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屆 研經會 第8講

第八講 生死的抉擇 A Life and Death Choice

經文: 申命記 30:1-20

一、引言

今日來到〈申命記〉研讀的最後一天,我們研讀的第30章,然而,這一章並不是這卷書的最後一章。在第32章有摩西之歌,第33章是摩西對百姓的祝福,而第34章則是記述了摩西的離世;而我們今天將會研讀的第30章,可說是摩西各向色列百姓講道的最高峰。

〈申命記〉以人的失敗作為書卷的開始和結束,這一點確使人感到詫異。在第1-3章,我們在第一講時已研讀過,摩西提及以色列民在出埃及後沒有順服上帝進到應許之地這一重大失敗。而在書卷末尾,在第29及31章,是上帝預言以色列民新生代的失敗。〈申命記〉31:16是上帝向摩西的說話,「你(摩西)必和你列祖同睡。這百姓要起來,在他們所要去的地上,在那地的人中,隨從外邦神行邪淫,離棄我,違背我與他們所立的約」,所以,上帝對舊約後來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並不感到驚奇,而以色列民犯罪、不順服上帝等行為,上帝對此一點也不會大驚小怪,因為上帝知道以色列民的本性,但即使如此,上帝仍然呼召他們,向祂委身,向祂順服。因此,第30章可說是上帝為了那些明知會犯罪、離棄祂的人而寫的,而且,上帝仍然呼召他們,叫他們回轉過來,為祂而活。弟兄姊妹,這句說話對你和我來說,想必都適用。因為我們都經常如此。

這章聖經可分為3大段落。第一段落是1-10節可以解釋為一個開放的將來;11-14節則是一個開放的道,而最後15-20節則是一個開放的抉擇。

二、開放的將來(An Open Future)30:1-10

在第28章,上帝宣告,假若以色列民悖逆、違背上帝的命令的話,上帝可怕的咒詛和刑罰就必臨到他們身上,特別提到的刑罰包括:遭到仇敵的攻擊,然後就被分散及被驅逐,離開家園,離開國土。而從舊約的歷史讓我們知道,事情又真的如此發生。然後,巴比倫人攻陷及摧毀了耶路撒冷,殺死無數的百姓,並且把以色列民擄到巴比倫。因此,上帝的審判臨到祂的子民。但是這一章聖經,第30章,彷彿是上帝給以色列民的氧氣面罩,讓他們在嚴厲的審判下,仍可有存活的指望。因為上帝不是被以色列民的罪及失敗所圍困,也不是被以色列民的悖逆所打敗,而是在以色列民過去的、現在的及將來的失敗之中,上帝仍然堅守祂的應許,就是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上帝要藉著以色列百姓,成就祂賜福給萬國萬民;上帝必定信實堅守祂所立的約。

因此,在第1-3節說出,以色列民必然會失敗,但你們必須要回轉,回到上帝那裡。而在第4節「你被趕散的人,就是在天涯的,耶和華你的上帝也必從那裡將你招聚回來」。上帝會招聚、重建(Restore)你們。在第4節、第5節及第6節中,所有動詞都是上帝作主語(Subject)的。換言之,以色列民之所以對將來有盼望,關鍵不在於以色列民自己,不是他們有能力存活下來,關鍵在於上帝應許必會重建他們。所以,我們說前途是開放的,因為上帝在掌權,因為上帝是恩典、慈愛及信實的上帝。

上帝的信實,上帝掌管未來是與以色列民必須願意轉回、回應及遵從上帝互相緊扣的。而我希望各位看到,上帝的心意及人的轉回,這兩者在接下來的經文中如何交織在一起。在神聖的那邊,上帝必然這樣做(Will Do),而在人那邊,則是上帝子民所必須要(Must Do)這麼做。你不能把上帝和人這兩者分開,因為它們是緊密交織在一起。

早幾天我們研讀過那句「你們要盡心、盡性」,而這句片語在30:1-10中出現過3次,在這段落的開始及結束的地方可以找到,這兩處是應用在以色列民身上的;而在這段落中間位置,這片語就是應用在上帝身上。

第2節「你和你的子孫若盡心、盡性歸向耶和華你的上帝」。而這構成了這段經文的外圍結構,就像是包裹這段經文的表皮,並且是上帝所立下的條件,人必須悔改歸回他們的主,他們的上帝。他們必須盡心的聽從上帝,而惟有人盡心、盡性的這樣做,上帝才會重建他們。

但看看這段經文的中間,第6節「耶和華你上帝必將你心裡和你後裔心裡的污穢除掉,好叫你盡心︴盡性,愛耶和華你的上帝」(而中文翻譯「將心裡的污穢除掉」原文是「在心中行割禮」),這就是上帝應許祂必然會做的事,就是在這段經文的中間位置,上帝應許祂必重建。

我們看到甚麼呢?首先我們看到的是負面的說法。那必須的回轉歸向上帝的動作或回應,除非上帝祂自己有所行動,否則人自己是不能夠(Cannot)也不會(Won't)自然發生的。惟有上帝把人心裡的污穢除掉,人才能夠按著上帝所要求的去愛祂。意思是說,除非上帝使人悔改歸向祂及愛祂,否則,人自己本身是不能和不會悔改歸向祂及愛祂。但從正面的角度來看,上帝說這正正是我必然會做的事,把人心裡的污穢除掉。也就是說,上帝明明知道我們憑自己是不可能做到的,然而,上帝應許,祂必定會把人心裡的污穢除掉。

各位看到上帝律例對我們的基本要求嗎?就是要盡心、盡性、盡力愛上帝,而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就成為上帝在我們心裡工作的果效。在上帝律例要求中,上帝的恩典同時賜下,所以上帝的律例和上帝恩典,兩者結合,並交織在這段經文裡。

但對我們來說,這個真理並不容易掌握和明白,因為這涉及到人的責任,那就是人必須要做的部分,及上帝的主權,那就是上帝必然會做的部分。一方面我們必須選擇去悔改,回轉歸向上帝,使我們的思想和意志都回轉歸向上帝、聽從上帝,這真的是我們的責任。但我們不是機械人,我們也不是牽線木偶,沒有任何人可以強迫我們去做,也沒有人可以替代我們去做,但上帝呼召我們去這樣做。如果你回轉,當你悔改,就在你回轉時,你會發覺,原來是上帝的恩典,祂親自的在我們心裡感動我們,幫助我們,並且把悔改及信靠的恩典和恩惠,賜給我們。是有點弔詭,甚至有點難以掌握,但確實在這段經文裡。

在聖經其他地方都有如此的記載。在〈以西結書〉,先知以西結向那些被擄到迦勒底人之地、被放逐的以色列民講道。他大聲疾呼的呼籲以色列民回轉歸向上帝。而在〈以西結書〉36:26「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

而到了新約〈使徒行傳〉,這兩個因素同樣的結合。在五旬節,彼得向群眾講道後,群眾就問彼得:「我們當怎樣行?」聽道的群眾知道他們必須要做點甚麼,他們必須對彼得所講的有所行動、決定和回應。而彼得告訴他們:要悔改,而他們又真的悔改。然後〈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告訴我們,「主(請看清,是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參〈使徒行傳〉第2章)。而在稍後,哥尼流這位外邦人悔改歸主,使徒又如何解釋這件事件?使徒就是上帝把悔改賜給外邦人。(參〈使徒行傳〉10:1-11:18)。

因此,我們必須要悔改,但悔改這回事卻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恩典、禮物。這兩個因素同樣真確,而〈申命記〉這段經文就把這兩個因素表明出來,並指向一個開放的將來。開放的原因,是因為上帝掌管萬有,上帝在祂的恩典裡呼召我們,並且使我們能夠回轉遵從祂。將來是開放的,對我們每一個個體來說,是如此真確。而在任何時候,當我們發覺自己違背了上帝、不順從上帝的時候,你可能認為上帝必然放棄了我,我這次完蛋了,但真相並非如此。上帝仍然呼召我們回轉。上帝說我會復興(Restore)你,只要你願意悔改。

然而,上帝這樣的呼召不單是為了個人。摩西是在向上帝的子民說話,因此,我們可以把這番話套用在眾教會之上。我有時候想,現今的教會,特別是那些在比較富裕地區的教會,需要聆聽主耶穌在〈啟示錄〉對老底嘉教會所說的話。我們的主向老底嘉教會發出嚴厲的痛斥:「你(指老底嘉教會)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有時,現今教會都會說同樣的話,特別是那些「成功神學」(Prosperity Gospel)之流,炫耀所坐擁的一切,自我感覺良好。但上帝向老底嘉教會說:「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這是我們的主看到教會屬靈的真相。當我們自我滿足的時候,上帝對我們的看法又是如何?

但這是否就是老底嘉教會的結局嗎?不是。主耶穌對老底嘉教會再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許多時候我們把這節經文套用在個人信主上,但其實主是在向教會說的,而且是向一間富有的教會說的。主耶穌對老底嘉教會說的是,我在你們教會的門外,我未曾進到你們教會裡面,與你們在一起;然而,我希望進來。只要你們打開你們教會的門,我就進來。

有否感到詫異?教會竟然要邀請主耶穌進到教會?這裡需要的是悔改,而每當在悔改裡就經歷復興。因此,將來是開放的,因為上帝在掌權,並且,祂是滿有恩典的上帝。

三、開放的道(An Open Word)30:11-14

現在我們轉看第11-14節,但在進入經文前需要我們運用一點想像力。在第9-10節,摩西說百姓要謹守律法書上所寫的誡命、律例,然後我們就想像一下,群眾中有人說:上帝啊,祢的律法太艱難啦,我們做不來呢!這些律法要求太高、太理想化了,又不切實際,你怎能期望我們真的會如此生活呢?上帝啊,祢高高在上,但我們卻是活在地上。一句話:太難啦!11-14節就是針對這樣的態度而說的。

第11節「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誡命」,換句話說,這是上帝賜給我們遵行上帝的道的最基本要求,而我們在過去的一星期,已以不同的角度去了解箇中的意思。而在第11-14節,上帝以清楚及強烈的4個「不」來抗衡:

1.不是難行的(Not Too Difficult)

2.不是離你遠的(Not Beyond Your Reach)

3.不是在天上的(Not Up In the Heaven)

4.不是在海外的(Not Beyond the Sea)

A. 不是難行的和不是離你遠的

話雖如此,但又真的有些事是困難。〈詩篇〉131:1下,詩人說「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換言之,詩人說我需要謙卑,我不是萬事通。而在〈申命記〉29:29「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上帝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因此,有些事是上帝選擇不向我們啟示或顯明的。但上帝說,上帝的律例、誡命卻不是這樣。上帝說,祂想我們怎樣生活的準則卻不是難行、離你太遠的。〈彌迦書〉裡已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這一切事已經給我們了,命令我們遵行。

然而,有些人對這段經文有些誤解,我想藉此機會作出更正。有些誤解是這樣的:上帝在舊約時代把祂的律例定得那麼艱難,根本就不會有人能遵行的,所以上帝就有理由當我們做不到祂的要求時懲罰我們。各位這是上帝的形像嗎?絕對不是!我們從新約聖經就可以知道,我們不能藉著上帝的律例、誡命而變好,上帝的律例、誡命也不能拯救我們。而事實是,上帝早已拯救了以色列民,律例、誡命的頒布,是要以色列民遵行並以此來回應上帝的救贖。保羅在〈羅馬書〉清楚的說,律法顯明了我們的失敗和罪,然後,律法就驅使我們去到福音的知識及上帝的恩典裡。

因此,我們失敗,但這並不是因為律法本身,也不是因為律法太難遵行;我們失敗是因為我們不去聽從上帝,我們選擇不去聽從上帝。換句話說,錯是在我們自己身上,並不在上帝的律法、誡命。你可能說,但保羅不是說律法都很麻煩的,律法帶來死嗎?然而這不是保羅的意思。我們要更小心的閱讀〈羅馬書〉第7及第8章。

保羅在〈羅馬書〉第7及第8章清楚說明,上帝所賜人的律法本是好的,真正產生死亡的,是我們自身的罪。律法本是上帝賜給人的一份美好的禮物,是我們的罪導致死亡,並不是律法本身。讓我們看看保羅在〈羅馬書〉第7章所說的:

「這樣,我們可說甚麼呢?律法是罪嗎?斷乎不是!」(第7節)

「那本來叫人活的誡命,反倒叫我死」(第10節)

「這樣看來,律法是聖潔的,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第12節)

「既然如此,那良善的是叫我死嗎?斷乎不是!叫我死的乃是罪」(第13節)

「我就應承律法是善的」(第16節)

「按著我裡面的意思,我是喜歡上帝的律」(第22節)

上帝把律法賜給以色列民,是要使他們能夠按著上帝所期望的而活。因此律法是一份上帝在恩典裡賜給人的好禮物,但正因為以色列民和我們自己的罪,把死亡帶進人生。怎麼美好的東西竟然會帶來死亡?我嘗試以花生作為一個解釋的例子。各位都知道花生是一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的食物,甚至是上帝創造中其中一樣美好的食物。但各位都知道,有些人會因為吃花生而死。然而這不是花生的錯,花生依舊是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的食物,而是有些人對花生敏感,在他自己身體內產生強烈或過度的反應,引起身體不適,甚至死亡;因此問題是在我這個對花生敏感的人,不能怪罪於花生。

摩西在這裡說,上帝所頒賜的律例、誡命原是為了你、我的好處,正如詩人在〈詩篇〉19:10「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是一樣使你喜愛、使你感欣喜及你可以靠以存活的。〈詩篇〉119篇的作者,雖然喜愛上帝的律法,但你、我都知道他本身不會是十全十美、毫無過犯和無罪;他知道自己是個罪人,但他向上帝承認自己的罪,並知道上帝的赦免,所以他隨從順服的心回轉歸向上帝。請大家謹記我所說關於律法最基本的原則:上帝賜給我們律法,並不是讓我們靠著律法得著救恩,而是賜給那些已經接受了救恩的人,律法成為一個媒介,好讓人能有所遵循,活出上帝對我們的要求。

正因著這個目的,所以上帝的律法並不是難行,也不是離人太遠的,甚至不是一樣不可能的任務。上帝呼召我們去活出祂期望我們有的生活方式。

B. 不是在天上的和不是在海外的

我相信上帝的律例不是賜給某些有特異才能的人,他們才可做到。例如:學術界,那些赴笈海外的學者,到彼邦取得博士學位,然後回來才曉得如何活出上帝的律法。也不是賜給牧師、長執或領袖,又或是給教牧人員、神職人員;上帝的律例是給每一個人的。〈申命記〉第31章,上帝吩咐摩西要招聚所有人:男、女、老、幼,所有人都要前來聆聽上帝的律例誡命。因此在11-13節,4個「不」,來到第14節,上帝說出肯定的話「這話卻離你甚近,就在你口中,在你心裡,使你可以遵行」。有趣的是,在〈申命記〉4:7提到當我們禱告的時候,上帝會與人相近;但在第30章,是上帝的道與我們相近,在我們的口中、我們的心裡和我們的思想裡。但是否真的如此?

我發現這是今天教會生活的矛盾。今時今日的教會,我們擁有《聖經》的數量,與過去世代相比,真的多得很,但我們對聖經的認知卻是每況愈下;似乎是我們擁有愈來愈多的聖經,但讀聖經的人卻是愈來愈少。而當我們失去了讀聖經的習慣時,我們怎能像聖經所教導的,把聖經藏在我們的心裡和思想裡呢?我不敢對香港的情況說三道四,但我可以和各位分享一下英國的狀況。在英國做了很多調查,發現英國的福音派信徒的聖經知識正在下降。我們沒有把上帝的話語藏在我們的心思意念裡時,我們怎能活出上帝的話?在人都不知道聖經的內容下,他們行事為人又怎能活出聖經的標準?但上帝說,祂把祂的話語賜給我們,是希望我們把祂的話藏在我們的口中、我們的心裡和我們的思想裡。

有時有些人會對我說,彷彿是稱讚,萊特牧師啊,你把上帝的話講得那麼精簡(Simple),我會說:多謝您,但不是我,而是上帝早已把祂的話說得那麼精簡。上帝把祂的話賜給我們,整本聖經賜下給我們,是叫我們一起閱讀、研讀和學習。祂亦賜給我們教牧同工,他們有責任教導聖經及宣講上帝的話語。但再一次,很可惜的,許多教牧同工都不是如此。

有時我會為著我們年青的信徒有這樣的恐憂(Fear),我們只把聖經儲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裡,我們就可以在熒幕上翻來翻去,然後就回到「面書」(Facebook)等社交網絡裡去,於是聖經就淪為其中一種我們可以輕易的翻來翻去的東西,而在這小小的熒幕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聖經的哪一處,是在開首,還是在末尾,還是在中間部分。而且你亦沒有意識,啊這是整卷〈以賽亞書〉,又或,啊這是整卷〈以弗所書〉,沒有一本實體的聖經在手,你根本就沒有聖經是一部書的意識。但我必須申明,在我的智能手機裡,我也有把聖經儲備在內,但上帝賜給我們的是一整部實體的聖經、一部有始有終的書。一邊在翻閱這實體的聖經時,我們就跟著經文讀下去,我們就知道自己在聖經這麼一個偉大的故事裡,究竟我們到了哪裡,就能一目了然。

上帝希望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一個怎樣的故事裡,並且明白上帝的一切教導和一切經文的意思。容許我特別的向年輕一代的信徒發出這樣的請求,當你們逛書店看書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些以耶穌為學效對象的書,如:耶穌教你做生意、耶穌教你減肥法、耶穌教你如何出人頭地......這些標榜耶穌的名字,但內容卻似是而非的書,根本不能幫助你明白聖經;如果你要買書,請你買那些能幫助你認識明白聖經內容的書。把上帝的話語藏在我們的口中、我們的心裡和我們的思想裡。

四、開放的抉擇(An Open Choice)30:15-20

因著上帝是掌管萬有、祂的慈愛、我們的悔改,所以我們能有一個開放的將來。我們亦見到上帝開放的道,可以讓我們閱讀、研讀、學習及實踐。然後就把我們帶到30:15-20這個開放的抉擇。

在整卷〈申命記〉裡摩西都是在講道,現在來到他講道的高潮,他指出「我今日將生與福,死與禍,陳明在你面前」(第15及19節),而在〈申命記〉1:8,同樣的字眼(第8節「擺在你們面前」;第15及19節「陳明在你面前」)是用來描述應許之地。第8節「如今我將這地擺在你們面前」,是上帝給予以色列民的機會,他們要進去取得這地。現在上帝同樣地給予以色列民一個機會去作出生與死,福與禍的抉擇,而上一代以色列民已經錯失、糟蹋上帝給予他們的機會。摩西說,你們不要再糟蹋,選擇生命啊,選擇上帝所要賜給你的。約書亞在他生命的後期亦向以色列發出同樣的的呼籲,在〈約書亞記〉第24章「今日選擇所要事奉的」。而摩西在這裡是呼籲以色列民選擇生與死、福與禍,也就是與上帝一起享受祂所賜的福,抑或你與上帝分離,面對毀滅和死亡。但摩西卻不可以只呼籲他們選擇而不作任何事,他就像是個佈道家、一位傳道人,呼籲他們:選擇生命啊!何必死亡呢?

那麼,究竟生命是甚麼?要得著生命,我們又必須做些甚麼呢?還記得主耶穌在某日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嗎?有日,有一個人來問主耶穌「我該做甚麼善事才能得永生」,而耶穌的回答正正是從舊約經文而來的,「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參〈馬太福音〉19:16-17,〈馬可福音〉10:17-19及〈路加福音〉18:18-20),這正如在〈利未記〉18:5「你們要守我的律例、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著」,人若要存活,就必須要遵行。但再一次我們必須要小心,這並不是說,人能靠著遵行上帝的律例、誡命,就可賺得救贖或永生。永生是上帝賜人的禮物,救贖是因為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受死,而生命是因著主耶穌戰勝死亡,從死裡復活而來的,因此,一切關乎救恩的事,上帝已藉著主耶穌基督成就了。而我們如何回應上帝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要遵行祂所說的一切話。

保羅說我們得救不是靠善行,他說,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並且信主之後領受了上帝的恩,以致我們遵行上帝的律例、誡命。順服上帝、遵行上帝的道,是表明我們對上帝的愛及忠誠。〈雅各書〉說,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而當我們說我們知錯了,但沒有實質的行為上的改變的話,這樣的悔改只是空洞無物的宣稱。

而不停地宣揚主,傳頌主的美善,但卻不遵行主的吩咐,這樣做是十分危險的。主耶穌說,聽了我的話而不遵行的人是愚昧的人。主亦說,為甚麼你們稱呼我主啊,主啊,但不遵行我的命令?〈約翰福音〉14:21主耶穌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這句說話完全是〈申命記〉所說的,也就是上帝在〈申命記〉中所說的。

你知道上帝的律法,你是否愛上帝嗎?若是愛,就遵行上帝所說的。上帝的說話,就是摩西所說的,也是主耶穌所說的話。保羅引用了〈申命記〉第30章的說話放在〈羅馬書〉第10章裡。10:5「摩西寫著說:『人若行那出於律法的義,就必因此活著。』」這句話是來自〈利未記〉的,而保羅繼續說,遵行律法是信靠,就是信靠那位拯救我們的上帝。保羅不是在引述兩段經文,並說這兩段經文是互相矛盾的。他是說,我們遵行上帝的話語,靠著上帝的話語而行,這兩者都是藉著信靠上帝而來的,而這應是以色列民耳熟能詳的。但現在主耶穌基督來了,我們信靠上帝的信心就放在主耶穌基督身上。因此我們就可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相信上帝叫祂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10:9),就可領受從上帝而來的生命,然後我們就藉由生活裡的行事為人來回應上帝在我們身上所成就的工作,以致我們所作就與我們所蒙的呼召相稱。是愛上帝的心,定義了我們的生活和行事為人的方式。

五、總結:上帝正是你的生命!(The LORD is Your Life)

看到〈申命記〉30:16嗎?生命是甚麼?「愛耶和華你的上帝,遵行祂的道,謹守祂的誡命、律例、典章,使你可以存活」,並有第20節「愛耶和華你的上帝,聽從祂的話,專靠祂;因為祂是你的生命」。生命從上帝而來,不是從律法而來,亦不是律法給予你生命,是上帝賜予你生命。而回應上帝所賜給你、我的生命,就是遵行、順服祂。這正是詩人在〈詩篇〉裡一再重複的話,詩人說主啊,我喜悅祢的律法,我愛祢的律法,因為我愛祢。因為祢是我的主,我的救主,所以我愛祢及聽從祢。

第20節「主是你的生命」,耶穌會同意,保羅會同意,我盼望你都會同意。

六、結束

到了結束的時候,但我想請問各位,你的生命是否如此?我們的上帝藉著主耶穌基督把生命賜給我們,請問在座有沒有人是未曾接受的呢?因為這真是一個關乎生與死的抉擇。仍然繼續活在罪惡過犯裡,不順服上帝,這是通往死亡的道路。「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這是使徒保羅說的。並不只是身體上的死亡,而是永遠離開上帝同在的那種永遠的死亡:迷失、毀滅、死亡,這是人生真正的結局!

如果你選擇不要上帝的話,但摩西在這段經文裡說:選擇生命啊!在〈以西結書〉

「你們何必死亡呢?主耶和華說:我不喜悅那死人之死,所以你們當回頭而存活」

(18:32)。所以要悔改,回頭而存活!

你作出了抉擇嗎?如果仍沒有的話,請你今日就作出抉擇,回應主耶穌基督,就以今天作為你決定為主耶穌基督而活的開始,並且一直持守下去。

但對於那些已經或曾經帶著信心到主耶穌基督面前做出了抉擇,選擇了生命的人而言,這段經文在問你:你是否仍然遵行上帝的道?而在你每一個選擇上,不論是在生活、工作或家庭上,你是否以上帝的標準作為你自己的標準?假若你近來知道在某些方面已經不再是這樣的話,今日就回到上帝面前,回到主的面前,記得摩西所說的,假若你回轉歸向上帝,你就能再次得著祂的恩典,擺在你面前的是一個開放的未來!

我們回到結束〈申命記〉的整個研讀。我們用了時間與以色列民一同站在應許之地的邊陲,上帝的應許在他們後面,而上帝的未來就在他們前面,上帝把使命託付了以色列民及我們,叫我們把上帝的祝福帶給世人。雖然這群上帝的子民,不論是在過去、現在甚至是在將來,他們都會失敗,但〈申命記〉第4章呼召我們去認識我們的上帝,在第6章教導我們要記念我們的上帝,在第10章呼召我們遵行上帝的道,在第15章呼召我們行出慷慨,以反映上帝的公義,在第26章呼籲我們要為能作為上帝的子民而歡喜慶祝,而在這裡第30章則是呼召我們選擇上帝擺在我們前面的生命,現在是抉擇回應的時刻,亦是耶穌基督呼喚祂的子民所作的回應:悔改、相信這好信息,並且跟隨耶穌基督,照著祂所吩咐的而生活。


講員: 萊特牧師
傳譯: 陳黔開牧師
速記: 譚佩雲姊妹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