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Audi(奧迪)汽車有一個很有趣的商標,是四個互相緊扣的圓環。奧迪汽車為甚麼會用這麼一個商標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的經濟進入非常嚴重的衰退,所有德國汽車公司近乎要倒閉。在嚴峻的情勢下,德國四間最主要的車廠作了很關鍵的決定,即使互為競爭對手,他們決定四間公司聯合起來,組織起Auto Union汽車聯盟;而奧迪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就創作了以四個互相緊扣的圓環作為商標,象徵團結合一和力量。1969年,Volkswagen(大眾汽車)就買下這個聯盟,並且易名為Audi(奧迪),並且拿掉了在原商標上Auto Union原有的名字,只剩下那四個環,不過卻提醒他們,團結合一和力量的意義。
想像一下,四間原是互相競爭對手的公司,但是在危機時刻,團結合一起來。耶穌基督的教會必須要學習如何團結合一起來,因為我們活在末世,而末世就是危機四伏的日子;假若屬世的汽車公司都曉得如何團結合一,作為耶穌基督教會的我們,豈不應該更曉得和明白這道理嗎?因此,在這末世日子裡,耶穌給我們這一篇的信息就更是重要。來到馬太福音第七章,是論到在神的旌旗之下我們的合一。馬太福音第七章是以一個呼召作開始,招聚我們來到神的蔭庇下成為合一的子民。它告訴我們神的公義在人際關係上應該是怎樣的,因為,這樣就能夠幫助神的子民增強合一。盼望我們能夠明白耶穌這段信息的重要,祂告訴我們不是要彼此論斷,而是仰望神;而這就是我們達致合一和得著力量的鑰匙。
我們來到主的聖殿裡就會知道,神的公義有縱向垂直的層面,也有橫向水平的層面。垂直的層面是我們與神的關係,而水平的層面就是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而要建立彼此之間的關係,我們必須繼續仰望神。所以當我們開始研讀馬太福音七1-12之先,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禱告:天父啊,求祢打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能看到祢奇妙的真理。幫助我們認識耶穌給我們的鑰匙,使我們彼此結連,就像我們與祢結連一樣。讓我們看到公義和人際關係之間的重要關聯,我們感謝乃奉耶穌奇妙的聖名而求,阿們。
1. 一個重要的關聯:公義和人際關係
馬太福音七1耶穌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祂告訴我們不要彼此論斷,因為我們要有更重要的東西,就是彼此相愛,一同仰望那位加給我們一切所需的神,在祂裡面合而為一。我們在禱告裡合而為一,仰望那回應我們禱告的神;我們在神裡面聯合,因祂供應我們一切所需;在神裡面合而為一,因祂愛我們,賜福給我們。耶穌說我們不要彼此論斷是一個命令,而不是一個提議。這是一個重要的命令,是向眾人所說的,所以是「你們」就是我們所有人都不要彼此論斷。
要明白這命令「不要論斷」,我們必須要明白它所指的不是甚麼;因為有時候會誤以為這是指不要彼此糾正,因為這是一種論斷。Gordon Lewis博士是Denver Seminary(丹佛神學院)的教授,有一次他出席了一個清談節目。而在那場丹佛清談上,他提到新紀元運動(New Age Movement)。他指出新紀元運動帶來的危險,而在清談節目的尾聲,有不同的來電與講者互動對話。其中有一位女士來電說,Lewis博士你不要再作基督徒了,聖經說:不要論斷,但你卻在論斷新紀元運動。當耶穌說「不要論斷」時,祂不是說我們不能指出錯謬,對錯謬視而不見;「不要論斷」的意思是我們不要懷有論斷別人的心。其中一個能夠破壞團結的就是論斷的心,我們要明白,我們不是「聖靈二世」,只有神有資格論斷,而祂的判斷是公義的。神能作出公義的判斷是因為祂知道一切,而我們並不知道一切,所以我就不應該懷有一個論斷別人的心,假若你看到有甚麼做得不對,你第一件要做的是為那件事情禱告。
曾經在我的教會裡有一位年輕的領袖對我有些不滿,我糾正他,他卻認為我誤解了他,認為我論斷他。師母就去找他,告訴他牧師怎樣多多的為他禱告。這改變了我們的視野和我們的關係。作為領袖我們有責任去糾正別人,但必須以溫柔和仁愛的心來作出糾正。我的良心在主面前可以作證,我甚少在沒有先為對方禱告的情況下去糾正任何人;而有一個很簡單的祈禱我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主啊,開啟我的眼睛,讓我能夠以祢的眼光來看這位肢體。我就開始看到天父對某人的愛,並且開始能夠以神的眼光看到其身上的某些弱點以及主希望能夠改變的。而當我禱告時,我也看到掙扎,或者是對方所受到的傷害、痛苦和傷口。而我就能用愛心說誠實話,把恩典和真理結合起來;而今天,我跟那位年輕人關係非常親密,因為我們曾一起經歷那段恩典和真理的旅程。
不要懷有論斷別人的心,把事情帶到主面前,並求主讓你能看得清楚,因為我們沒有所有答案,又不能全知所有事情和狀況。我告訴你一個例子,是關於兩位牧者的。他們慶祝結婚周年。第一個牧者就是我和師母,慶祝結婚40周年,怎樣慶祝?我們一起吃了一頓很寧靜的晚餐,沒有大型的慶祝派對,是在公共的美食廣場吃那頓寧靜的結婚周年晚餐。那晚我們一起分吃了一碗雲吞麵,但是十分開心,因為記得我們到底從何而來,慶祝神在我們生命裡的信實和供應,並為此感恩。記起當我們在聖經學院時,由星期一至星期五,學院為我們提供膳食,但到了周末就沒有,所以星期五晚我們參加了一個細胞小組,先是團契然後就一起吃飯,而我們就會把吃剩的東西帶走,留待星期六吃。而星期日崇拜完了後,弟兄姊妹會有愛宴,而我們也一樣把吃剩的食物帶走,留待晚上吃。我們從年輕時就已經一起分著吃,這麼多年來都是如此。因此,以一頓簡簡單單的晚餐來慶祝結婚40周年乃提醒我們神的信實,那是一頓很開心的晚餐。
我分享另一對年輕牧者夫婦怎樣慶祝結婚15周年。他們在一間高級餐廳慶祝周年,是在一間五星級酒店的頂層的高級餐廳。我們會覺得這位牧師這麼奢侈的,身為牧師不應該這樣,為甚麼要選在這麼昂貴的餐廳裡慶祝結婚周年?為甚麼不學像曾牧師般,到美食廣埸不就好嗎?我不會論斷這位年輕的牧師,因為我十分認識他,他就是我自己;那就是我和師母慶祝結婚15周年的情景。
所以你不應該說,在美食廣場慶祝結婚周年就比較屬靈,在高級餐廳慶祝就不那麼屬靈;因為你並不知道整個故事。其實我們不能負擔到那間高級餐廳吃的,而是因為執事會裡其中一位執事送了那間餐廳的優惠劵給我們。這麼多年來,要說服師母上餐廳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因為她是一個很簡樸的人,她只想要熟食中心的一頓飯就可以。
我的意思是,不要單憑外在所看到的就作出論斷,因為我們不知道整個故事,整幅圖畫。耶穌警告我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於是我們就會問,我們被誰論斷?耶穌的意思不是說,不要論斷人,免得那個被你論斷的人回頭論斷你,相反,祂的意思是,不要論斷人,免得你被神在最終審判時論斷。而為了確保祂的門徒明白祂的教導,祂給了他們為甚麼不要論斷的兩個原因:
第一,不要抱有論斷人的心,是因為你必須為自己所訂立的標準負責;「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七2),你若嚴厲的論斷別人,那你都要面對那樣嚴厲的審判,你會按著你自己的標準被審判。其實耶穌是說,你看看,你自己也達不到你所定的標準!祂就是這樣批評法利賽人,因為法利賽人以為自己已達到一個高的標準,所以他們就來論斷別人,因此,耶穌就說出那個比喻,就是有兩個人來到聖殿,一個是法利賽人,他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這個罪人,這個稅吏。而那個稅吏就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參路加福音十八9-14),耶穌就問,神喜悅哪一個?是那個悔改的人,而不是那個驕傲、自大和論斷人的人。
因此,第一個原因就是你必須為自己所訂立的標準負責。而在應用這個教導時,我們必須學習如何溫柔、仁慈,而不是落井下石。當一個人跌倒,我們尋求醫治、我們尋求挽回,而不是趁別人跌倒時乘人之危再攻擊對方。當我看到教會的醜聞時,我會哭起來。我哭起來是有兩個原因,第一,我為著那跌倒的人難過哭泣,傷害了家人,傷害了自己,傷害了教會。第二,我為自己哭泣,主啊,求祢鑑察我的生命,幫助我該怎樣行在祢裡面。我不會走出來說,靠著神的恩典,我能夠堅強,站立得穩。哈利路亞!我是一個常常哭泣的人。我為著那些失喪的人哭泣,我為教會哭泣,我稱之為愛的悲哭。但我也會為自己哀哭,我的基督徒生活是何等膚淺,我對基督耶穌的愛是何等不足。因此,我希望對耶穌的愛成長,在愛祂所愛的事上成長。我之所以能以仁慈溫柔對待他人,是因為基督同樣仁慈溫柔的對待我。這不是說,作為一位牧師我不糾正我的會友,而是我以恩慈和仁愛來糾正他們,而不是以論斷的心。
我們要知道,論斷的心常常來自說壞話和說閒話。表面上我們笑容可掬,但其實內裡卻是笑裡藏刀。我們說其他人的壞話,這就是論斷別人的心。我們要去學習怎麼樣來教誨別人,怎樣為別人祝福和為別人禱告。所以在數節經文之後,耶穌教導他們如何禱告。
耶穌如我們不要懷有論斷的心的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可能還沒有認清重要的事實。在七3-5「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留心耶穌所說的,祂不是說那一根是小小的刺,無關痛癢;祂說,那根刺是必須要去掉的,不過,祂說你必須先去掉你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然後才能」是非常關鍵的,「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當你乘坐飛機時,安全指引示範廣播總會提到,當氧氣罩降下,你必須先自己戴上氧氣罩,然後才幫助身邊孩子。耶穌說你要先審察自己,先更正自己,以致你能溫柔地糾正別人。換言之,祂教導我們,在評論別人前,我們必須先要誠實的檢視自己;因為當你作了誠實的檢視自己後,你就不會批評別人,而是希望幫助別人,我們就不會再指指點點,你要知道,當你用一隻手指指向別人時,其實是有三隻手指指向你自己的。
這就像有一個人來找牧師說,牧師,這位執事不太屬靈。牧師就問,你怎麼知道的?哦,那是因為他禱告時張開眼睛,因為禱告時應該閉上眼睛的。牧師就問,如果你閉上了眼的話,你怎麼能知道他張開了眼呢?當然,屬靈與否不在於你禱告時是張開眼還是閉上眼,因此那些有聽障的人,他們是以手語來禱告的,他們必須張開眼睛,否則就不能與其他人一起禱告。但是,我們有時候容讓我們的傳統,我們屬靈的喜好習慣來定義屬靈。有時候你就是不應該閉上眼禱告的,因為我試過一邊駕車一邊禱告,我怎能閉上眼睛呢?因此,不要論斷。
2. 正確的關係建立在三根神學支柱之上
而在七6耶穌教導我們,不要論斷,但也不要幼稚,你必要懂得辨識。「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牠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在猶太人的文化裡,把聖物給狗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對猶太人而言,那不是可愛的寵物犬,而是隨處遊蕩又有點骯髒的流浪犬;就像豬隻一樣狗都是被視為不潔淨的。因此,耶穌是說,要小心,不要把你認為聖潔和真實的東西給那些心硬的人,因為他們根本不在乎。
耶穌是服事一大群人的,祂愛每一個人,不過,祂把祂的注意力放在那些跟隨祂的門徒,而不理會那些法利賽人。但是法利賽人是甚具影響力的人,是有權力的宗教領袖。所以,為甚麼耶穌不有點策略,招攬數名法利賽人成為祂十二門徒的成員?因為耶穌就是實踐祂教導門徒的:不要論斷,但同時要辨識。因為有些活在黑暗和矇騙裡的人,他們會轉過身來攻擊你,逼迫你。然後來到耶穌這段信息裡最深刻的部分。
當我們來到馬太福音第七章,我們必須要問一個問題,就是七6和七7的關係是甚麼?第6節說的是不要論斷,而第7節卻說你們祈求,兩者的結連是甚麼呢?有些釋經學者說,兩者並沒有關係的,只是把耶穌不同的教導放在一起。但我卻相信,整篇登山寶訓的內容是互相緊扣結連的。耶穌論到公義與神的關係、公義與世界的關係,而現在是公義與人際關係的關係,當論到公義與人際關係時,耶穌首先指出:不要論斷,就是不要懷有論斷的心,然後給了我們兩個原因。然後,祂說你不應懷有論斷的心,但你必須要明辨是非,懂得辨識。
耶穌說,你們不要彼此論斷,因為你並不認識神的心。因此,祂就告訴我們神的心到底是怎樣的,神是何等慷慨,何等寬容的;只管「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七7);神就是何等的奇妙。而正因為神如此恩待我們,所以我們就該同樣恩待其他人。這就是七6和七7之間的關聯。
基督信仰不單單指向我們與神的關係,基督信仰也指向我們與其他人的關係。然而,我們彼此間能有良好的關係,箇中的關鍵在於我們能與神有良好的關係;良好的基督徒婚姻,乃因把基督放在他們的婚姻關係的中心;良好的親子關係,同樣是把基督放在他們的親子關係的中心;教會的合一不是彼此客客氣氣的,而是把基督放在教會的中心。因此,耶穌在這裡是說,假若你希望與別人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你必須與神有良好的關係。所以,在接下來的經文就是告訴我們,良好的關係是建基於三個神學真理之上的。
一、建立在神聖引導的神學之上(7-8節)
當我們真正認識我們所擁有的神是怎樣的話,我們就能與別人有真正良好的關係。而第一個是建立在神聖引導的神學之上。耶穌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七7-8)。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七7上)
如果神是全知,知道一切所有的事情;如果神希望賜福給我們;如果神希望供應我們的需要,而如果神已經知道我們想祈求的是甚麼的話,那麼祂為甚麼還要我們向祂祈求呢?祂都早已經知道了,祂已經早已預備好了要賜給我們了,那為甚麼還要祈求呢?這就是要鍛煉我們信心的肌肉,建立我們的信心和我們跟祂的關係。我給大家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當孩子出生,父母都會很愛護。而當父母看著孩子長大,開始學行時,孩子踏出的第一步對父母來說是一個神奇美妙的時刻;而你有沒有留意當小孩子行出他/她的第一步時,父母會做甚麼呢?甚少父母會說,不要行得那麼快啦,不要行得那麼多啦,坐下來,坐下來;甚少父母會這樣說的。父母會說:行啦,行啦;而當父母說「行啦,行啦」時,他們做甚麼?他們會向後退。為甚麼父母會向後退?為甚麼父母不向著孩子往前迎呢?父母是在鼓勵孩子邁步前行!
當耶穌說「你們祈求」乃是鼓勵神的兒女要學習禱告,並且建立我們信心的肌肉。在這墮落的世界裡,困難常常出現,周遭的環境往往不盡如人意;在這墮落的世界裡,我們都是軟弱的,又常常犯錯,耶穌說不要懷著論斷的心來彼此論斷,而是我們要禱告,「你們祈求,就給你們」;你祈求得著更新,祈求得著力量,祈求得著恩典;你向神禱告,祈求祂臨格把我們的情況扭轉過來,我們不需要彼此論斷,落在一個錯誤的態度裡,在別人背後說他的壞話,因為我們看不清所有事情的全貌;所以,起來禱告!而這正正是我們的問題。我們說得多,少禱告;我們說三道四的多,少禱告;我們說壞話多,少禱告;我們論斷多,少禱告。神說,不要這樣。你們祈求智慧,祈求辨識的能力。神會幫助你拿走那些阻礙,為你帶來更新,你不需要論斷,你就能夠忍耐。神以祂的恩典會引領你,改變環境,改變人的心境;因為我們的神,是突破一切的神,我們能仰望祂,向祂禱告、祈求、尋找和叩門, 祂會帶來突破。這是在我們的人際關係裡非常重要的原則;我給你一個在基督徒親子關係裡的例子作說明。
孩子成長到了某一年紀,特別是到了青少年期會有點反叛, 而許多父母會失去耐性,或者是發了脾氣,過了一段時間,有些父母甚至失去了希望;但耶穌教導我們,要禱告,「你們祈求,就給你們」,為孩子尋求神的賜福,祈求神愛他們、賜福給他們,重建他們。不要放棄他們,繼續的為孩子叩門,神會為他們開門。我們與神的關係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教導每一對已婚的男女,彼此為對方禱告,並且一起禱告;禱告,這會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因為它會把我們人際關係的整個狀況改變過來。不論是婚姻的問題、親子問題或者是教會問題;禱告,禱告,禱告!
二、建立在神聖良善的神學之上(9-11節)
第二個原則是建立在神聖良善的神學上。耶穌說,看看你所擁有的神是一個怎樣的神,「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在第11節耶穌作出了對比「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1. 關鍵問題:祈禱時,我們必須相信神的哪些特質?
耶穌告訴我們,神是一位良善的父親,會「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神不是一個嚴厲吝嗇的宇宙存有,不願意賜福的神。神要我們向祂祈求不是因為祂需要我們的通知,也不是因為神被通知後需要我們說服祂,我們的神不是這樣,神是非常良善,祂希望賜福給我們,祂願意我們向祂祈求。
有時候,祂未必把我們祈求想望的賜給我們,原因很簡單,因為祂對我們有更美好的旨意,祂深知道我們的需要。祂是一個良善的神。當我預備這篇信息的時候,我問自己,我向神祈求過的有甚麼是最重要的?在我的禱告生活裡,我曾經看見神應允過我許多的祈求,有些是祂以超乎想像,甚至是神奇的方式來回應,但其中一個我最重要的禱告,我向神祈求而神又應允的是,我向祂祈求賜給我有兒女。
我和師母向神祈求賜給我們兒女不是因為我們膝下猶虛而感到不開心,剛剛相反,我們夫婦二人非常開心,即使我們沒有兒女,我們從來沒有視自己沒有兒女,因為我們有許多屬靈兒女,我們在神裡面完全滿足;不過我的屬靈導師和屬靈父親告訴我,金發,你是牧師,有兒女對你來說是好的,這讓你更好地服事家庭。於是我告訴他,我們夫婦倆非常開心,即使我們沒有兒女,但是為了你所說的,以及更好的牧養家庭,我會為此向神祈求,求神賜兒女給我們。所以,有一天,當我在美國科泉市(Colorado Spring)導航會的總部時,在最後的一天,我上了一個小斜坡,Dawson Trotman(道森卓門,導航會的創辦人)就是安葬在這裡,而我為了三件事情禱告:第一,我按著Dawson Trotman的禱告,祈求神用我的生命來換取人們的生命(people in exchange for my life),換言之,我祈求神使用我讓更多的人成為祂的門徒;第二,我為著自己生命裡的聖潔禱告;第三,我祈求神賜兒女給我們。
神對第一個禱告回應說:我應允你,讓你的生命換取更多人的生命,不過,你必須集中在門徒培訓的工作。神對第二個禱告回應說:你祈求聖潔,那你就要做點東西,因為聖潔不是一夜之間神賜給你的禮物,而是一個遵循和順服的成聖之旅,所以你要存敬畏的心達成救恩的果效。神對第三個關乎兒女的禱告回應說:好的,明年這個時候你會有一個兒女。我聽得很清楚,主這樣對我說,而我告訴師母,下一次我們再來美國時,我們已經會有一個兒女的了,因為我一年之內都不會再回到美國的,但我知道明年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有一個兒女的了。
一個周末下午我收到一通電話,是一位教友打給我的,她是一位公立醫院的醫生,那天她剛好是她的休假,她回醫院執拾一下東西,她發現在醫院裡有一位母親打算要把她的新生嬰兒交給醫院讓人領養,她跟那位母親說,我認識一對很好的夫婦可以收養你的嬰兒,於是就打電話給我們,你們會不會收養一個嬰兒?我的答案:好啊。因為這是神對我禱告的回應。那個嬰兒剛出生22個小時,未足一天,而我立即成為爸爸,家中沒有奶瓶、沒有消毒用品、沒有嬰兒牀,甚麼嬰兒用品都欠奉,突然之間就把那個新生兒帶來我家。所以細胞小組的成員、教友來我家,幫助我們打點安排一切,為我們帶來所有嬰兒的必需用品。而我們則舉行了一個慶祝會,Amanda就這樣成為我們的女兒。
然而,在我的個人安靜禱告靈修裡,神提醒我:明年這個時候你會有一個兒女。我在想,不可能啦。於是我翻查我的筆記,我是那時作出那個禱告的。那的確是神所說的,明年這個時候你會有一個兒女。於是我跟師母說,來看看,我們要為迎接下一個嬰兒作好準備。師母就問,你怎麼能知道的?我說,我向神祈求賜孩子(Children)給我們,那就至少兩個啦。真的,一年半之後,我們有了第二個女兒(Belicia)。我們同樣是收到來電問我們會不會再收養一個嬰兒,我們就回答說:好啊,我願意,而這一次我們準備好了,所有嬰兒用品齊全,我們連要講的說話都準備好了,我不知道在香港會是怎樣,但在新加坡凡是收養時都要給紅包的,在新加坡收養一個女嬰的慣例大概是5千或8千新加坡幣紅包,我沒有那麼多的錢,所以我就練習為兩個女兒要怎麼說:我是個牧師,我實踐我的信仰憑信心生活的,神會預備,神會供應的,神會賜福給這個嬰孩。第一個女兒時我們不需要說這番話,因為她不是太舒服,那位母親說,真的多謝你,你帶走這個嬰兒,我不需要紅包了,我只想你帶走我的女兒。但第二個女兒的外祖母說:我不是賣我的外孫女,我把她交給你,你要好好的待她。
第二個女兒當時不是十分健康的,她只是說請我把女嬰抱走;因為這個女嬰出生時在腦裡面有三個水瘤,兩個大,一個小的。醫生說要看看那些水瘤壓住哪些神經,她可能會盲,可能會聾,也可能會啞,甚至半身不遂。於是我跟師母說,假若我們收養這個女嬰,她很病重的,可能會癱瘓的,你的想法怎樣?她的信心跟我的一樣,她說:帶她回來,把耶穌的愛給她。不過我們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醫藥費或是往後有可能的醫療費用。所以我們禱告,知道這是神的美好的心意和帶領,所以我就問醫生,醫院能夠為這女嬰做些甚麼嗎?
醫生回答說:我們已經盡了人事,再沒有甚麼可以做的了。於是我說,既然院方沒有甚麼再可以做,請你簽發文件,讓我們把她帶回家。我帶她Belicia回家,她很細小,是一個早產女嬰,她的頭剛好可以放在我的手掌裡,我就按手在她的頭上為她禱告。她需要醫療觀察,而覆診她需要照放射性X光檢查,而這一次醫生感到十分驚訝,那三個水瘤,就是兩大一小的,兩個大的完全消失,只剩下一個小的,醫生說不用擔心那個細的,我們也不擔心了,它會自動消失的。但奇怪的是,慣常是細的消失,大的仍在,不過竟然是兩個大的消失,只有細的仍在;我們的神確實是何等的良善。今天,我們看著這個小女嬰長大成人,我們真的很感恩,因為神信實的供應我們。
2. 神的性格
a. 假如兒子對父親說:「爸爸,我真的很餓」
這就是神的性格,祈求,就給你們。看!你的天父是何等的良善!第9節「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換言之,神是供應我們的神。
b. 假如兒子求魚,父親會給他蛇嗎?
第10節「求魚,反給他蛇呢?」就是說神會保護我們,免我們受傷害。這就是我們的神,祂供應我們所需,保護我們免受災害。我和師母有一次真的差一點就遇上致命的交通意外。那次是深夜,我們剛完了服事,我非常疲倦,於是由師母駕車,而我就調低座椅,躺下來休息。突然之間,不知從何而來的,有一把聲音從外面的叫我:醒來!我醒來感到震驚,於是真的跳了起來,有聲音從我裡面大叫出來:停車!所有事物好像進入慢鏡頭一樣,師母踏下剎車腳踏,停下車,然後突然間從路的另一邊有一輛大貨車駛過,在我們數公尺外停下來。假若我們趕不及剎停車子的話,我們就會給撞死的了。
時至今天,你問我那把聲音從何而來?我只能夠跟你說,那把聲音救了我們,而那把聲音不是從我裡面而來的,而是從外面而來的,我真的聽見的,但師母卻聽不見,而我聽到是十分大聲的,聲音大到足以叫醒我,我甚麼也看不見,我只是知道我們在拐彎,有聲音從我裡面大叫出來:停車!我知道神保護我們。假若你是那個來到神面前求魚的,祂豈會把蛇給你,要傷害你呢?當然不會啦!
3. 這有甚麼意義?(六26、30)
這到底是甚麼意思?神是一位遠超過我們所想所求的神,耶穌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不過,你要留心你所求的是甚麼。耶穌不是教導我們,拿著空空的行李箱,然後向神求:神啊,我要一百萬,然後你打開它,嘩,裡面果然有滿滿的一百萬鈔票在內。我告訴你這肯定不會出現,因為這會傷害你。人性不會因這區區的一百萬滿足的,而神就變為精靈,變得有求必應;我們只要擦擦那盞神燈,神出來向我們說:主人,有甚麼吩咐。我們不是主人,神也不是精靈,情形剛好相反;而我們該求問甚麼?我們要祈求天父的旨意,我們祈求祂賜福給我們,讓我們能成為別人的祝福。我們祈求祂教導我們,引導我們。我祈求神賜我兒女不是因為我膝下猶虛感到不快樂,我祈求能有兒女是使我成為別人的祝福。我祈求神的恩典應允我的禱告,不是因為我想成為一位成功的牧師,而是我希望成就神的旨意,成為別人的祝福。我們祈求的動機對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祂旨意的光照下祈求,在祂引導的光照下祈求,而神在祂的美善裡會供應我們一切所需的。祂不會常常供應我們感覺上的需要(felt needs),但神必然供應我們真正的需要。
三、建立在神聖恩典的神學之上(12節)
第三個原則是建立在神聖恩典的神學之上,第12節「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這被稱為「黃金」法則。
1. 「黃金」法則與「白銀」法則
「黃金」法則和「白銀」法則是有不同的。「白銀」法則是負面的教導,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希望別人傷害你,你就不要去傷害別人。這不是耶穌的教導,祂教導的是更上一層樓的,祂是正面的,就是「己所欲,施於人」,你希望別人祝福你嗎?你先去祝福別人,對別人慷慨,對別人恩慈,為甚麼?因為你這樣做就是實踐神的恩典予其他人。
2. 「律法和先知」
而耶穌說,這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舊約的律法就 Torah《妥拉》,而先知就是Nabim,而「律法和先知」就是指整個舊約,換言之,耶穌是說「愛你的鄰舍」因為這是整個舊約的教導,舊約的教導是仰望神,看祂是一位何等奇妙的神,因此我們能夠愛神,因為神先愛我們。而在祂的愛裡,我們學習彼此相愛。因此,這個愛神和愛你的鄰舍的理念就成為舊約的核心教導,而整個恩典神學就是在神的愛裡。
3. 背景:神聖的恩典!
因為在舊約裡的神是一位守聖約的神,換言之,祂既信實,也慈愛。一些錯誤的想法,認為舊約的神是一個惱怒的神,十分苛刻的,而新約的神就是非常慈愛和滿有恩典的,是恩典的神。這是對聖經錯誤的認識。舊約講述神首先是一創造主,而創造神學是說神擁有我們,我們是屬乎神的,祂是我們的創造主,祂對我們的生命擁有主權。然後聖經告訴我們,我們犯罪,得罪了神,神就頒下審判。而當我們看到神的審判時,我們就認為神是一位憤怒的神。然而,神憤怒是對罪感到憤怒,因為它摧毀了人性,而偶像膜拜是對神的蔑視和不敬。
然而,神不是停在祂的審判裡,神以祂的恩典和聖約應許,而祂的恩典終極展現在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上,「律法和先知」就是指向耶穌基督,就是那位為了拯救我們、從高天臨到我們中間的耶穌,我們就能看到神愛我們是何等的長闊高深!因此我們回應祂、愛祂,因為神先愛我們。而當我們接受祂的愛時,我們就能彼此相愛;當我們接受祂的恩典時,我們就能彼此恩慈相待,我們就不會再彼此論斷,摧毀合一;相反我們就能以愛心說誠實話,我們能以愛彼此代禱,我們就能看見神的美善,並把神的美善延伸開去,彼此良善相處,我們就能實踐那「黃金」法則,能夠彼此在愛裡以美善相待;而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乃因基督已為我們所成就的!
我們人際關係的關鍵乃在於耶穌基督。當耶穌位處中心時,所有事情都會被改變,所以聖經呼召我們要大開中門,讓那位榮耀的王進入;因為當榮耀的王進入,祂坐在正中央、中心位置,耶穌會站在台中央,成為我們的中心和重心,一切都會被改變過來。耶穌樂意透過那道門進來,祂呼召我們,大開中門,讓榮耀的王進入!那道門就是我們的心,假若我們把我們的心完完全全的向主耶穌打開,接受祂的愛,接受祂的恩典,接受祂的救恩,祂就把我們從內而外完完全全的改變過來。祂讓我們對神有正確的視角,看見我們所敬拜的神是何等的恩慈良善。
我們的神是何等的良善,祂供應我們,祂保護我們,祂愛我們,祂聯合我們,在祂的愛裡聯合我們,在祂的恩典裡聯合我們,在祂的國度裡聯合我們,在祂的福音聯合我們;我們要為著在耶穌基督的合一而歡喜快樂,因為耶穌是位處中間。
當你把耶穌從中間移走,教會就會一塌糊塗;當你把耶穌從中間移走,教會就會四分五裂;當你把耶穌從中間移走,教會就會彼此論斷;因此,今天晚上我們要作出選擇!耶穌是否在我們教會的正中心?耶穌是否在我們家庭的正中心?耶穌是否在我們生命的正中心?我們要把我們的心門大大的開啟,讓榮耀的王進來;而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就明白徹底的門徒、徹底的公義,因為我們已經嚐了徹底的美善,徹底的恩典,並且讓徹底的引導帶領我們;而這一切都是從神而來的。神帶領我們向前。
四、結論
今天晚上我呼召你大大的打開你的心門,把你個人生命的門、家庭的門、教會的門大大的打開,在神已經給你的事奉和呼召,把門大大的打開,你就能以一個敞開的心來服事耶穌。
對那些正收看直播且未相信主的人,請打開你的心接受耶穌成為你個人的救主。我可以告訴你,當你向耶穌打開你的心,祂會進入來改變你的生命,你就能明白天父的慈愛,它會從我們裡面把一切都改變過來。那些收看這錄影片的,你可能會問,我怎樣邀請耶穌進入我的生命裡呢?你憑著信心邀請祂。你可能問,牧師,我怎能實踐這個信心呢?藉著一個簡單禱告。我怎樣禱告?你祈求三件簡單的事情,就是「對不起」(sorry)、「多謝」(thank you)和「請」(please)。神啊,對不起,我是一個罪人;感謝神差派耶穌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主啊,我打開我的心門,請祢進入我的生命裡。假若你作出這樣的禱告:神啊,對不起,我是一個罪;感謝神差派耶穌,請祢進入我的生命裡改變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你就能擁有這天國的生命是何等的滿足;信心的歷程是何等的榮耀;活出耶穌真門徒的生命,認識和明白祂在你生命裡恩慈和榮耀的權能;把你的心門向耶穌打開。
而對於在座眾多的基督徒,今天晚上你要作出選擇,在奇妙的神光照下,祂供應我們、保護我們,「祈求,就給你們」,祈求祂再一次進入你的生命,更新你的生命;祈求祂以大能的突破更新改變你;「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這是耶穌的應許。讓我們低頭同心禱告:
五、結束禱告
神聖的天父啊,今天晚上我們懇求祢,當我們把我們的心門向祢大大打開時,求祢進入我們的生命裡,為著祢的榮耀更新改變我們。今天晚上耶穌叫你向祂祈求,當你把心門打開時祈求祂進入你的心裡,今天晚上我願意為你禱告。假若你說,主啊,我把我的心門敞開,邀請榮耀的王進來,若這是你所祈求的,請你高舉你的手,我願意為你禱告。把你的心門敞開,請高舉你的手,我願意為你禱告。當你高舉你的手是代表你邀請耶穌進入你的生命裡,更新你的生命,成為你生命的中心,讓祂賜福給你。耶穌說「祈求,就給你們」。今天晚上我邀請你打開你的心門請求祂進入你的生命裡,更新你的生命,讓祂成為你生命的中心。這是最後一次,假若這是你心中所願的話,請高舉你的手,讓我們一起禱告。
天父啊,我為著這些,包括我自己的,所有高舉的手禱告,我們大大的打開我們的心門,我們邀請那榮耀的王進到我們的生命裡,天父啊,幫助我們,改變我們,我們為著耶穌的應許感謝祢,「祈求,就給你們」。我們感謝乃奉耶穌大能的聖名而求,阿們。
(註:如沒有另加標明經文出處,則所有經文均採用新標點和合本。)
講員: 曾金發牧師
傳譯: 姚鳴德執事 (粵語),梁逸軒博士(普通話)
速記: 譚佩雲姊妹 (中文), 余麗蘭姊妹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