和合本。)


講員: 曾金發牧師
傳譯: 姚鳴德執事 (粵語),梁逸軒博士(普通話)
速記: 譚佩雲姊妹 (中文), 余麗蘭姊妹 (英文)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